最近,「蒜你狠」捲土重來,而淘寶網發布數據稱,大蒜網上批發價比線下低兩成。不少人認為,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在網上買菜遲早會成為一種消費趨勢。
網上賣菜是否有市場?
3年前,鄭州首個「買菜網」開辦,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如今,該「買菜網」早已轉型改賣土特產。
疑問
網購大蒜雞蛋可省錢?
這兩天,市民張女士去超市買蒜,發現大蒜價格達到一斤4元。
10天前,她記得大蒜一斤只有1.9元。
看蒜這麼貴,喜歡淘寶的張女士想知道,網上有沒有賣大蒜的。
昨天,媒體報導稱,淘寶數據顯示,大蒜網上批發價比線下低兩成,雞蛋網購價格基本保持平穩。報導稱,在淘寶、天貓等平臺上也有不少來自山東、四川等地的大蒜賣家,山東臨沂一位賣家的大蒜批發價格大約是每公斤6.85元,比線下山東金鄉的大蒜批發價便宜兩成左右,還推出了「買10斤送一斤」的促銷活動。
另外近期雞蛋也因價格上漲50%以上獲得了「火箭蛋」的稱號,不過目前網上雞蛋的價格相對穩定。網上「超市1號店」近期一盒雞蛋(12枚)的價格一直保持在20元左右;家樂福網上商城12枚土雞蛋的價格從4月27日的16.5元漲到了17.9元,漲幅不到10%。其他包括天貓、我買網、利群商城等也有雞蛋出售,但價格相對線下而言同樣比較平穩。
不過,昨天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發現,大蒜的銷售價格並不低,有商家銷售的有機大蒜一斤20元左右,也有商家銷售的峨眉獨頭蒜價格在每斤17元。
在淘寶上鍵入「大蒜 鄭州」關鍵字,記者只搜索到了一家銷售商家,這家商家銷售的大蒜7元一斤,不過30天銷售量為零。
調查
本地首個「買菜網」已改賣土特產
市民張女士覺得,隨著電子商務的普及,在網上買菜遲早會成為一種消費趨勢,工作較忙的白領、老人和孕婦,都是潛在客戶。
她記得,3年前,3個80後在鄭州創辦了首個「買菜網」,「叫板」傳統的蔬菜市場,轟動一時。
現在,「買菜網」經營情況如何?
「『買菜網』早已轉型銷售土特產了。」昨天上午,「鄭州買菜網」的創始人之一曹非正在花園路附近的單位忙著招聘員工。
2009年5月,河南工業大學畢業的曹非、周口師範學院畢業的齊志方、河南科技學院畢業的張冰,3名曾在同一家旅遊公司打工的80後大學生一起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他們在花園路租了寫字樓,建起了「網上菜店」,名叫「鄭州買菜網」。
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一部手提電腦,一臺電子秤……這就是他們起步時的投入。
當時,此事經媒體報導後,轟動一時,不少人覺得網上賣菜觀念很新鮮,開始網上訂菜。
昨天,商報記者在百度上搜索「鄭州 買菜網」,很費了一番力氣也找不到網站。隨後才知道,「鄭州買菜網」已更名為「菜生活」。
曹非說,2009年年底,他們就開始著手轉型了。
現在,他們做土特產,主要銷售洛陽山珍、土豬肉,全省共有十餘家實體店,去年銷售額達400多萬元,預計今年將達到1000萬元。通過網店銷售的土特產,只佔銷售額的約20%。
「網上賣菜和菜市場賣菜相比,沒有特色可言,還面臨很多問題。」曹非說。
網站創辦後,曹非3人輪番送菜,用一輛摩託車、一輛電動車、一輛自行車。每天有訂單近20個,客戶住得分散,有的在西郊,有的在南郊,有的遠到鄭東新區。就算騎摩託,來回跑一趟也累得夠嗆。
看著訂單越來越多,他們卻高興不起來。訂單越多,意味著他們虧得越多。
2009年年底,曹非等人坐在一起一合算,必須轉型了,因為沒有盈利。其中的一位參與者張冰,也離開了他們共同創辦的網站,家人給他找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
難點
配送問題難突破
網上賣蔬菜的難點在哪裡?真的沒有市場空間?
公司轉型後,曹非依然非常關注「買菜網」。他發現,全國各地的「買菜網」都不是特景氣,很多已經歇業,不少開始轉型,在北京、上海以及南方城市,經營情況相對會好些。
在曹非眼裡,送貨成本太高,訂單太分散,是「買菜網」無法運營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網站推出前幾個月,訂單數量大幅上升,他們僱工人一起送貨,給工人開出的工資是保底每月1500元。這意味著,工人每天送的菜盈利必須在50元以上,網站才能盈利。
讓人頭疼的是,訂戶居住地往往特別分散。
他打了個比方,假如有兩個客戶住在南三環,訂單為各30元以上的蔬菜,以30%的利潤來算,利潤在20元左右。但工人跑個來回要一上午,利潤剛好夠給工人發工資。
網站運行一段時間,他們發現,給工人發了工資後已沒有利潤。
「鄭州買菜網」經營遇到的配送問題,同樣其他地方「買菜網」遇到過。
受「鄭州買菜網」的啟發,瀋陽人孫鋼、吳曉明也在瀋陽建立了「買菜網」,但經營一段時間後也面臨倒閉。吳曉明曾表示,如果他的「買菜網」仍然無法實現和專業配送機構的合作,那麼只有死路一條。
自己配送成本太高,曹非曾嘗試請專業配送企業配送,問題又出現了。
蔬菜交給配送企業時可能是新鮮的,但配送公司送到後客戶覺得不新鮮。「怎樣算新鮮,這個很難界定。」他說。
此外,客戶的需求是即時性的,但「買菜網」是接到訂單後第二天才發貨。曾經有客戶要求第二天11點之前必須送到,但訂單一多,送貨員送到已下午1點了。不能很好地滿足客戶,一些客戶也開始流失。
建議
可以小區為中心
進行配送
電子商務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買衣服,我們可以足不出戶上淘寶,買書可以去當當網、卓越網。但網上真的無法賣蔬菜嗎?
一個數據是,目前全國「買菜網」經營最好的當屬上海菜管家買菜網。公開的資料顯示,菜管家目前擁有基地合作夥伴300家,網站訪問量在每天5000~10000個獨立IP,個人會員總數超過20000名,包月會員總數超過1000個,服務的企業會員3000家。
「這兩年,食品安全問題深受市民關注,有機蔬菜將來在網上銷售可能不錯。」曹非說,說不定他們將來會重新回來賣有機蔬菜。
「買菜網」究竟如何才能運營好?
「同樣的經營模式在上海、北京賺錢,在鄭州不一定賺錢。」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宋向清這樣看。
這和上海等國際化大都市的消費能力相關,上海的上班族工作忙、時間緊,甚至一些樓盤附近沒有便捷的蔬菜市場。而鄭州等二、三線城市生活節奏相對慢些,絕大多數人仍然習慣去市場和超市買菜。
瀋陽人孫鋼覺得,「買菜網」首先要固定在一個小區域內,比如一個沒有蔬菜市場的地方、那些買菜不太方便的新建小區附近,市場需求大,送貨也不會太浪費時間。
對這個建議,曹非也比較贊同,他覺得,「買菜網」要運營好,配送問題很重要。針對小區進行配送,解決了客戶比較散的問題,從而降低了運送成本,是一種不錯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