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啥意思?如何理解?

2021-01-09 我來說人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酷愛運動的年青人或者是退休以後的老年人,總是喜歡充分地利用時間和空間,做做操、打打拳、跳跳舞什麼的,既鍛鍊了身體,又愉悅了心情,讓生活過得更加有滋有味,充實快樂。然而在做運動的時候,對於人的朝向,自古以來還是有一點講究的,那就是俗語「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這究竟講的是什麼意思?又要如何理解呢?

其實,這句俗語老話跟古代的習武之人有關。在古時候,每天從早到晚那些練家子們都是需要練功的,而他們基本上是遵循「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這個基本原則的。但是話又說回來,練武之人既要受時間和面向的限制,也同時還要受地點和季節的影響。所以,這個俗語所說也只能是個一般規律,特殊者例外的。

那麼,練功為什麼要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呢?首先是與太陽有關聯。眾所皆知,早晨的太陽在東邊,傍晚的太陽在西邊,而中午的太陽在南邊,我們練功的時候,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就要儘量避免太陽光的直接照射,因為太陽的照射,既陽光刺目耀眼影響視線,又會影響練功的一招一式的準確些,尤其是夏天還很熱,不利於練功。比如說太極拳,打得認真的話,就需要眼睛看著手的招式,做到凝神聚目,人拳合一,如果陽光刺眼或過強,就會看不清楚,從而受到影響和幹擾。

其次,練功的朝向與人的陰陽有關聯。我國傳統歷史文化中的陰陽學說,自古到今由來已久。因為研究和確定人體陰陽的時代,是古代的農耕時代,絕大多數人一天中的陽時,就是日出至日落時的白天,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所以人的背部屬陽。而日落至日出時的夜晚,人睡覺是肚皮朝著夜空,所以腹部屬陰。也就是說太陽是最大的陽氣,夜裡為陰,人的身體前面為陰,後背為陽。如此一來,為了提昇陽剛之氣,人在練功時最好是背對太陽光,採集陽氣以壯陽增力。這樣做,也符合大自然的規律,更加有利於身體的強健,功力的增加。

最後,至於「永不面北」則與太陽無關了,因為太陽永遠也不會出現在北邊的。而是練武之人所忌諱的諧音文化所致,即「敗北」認輸的意思,就是打不過人面向北逃跑了。所以大家覺得不吉利,練武時一般都不面朝著北方了。但是,現在的社會裡,專業練武打鬥的人畢竟很少,我們大家在平日裡鍛鍊身體時,就沒有了那麼些個講究了,只要認為時間地點合適,別讓太陽光刺傷了眼睛,達到運動鍛鍊的目的即可。您說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俗語「早不朝東晚不向西,午不朝南永不面北」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早不朝東」就說的是早起練功時,面部不能朝向東方。這點其實很容易理解,太陽是從東面升起的,這時候如果面朝東,眼睛就會被陽光刺疼。「晚不向西」也是同樣的道理,傍晚時太陽會從西邊落下,夕陽能映紅半邊天,自然也能刺傷我們的眼睛,所以傍晚不能面朝西。「午不朝南」也是如此,這裡小編就不一一給大家介紹啦!
  • 俗語:「寢不橫屍,眠不北向」,什麼意思?專家:並不是迷信
    俗語:「寢不橫屍,眠不北向」, 什麼意思?「寢不橫屍,眠不北向」。先來說說前半句寢不橫屍,這句話從正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人在睡覺的時候不能像去世的屍體那樣躺在床上,現在有很多電視劇中都會有死人的場面,裡面那些屍體就是平躺在棺材裡,四面朝天,兩隻手交疊著放在自己的胸口,一般來說,只有去世的人才會擺出這樣的姿勢,所以我們正常人在睡覺的時候,儘量不要出現這樣的姿勢。
  • 農村俗語:「寧肯天天住草堆,不願房子面朝北」是啥意思?
    在咱們農村就有這麼一句俗語----「寧肯天天住草堆,不願房子面朝北」,由此可見,面朝北的房子會有多麼不好。「什麼?面朝北的房子屬於『末等房子』?而且,還寧肯天天住草堆,也不願房子面朝北?這句俗語從何說起呢?」我不解地問。
  • 農村俗語:「要想睡得好,切莫頭朝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要想睡得好,切莫頭朝東」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就是教會我們怎麼生活、怎麼為人處世,並讓我們在以後得工作生活上不迷路。但是老祖宗卻認為「要想睡的好,切勿頭朝東」,這是怎麼回事呢,我來說一下: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睡覺是很不老實的,剛開始的時候「頭還朝北、腳朝南」,沒想到到次日早上卻反過來了,則成了「頭朝東,腳朝西」。
  • 農村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啥意思,找對象?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啥意思,找對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許許多多的俗語,這些很多是先輩靠著豐富的經驗總結出的,這些俗語中,也包含了很多的種類,比如一些種植的,養殖的,還有教人為人處世的,前不久回到了家中,聽村裡的老人講了這麼一句俗語「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間」,大家只是是什麼意思嗎?是關於早對象的嗎?
  • 農村俗語「寢不橫屍,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俗語,是祖宗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經驗總結和智慧結晶,其語意蘊藏著一定的哲理和科學道理,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農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教導作用,有些俗語到現在還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價值,如俗語「寢不橫戶,臥不覆首,眠不北向」,至今還在農村許多地方流傳,那麼它有何語意呢?有什麼道理呢?
  • 俗話「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老輩人的買菜經驗,啥意思?
    ,啥意思?這句話的明面意思很簡單,大致意思是,想買新鮮豬肉儘量不要早上買,而想買新鮮的豆腐,不能到了晚上才去買。這句話語的意思,在生活質量提高明顯的現今而言,有人認為格格不入,其實這句俗語還得從舊時農村當時的生活環境說起。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講究,真得學學!
    用數目為三的菜或者單數菜招待來客,會被理解成在詛咒客人亡故。其次,三的諧音為「散」,寓意解散。中國人習慣將字諧音化,例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意味「離」。在當下,很多農村地區在宴請客人的時候,如果發現上桌的菜餚不能湊成雙數,會選擇用鹹菜之類的食品,充當菜餚數目,來打破單數菜餚席面。「筷不成五」的五,並非是說筷子不能擺放五雙:倘若食客有五個人,難不成還得多準備一雙筷子?
  •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啥意思?
    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卻容易買到不新鮮的豬肉。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就告誡人們什麼時候買肉最新鮮,什麼時候買菜不容易變質。這些俗語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值得後人仔細研究和推敲。早不買豬肉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告誡人們如何選菜和買肉,雖然每天早晨,擺在市面上的豬肉琳琅滿目,但是豬肉市場也有一定的玄機。
  • 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啥意思....
    這種想法雖然好,但是卻容易買到不新鮮的豬肉。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就告誡人們什麼時候買肉最新鮮,什麼時候買菜不容易變質。這些俗語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值得後人仔細研究和推敲。早不買豬肉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告誡人們如何選菜和買肉,雖然每天早晨,擺在市面上的豬肉琳琅滿目,但是豬肉市場也有一定的玄機。
  • 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門朝北為何不好
    文/小玖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啥意思?門朝北為何不好自古以來,人們蓋房子,大都是坐北朝南,而且廣為流傳著一句俗語」門朝南,子不寒;門朝北,活受罪」。大家肯定都知道,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蘊含的智慧可是無窮無盡的,這其中又有什麼樣的道理呢?
  • 房屋面北朝南僅為避日照風吹?太小看古人智慧,您看南北還代表啥
    房屋面北朝南僅為避日照風吹?太小看古人智慧,您看南北還代表啥人的一生,看似漫長,卻基本上為了四件事在忙碌:衣、食、住、行。衣是著穿打扮,食是飲食吃飯;住是安身立命之所,行是外出出行。儘管各地的經濟發展參差不齊,但整體上都遵從著一個規律和特點:屋舍面北朝南。為何從古至今,人們要將這個房屋建築的特點傳承下來?網絡中,有觀點認為,這與人們所生活的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
  • 農村俗語「寧夜宿於荒墳,也不可旅居在古剎」啥意思?有道理嗎?
    小編相信大家對俗語一定很是熟悉了,俗語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不僅富有趣味性,而且更具有一定的道理性。俗語是人們對日常生活經驗的總結,但是隨著時代發展,可能有很多人已經將這些俗語忘記了,這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可惜。作為新時代的一員,仍然需要我們去學習俗語,並將其傳承下去。
  • 農村俗語「要想睡得好,切莫頭朝東」是什麼意思?
    我們的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農村俗語和老話,教會我們如何生活,怎樣為人處世,可以幫助我們在將來的工作學習生活過程中不迷茫。雖然這些農村俗語或老話聽起來有點粗糙,但是它們其中蘊含的道理值得我們細細的品味與揣摩。
  • 俗語:「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我們經常會聽到家裡的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叫做:窮不走南,富不去北。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看,說的說窮人不要去南方,富人都不會去北方。但其實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俗語裡的南北,並不是單純的指北方,南方,接下來老段就給大家說一下這句俗語的真實意思。
  • 農村俗語「大門要朝西,早晚要挨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就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個俗語「大門要朝西,早晚要挨欺」,那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與這個俗語很多人會深信不疑,因為在古人看來大門是納氣之口,如果它的方向選取不正,會對自己家庭的風水有很大的弊端。然而大門朝西的這個做法會讓很多的民間術士直搖頭,因為風水上息方式與感情相連,若大門朝西方容易造成感情上不順,而且在生活當中相當混亂。
  • 農村俗語:「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啥意思?在農村流行著很多俗語,這往往是前人通過總結日常生活的經驗,帶給後人的一些具有指導性的話語,因為過去都是用農曆計時,因此在這個方面大多數情況都是和農曆有關,同時在農耕和節氣方面的俗語要展整體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因為農民的生活多數情況下是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展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著很多這方面的俗語,在老農口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一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是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很多的,這些農村俗語是老一輩人留給我們的財富,這些俗語各個領域都有的。關於吃飯的經驗,關於種地的經驗,就買菜還俗語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說關於買菜的俗語吧,"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都會聚在一起聊聊各種俗語,這些俗語也豐滿了大家的精神生活。那「晚不梳頭,早不說夢」這句話你知道什麼意思嗎?一、晚不梳頭現在的農村老人依舊十分的講究,如果年輕人晚上在家裡梳頭的話,很快就會受到老人的制止,主要還是因為「晚不梳頭」這個說法,但至於為什麼這麼說,很多老人自己也說不上來
  • 古代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什麼意思?前半句有什麼講究
    古代俗語「晚不梳頭,早不說夢」什麼意思?前半句有什麼講究悠悠中華,歷經千百年滄桑,走過了多少年的歲月,才沉澱累積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而且,在五千多年的歷史裡,我們祖先們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文化,而俗語,就是其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