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我校從全國性課程共享平臺超星集團引進的7門通識選修課程再度開課。課程涵蓋歷史、人文、經濟、物理、生科、創業等類別,吸引了來自校內不同專業、年級的300餘名學生修讀。
這批課程自2018年秋季學期起走入同濟校園,包括復旦大學歷史系韓昇教授講授的《二十四史名篇導讀(一)》、葛劍雄教授講授的《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經濟學院石磊教授講授的《用經濟學智慧解讀中國》、物理學系金曉峰教授講授的《人文的物理學》、生命科學學院俞洪波教授講授的《大腦的奧秘:神經科學導論》,上海大學社會學系顧駿教授講授的《創業人生》,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Carlos教授講授的《全球領導力》等。名師大咖們通過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的混合式教學,進一步豐富我校的通識教育資源,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多選擇。
記者了解到,學校以課堂為核心,為每門引進的通識課程配備校內教師及助教。課程通過線上學習+線下翻轉+名師見面課、校外名師+校內課程負責教師共同教學的方式,打破傳統教學時空局限,注重課堂內外聯動、關注過程考核,形成師生互相促進的教學共同體。
通過課程平臺,同學們課前線上觀看視頻、做測驗題,進行預習。課上帶著問題在線下課堂中學習,與教師交流互動。課後再通過平臺完成作業,與教師進行溝通反饋。授課教師及助教通過後臺數據,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課、督導、答疑。課前、課中、課後全過程鏈的學習與考核機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活力,為同學們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本科生院院長黃一如表示,近年來,同濟大學大力推進本科通識教育,著力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複合型人才,面向大一學生推出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通識教育課程。引進校外知名通識課程,正是加強通識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
近兩年來,通過「引育並舉」,學校已陸續推出一系列不同類別的通識教育課程。自2018級起,我校通識選修課分為人文經典與審美素養、工程能力與創新思維、社會發展與國際視野、科學探索與生命關懷四大模塊。每個學生在培養期間至少要修滿8或10個通識選修課學分;至少選修一門精品類通識選修課程;每個模塊最多選修兩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