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停掉8門通識教育課程

2020-12-12 中國教育在線

  原標題:武大停掉8門通識教育課程:學生反映不好就「下課」 「談醫論藥」等驗收不合格

  大學教師課講得好不好,誰說了算?學生。課程反響不好怎麼辦?停掉!昨日,記者在武漢大學各院系官網上看到一則公告,近日學校搞驗收,有3門課程將被停掉。

  據了解,該校對2006年度立項的通識教育課程進行驗收,有70門課程通過驗收,「攝影藝術與攝影流派」、「談醫論藥」、「大學生健康與保健」等3門課程驗收不合格。根據相關規定,對於通過驗收的通識教育課程,學校繼續給予經費支持;而驗收不合格的課程則取消立項,停止經費使用。

  「自2004年開通識教育課程,已進行3次共250餘門課程驗收,8門課程最終被停掉。」該校學工部負責人趙菊珊介紹,2004年起,武大大力推行「通識」教育,規定學生在每個領域至少選修2學分,總共最低修滿12學分。學校希望通過這樣的選修制度,打通文、理、工、醫學科壁壘,達到知識的融合與方法的貫通,使文科學生獲得科學精神的薰陶,理工醫學生兼具人文素質底蘊,從而培養博學多才、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素質人才。

  《聖經與西方藝術》、《領導心理學》、《地下空間與未來世界》……按照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數學與自然科學、中華文明與外國文明、跨學科領域等五大領域,近350門課程經教師自行申報、從公選課程中挑選以及專家建議,陸續立項,開課教師必須籤協議。

  趙菊珊介紹,開課1年後,學校教務部要進行中期檢查,全面考察教學質量、學生評價、課程建設。教師得呈交報告。中期考察不過關,課程就得延期驗收。一旦到了驗收期,來自各院系的18位教學能手組成的督導團會「上門」聽課,隨機給學生發調查問卷,結合學生「網上評教」的結果,發出「最後通牒」。

  記者問:「這8門課程為什麼被停掉?」趙菊珊分析,有些科研能力很強的名教授,因上課時間少,課程最終被「斃掉」;還有些課程專業化過強,學生反映聽不懂、不願選,遠離了「通識」的初衷,也「下了課」。(記者李佳 通訊員張全友)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開設全校通識教育必修課 對新生啟蒙教育
    ­  7226位武漢大學新生的大學生活將以「經典悅讀」的方式提前開始。7月31日,武漢大學對外發布稱,與校長竇賢康院士籤發的「高顏值」錄取通知書同時寄出的,還有《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與《自然科學經典導引》(以下簡稱「導引」)兩本通識教育必修課教材。
  • 武漢大學:通識教育夯實育人成才根底
    近日,《何以成人,何以知天:武漢大學基礎通識課優秀作品集》在學校櫻頂老圖書館首發。在優秀作品品讀會上,本科生成為武大老圖書館這個至高至上學術殿堂裡光彩奪目的主角。2018年9月,武漢大學為全校大一新生開設《人文社科經典導引》和《自然科學經典導引》基礎通識課,採用「大班授課,小班研討」的教學方式。兩大導引是武漢大學建校127年來首次開設的全校通識必修課。
  • 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在武漢成立
    武漢商學院黨委書記劉志輝在閉幕式上宣布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成立  與會學者圍繞通識教育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通識教育與當代科技發展、通識教育的運行與保障、通識教育與當代公共健康、現代教育技術與通識課程開發、大數據及人工智慧在通識教育中的應用等主題開展研討,同時宣布成立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國際聯盟,推進應用型高校的通識教育在後疫情時代向縱深發展。
  • 推動大學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培育與完善
    但是,在通識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依然有一些問題尚未引起應有的重視。例如,通識教育的模式選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係、通識課程體系應當如何安排,等等。本文結合中國政法大學通識課程的建設現狀,對通識教育的一些基本問題展開討論,旨在進一步推動通識教育課程體系的培育與完善。
  • 同濟引進多門優質通識選修課程
    新學期伊始,我校從全國性課程共享平臺超星集團引進的7門通識選修課程再度開課。課程涵蓋歷史、人文、經濟、物理、生科、創業等類別,吸引了來自校內不同專業、年級的300餘名學生修讀。這批課程自2018年秋季學期起走入同濟校園,包括復旦大學歷史系韓昇教授講授的《二十四史名篇導讀(一)》、葛劍雄教授講授的《中國歷史人文地理》、經濟學院石磊教授講授的《用經濟學智慧解讀中國》、物理學系金曉峰教授講授的《人文的物理學》、生命科學學院俞洪波教授講授的《大腦的奧秘:神經科學導論》,上海大學社會學系顧駿教授講授的《創業人生》,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Carlos教授講授的
  • 第三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2017年8月22日上午9時,以「通識教育與『雙一流』建設」為主題的第三屆(2017年)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召開,近150名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通識教育建設者雲集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之道。會議主持人、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傅綏燕代表北京大學歡迎各位嘉賓的到來。
  • 武漢大學:通識教材和錄取通知書同時發出
    7226位武漢大學新生的大學生活將以「經典悅讀」的方式提前開始。7月31日,武漢大學對外發布稱,與校長竇賢康院士籤發的「高顏值」錄取通知書同時寄出的,還有《人文社科經典導引》與《自然科學經典導引》(以下簡稱「導引」)兩本通識教育必修課教材。
  • 通識教育是怎樣的課程
    復旦大學孫向晨教授在討論國內大學通識教育小班教學時提到,「過往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教』的內容與教的技巧」,而以小班討論則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的熱情和主動性,……要讓教學變成一個學生主動求索的過程」。
  • 淘汰大學通識「水課」: 指揮棒不改,停課也沒用
    2019年10月31日,教育部網站公布《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教授上課、消滅「水課」、取消「清考」等硬規矩。事實上,過去兩年間,復旦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武漢大學等多所高校已開始淘汰「水課」。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其中相當一部分「水課」是通識課程,即:公共選修課。
  • 【通識教育】北京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簡介
    【編者按】以2003年版本科生教學手冊修訂為標誌,北京大學全面開始了通識教育改革。隨著理念的探討與實踐的深入,從今年開始,北大教務部推出一系列「通識教育核心課程」,作為推進通識教育的前沿陣地。它凝聚了「閱讀經典、批判思考」「大班授課、小班討論、課後寫作讀書報告」等基本共識,匯集了北大各院系的教學名師及助教團隊,探尋更具成效的教育方式,以期助力於培養引領未來的北大青年。
  • 大學通識類課程如何「擠出水分」
    在11月17日舉行的第二屆復旦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上,400位專家學者圍繞「通識教育: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實踐」主題展開研討,關注通識教育的意義,並就通識課程中的「水課」現象、表達交流課的開設策略等議題進行交流。
  • 哈佛大學改革通識教育
    2018年秋季,哈佛大學通識教育課程的新框架正式啟動,旨在幫助學生在當今世界智慧地生活做好準備,使他們成長為深思熟慮、富有貢獻的社會成員。哈佛大學本科生教育的使命是培養世界公民和領導者,通識教育是核心塑造力量。通識教育是本科獲得學位必須學習的課程,是哈佛大學課程的中心。
  • 蘇德超:通識教育與批判性思考
    文 / 蘇德超(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武漢大學弘毅學堂)通識教育引起的普遍爭議,主要是自由教育與職業教育之爭。一般認為,1828年耶魯大學發布的《耶魯報告》是近代通識教育的奠基性文獻。
  •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上演《俄狄浦斯王》話劇 通識教育成果顯著
    在我沒有看到這些罪惡的汙點沾到我身上之產有,請讓我離開塵世……」近日,一場《俄狄浦斯王》話劇在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學術報告廳精彩上演。這場話劇由該校通識教育示範課《古希臘羅馬文化》選修班學生自編自演,作為課程匯演的成果,該校600多名師生現場觀看,共享這場精美絕倫的盛宴。
  • 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是什麼樣的?給你展示哥大芝大的「核心課程」就懂...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於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Bowdoin College)的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連繫起來,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 我校將建設100門文化素質教育優秀課程強化通識教育
    哈工大報訊(張妍/文)日前,61門課程通過專家評審,獲得2016年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建設立項。為鼓勵支持廣大教師建設一批有特色、高質量的文化素質教育優秀課程,學校將提供經費支持,使優秀課程逐漸凝鍊建成文化素質教育核心課程,強化通識教育和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的培養。    文化素質教育優秀課程建設是學校建立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
  • 西華大學召開通識教育課程座談會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劉雪梅)6月16日,西華大學召開了通識教育課程座談會,該校黨委書記邊慧敏,副校長費凌,人事處、教務處、計財處、學工部、教師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通識核心課和通識必修課共7支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及團隊成員代表參加會議。座談會由費凌主持。
  • 崑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實際上是兩回事
    看點目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約2342個,崑山杜克大學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一所由美國頂尖大學之一的杜克大學與中國武漢大學創辦的非營利性中美合辦高校,原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擔任中方校長。今年9月,它將迎來全球5大洲27個國家首屆266位本科生。
  • 高職通識教育呼喚何種課程建構
    高職通識教育不僅使高職生的專業與生活、社會、人生結合得更加緊密,讓高職生運用專業生活、立業,而且還可以使高職生駕馭專業,獲得包容專業的文化信念、生活意蘊、人生智慧。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通識教育一樣,高職通識教育對高職生具有專業教育無法替代的高等文化意義。
  • 哈佛再推通識教育改革:越是頂尖大學,越重視本科教育
    分布式課程體系的框架結構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起嶄新的、具有創造性的學科聯繫。哈佛的通識教育則混雜了這兩種模式。按照舊方案,每一個哈佛本科生均可以從自身興趣出發,在通識教育8大門類的每個分類中,各選擇一門課程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