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了解到,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CBTC示範項目交流活動將於今日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城市軌道行業專家將參觀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測試驗證平臺,現場觀摩全局調度系統及跨線指揮。
自9月18日起,我市地鐵環線、4號線互聯互通直快列車上線載客試運營。25天過去了,全國首創的兩條線互聯互通直快列車運營狀況如何?直快列車試運營的背後取得了哪些鼓舞人心的成果?市民出行的感受怎麼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
攻克互聯互通的CBTC難題
重慶經驗形成中國標準
自從環線和4號線互聯互通直快列車試運營後,乘客可以通過乘坐直快列車,往返於4號線唐家沱站與環線重慶圖書館站,及其之間的頭塘、重慶北站北廣場、民安大道、冉家壩、沙坪垻等5個站點,發車間隔30分鐘,工作日每天開行20列次,雙休日每天開行24列次。
據介紹,乘坐直快列車,不僅乘車時間比普通班次列車短,從圖書館到唐家沱單程節省約13分鐘,同時無需換乘,免去了下車換乘時間,乘客出行效率及體驗大大提升。
作為全國首例互聯互通直快列車,成功試運營的背後凝結著太多軌道交通人的智慧和汗水。記者了解到,由於軌道交通行業內不同線路之間的信號系統採用的技術標準常常是不一樣的,線路都是單線運營,相互獨立,因此互聯互通一直是一項難題。其中,最主要的難點在於實現整個CBTC(基於通信的列車自動控制系統)產品鏈條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在國家發改委、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和市發改委等上級單位的指導下,組織業內實力廠商依託重慶互聯互通國家示範工程,經過數年的艱苦攻關與籌備醞釀,制定了互聯互通系統各環節、各層面的標準規範,率先攻克了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CBTC技術難關,為實現國內外不同廠商間互聯互通接口、功能、數據的測試驗證提供了技術支撐。
記者從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了解到,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成功應用,形成了一整套中國標準,攻克了互聯互通的CBTC這一重大難題,該標準被評為工信部2019年百強標準。
互聯互通有何意義?
均衡運能加強資源共享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重慶軌道交通要下如此大的力氣攻克互聯互通這道難題呢?對此,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董事長王峙在出席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業主領導人峰會2019年廣州年會時在講話中就指出,近年來,重慶交通開投軌道集團提出了互聯互通的網絡化運營理念,並將其作為第二輪建設的創新點,而推動互聯互通的發展,旨在均衡運能,緩解換乘壓力、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各線路列車的資源共享。
王峙透露,隨著互聯互通網絡化運營的發展,通過不斷優化運營組織方式,預計可以增加沿線客流吸引量約8%-10%,大大提升運營服務水平。據了解,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的成功應用,實現了軌道交通自主技術的重大突破,也大大提升了我國城軌交通裝備製造領域自主技術的競爭力,不僅能服務於單個城市,還能服務於全國蓬勃發展的城市軌道交通市場,乃至全世界,形成富有生命力和發展力的產業鏈。
乘客談互聯互通
提高遠郊區市民通勤效率
「直快列車開通後,我去重慶北站北廣場就方便多了。」30歲的鐘曉家住重慶圖書館附近的天驕年華小區,需要經常性出差,此前到北站坐高鐵她需要乘環線在民安大道換乘4號線,如今互聯互通直快列車開通後,她可以一車直達重慶北站北廣場站,「不用換乘,省時又方便,建議在更多線路上施行。」
許多乘客表示,互聯互通直快列車運營後,實現了從沙坪垻到冉家壩和重慶北站北廣場的一車直達,縮短了這些區域的時空距離,方便了很大一部分有特殊需要的乘客出行。
「地鐵從一條線跨到另一條線運行,想想都覺得太不可思議。」對於33歲的潘園來說,互聯互通直快列車給了她太多的驚豔,「前幾天我還特意去乘坐體驗了一下,從重慶圖書館站到唐家沱站乘坐直快車只花了30多分鐘,比之前省了10多分鐘。」
家住龍頭寺渝鐵家苑小區的趙鵬是一名關注重慶軌道交通發展的地鐵愛好者,他以一名「專業化乘客」的身份為互聯互通直快列車點讚。趙鵬說,大城市人們通勤距離越來越長,傳統的站站停地鐵像普通公交車一樣,沒法提升家住遠郊區域市民的通勤效率,而互聯互通直快列車的產生,在減少換乘次數,方便遠郊區乘客出行,以及加快列車周轉,提高利用率,提高運營服務水平方面,都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嬛嬛』和『四郎』跨越軌道相遇了,我們的出行也更加便利了。」39歲的劉麗告訴記者,感謝重慶軌道交通人為此付出的努力,「希望重慶的軌道交通未來出現更多的全國第一,讓山城的公共運輸變坦途。」
(責編:陳易、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