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更智能,崇州「城市大腦」上線運營

2020-12-13 紅星新聞

「以前,數據都分散在各個部門,城市治理中出現問題,光收集整理數據、查找問題根源就需要數天時間。有了智慧治理系統,城市治理將變得更加方便快捷。」12月2日,崇州市智慧治理系統正式上線運營,已接入崇州環保、綜合執法、經濟、旅遊等25家單位、69個系統、105類數據資源,數據量達2803萬條。

△崇州市智慧治理系統上線運營新聞發布會現場

據介紹,崇州市智慧治理系統旨在通過匯聚崇州各單位、物聯網、網際網路及第三方數據,對數據進行匯集、整理、分析、應用,最大限度挖掘數據價值,為城市治理提供精準、科學的數據支撐。中心按照「智慧在中心,治理在部門」的思路,搭建經濟運行、生態環境、營商環境、城市安全和社會穩定等多個城市運行板塊,分別設置具有崇州特色的三級指數體系,利用指數思維,通過城市治理業務建模和大數據分析,對相應工作進行綜合評估研判,實現城市治理的精準化、智能化,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展示頁面

「簡單來說,之前數據散落在各部門單位,每個部門有自己的垂直系統,各部門相對比較獨立,遇到問題,各部門協調不夠,問題解決渠道不夠通暢。智慧治理系統的產生就是為了解決城市治理過程中這一突出問題,幫助各部門單位更好的各司其職,相互聯通。」崇州市智慧治理系統相關技術負責人說,智慧治理系統以數據為驅動,通過數據的整合,發現問題、找準問題,並快而準地解決問題。

崇州市大數據局局長洪浩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如有揚塵汙染,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會認為環保局是責任單位。實際上,這個問題可能還與城管部門、公安部門相關。數據傳達給「大腦」進行整合、分析,「大腦」下達指令,進行更好的分配調度,更好解決問題,達到共建共治的方式。如此一來,曾經需要數天才能找到根源、確定責任單位的問題,現在只需要動動手指,最快幾秒鐘就能完成。

洪浩表示,崇州市智慧治理系統的上線,將挖掘數據的最大價值,為城市治理的科學決策提供最大的數據支撐,更好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唐海龍 劉湘 紅星新聞記者 劉友莉 崇州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讓城市更「聰明」!崇州「城市大腦」正式上線運營
    四川在線記者 蔣君芳大腦相對於人的身體而言就像是「指揮官」,人體各項生理機能的運轉都聽憑大腦的指揮;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一個人,那它也需要一個高效運轉的「大腦」。12月2日,屬於崇州市的「城市大腦」——崇州市智慧治理中心系統,在經過長達半年多的試運行後,正式上線。
  • 「城市大腦」正式上線運營
    12月2日,四川省崇州市智慧治理系統正式上線運營,未來,該系統將變成崇州城市治理的「城市大腦」。智慧治理系統已接入崇州市25家單位、69個系統、105類數據資源,數據量達2803萬條。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崇州市智慧治理系統旨在通過匯聚崇州各單位、物聯網、網際網路及第三方數據,對數據進行匯集、清洗、分析、應用,最大限度挖掘數據價值,為城市治理提供精準、科學的數據支撐。
  • 華為林明:智能城市須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能體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劉慧)「一個城市不僅要有智慧『大腦』,還需要靈活的『手腳』,關鍵要耳聰目明,有暢通的『血脈』。城市還要具備深度學習的能力,通過不斷處理城市底層的問題,來提升城市的自動化水平。所以,整個城市要形成一盤棋、一體化、智能化,智能城市須從城市『大腦』走向城市智能體。」華為智慧城市執行總裁林明近日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 創新完善城市大腦建設 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在市政協委員、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愷秉看來,基於數位技術的城市治理將更科學、更精準。「以前相當於是『抽樣』;現在基於大數據,相當於是『普查』後再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科學化提供更為科學精準的依據,城市治理的反應速度、決策速度也會更快。以前層級多、流程長,現在通過技術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壁壘,流程短了、效率高了,政務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
  • 「城市大腦」讓合肥更智慧
    在合肥市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大屏幕上,顯示著「交通擁堵指數」「道路擁堵排行」「當前在途車輛」等信息,通過對這些監控捕獲的信息深度分析後,再進行融合數據共享、精準感知挖掘、智能分析決策,可為公眾出行提供更加精準便捷的服務。這背後就是由科大訊飛研發的「合肥城市交通超腦」在發揮作用。
  • 日照:打造「智慧大腦」 讓城市管理更智能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城市綜合治理的方向,12月4日,日照市網格化智能管理工作平臺正式上線。平臺由日照市委政法委會同日照市大數據發展局與日照移動公司聯合開發,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量身打造了以「網格全科化、數據共享化、應用智能化」為特點的社會治理網格化智能管理工作平臺。
  • 杭州城市大腦的實踐與思考
    此外,城市大腦以數位化的方式改變城市生活、工作、學習、旅遊的運作方式,可以實現減排的目標,而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等城市需求做出智能響應,天然具備可持續內生動力的安全、高效、綠色的城市形態。城市大腦的應用還能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3.強化城市治理能力。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對城市的治理要有更高、更寬的視野,更新、更靈的工具。
  • 會思考的硬核「椰城」: 城市大腦塑造的未來科幻城市
    這背後依靠的正是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為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交互延滯而上線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之一,而這些系統都是來源於「海口市疫情防控智能指揮平臺」,也是海口市通過「海口城市大腦」快速搭建的防疫作戰指揮平臺。椰城海口,是全國深化改革「試驗田」海南省的重要窗口,而未來,所有城市服務將數位化,彼此隔離的城市元素將在數字平行世界中碰撞。
  • 會思考的硬核「椰城」:城市大腦塑造的未來科幻城市
    這背後依靠的正是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為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交互延滯而上線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之一,而這些系統都是來源於「海口市疫情防控智能指揮平臺」,也是海口市通過「海口城市大腦」快速搭建的防疫作戰指揮平臺。其實,追溯到海口城市大腦規劃之時就會看到,其一直定位為全國首個綜合性城市大腦,探索麵向未來的智慧城市治理機制。
  • 會思考的硬核椰城:城市大腦前景無限
    這背後依靠的正是海口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為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交互延滯而上線的公共衛生應急系統,而這些系統都是來源於「海口市疫情防控智能指揮平臺」,也是海口市通過海口城市大腦快速搭建的防疫作戰指揮平臺。   椰城海口,是全國深化改革「試驗田」海南省的重要窗口,而未來,所有城市服務將數位化,彼此隔離的城市元素將在數字平行世界中碰撞。
  • 118個應用場景全面上線運行 鄭州成為全國首個全場景數位化運營城市
    2020年12月21日《河南日報》 頭版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林12月20日,鄭州城市大腦建設成果2020發布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118個應用場景全面上線運行,標誌著鄭州成為首個全場景數位化運營城市,樹立了全國數位化城市運營的新標杆。
  • 鄭州城市大腦數字交通應用場景全面上線,停車收費透明化
    2020年12月20日,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了「鄭州城市大腦建設成果發布會」。鄭州市城市大腦交通應用場景全面上線運行。涉及14個部門、118個應用場景的項目建設全面收官,智慧停車、智慧醫療、智慧環保、智慧交通等一批重點應用場景的攻關突破,標誌著鄭州成為首個全場景數位化運營城市。
  • 海澱城市大腦如何讓城市變「聰明」?記者現場探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7月30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澱區獲悉,海澱城市大腦「人工智慧計算處理中心」將於今年年底建成,中心通過對城市大腦接入的視頻、圖片、語音、文本等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為場景應用提供分析結果、預測預警和決策支持。海澱城市大腦如何使城市變得更「聰明」?
  • 聚焦數字賦能:與鄭州城市大腦共享未來智慧城市
    試想一下,一個超過人的思考力、研判力、多維度駕馭力的智能服務體系已悄然降臨中原大地河南,擔當起一座座城市的治理「首腦」,會由此發生什麼?
  • 智慧路燈,讓城市治理更精細
    這是南京市城管局路燈處與江蘇未來城市公共空間開發運營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建設的智慧路燈機器人應用場景。記者從南京市城管局12月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加載5G基站的路燈,可變身哨卡式智慧機器人。路燈之間相互「合作」,可對闖紅燈、違停等行為進行警告,發現盲道佔用、窨井蓋缺失等情況可第一時間感知,並通過後臺上報相關管理部門。
  • 杭州「城市大腦」 讓城市更加耳聰目明
    人民網杭州10月21日電(汪瑞華)擁堵排名從全國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區停車實現「無杆停車場」、酒店30秒可辦理入住、公園20秒即完成入園……在浙江杭州,這簡單普通的一串數字變化的背後,得益於「城市大腦」的建設。 何謂「城市大腦」,就是搭載於網際網路,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對城市實施全域全程的即時分析和管理。
  • 阿里雲ET城市大腦發布重大更新,同上海合作打造超大型城市樣板
    6月7日,阿里雲在雲棲大會·上海峰會上宣布ET城市大腦將向醫療應急調度、城市管理、環境治理、旅遊開發、城市規劃、平安城市、民生服務等七大領域拓展,從智能交通管理全面升級為整個城市的人工智慧中樞。同時,阿里雲總裁胡曉明透露正同上海合作,共同打造超大型城市精細化管理樣板。2016年初,阿里雲啟動了ET城市大腦,迎戰的第一個領域便是交通治理。去年10月,杭州城市大腦1.0正式發布,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120救護車到達現場時間縮短一半。城市大腦的「天曜」系統能365天24小時通過已有的街頭攝像頭無休巡邏,釋放警力200餘名。
  • 會呼吸會思考的城市,除了大腦,還要什麼?
    因此,城市信息化不僅事關城市治理,更引領著國家經濟民生等各個領域。在我國,智慧城市的發展經歷了數字城市-信息城市-智慧城市三個階段。2009年1月,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城市」的概念引發了全球1000多個城市的參與和投入,其中尤以中國最為熱切。
  • 2020全國兩會關注智慧城市發展 如何讓「城市大腦」更聰明
    兩會前夕,百度智能雲在發布的《百度城市大腦白皮書》中,對疫情暴露出的過往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不足進行了詳細解讀。據白皮書分析,由於城市數據未能充分的縱橫向貫通,智能化技術未得到大規模的應用,政府的很多防控措施仍然大量依賴於人力,無法做到精準施策。迫切需要動態時空數據的高效支撐、智能的技術響應手段普惠賦能、與城市域內域外大數據的全方位協同。
  • 浩鯨科技副總裁羅劍鋒:城市大腦會成為支撐智慧城市發展的數字底座...
    隨著技術與城市管理理念的發展,2016年,國家明確提出了構建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的打造方案,主要是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和雲計算技術構建一個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腦,這將推動智慧城市向智能化和數位化的發展。對於智慧城市大腦,我們覺得有三個特性:第一個,數據將成為城市治理未來最重要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