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無論什麼環境下,都別把自己「體制化」

2020-12-15 百家號

這部影片之前看過但是好像並沒有看完或者說沒有看明白,直到這兩天才完整地把它看完了。現在的我,也看懂了這部影片所表達的內涵。安迪雖然知道自己的妻子不是自己殺的,但是他一開始之所以肯在肖申克呆了20年之久,可能是他認為雖然他不是直接殺害他妻子的兇手,但是妻子的死他有一部分的責任,所以他才會一直待在了肖申克裡。

監獄裡那些牆很有意義。剛來到這裡的時候,感覺那些牆把你從外界隔絕開了,所以你很痛恨這些高牆,慢慢地,你就漸漸的習慣了這裡的一切,最後發現你不能厭惡他,因為你在這裡的生活要完全的依靠這個牆。這一變化的產生就說明你已經被體制化了。

瑞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肖申克呆了這二十年的時間,他一直在想著要離開,但是很可笑的是,到了服刑的第四十年的時候,他已經離不開這個地方了,但是這個時候他卻不得不離開了,可能就要和那個出去後自殺的老頭一樣的下場,到最後沒辦法適應,只能選擇極端的方式了。但是為什麼主人公安迪沒有被體制化,那是因為他的心裡一直有著對外面和對自由的嚮往和希望,這些想法在他的心裡從沒有消失過。一開始的他,在監獄裡面是為了給他的妻子贖罪,因為對於他的妻子他有著罪惡感。但是直到後來的他的徒弟告訴了他根本就沒有殺人,這時的安迪才確定自己確實沒有殺人,沒有殺人又為什麼要來贖罪呢?

那時的安迪也釋懷了,原諒了妻子,因為他自己想來想去,正是因為自己對於妻子的疏忽,沒有時間來陪伴妻子,所以妻子才會背叛他的,但是這一切的錯誤他用二十年的時間已經償還完了,所以在後面他看到自己的徒弟被牢獄長殺了之後,他才很決然的離開了肖申克。他離開後我們才知道安迪這二十年的時間裡一直都沒有放棄對於自由的渴望和對外面世界的嚮往。就這樣,他花了這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在監獄挖開了一個通往外面世界的通道。

這部影片所表達的事情就好像是我們現在現實生活的縮影,成功、失敗然後放棄。在我們還在小時候的時候,對著什麼事物都有著一定的幻想,比如以後想要考上名牌大學,或者畢業之後找一個月薪上萬的工作,然後可以賺很多錢,買很多的衣服,還可以有錢孝敬父母,吃喝不愁。但是當我們長這麼大之後,發現當時的想法是有多麼的可笑,現在想的是什麼?名牌大學,三本就可以了。可能是因為現實的殘酷,已經把我們年輕時候的菱角早已抹去了,時間把我們變成了一個很「柔和」的人,沒有了那些執著和激情。

我們開始學會接受現實,現在的我們已經開始認為有些事情我們完不成了,我們做不到。我們曾經對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不滿,想要靠自己的行動來改變,和整個世界作對,就算是自己過得不好。但是長大後的我們知道了,原來安穩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再那麼鋒芒畢露了,就想趕緊找一個安穩的工作。但是當時的夢想早已經忘記了,那時的報負現在也早已找不見了。這大概就是被自己體制化了吧。當初的夢想或許還是在的,但是現在的人已經和以前的自己不同了,現在的自己已經被體制化了。當你打心底裡就覺得這件事情你就完不成,根本沒那個本事的時候,你就把自己給否認了,你自己放棄了自己,你還指望著誰會來救你?現在的你可能一直在奔波忙碌,為了生活而忙,為了房子而忙或者為了車子而忙。你停下來想一想,你的大腦有沒有被體制化呢?

能決定你的一生的人只有你自己,讓你變得體制化的人不是別人就是你,是你的不自信才讓你沒有勇氣來接受現實,所以你選擇了「縮」起來,把自己體制化了。如果你真的被體制化了,沒有別人的原因,就只是因為你自己,缺乏了追求的動力和自信。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可怕的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就是這樣一部偉大的影片。該片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我和《肖申克的救贖》是這樣相識相知的:一天沒課的下午,和大學室友準備看一部電影,於是就在網上翻來覆去的尋找,最後鎖定了《肖申克的救贖》,之後,開始了漫長的下載之路(校園網還是挺慢的),等到下載完成之後,距離晚飯的時間已經快到了,準備先看一部分再去吃飯,可想而知,我們把影片看完了才去吃飯,然後把影片推薦給了周圍喜愛電影的同學
  • 《肖申克的救贖》被「體制化」的你我
    《肖申克的救贖》作為一部IMBD長期排名第一的作品,很多人即使沒看過,也曾聽聞過它的名字,它雖然在奧斯卡上顆粒無收,但卻是電影史上的無冕之王,是所有影迷最不應該錯過的電影之一。《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有一種鳥是不因該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起初我以為這部電影講的只是「自由」,劇中主人公安迪被冤枉,從銀行家變為階下囚,看著安迪在獄中被侵犯,到通過金融才能改變生活,有了沉冤昭雪的機會,卻又轉瞬即逝,最終通過自己挖了十九年的密道,爬過了臭氣燻天的下水道,最終通往自由。
  • 《肖申克的救贖》與體制化
    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肖申克的救贖》這是《肖申克的救贖》當中我最記憶深刻的一段話,是一位老年囚犯布魯克斯因為在獄中表現良好而得到假釋時電影的旁白。
  • 《肖申克的救贖》什麼是體制化,生活中的體制化有哪些?
    《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一部好劇,影響了成百上千的人,從上映至今25個年頭,還經常被人提起,多個影片情節還歷歷在目,多少次和朋友一起吹牛打屁,清晰的能說出其中的情節,這部劇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瑞德和安迪所說的「體制化」,那麼,究竟何為體制化,生活中的體制化又有哪些呢?
  • 《肖申克的救贖》:在被體制化人生中心懷希望,才有無限可能
    入獄30年的瑞德(摩根·費裡曼飾)在老布自殺後說:「他只不過是被體制化了,在這兒,他是個有地位的人,一個有教養的人,到了外面,他什麼都不是。但我得告訴你,這些圍牆很奇怪,剛來的時候,你會恨它,慢慢你就會習慣它,日子久了,你會發現你離不開它,那就是被體制化了。」這段經典語錄,淺顯易懂的解釋了體制化對監獄裡眾人的影響。
  • 《肖申克的救贖》選擇「自由」或「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收錄於小說合集《四季奇譚》中,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最後在安迪的幫助下重新燃起了開始新生活的希望。
  • 在體制化中救贖自己—《肖申克的救贖》影評:安迪是如何做到的?
    他的代表作品有《肖申克的救贖》《綠色奇蹟》《迷霧》等。作為一個對電影有著狂熱追求的導演,他對《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有著精準的把控。這部犯罪劇情電影被希望、自由這主題所涵蓋,在監獄的每個人都被體制化了,被極度嚴格的紀律和聖經所禁錮著。正如瑞德所說:「希望是很危險的東西,希望會讓人瘋狂,它在這裡沒用」。
  • 《肖申克的救贖》:體制化也禁錮不了我想要自由的靈魂
    在幾近與世隔絕的肖申克監獄裡,人們無法與外人接觸,無法體會真正的生活,連思想都只能局限在監獄範圍裡,脫離了時代,遺失了靈魂。就像被囚禁在籠子裡的鳥,永遠感受不到翱翔天空的美妙。在這種環境中存活,只有少數人是帶有自由的靈魂,真正地在生活,而絕大部分人只是處於活著的狀態,被所謂的體制化壓得喘不過氣來。
  • 豆瓣9.7《肖申克的救贖》:逃離體制化的束縛,方能實現自我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有人看到了夢想和追求,有人被其中的友誼和堅持所打動,也有人感悟到了自由和希望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逃離體制化的束縛,從而實現自我精神救贖,是貫穿整部影片的一條主線。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裡對肖申克監獄體制化的過程有這樣一段描述:起先,你無法忍受被四面牆圍住的感覺,然後你逐漸可以忍受這種生活,進而接受這種生活......接下來,當你的身心都逐漸調整適應後,你甚至開始喜歡這種生活了。
  • 被體制化的布魯克斯——解讀《肖申克監獄》的關鍵點
    幾十年來,《肖申克的救贖》都被視為經典之作,它講述的是堅毅、救贖和希望。男主角安迪·杜佛倫當然是最受矚目的,他含冤入獄,從來沒有放棄希望,終於在二十年後,成功越獄、重獲自由。而布魯克斯是與安迪完全不同的人,他在獲得假釋、重獲自由之後,卻開槍自殺了,為什麼?
  • 《肖申克的救贖》困住人的從來非高牆,而是潛移默化的體制化
    從最開始的安迪被指控槍殺入肖申克監獄,再到十九年後他重獲自由救贖了自己並救贖了整座監獄為結束,基本上所有的劇情都在這座監獄當中展開。作為一部涉及監獄並且絕大多數劇情皆在此展開的類型電影,該片罕見地撇開了此類題材的限制,而是在黑暗與冷漠的監禁當中,加入了不少溫馨的戲份,同時也塑造了身處晦暗之中依舊會生出的會拯救靈魂的友情,比如安迪和瑞德,比如安迪對湯米的教學。
  • 《肖申克的救贖》點燃希望,讓你有一種什麼樣的救贖!
    這部老電影,當年的你是因什麼而看的呢,我個人當年看全憑著因為評分高,看完電影卻感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多年以後的今日看完了整本書才發現當年的自己真是閱歷不夠,書中所表達的體制化是我們無法逃過的話題,書中的一部分與大學的我也引起了共鳴,大學比高中更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幹什麼,整日無所事事
  •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淺談電影中「體制化」的現實意義
    我猜有不少人看過《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就算沒看過也可能聽別人說起過。這部上映於1994年,距今已經26年的電影,依舊在時光的流淌中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思考人生,在探索中迎來生命中的覺醒。電影是一種藝術,卻也好似一杯甘冽而醇香的美酒,讓人在細品之餘回味無窮。也讓人在身心沉浸之中看見自己的身影,發覺這世間的種種狀態。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肖申克的救贖》:在別人被體制化的時候,他做出了這件事情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是在1994年上映的,但是一直流傳至今,很多人還在不斷地重溫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部電影能夠一直影響著觀眾,能夠讓觀眾一遍又一遍的重溫?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看看這部電影吧!這部電影是由它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作品中的主題就是「希望」,全片是圍繞著一個地點展開的,就是講述男主在監獄裡面的生活和思想,它還給我們傳達了一種「體制化」的因素,影片中也有很多的人因為「體制化」而變得不再是原來的自己!
  • 《肖申克的救贖》:安迪4個避免體制化行為
    《肖申克的救贖》有兩個情節,令我印象深刻。第一:老布出獄後想再次犯罪回到監獄,因無法適應出獄後生活而自殺。這就是所謂的體制化,體制化是可怕的,但是我對體制化還有一種解釋:思想的墮落。一個思想產生了懶惰,就很容易體制化,不想改變現狀,滿足於當下。在電影在安迪有六個避免體制化的行為,我們可以學習了解一下。
  • 經典賞析:肖申克的救贖
    影片簡介《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主演的一部劇情、犯罪片,於1994年在美國上映」瑞德:「他只不過是被體制化了,在這兒,他是個有地位的人,一個有教養的人,到了外面,他什麼都不是。
  • 《肖申克的救贖》: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
    看到這三個關鍵詞,你會想到什麼電影?估計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大話西遊》。沒錯,我要說的就是《大話西遊》,不過是美國的《大話西遊》:《肖申克的救贖》!至尊寶花了整整500年時間才完成對自己的救贖,而安迪也花了將近20年時間才完成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環境不能成為墮落的理由,打敗自己的只有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是被稱為電影史上第一的電影,這句話可能有吹牛的嫌疑,但如果說有一個電影史第一獎,這部電影絕對可以在候選名單裡。肖申克的救贖講的是一個被冤枉的銀行家逃獄的故事,但這可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要是因為教授如何逃獄成功而高評,那我們這些觀眾得有多黑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