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壽眉才能存成老白茶?這個誤會,讓不少茶友白白喝茶多年

2020-12-2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初秋的天氣,天朗氣清,藍天白雲。

泡杯春壽眉往陽臺一坐,抬眼望去,近樹遠樹盡在眼前。

循著一縷清風,天邊的雲被吹散了,天空清澈透亮得像夢幻的淡藍色海洋。

幾朵閒雲,淡淡的裝點在天邊,像是飄飛的蒲公英,全然沒有了夏日的淤積。

白駒過隙,時間像一匹報信的小馬,伴著輕噠噠的馬蹄,飛快的奔過了四季。

從酷暑的夏,疾馳而過,揚起了風,吹落了葉,帶來了秋。

靜下來慢慢喝一杯茶,感受四時的變化,時間過得真快呀。

眼前杯中的2019春壽眉,轉眼之間,就迎來了第一個秋天。

在未來,走過好幾度春秋後,它又能陳化出怎樣的精彩呢?

白茶作為可以長期儲存的茶類,每每在喝茶時,總讓人心生不少期許。

想到這,不禁讓村姑陳想起,某位的茶友提問,「是不是只有壽眉才能存成老茶?」

將杯中清甜潤口的茶湯飲盡,回到電腦前,敲下回覆:當然不是!

《2》

白茶世界裡,並非壽眉才能存成老白茶。

畢竟,白毫銀針與白牡丹,同樣可以用老茶的姿態,呈現在世人眼前。

老白茶的得來,與品類無關,而與存茶年份,有直接關聯。

當一款白茶,存茶年份不低於三年時,才能正式跨入老白茶行列。

三年,一千多個日夜的等待,經過不斷轉化後,白茶才能從新茶時期的清新鮮爽,過渡為老茶的甘醇厚重。

在得到妥當精心的儲存後,白茶內部的活性酶物質,不斷促使著白茶風味物質,發生積極轉化。

活性酶在接觸到氧分子時,可以促進絡合物質的生成,像蠶繭的層層密裹般,將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包裹起來。

茶葉當中,茶多酚和咖啡鹼,分別是澀味和苦味的來源。

而經過陳化後,老白茶茶湯裡的茶多酚和咖啡鹼,張揚的個性早已被磨平,而呈現出溫和的狀態。

如此,老白茶的茶性,越存越甘和,而茶湯滋味,同樣愈存愈甘香、醇厚、飽滿。

在白茶不揉不捻不殺青的制茶工藝下,大量的活性酶物質得以保留,為白茶的後期轉化提供了無盡源泉。

當一款白茶,制茶工藝到位,含水量合格,茶葉內部的風味物質和活性酶保留完好的情況下,未來具有無限的轉化可能。

可見,若認為白茶中只有壽眉才能存成老茶,未免太過片面!

《3》

提起老白茶,不少茶友腦海中最常浮現的是壽眉的身影。

並且,還常是梗葉粗大,恣意張揚的秋壽眉。

久而久之,頻頻在老白茶中露相的壽眉,甚至於讓不少茶友產生,老白茶等同於老壽眉的誤解。

那,究竟是為什麼老白茶市場上壽眉多見呢?

這,還得從壽眉的產量說起。

白茶當中,壽眉是當之無愧的產量冠軍。

一年當中,哪怕是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數量相加,也遠不及壽眉的高產。

畢竟,對於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而言,主要的出產季節,在於春茶季。

春天,沉寂了一整個冬天的茶樹,生命力勃發,生機勃勃,生長速度旺盛。

於是乎,春茶季時,茶農們得與茶樹的生長速度做賽跑,急忙將茶樹新發出來的嫩芽嫩葉採下,製成白毫銀針,白牡丹等。

等到春壽眉的採摘時,春茶季的熱度,已經過了大半。

由於春壽眉的茶青收購價格,不及白毫銀針和白牡丹,茶農們的採茶熱情,隨之受到了影響。

即便如此,採摘一芽三葉,一芽四葉的春壽眉,最後製成成品茶後,產量同樣尤為客觀。

到了白茶的秋茶季,則更是秋壽眉的專場。

秋白茶的採摘,橫跨了多個節氣。

立秋壽眉,白露壽眉,寒露壽眉,霜降壽眉(閏六月年份出產)。

即便從今年起,立秋壽眉停止了採摘,總體上而言,秋壽眉的出產量,相對而言尤為可觀。

產量大,存量多,才能讓更多的壽眉,能走過經年的風風雨雨,以甘香醇和的老白茶姿態,綻放光彩!

相對而言,產量較少的白毫銀針、白牡丹,存成老白茶的數量有限。

當遇上一款貨真價實的老銀針,老牡丹時,可得多加珍惜!

《4》

白毫銀針存老之後,會是什麼滋味?

作為白茶中的天之驕子,白毫銀針與生俱來傲嬌資本。

作為初春時分,茶樹第一批最早發出的新芽,白毫銀針肥壯的芽頭內部,積累著無限的養分。

胖乎乎的芽頭,好比是一截白蓮藕,嫩汪汪的。

芽頭上下渾身覆蓋著細密白毫的白毫銀針,茶氨酸含量豐富,毫香四溢,清甜可口。

新茶時期,白毫銀針的風採,鮮醇清爽,以花香、毫香、鮮筍香為主。

茶湯淳和,稠滑的湯水,就像一碗豆花,一抿即化,在喉嚨裡滑下。

而存成老白茶後,白毫銀針的滋味,讓人眼前一亮。

以2016白毫銀針為例,剛打開箱,沉鬱悠長的毫香飄出,像一股子乾燥的稻穀的香氣,如同金秋時期的曬穀場,帶殼的穀物被曬乾後,帶著太陽曬過的暖香,飄散在四周。

注入沸水衝泡後,醇厚的茶湯,綿柔厚實得讓人驚豔。

赤金色的茶湯,倒入杯中,輕輕搖晃,水波平靜,內藏無限風起雲湧。

像大塊Q彈的果凍,稠度極佳,質感十足。

啜飲一口,極為的稠糯,像是喝一碗米湯般,帶給味蕾極強的綿密感,醇厚感。

成熟的藥香,在湯水裡四處遊走。

茶湯入口,稻穀的甘香,在回甘裡不斷湧現。

這般絕妙的湯感,真不知,古龍筆下俠客們所喝的陳年佳釀,是否能比?

《5》

白牡丹,存成老白茶後,會是怎樣的滋味?

從名字裡,就可以看出,白牡丹是款以香取勝的茶。

新茶時期,白牡丹無窮多變的茶香,花香層次無窮。

堪比從百花園中,甜夢方醒的花仙子,無數的芬芳因子,在此匯聚,漫天飛舞。

像2019一級白牡丹,嗅聞乾草,像滿天星、米蘭般陣陣甜香。

一經注水衝泡,發散出春末夏初之際,洋槐花,水石榕,廣玉蘭,夜來香,夜丁香的清新。

妖嬈無限的花香,讓人想起寶姐姐的蘅蕪苑,那可真是,滿庭芬芳!

而存成老茶後的白牡丹,茶香特點不在於花香,而以藥香取勝。

像2014牡丹王餅,開箱取茶時,滿是厚實的藥香傳遞而來。

沉穩的藥香,嗅聞起來分外使人安心。

細細分辨,這是股像極了夏日煮涼茶時的藥物香氣。

清芬通竅,怡神靜心,曼妙無窮。

經過衝泡後,爽口的茶湯,細啜起來,別有淡雅甘醇。

淳滑的茶湯,晶瑩剔透,還能看出不少的白毫,在其中快樂的旋轉飛舞。

好比是夢幻的水晶球裡,漫天飛揚的雪花那般。

啜一口茶湯,香氣席捲了整個的味蕾感知,隨後才能體會到湯水裡藏著的綿勁,在嘴巴裡推開。

喝茶過後,盧仝筆下的一杯吻喉潤,真真是讓人感同身受!

《6》

又到了一年秋,擴建了倉庫的S師傅,正在等待新一年的秋白茶到來。

S師傅的倉庫,像極了哆啦A夢的口袋,藏著無數的好茶。

2016的白毫銀針,2014的特級白牡丹,2013的壽眉餅……藏得滿滿當當。

至於說,白茶裡只有壽眉能存成老茶,這怎可能?

秋陽燦爛裡,有著無限的靜美。

沐浴在陽光下,世界格外的寧靜。

南方的秋,清澈而沉靜,恬靜而寥闊,別有靜謐。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老白茶不洗不能喝?這四條直擊心靈的老白茶疑惑,你遭遇過嗎?
    其實並不是,品質好的茶並不用洗。哪怕經過多年儲存陳化的老白茶,在品質到位、倉儲得當的前提下,喝茶前同樣不需要洗茶。白茶不揉不捻不殺青的簡樸工藝,使得內部的天然活性酶物質得以大量保留。最後,白茶作為對倉儲條件分外嚴格的茶類,基礎存茶要求就在於避光、乾燥、密封、無異味和陰涼處儲存。長期儲存白茶的包裝,最常見的在於三層包裝法,用紙箱、塑膠袋、鋁袋層層包裝密封后,隔牆離地放置。唯有這樣妥當的長期存茶,白茶才能轉化出更好的品質,不斷發生良好轉化,存成醇厚香馥的老白茶!
  • 老白茶究竟是什麼茶?聊聊新手對老白茶的五大誤解,看完請改觀!
    有些新茶友在入門時,通常會有所疑惑:「老白茶,是什麼,它是白茶的新品種嗎?」老白茶,並不是白茶中的新品種,它只是時間的代名詞。白茶存放超過三年,即可稱之為老白茶。作為白茶中的老者,老茶的出現,豐富了更多人的喝茶選擇。
  • 存老白茶的這些細節,懂得喝白茶的茶友都有這個習慣!
    原因很簡單,一位茶友把一餅2013年的老壽眉存壞了。品質極好的老壽眉,竟然長出了黴斑,原本甜蜜的棗香也被一股酸菜味替代。此時老壽眉的內心應該是這樣的:「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老壽眉定然要哭的梨花帶雨,幾年的光陰,老壽眉一千多個日月的耐心進化,竟然因為主人的一個馬大哈,從此告別老白茶的舞臺。茶友也很著急,在微信上連連發問:「小陳,這茶還有得救嗎?」「小陳,你說用微波爐重新烘一下怎麼樣?」「小陳,我該怎麼辦,這茶該怎麼辦?」
  • 大紅袍存冰箱,紅茶放5年,白茶普洱隨便存,別存壞了好茶才後悔
    茶友們在家中存茶時,選對方向,有章可循,才不會白白浪費好茶。 概而言之,冰箱存茶是不少茶友容易踩坑的茶葉儲存雷區。 很多人堅信的認為,冰箱低溫存茶有好處。 但卻忽略了,大紅袍,紅茶,普洱,白茶,黑茶等。 市面上絕大多數的茶葉,根本不適合放進冰箱。
  • 老白茶喝起來口感跟紅茶一樣?看來誤會太深!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新茶友在接觸白茶之前,應該都喝過紅茶,紅茶的蜜香、果香,以及它醇滑的口感白茶新手很容易把老白茶當作紅茶,錯誤地給它貼了個「老白茶=紅茶」的標籤,方便自己把握老白茶的風味。如果是這樣,我們喝茶,茶葉就被單一化為樹葉了,何必去體會鮮葉之外的果香、花香、陳香、棗香呢?老白茶變「老」之前,還歷經了漫長的新茶、陳茶時期,不斷成熟,釋放出豐富飽滿的香氣和口感。
  • 用鐵罐存出來的老白茶,到底是黴味還是藥香?
    存了好幾年的,喝起來有股黴味,可他卻說是藥香?難道我的嗅覺和味覺出了問題。」什麼?!老白茶,還是存在鐵罐裡的老白茶。偶買噶,這樣不出黴味才奇怪吧。不過仔細想想,這還真沒什麼好驚訝的。之前也看到不少茶友,把自己的白茶存在鐵罐裡好幾年。
  • 來自茶友的存茶疑問,白茶存滿7年,聞起來沒有黴味,能喝嗎?
    還有茶友疑惑,他在鄰省的廣東存茶,也是長年空氣很潮溼。那他的白茶存滿了七年,聞起來沒有黴味能喝嗎? 對這個問題,還要專門分清情況看待。沒有黴味僅是判斷老茶能喝與否的最低條件!
  • 藏一箱老白茶前,4點常識解決你的疑惑,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茶界裡,有關老白茶收藏的諸多疑惑,一直困擾著不少茶客。到底,老白茶的收藏有沒有意義,該怎麼選,怎麼做?下面就來,閒話老白茶收藏的二三事。《2》一,老白茶的收藏,有沒有意義?有部分茶友認為,茶葉是拿來喝的。不是買來當陳設品,收藏品擺放的。所以,所謂的「收藏老茶」說法,完全就是騙局。買茶喝茶,喝多少,買多少,就行了。
  • 儲存多年的老白茶,一定帶有倉味,否則就是不正宗?你上當了
    所以在有茶友說:你家的老白茶沒有倉味,那一定不正宗。頓時感覺天雷滾滾,這都是什麼價值觀?好端端的茶葉,非要帶上令人不適的倉味才心滿意足?這樣的觀念實在是不正確的。《2》倉味是什麼味道?但喝茶可不同,好茶越喝越是令人神思清明,思路清晰。若是在喝茶的時候淚流滿面,往往是因為自己犯了大錯誤。花了大價錢買到的老白茶當中,有著令人難以接受且刺激的倉味,怪味,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買到了假茶,這才是喝茶人心痛流淚的原因。
  • 什麼時間喝茶最好,可以空腹喝茶嗎?看看茶友們怎麼說!
    喝茶是多數國人每天的必備功課,好茶有的濃烈、有的清雅,各有滋味,在有色有味的茶湯中,蘊含著國人對生活的感知,就如林語堂所說的那樣:「只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到哪都是快樂的。」國人對茶飲的喜愛,穿越古今融於生活,我們亦可從文人墨客的詩文中窺見一二。
  • 溫水泡紅茶,巖茶悶泡,老白茶不煮不出味,橫行茶界的三大謠傳!
    沒想到,這樣的衝泡謠傳,以訛傳訛了這麼些年後,誤會還是沒有解清。要認真說起來,真正適合衝泡紅茶的水溫,不是溫水,而是沸水。並且,所有的好茶,都是如此。只有足夠高的水溫,才能更好的激發茶香和茶味。喝茶過程中,能夠嗅聞到更為錯落有致的茶香層次。足可見,衝泡品質好一點兒的,內質足夠豐富的好茶,少不了要用沸水泡!喝紅茶,不少茶友誤會,紅茶不能用沸水衝泡,這會把茶燙壞。但要較真說起來,好茶不存在怕燙的說法。
  • 老白茶、老普洱茶、老黑茶,存老茶就是一場騙局?關鍵看你怎麼選
    存好一箱老茶,存茶方式選擇很關鍵。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是對存茶知識一概不知,再好的茶葉買入手,也容易面臨白白存壞、浪費的問題。 客觀來看,經過多年的歲月考驗後,能順利呵護一款老茶的陳化,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 這2個小技巧,助你存出價值連城的老白茶
    看著倉庫裡的老白茶,我拍了拍老闆的肩膀:「爸,時間飛快啊,這些茶都成老白茶了啊。」老白笑了笑,不說話。留下小白,繼續跟這些老白茶打交道。倉庫裡的這些茶,雖然大部分都已經被人買走了,但還有不少,是小白的私人珍藏哎。哈哈哈哈,權當是給自己存的求學基金啦。看著這些老白茶,心裡還是驕傲的,沒把茶存壞,是不是身為一個茶農的基本素養呢?
  • 只有老白茶能煮茶喝?年份短的白茶不適合煮茶?這是真的嗎?
    拍一張照,存一箱茶,藏一冊書。時過多年後,那些存在一定年頭的事與物,能讓人勾起心頭的那份柔軟和思念。提到悠閒飲茶,煮一壺甘美的老白茶,嘗起來和以往泡出來的新白茶又是全然不一樣的滋味。煮茶,將白茶煮著喝,對茶葉的品質有不少的考驗。
  • 品質到位的老白茶,煮出來的茶順滑、綿柔,無需添加紅棗去除澀味
    至於一款經過多年儲存的老白茶,內部藏著豐沛的茶味。滋味甘醇,茶香雋永。喝茶時,不論是蓋碗衝泡,亦或者煮茶。簡單清飲,便能夠嘗到老白茶最本真的滋味!鑑賞好茶,與之同理。是好是好,認真喝茶就能知道答案。在試茶喝茶的階段中,不論是衝泡或者煮茶,都不建議額外添加。簡單清飲,更能讓人領略一款茶的天然質樸美!再說了,壺一壺老白茶喝。
  • 煮茶課堂:老白茶煮著喝,適合加紅棗、枸杞、陳皮嗎?
    一派觀點認為,加料同煮,會影響白茶純正的茶香、茶味。另一派觀點則認為,煮茶加點紅棗枸杞,更為養生,同時喝著更有味。不知茶友們,站的是哪一派的觀點呢?下面一起來聊聊。只有經過時間轉化之後,上了一定年份的白茶,方才適合煮著喝。在此基礎上,品質好,內質豐富,保存得當,儲存轉化效果好的白茶,更能煮出好茶味。
  • 白茶的渥堆味、倉味、黴味,都不是老白茶的陳香,別再張冠李戴了
    哪怕是存放多年的老白茶,茶香依舊乾淨清爽,和渥堆悶味絲毫不沾邊。然而以做舊為目的,人為給白茶加入渥堆發酵的做舊老白茶,情況例外。前文說到,渥堆後的茶都會有渥堆味。更不能理解成,茶葉存久後多少會帶出倉味,年份越高的老茶倉味越重。遇到倉味特別重的老白茶,不能再繼續喝。因為這意味著,白茶已經嚴重存壞變質!許多別有用心的商家,將倉味的產生歸結到「年份高」,完全是忽悠剛開始喝茶的新手。
  • 老白茶的顏色要越深越好?這三個先入為主的觀念,會落入白茶陷阱
    茶圈當中,會喝茶的人,與不會喝茶的人,看到的完全不同的內容。 會喝茶的人,能感受到白毫銀針的淳和平滑、白牡丹的清芬甜潤,老白茶的醇厚甘香。 完全不喝茶,對茶不屑一顧的人群,會對茶棄之以鼻。 「喝茶哪有這麼多講究, 不就是樹葉子泡水?和白開水差不多。」 被茶自身魅力吸引的人,會認真的喝一喝茶。
  • 寒冬煮茶,為什麼不建議老白茶與陳皮同煮?
    《2》寒冬煮茶,向來是許多茶友在冬天常做的,極有趣味的事兒。然而,煮茶裡面,也有些學問。要想讓煮出來的老白茶,湯感柔軟細膩,擁有令人沉迷的好滋味。那麼就少不了注意煮茶方法。部分茶友,在煮老白茶時,有這樣的習慣。「煮白茶的時候,往裡面丟點兒陳皮,煮出來的湯水醇香味更足。」可從實際的品茶角度上,並不建議茶友們煮茶時,添加其他的東西,清飲風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