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教材把漢語拼音教學推遲到識字後一個月進行,但一線調研中,「拼音不好學」仍然是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共同聲音。我們依託統編教材,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研發了基於繪本的拼音教學新方案。這個「新方案」不是點滴的教學經驗,而是拼音教學的一個完整系統,下面筆者從三個方面作具體闡釋。
拼音難,難在它高度抽象化,而初入學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處於「表象性思維」階段,其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具體形象。為此,我們定製了契合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配圖,以實現知識和經驗的聯繫與轉化,不露痕跡地幫助學生預設實現學習目標的「臺階」。
1. 認讀難點的突破
高契合度的情境圖,可以幫助學生將拼音和原有知識、經驗進行聯結,從而降低認讀難度。
比如,針對i、u、ü的學習,我們定製了情境圖《哇,是雪嗎?》,將單韻母i、u、ü,聲母y、w以及整體認讀音節yi、wu、yu之間的音、形聯繫都蘊含其中:一片雪花飄下來,雪花飄到哪裡?打傘的阿姨、逗鸚鵡的老爺爺、提魚缸的叔叔、椅子、屋頂……i、u、ü、y、w、yi、wu、yu 就藏在細節裡。找一找,發現拼音與事物間音、形的聯繫;分一分單韻母和聲母;合一合整體認讀音節。
這樣的配圖建立了畫面與知識的「鏡像」關係,而且還有間接效應,使學生能從圖畫中開展主觀的想像再造,生發出主觀感悟。
2. 拼讀難點的突破
拼讀、拼寫規則是拼音學習中的另一個難點,現有教材很少在這方面提供配圖,這就需要我們進行二次開發。以j、q、x的學習為例,我們以繪本《大灰狼想吃雞》為基礎,實現了拼音教學全過程的具象化,讓曾經難學的拼音變得好看又有趣。
板塊一:j、q、x與韻母i的二拼音節及j、q、x的三拼音節的知識點,統整於大灰狼給小雞準備食物的情節中。故事中的「雞蛋、汽水和西瓜」,分別對應j、q、x和韻母i組成的二拼音節;而「大蝦」以及「家」則對應了三拼音節的學習。
板塊二:將拼讀j、q、x與韻母ü的二拼音節的知識點與大灰狼送的「橘子、曲奇餅乾和許多糖果」等進行統整,這便降低了學習難度。
板塊三:拼音的鞏固運用,識字積累、兒歌誦讀等知識點,與大灰狼、胖圓[1]和小雞們搭積木、下棋、做遊戲的情節進行統整。在下棋、搭積木的過程中,可將五子棋、積木擺放成不同的拼音形狀,從而產生新的音節,鞏固學生的拼讀知識。
教材中的認讀、拼讀等知識板塊基本上孤立呈現,缺少內在聯繫,課與課之間的聯結也不夠緊密。如何組織學習內容,使「認讀—拼讀—運用」得以推進,實現知識的結構化和關聯性,這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1. 單篇拼音內容的統整
我們把統編教材涉及的知識點系統演化為「胖圓遊歷」[2]的故事,讓鬆散的拼音知識形成內在情節,以解決拼音知識碎片化的難題。下面以《尋找我的一角——g k h》為例進行說明。
故事導入:胖圓缺了一角,就去尋找失落的一角。他滾得不快,一路上,可以和蟲兒說話,或者聞聞花香。有一天,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怎麼辦呢?……
板塊一:g、k、h和二拼音節幫助胖圓渡過小河
拼音寶寶也想來幫忙(認讀g、k、h)——魔法盒裡藏著單韻母(ɑ、e、u)。他們可以怎麼交朋友?(隨著拼讀、組合,二拼音節化成一塊塊石頭)——學生拼讀音節,幫助胖圓跳過石頭,渡過小河(見圖1)。
這是合、嵌。拼讀目標是欣賞故事,學成效果同步反饋。會拼讀了,胖圓就過一個石頭,拼不出來就沒法繼續。
故事過渡:胖圓繼續向前,他也找到了一些角,可是,太長了,太大了,形狀不合適……有一天,他找到了一角,非常合適!胖圓變圓了,滾得很快,不好!掉進山谷了。怎麼辦?
板塊二:三拼音節助力胖圓跳出山谷
還是放下這一角,讓它到最需要的地方吧(尖尖角的山谷壁組成三拼音節:guɑ、kuɑ、huɑ、guo、kuo、huo,形成臺階)——拼讀「三拼音節」。三拼音節學會了,胖圓也就跳出山谷了(見圖2)。
這是嵌、化。隨著情節推進,拼讀難度逐級增大,學生始終處於「跳一跳,能摘到」的最近發展區。
故事過渡:胖圓又可以和蟲兒說說話,聞聞花香了。他爬過山坡,穿過草叢,這一天,他來到了樹林裡。
板塊三:樹林裡胖圓學《說話》
聽!什麼聲音?拼讀擬聲詞,認識事物——找到動物與聲音的關聯,形成兒歌——就這樣,小河邊的故事發生了(誦讀兒歌《說話》,見圖3)。
這是合、化。大量形近的拼讀任務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心理,而拼讀的故事化恰好克服了這個困難。
開發中,嵌(在繪本故事中嵌入知識板塊)、合(發現各種元素的關聯,進行整合)、化(把知識學習和故事情節融為一體)等策略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靈活組合。
2. 單元拼音內容的統整
在單篇的基礎上,怎樣將整個拼音單元的13課學習內容統整成「連續劇」?我們以「胖圓」為主角,從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四種關係的視角出發,研發蘊含相應人文內涵的兒童繪本。
人與自然:《胖圓學滑冰——ɑ o e》,插上想像翅膀,在滑冰中感受冬天的神奇;《哇!是雪嗎?——i u ü》,用純真的眼睛觀察世界、尋找奧秘。
人與人:《飄走的紅氣球——b p m f》,失去的是紅氣球,收穫的是友誼;《奶奶過生日——d t n l》,給人帶來快樂的禮物都是最好的禮物;《大灰狼想吃雞—— j q x》,每個人都需要被誇贊、被愛和被需要;《神奇樹——z c s》,團結力量大。
人與社會:《胖圓是膽小鬼——ɑi ei ui》,未知事物並不可怕,接觸會發現精彩;《胖圓學記錄——ɑo ou iu》,學習用各種方式記錄生活中的美好。
人與自我:《尋找我的一角——g k h》,每個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長大做什麼——zh ch sh r》,理想需要暢想,更要腳踏實地;《海裡的故事——ie üe er》,勇敢做自己,每一個人都是最獨特的;《勇敢小卡車——ɑn en un ün》,勇敢不是無所畏懼,是帶著害怕前行;《精彩過一生——ɑng eng ing ong》,認識成長,正面死亡,每個階段都精彩!
有了這樣的架構,孤立、碎片化的拼音學習就相對完整、結構化起來了。孩子們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浸潤在美好價值導向的繪本故事裡,於無痕中滋養了精神。
好玩的內容如果以機械化認讀、拼讀方式承載,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的。因此,我們將靜態的「學材」轉化為動態的遊戲活動,帶領孩子親歷知識建構的過程,從根本上解決拼讀機械化的問題。列舉幾個範式:
1. 範式一:具身學習
具身學習,即調動各種感官,通過身體體驗形成認知。比如在四聲音調的學習中,阿花妹妹(ɑ)、胖圓(o)、白天鵝(e)跟著兔子向前滑,滑過又寬又平的平地,滑過向上的山坡,滑過先下後上的山谷,滑過快速降落的松樹……孩子們化身為小胖圓,與老師一起體驗滑冰,邊讀聲調邊做動作,體驗四聲的變化,從而牢固掌握並且便於後續遷移運用。
2. 範式二: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即創設大量「問題解決」情境,將拼讀轉化為學生幫助胖圓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方法。如在《長大做什麼?——zh ch sh r》的學習中,胖圓採訪小動物們「長大想做什麼」,怎麼根據畫面上不完整的信息碎片,猜出它們想做什麼?廚chú師shī帽、餐cān桌zhuō、刀叉chā、紙zhǐ巾、乳rǔ鴿、梳shū子……對應著zh、ch、sh、r和韻母組成的二拼、三拼音節及整體認讀音節,也提示了動物們的職業理想。
3. 範式三:角色扮演
以《神奇樹——z c s》的學習為例:神奇樹上的拼音精靈被大風吹跑了,與好朋友失散了……孩子們化身為胖圓,拿出抽屜裡的小信封,將一對對拼音朋友「牽」到一起——組合成一個個新的音節,變成字,組成詞語,又找來其他朋友幫忙,變身句子,對風哥哥喊話:「風哥哥,再來做客吧!」同時,「字、詞語、句子」也是這一課要認識的生字。
遊戲化的活動類型還有很多,總之,不管設計哪種遊戲活動,都要滿足以下兩個要求:動機要素(目標明確、快速反饋、漸進的挑戰)和情感要素(故事和身份、合作與競爭)。
「具象化」「結構化」「遊戲化」的處理強調了漢語拼音教學必須走向生活,走向統整,也意味著繪本拼音教學評價關注點的轉變。
1. 關注真實情境中的問題解決
漢語拼音的評價要義在「用」,只有與具體情境相融合,才能真實地體現它的價值。我們將真實的生活情境變成繪本故事《神奇拼音船》,為實施漢語拼音的評價提供範例。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階段、內容的實際需求靈活運用。
【評價任務】
選擇《神奇拼音船》中「來到動物園照顧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的情境,提供動物的拼音,包括材料上已經有的,貼紙補充的,以及動物所在國家的拼音。
【評價標準】
初等水平:拼一拼,圈一圈,你照顧了哪些動物?暫時不會的可先放放,會了再圈上。
中等水平:拼一拼貼紙上的音節,貼在相應的動物旁邊。
稍高水平:拼一拼動物名的音節,與相應的動物連一連,再拼一拼國家名,哪個動物來自這個國家?
此案例是「縮格」(選擇某一情境,根據需求增刪評價內容),還可以「更格」(根據評價內容需要,活化或創設新情境)、「升格」(不拘泥材料,立足全學科、全時空視角的綜合運用)。
2.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
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要允許孩子有評價的選擇權。要「一個樣本,多個標準」,還要善於以小組合作為突破口,實現各個層面的優化學習。比如:
【評價任務】
將《神奇拼音船》中「海底世界」的情境活化為實體活動:(1)學生圍繞海底世界製作輕泥作品,老師根據學生的創作,將各種作品的拼音音節寫在卡片上;(2)學生完成作品後,拼讀卡片,找尋相應的海底事物,找對了可得到禮物,然後小組互相檢查,形成各異的海底世界;(3)各小組相互參觀,互相介紹、拼讀。
【評價標準】
初級水平:得到3~4件海底世界禮物,並在小組內互相拼讀交流。
中等水平:得到5~7件海底世界禮物,小組組合成海底世界,互相拼讀交流。
稍高水平:得到8件及以上海底世界禮物,同伴合作,組成較豐富的海底世界,並簡單描述。
這樣以異步為徑,在承認差異中實施差異評價,最後讓不同步的學生也能得到照顧和愛護。
3.關注知識的綜合運用和主動創造
學生將具象的內容抽象為模型,綜合運用、主動創造,深度學習才能真正實現。這個階段是基於核心素養評價的最終歸宿。比如:
【評價任務】
仿照《神奇拼音船》:(1)以真實生活情境為渠道,創作主題評價作品。可以拍照、剪貼、畫畫,形式不限。可以請家長寫好音節,學生拼讀,並貼在相應位置。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自己拼寫。內容容量也不限。(2)作品展出,學生互相評價、拼讀、反思、完善自己的作品。(3)將典型作品選為「拼音過關」評價場景,學生拿好「船票」,登上「神奇拼音船」。若闖關成功,船票上的通關獎章逐步形成密語:「尋找我的一角,發現美的世界。」
【評價標準】
初級水平:能基本掌握拼音的認讀、拼讀,創作簡單的評價作品,得到「船票」,通過三關,稍後可繼續闖關。
中等水平:能掌握拼音的認讀、拼讀,並創作出較完整的評價作品,得到「船票」,通過三關,並能成功通過一至兩個挑戰關,後續可繼續挑戰。
稍高水平:能較熟練地掌握拼音的認讀、拼讀,較好地完成評價作品的創作,通關並挑戰成功,作品入選「拼音過關」評價場景,可獲額外嘉獎。
三個關注點從繪本拼音教學評價的「前提—關鍵—歸宿」出發,層層進階,高層級包裹低層級,為繪本拼音教學評價的設計提供了思路(見圖4)。
事實上,具象化、結構化、遊戲化、自主化是兒童漢語拼音學習的密鑰,也是核心素養背景下拼音學習的基本要求。繪本拼音新方案,既落實了統編教材中拼音教學的知識點,也讓深化課改的理念更好地落地。
參考文獻:
[1]胖圓為籀園小學濱海分校孩子們的學習夥伴。我們將繪本《失落的一角》的哲學思想融入學校辦學理念,提出「尋找我的一角,發現美的世界」。寓意: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一角,不一定圓滿,但始終都在努力著,無限接近完美。
[2]林樂珍. 胖圓遊歷記——繪本拼音教學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