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小學生喜歡看童話,語文老師卻說,提高閱讀量要看這幾類書

2020-12-25 騰訊網

統編新語文教材的教學目標中,語文閱讀能力提高了一些,要求學生們保持閱讀的習慣。其實現在語文學習強調閱讀,也是希望以閱讀這個方式去培養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學習習慣。家長們都很關心閱讀相關的學習,也會找我溝通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少中小學也開展了閱讀課、圖書角,在語文老師的帶領下,每周都會有閱讀故事、文學著作的課堂訓練。家長們也都能明白一個道理,多看書和多閱讀有關聯卻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三四年級的語文學習,以拓展想像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主。開始接觸童話、寓言故事等文學形式。我們老師也會教學生如何來寫出想像力故事,建議同學們多看看故事書等積累一定閱讀量。三四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已經可以來獨立閱讀文學作品了,是培養閱讀興趣的好時機,四年級的孩子喜歡看童話故事說明孩子對想像力故事有一定的興趣,可以鼓勵和支持。不過,閱讀也要分類,除了看童話還應該看什麼類型的書呢?

1、 科普類的圖書,比如《十萬個為什麼》

三四年級的孩子,心智發育逐漸成熟。開始對世界好奇,初步建立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也就是這個階段,我們常常會接收到孩子發出的「為什麼」的提問。所以多看科普類的圖書,增長知識的同時,也有助於孩子去自己探索,培養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孩子對新鮮事物有探索,也能從此類書中培養出閱讀的興趣來。

家長也是比較喜歡給孩子購買科普類的書,買完了就讓孩子讀。其實科普類的書是最適合親子共讀的,我們要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不能嘴上說說。平日裡和孩子一起閱讀,看看兒童的文學,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少刷一點手機,和孩子一起討論讀過的書,漲了哪些知識和常識。這樣的閱讀方式,比監督孩子寫作業或者強制他們每天讀多少頁文學作品要有意義,

2、 故事類的圖書,童話、寓言、名家散文

四年級的語文需要開始做一些閱讀與理解的訓練了,那麼如何跟閱讀中的故事產生共情,讀完了有什麼樣的感受,這個需要孩子們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組織語言有一定的掌控力。尤其是在看了童話書、故事類的書以後,要學會複述。複述就是對故事的理解進行自我消化和重組,用另一種表達方式來解讀。在語文考試中,四年級階段比較喜歡去選取一些名家散文,其中不乏民俗、回憶、有趣的內容,從中來考核學生們的理解力。

多讀一些寓言故事,可以接觸到一些質樸的哲學啟蒙。我覺得我們的小學語文缺乏哲學的教育,所以會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加一點哲學教育,讓孩子們去理解一些故事中的哲學和道理,是有助於在考試中去快速分辨關於主題表達內容的題型。並且寓言故事、童話、名家散文小故事這類文學體裁是非常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的。多買一些這樣的書閱讀,對培養習慣、家裡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讀不是抱著一本書翻翻書頁就可以了,閱讀還包括分享、理解、培養閱讀思維等等。

3、 作文輔導類的圖書,範文、素材積累等

其實,我們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教育觀念,語文只要多閱讀,多看書,最好是博覽群書,語文的成績就能提高。語文的成績和看書有關係嗎?真沒啥關係,博覽群書可以拓展眼界,積累一些素材,但真正運用到考試中的,很少。考試需要的答題技巧和理解思維,包括作文,文筆好的同學不見得就能寫出高分作文。但是多看書肯定是沒錯的,所以三四年級的學生,多閱讀作文輔導類的圖書,可以學習如何提高寫作能力。

短期內提高寫作能力的,尤其是應試作文的方法,就是模仿優秀的範文寫作方式。老師和家長可以指導學生們去分析範文的優點,包括怎麼運用詞語、梳理文章的結構等。買作文輔導類的圖書,需要挑選一些有老師解析點評的,這樣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就明白這篇作文到底好在哪裡,我需要學習什麼。大語文時代,閱讀量的提高,不是靠盲目地看書,而是科學的、有計劃和學習目的地閱讀。關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如何選擇閱讀讀物,大家都還有什麼困嗎?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語文老師:別給低年級的學生看帶拼音的書,提高不了閱讀能力
    我們成年人閱讀一本小說差不多在8萬字以上,也就是一本小說的文字量。通過數學老師的計算:5萬字的閱讀量拆分到一二年級的每個學期中,也就是100個星期裡要閱讀500字,再拆分到天,一天也就是80個字的閱讀量。這並不是一個很難實現的閱讀目標,而且我們大部分低年級的同學閱讀量都會遠遠超過這個5萬字的標準。
  • 語文老師:別給低年級的學生看帶拼音的書,提高不了閱讀能力
    根據一些老師的建議,給孩子買的書也符合低年級階段的語文學習能力,都是帶拼音的書,不會存在因為識字量太少的問題,有閱讀障礙。可是暑假來臨,孩子一本書都沒看完,對閱讀的興趣完全沒有,甚至有一些牴觸。家長很苦惱:明明是有能力閱讀的,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愛看書呢?針對這個問題,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說,家長還是儘量少給孩子買帶拼音的書,確實提高不了閱讀能力。
  • 小學一二年級的閱讀指導:這7大類的書都能看,家長不用愁選書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常有家長問我:孩子上了小學,該怎麼看書啊?我怎麼給孩子買書呢?一二年級怎麼培養閱讀習慣呢?我選的書,孩子都不喜歡看,還是得老師來列書單。說實話,老師心目中的書單和教參書上保持一致,並且老師的閱讀喜好和小學生也不一樣,老師推薦的書,只能是幫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上,是正面意義的書籍。至於學生看不看,都取決於自己的興趣。而且一二年級的小學生,識字量還不夠,這個時候大量閱讀對他們來說,還不太現實。那麼什麼類型的書,適合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閱讀呢?
  • 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差,靠提高閱讀量還不夠,而是題做得太少
    基本上有這類問題的學生,數學也不太好。閱讀在小學整體學科中起到了串聯的作用,不光語文需要閱讀理解,數學也需要,讀不懂題目,就解不了方程式。英語同理,閱讀的方式技巧不對,英語更看不懂。很多家長也非常重視閱讀,給孩子買書、送到閱讀培優班、參加讀書分享會,想通過閱讀來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殊不知,成績沒提高,孩子更不願意學語文了。
  • 語文老師給大家推薦,搭配課文的閱讀物,選對書才能提高語文成績
    於是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下,小學生被安排了各種閱讀物。老師的推薦書目,家長去搜集的專家推薦書目,照著書目一買十幾本書,不管孩子情願不情願,反正你必須看,每天30分鐘的閱讀時間,家長也陪著一起看。當閱讀變成一項任務後,就很難提高語文成績了。閱讀重要,但是怎麼閱讀、閱讀什麼內容更重要。
  • 四年級語文期末測試卷,附答案,小學生如何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小學四年級語文,在順利通過三年級這個過渡階段以後,小學生開始適應了多篇章的語文學習。同時,無論是從字詞上,還是從閱讀上,小學生都成熟了許多。因此,四年級的語文,相應來說,比較好學一些。在學習四年級語文時,需要加強積累,向更大難度和更多的量發展。比如作文的寫作上,字數就要有所提高,不能再如三年級同學那樣,只寫一兩段,四年級同學,應該有完整、具體敘事的能力,在語文學習當中,需要側重這一點。
  • 閱讀不是萬能學習方法,提高語文成績,要按照成長規律找閱讀路徑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作為語文老師,常有家長諮詢關於小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問題:培養閱讀興趣,從幾歲開始呢?我們6歲了,要指讀嗎?四年級小學生,只喜歡看漫畫,怎樣才能讓孩子看文字故事書呢?老師,閱讀很重要,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閱讀路徑?五年級了,語文成績不好,該怎麼讓孩子多讀點書?家長的這些問題,無疑反映出我們對閱讀的誤解,把閱讀當成了語文萬能學習方法。語文成績不好,多讀書;作文寫不好,多讀書;閱讀理解差,更應該多讀書;加大閱讀量,成為最簡單的語文學習方法。
  • 語文老師教你定製閱讀方案,讓小學生愛上閱讀,為語文學習助力
    家長們希望孩子愛看書,通過看書提高語文成績,實際上這是兩件訴求。作為語文老師,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培養愛看書是很難,但是一旦孩子對閱讀這件事開啟了興趣的大門,提高語文成績就變得簡單多了。所以小島老師想和家長們分享一下,如何幫助孩子們建立閱讀興趣,根據孩子的屬性,量身定製閱讀方案。
  • 五年級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為何語文成績沒有好轉?一線老師來解惑
    無論是在大部分家長還是在很多老師的思維定勢中,多看課外書與語文成績的提高是成正比的。可是,是不是孩子無論看什麼書、無論用哪一種方式看書都能無條件提高語文成績?沒有肯定的答案。10歲的孩子,現在差不多是小學五年級的小學生了。五年級的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為何語文成績沒有好轉?
  • 小學語文教材要求必讀書目,1-6年級的所有書,都齊了
    小學生的閱讀量其實是無限的。沒有一個書單可以滿足孩子的所有的閱讀需求。但是時間是有限的!6-12歲,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這六年,可以說,沒什麼比提高閱讀能力更為重要的。小學階段年級學生閱讀量統計所以,給小學生選書,怎麼能兼顧分級閱讀和智慧閱讀呢?
  • 一線語文老師為小學生課外閱讀答疑及書目推薦
    孩子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不但增加了他們的知識面,同時也提高了閱讀理解的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任教的班級中,有個別孩子作業認真,語文基礎知識題目做得不錯,但閱讀理解丟分多。為什麼?就是因為課外閱讀太少,理解能力沒跟上來。看不懂文章內容,或者不會將句子前後連貫起來理解,自然就不能從文中提取關鍵信息。
  • 別再讓小學生海量閱讀了,語文老師的心裡話:好成績不靠閱讀數量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語文的學習成績和閱讀量往往緊密相連,於是我們常聽語文老師、教育專家說,多讓孩子看書,海量閱讀,甚至各種各樣分階段、分年級的閱讀書單層次不窮。看書成了每個小學生的「噩夢」,寫完作業被家長要求閱讀,作業寫不好也被老師要求多閱讀,字跡寫得差也要多閱讀,學習態度有問題還是多閱讀……似乎語文學習的問題,只要多閱讀就成了一個「萬能解藥」,包治百病。多閱讀是沒有錯,海量閱讀對於小學生來說,對語文學習也沒什麼太大的幫助。
  • 看完電影《姜子牙》,小學生問了一個問題,讓小學語文老師慚愧
    這是家長老師該思考的。小學生看完電影《姜子牙》,問了一個問題近幾年,國漫日漸崛起,《哪吒》《妙先生》等動漫都取得了口碑票房雙豐收,國慶期間一部動漫電影也是備受期待,那就是預熱了很久的《姜子牙》,因是《哪吒》同一個團隊製作出來的,所以也算是未播先火。
  • 【大熊老師推薦】小學生1—6年級課外閱讀書目
    14—17周歲青少年圖書閱讀率為90.4%,較2016年的88.2%提高了2.2個百分,成功邁過90%這一大關!這史無前例的增長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可以在近期的教育改革裡找到答案。01看書≠閱讀也有家長常說,我家孩子看了那麼多書,可是語文成績也沒提高,作文也還是那個樣子。
  • 語文老師的忠告:四年級前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升入四年級以後,不少同學開始覺得語文更難學了,走過「兵荒馬亂」的「三年級現象」,本以為能夠穩妥地來到四年級後,在語文學習成績上再努努力,結果發現,課文更長了、理解更難了、老師的要求更多了、家長更煩了。
  • 每天10分鐘童話,就能讓孩子打好語文基礎!這兩套書真的很棒!
    這套書其實是給上小學後的小朋友自主閱讀的,但前提是孩子需要有1000左右的認字量,不過,這套書的優點在於,其實即便沒有這些識字量,也可以作為親子共讀的材料,尤其在幼升小階段,對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聯想能力都非常有幫助。手手君覺得,這套書既可以讓低年齡段的小朋友聽故事、培養語感,也能讓小學生學習語文、積累字詞,打下寫好作文的好基礎。敲黑板!
  • 小學生怎樣讀課外書,能有助於語文成績的提高
    小孩今年十歲,特別喜歡看課外讀物,可為啥他的語文成績不見好呢?小孩子喜歡看課外書是好事,說明孩子有讀書的興趣。但是讀課文書的多少,與孩子語文成績的好壞沒有因果關係。關於小學生看課外書,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主旨是:讀課外書時,手邊一定要有一本字典或詞典。因為孩子在讀課外書的時候,一定會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這個時候,就應該查字典或詞典,知道它怎麼讀、什麼意思。這是讀課外書的一種重要的收穫。簡單地說,讀課外書的孩子孩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看熱鬧;一種是看門道。
  • 寒假閱讀習慣養成實用攻略(附小學1-6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書電子版)
    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彙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當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來安靜的時候都會很容易地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愛看的書翻上幾頁,慢慢就會喜歡上閱讀了。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四、五年級時才會達到一定的程度,在那之前,孩子能聽懂一個情節複雜、曲折的故事,但看不懂。
  • 小學生一學期閱讀200本書,語文老師:讀這麼多書不如精讀一本
    老師也看得應接不暇,這麼多童書,到底哪一本對語文教學和學習有用?老師要先去進行一輪篩選,在這麼大的閱讀量面前,好書是看不完的,我們只能求精。精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技巧,不少家長都有一個對閱讀的錯誤認知,認為孩子反覆看一本書,不能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並不是這樣,讀那麼多本書,不如精讀一本,只要你能按照這3個方法去引導孩子來閱讀。
  • 小學生愛閱讀,家長買了不少書成績卻一般,最後語文老師找到原因
    不知道,不願意看書,就願意看電視和玩手機。閱讀,也在語文老師的反覆強調下,成為衡量語文成績的重要砝碼。家裡有沒有書房,有多少藏書甚至成為了不少重點中小學入學申請的指標。有經濟能力的家長,也會為孩子投入閱讀。打造閱讀屋、購買書架、放置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