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搜:職場工資該不該公開?
中午刷微博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話題「職場工資該不該公開?」
話題來源一位網友的投稿:「無意間得知,公司新同事工資比我高,作為一名老員工,得知新進職員工資比自己還高,心裡拔涼的想辭職,而且公司規定禁止員工相互打聽薪酬,薪資分配製度實行保密。在職場上,同事之間應該薪資保密嗎?」
這位網友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網友@情感備忘錄:應該公開,萬一自己辛苦工作的工資還不如偷懶耍滑不工作的掙得多,還呆在哪裡幹啥。
網友@柚花離懷:公開後,就會知道,最勤勞的的工資最低。
網友@悠悠:在學校成績都能全校公布,公司為啥不能公開,還能促進大家競爭,積極工作呢。
大部分網友都覺得應該公開,不公開是不是公司有貓膩。
說實話,其實公司不公開薪資是好事,畢竟大家工作崗位、職能不同,越對比可能越受傷。
無獨有偶,這也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阿里一位員工的吐槽貼,他說借用同事手機查個資料,無意看到工資入帳信息,稅後工資比自己整整高9K,自己還是他的入職導師,這樣的差距讓他覺得感覺很不公平,每天都沒有心思幹活了。
有網友打趣評論:公司為什麼薪資保密,不就是為了讓你有個好心情嗎?
真的是話糙理不糙。今天我們也來討論下:工資該不該公開?
2、工資保密背後的意義,很現實!
大部分公司員工的薪資都是保密的,特別是有的公司在籤訂入職協議的時候就會明確規定,員工之間不得打探工資。
那為什麼公司要實行薪資保密,同事之間又為什麼不能討論工資呢?
(1)公司考慮「人才成本」
我們都知道現在豬肉都一天一個價格,更別說當下的就業環境下,要留住一個人才有需要花多大的成本。
就像前文提問的網友,他是公司的老員工,工資底薪都是早就談好了,要加薪也不會有太大的上升空間,可能六千就到天花板了。
但是如果你用五千找一個新人,未必能招到。市場的價格在變,新人的要求在提高,公司想要招到人留住人才,自然要有誘人的條件。
所以,在新人身上花的錢多,新人的上升空間大可能帶來的效益也會越大,而老人可能會有倦怠期,公司考慮到用人成本,在不會全員加工資的情況下,只能要求薪酬保密,避免員工之間產生嫉妒攀比的心態,給公司帶來不良影響。
(2)員工玻璃心
同事之間打探新資之後,必然低的一方心裡會有怨氣,他不會去考慮是不是我能力不足導致的工資低,只會一味的消極埋怨,質疑同事耍了小手段、對公司有怨言,最後憤然走人。
這些大談工資的人一開始都是抱著不懷好意的攀比心態,想在別人身上找存在感。
一旦發現自己最低,就會立馬「玻璃心。」放大自己的努力和功勞,忽視別人的辛苦和付出,這就影響了員工之間的團結,勾心鬥角的風氣也會愈發嚴重。
所以我勸各位,不管是不是公司要求的,都不要輕易去打聽同事的工資,免得產生不必要的誤會,甚至是有可能被同事利用。
3、別玻璃心了,你的價值決定價格!
一言不合就辭職,工資比同事低就內心拔涼覺得社會不公平。職場人,收起你的玻璃心吧。
所有問題的本質都是自己。
經濟學中有一條定律:價值決定價格。
職場上,同樣適用。你的工資不是公司隨意決定的,而是你自身的價值決定了你的市場價。
你的學歷、工作能力、核心競爭力等,這些才是考核工資的標準。
與其抱怨,不如想想為什麼一個新人會比自己工資高,自己帶的徒弟工資會超過自己。究其原因,是你不行!
收起你的玻璃心,努力工作,當你的價值被認可的時候,工資自然水漲船高!
討論:你覺得職場上的薪酬該不該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