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提出這種請求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別人有你就想要?想要攀比嗎?
但有一部分家長會問清楚孩子原因,另一部分家長就會選擇直接拒絕並對孩子說教,告訴孩子不要出現攀比心理,殊不知,孩子也正在受到同伴之間的壓力。
同伴壓力是指同伴互相比較產生的心理壓力,同伴團體對個人施加影響,會促使個人改變其態度、價值觀或行為使其遵守團體準則。簡單來說,就是某一個個體或團體對孩子行為的影響力。
孩子看到別人有一樣的玩具,孩子也想和別人一樣來獲得別人對她的關注,贊同,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會出現攀比心理,只是攀比的物品不同罷了,小時候就會因為別人有玩具汽車而出現攀比,而長大後會出現別人有超人書包而出現攀比,我們大人都會深陷其中。
由於孩子的自我認知水平、自我判斷、自我分析能力較差,他們往往會依賴周圍夥伴的接納以及認可,來確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所以,孩子的攀比和炫耀行為,其實是為了可以得到別人的認可。
如果大家把目光都投射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總也看不見自己,時間長了孩子難免產生自卑心理。當孩子出現攀比行為的前兆,就表明他心理已經在承受一定的壓力,有時候並不比成人世界的輕鬆。所以,家長切忌一味指責和埋怨,這會加深孩子的自卑感。
告訴孩子,對不好的事情說不!比如同齡人建議去喝酒、逃課、讓孩子知道這是不好的事情,千萬不能這麼做,不然老師會批評,家長會罵,讓孩子學會說不,不用怕,也不用違背內心的真正想法,你有困難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她會幫助你解決。
自我感覺良好、自尊心高的的孩子,更能抵抗來自同齡人的壓力,自尊心高的孩子往往更加能夠抗壓,更加能夠不盲目的選擇,孩子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想要什麼,不會隨意的跟著別人想幹嘛就幹嘛。
孩子是否出現攀比心理家長的做法很重要,教會孩子怎麼做,孩子才不會受壓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