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他們都有,我也要」,化解孩子「同伴壓力」,還得這樣做

2020-09-09 綠葉媽咪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34;,這句話基本每個孩子都說過,通常家長都以為是孩子出現了攀比心理,其實答案沒那麼簡單。

在讀小學5年級的皓皓有個背了2年的書包,這是當年爸爸按照他的喜好特意買的,皓皓平時對這個書包也很是愛惜。

可是這一天,皓皓回家後卻把書包重重地往地上摔去,反常的舉動頓時把家人們嚇了一跳。爸爸媽媽生怕孩子遇到什麼困難,忙問他怎麼了:在學校有人欺負你了?跟同學吵架了?

面對爸爸媽媽的問題,皓皓沉默了一段時間,最後才小聲嘀咕說:&34;爸媽感到稀奇,因為書包不破也不舊,孩子平時也挺喜歡,於是繼續追問。在追問下,皓皓說出了心聲:&34;

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之後,爸爸媽媽耐心地跟他說:&34;之後一家三口進行了一番交流,皓皓心裡的不平衡很快就被撫平了。

&34;&34;當孩子開始交朋友,類似的話就會隨之而來。想要處理這樣的情況,家長首先要了解什麼是&34;。


什麼是同伴壓力?

【察覺到自己與同伴不同,產生壓力】

當小夥伴都在談論自己的電子手錶時,孩子如果沒有或者對此不了解,就會覺得自己格格不入。為了得到認可、順利融入群體,孩子就會想要跟他們一樣:擁有一個電子手錶。

孩子能力有限,沒有經濟能力,這時就會跟爸爸媽媽求助,用撒嬌、撒潑、打賭等方式試圖獲得父母的幫助。

面對這種情況,爸爸媽媽無論是直接答應還是直接拒絕,都不是最好的選擇。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心理和行為,父母如果直接滿足,會加劇孩子的攀比心;如果直接拒絕,會讓孩子難受。

【被同伴施加壓力,提出要求】

有的孩子並不是自己想跟父母說&34;,而是迫於夥伴施加的壓力。有時班級裡會有小團體,跟他們玩的人必須遵守他們的規則。比如幾個女孩子買的跳繩都是彩色的,女孩中的&34;會要求沒買彩色跳繩的人去買,不然就不跟她玩。

孩子對於這類的威脅會感到害怕,不想失去朋友,便會向父母提出類似的要求。



化解孩子&34;,父母還得這樣做

1、自我反思

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長的自我教育。

孩子為什麼會&34;?除了受到同學、小夥伴的影響之外,家長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家長自身就愛攀比,衣食住行無論哪一樣都要顯示出自己的優越。有的家長喜歡在家長群大秀英語、包包,有的家長喜歡攀比帶孩子去哪裡玩、給娃報了什麼高大上的培訓班……

當家長沉溺於攀比,孩子也容易受到這種心態的影響,滋生攀比心理,處處跟同齡人比較,表現自己的優越。所以,家長需要學會自我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平時出現了攀比行為和嫉妒心理,給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

2、別急著罵孩子

正如前文所說,&34;有2種情況,一種是孩子渴望被認可,另一種是孩子被逼迫了。所以當孩子說出那句&34;之後,父母先別急著生氣,而是要跟孩子溝通交流,找到他說出這句話的原因。

3、接納孩子情緒

孩子索取物品時,情緒不可能是平靜無波的,這種狀態會阻礙談話的順利進行。想要疏導不良情緒,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納它、理解它。

所以,當孩子因為&34;而索取東西時,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情緒,嘗試著肯定他的審美和眼光,比如&34;;肯定孩子積極的心態,比如&34;。

接納孩子的情緒並肯定其中的亮點,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有助於下一步溝通的進行。

4、說明情況

孩子因為&34;而想要某樣東西,家長無論是答應還是不答應,都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理由。

如果孩子真的需要那樣東西,家長需要告訴他,爸爸/媽媽答應他的願望,不是出於別人的眼光和攀比,而是孩子真的需要它。比如&34;別人有你也得有&34;

如果孩子不需要那樣東西,家長要告訴他們,自己為什麼拒絕。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也可以讓他知道家庭的經濟情況,讓孩子從心底裡平靜地接受這樣的結果。

5、正向的&34;

&34;會催生出孩子的攀比行為,但正向的&34;,卻可以促進孩子努力向上,轉變為正當競爭

我們可以發現,如果一個團體裡,好幾個小朋友都能做到獨立吃飯、獨立穿衣服,這時那個需要爸爸媽媽幫忙的孩子,也會產生&34;的想法,跟家長說:&34;

我有位親戚在鄉下教書,他說,他帶過的一個班裡有個神奇的&34;:攀比學習。當小夥伴考得好,孩子們會覺得很羨慕、佩服,然後努力爭取趕上對方。當時孩子們課業不重,甚至有孩子會開始攀比誰背的課文多。

這聽起來實在太匪夷所思,但的確是真實的經歷。這些經歷也告訴我們,引導孩子在學習成績、動手能力、獨立能力等積極的方面&34;,完全是可行的、有益的。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遇到&34;嗎,你是怎麼化解的?你會不會用正向的&34;激勵孩子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為啥沒主見,總是向同伴妥協?有必要和孩子講講同伴壓力了
    就拿我兒子當數學課代表來說吧,有的家長會說,「明天我去給老師說,咱不當這個課代表了,操那份心幹嘛?」也有的家長會說:「多大點事,你當你的課代表,管他們幹嘛?」這樣的回答治標不治本,因為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以上這些問題統統都源於同伴壓力,同伴壓力會伴隨每個人的一生,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孩子總會有這樣的那樣煩惱。
  • 「別人有我也想要!」孩子迷失在「同伴壓力」裡,3步將孩子拽出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別人有我也想要!」孩子迷失在「同伴壓力」裡,3步將孩子拽出!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媽媽,每個人都有這個玩具,你也可以給我買一個玩具嗎?「當一個孩子提出這樣的要求時,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其他人也想要你嗎?會比較嗎?有些父母會問這個孩子。為什麼,但是大多數父母選擇直接拒絕和與孩子接觸,告訴他們不允許進行比較,眾所周知,孩子也受到同伴壓力的影響和壓迫。
  • 別人有我也想要!孩子迷失在同伴壓力中,怎麼辦?
    媽媽,別人都有這個玩具,我也想要當孩子提出這種請求的時候,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別人有你就想要?想要攀比嗎?但有一部分家長會問清楚孩子原因,另一部分家長就會選擇直接拒絕並對孩子說教,告訴孩子不要出現攀比心理,殊不知,孩子也正在受到同伴之間的壓力。
  • 「奶奶身上有怪味兒」,孩子的童言無忌生尷尬,媽媽用高情商化解
    「奶奶身上有怪味兒」,孩子的童言無忌生尷尬,媽媽用高情商化解 老媽70歲大壽,我們兄妹三人攜全家人回到老家為媽媽祝壽,一大家子人開心得不得了,飯桌上兩個哥哥的孩子,分別坐在了爺爺和奶奶身邊,宴席還沒有開始,大哥家的孩子就捂著鼻子說:「媽媽,我不要挨著奶奶坐,奶奶身上有味道,臭臭的!
  • 「長大我要娶媽媽」?孩子患有「俄狄浦斯情結」,化解妙招在這裡
    不知道各位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遇到自家的孩子會這麼說:"媽媽,我長大之後要娶你""媽媽是我的,不是你的老婆,我長大之後要娶媽媽當老婆""爸爸,你好帥啊,我以後要嫁給你"又或者你的孩子會專門的在你面前對著你的另一半喊"老公"或者"老婆"
  • 「不買耐克鞋我就不上學」,這不一定是攀比,而是來自同伴的壓力
    導讀:「不買耐克鞋我就不上學」,這不一定是攀比,而是來自同伴的壓力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買耐克鞋我就不上學」,這不一定是攀比,而是來自同伴的壓力!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嫉妒心強,爸爸媽媽該如何化解?
    老師表揚其他小朋友,他就搞小破壞:你的畫畫得好?我撕了你的畫!你比我更會做手工?我藏起工具來讓你做不成……孩子為什麼嫉妒心這麼強呢?但畢竟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而沒有閱歷和經驗的孩子看不到這一差異,當發現別人比自己表現得更好,自己能力不足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化解心理壓力最簡單、快速的辦法是破壞、攻擊他人的成果,阻斷他人行為的實施,以此來緩解壓力,找回優越感和安全感。
  • 「他有,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這樣應對會更好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些話:「小紅的衣服上面有艾莎公主,我也要,要更好的。」「爸爸,你明天可以換一輛像小明他們一樣大的車來接我放學嗎?」「我媽媽給我新買了一個恐龍模型,比你的好100倍!」所以,家長要正確處理「同伴壓力」,引導孩子避免進入誤區:教會孩子了解自己的真正需求;教會孩子說「不」,拒絕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 哪裡有孩子,哪裡就有問題:智慧的父母,懂得悄無聲息地化解問題
    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他,突然完全脫離了父母的管束,於是,他瘋狂地迷戀上了打遊戲,整個周末都通宵打遊戲,以至於周一根本起不來床。老師通知作者的時候,作者非常著急,她和學校的監護老師溝通,希望老師能強行禁止兒子打遊戲。事實上,中國的很多學校都是這樣做的。然而,監護老師卻回覆說:「他們不會禁止孩子打遊戲,因為學校的規定是上課和自習時間不能打遊戲,沒有說休息時間不能打遊戲。」
  • 人的壓力來源於哪裡?如何化解壓力?
    今天太難了,被母上大人教訓了一頓,哎,整天挨批評……話不多說,趕快進入今天的正題,壓力來自於哪裡,以及如何化解?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母親總拿我跟鄰居家那個小女孩對比,說我哪哪都不如她,然而就連鄰居家女孩的媽媽也不放過我,說她家女兒咋的咋的,我心想你女兒多優秀都與我無關。
  • 「他們的出色,讓我倍感壓力」
    在校園裡,你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同學:無論課堂發言,考試成績,還是社團生活,Ta 都表現出色,光芒萬丈。你可能不太想和這樣的人交往過密,甚至見到 Ta 都會讓你感到壓力很大——這樣的壓力又被稱作「同伴壓力」(peer pressure)。
  • 家裡有孩子,夫妻同房時被孩子撞到,這樣化解尷尬才會對娃有好處
    孩子在小時候總是《十萬個為什麼》,對一切都充滿著好奇,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讓父母無法回答。就比如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問一些比較私密的問題,讓父母哭笑不得。就要感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又要思考如何回答他們這些不可思議的問題。
  • 擊倒孩子的,都是這7大壓力源!父母一定要知道
    前段時間,有家長向聞達君提問,說自己家的孩子總說壓力很大,身為家長卻有點難以理解,還在讀書的年紀,有什麼壓力呢?許多成年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小孩不會有壓力,那些抱怨的話都是無病呻吟、矯情罷了。但實際上孩子和成年人一樣,有壓力很正常,家長不僅要允許孩子有壓力,還應該幫助孩子從高壓狀態中走出來,當然,想要做到這點,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的壓力究竟從何而來?
  • 孩子拒絕分享,媽媽可以這樣做
    媽媽打開一包薯片,剛要分給小朋友時,丫丫立馬奪過薯片,對媽媽說:「這是我的薯片,不能給她吃。」媽媽只好又給小朋友拿了一個橘子,丫丫不情願地說:「只能給她吃這一個。」在幼兒園,丫丫也表現得非常小氣。據老師反映,丫丫從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但是也不主動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有時候同學想借丫丫的畫筆,丫丫怎麼也不肯借給別人。
  • 窩裡橫、外面慫,搞定「雙面人」孩子,你要這樣做
    2.逐漸「社會化」的標誌大家都知道,在一個嬰兒眼裡,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有的人和事都要圍著他轉。但這樣的「全能感」會在隨著孩子長大,一點一點被打破。雖然很多孩子因為太小或者因為不知怎麼表達,而選擇不說,但這種情緒或者壓力一直都在,他們需要得到釋放。
  • 孩子說「同學有的我也要有」:你的不同回答,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
    女孩要錢的目的很多,要買衣服,要和同學去吃飯,要報補習班,她還說了一句:「這些同學都有,我也要有!」女孩還買了一個蘋果手機,買這個手機的原因也很簡單,為了不讓同學笑話她:「他們用的都是蘋果的,我用一個不好的,他們不笑話我嗎?我也想讓他們知道,我爸爸就算當保安,也可以很好的供我上學。」主持人當即跟她說,如果她成績真的是年級前五的話,同學也會很羨慕她。
  • 「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
    導讀:「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他們不和我玩」,媽媽這樣做既贏得掌聲又讓孩子贏了人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如果孩子被歧視,做家長的該怎麼辦?
    儘管你很努力讓孩子和別人一起玩耍,但他還是遇到被同伴拒絕,甚至排擠。如果你看到這樣的情況,你會如何去做呢?家長應該如果介入和解決這樣的問題呢?一、「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孩子和同齡人玩耍的時候受到排擠有幾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族歧視,因為孩子和其他孩子是不同的膚色或者種族而受到歧視,這種情況很經常見到。因為「不一樣」而成為孩子們當中的「受關注的一個」。第二,因為身體的不一樣而受到歧視。
  • 「我很累,但我還得管孩子」:這樣的媽媽,註定一敗塗地
    導讀:「我很累,但我還得管孩子」:這樣的媽媽,註定一敗塗地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我很累,但我還得管孩子」:這樣的媽媽,註定一敗塗地!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我好累,能睡一會兒嗎」,媽媽還沒同意,孩子就開了這樣離
    一邊在掙錢養家的同時,他們漸漸地沒有了當年闖天涯的勇氣,精力也逐漸透支,於是他們把無限的希望寄託於下一代,有豐富社會經歷的他們覺得自己有信心能把孩子培養成社會優秀的人才。「媽媽我好累,能睡一會兒嗎」,媽媽還沒同意,孩子就這樣離開了小菲今年上了六年級,課業越來越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