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朝會玄都玉京考校定福報,何為「三元五臘」

2020-12-19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臘月初八為臘八節,當天古人會有祭祀祖先、神靈和祈求豐收降吉祥的傳統。據《祀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可見,其由來已久。舊時臘月初八,民間有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饋送親鄰的風俗,稱「王侯臘」。很多傳統習俗都受到了道教文化影響,王侯臘也不例外。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道教的五臘,特別是對「五帝考校定福報」了解並不多,下面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一、五臘是道教重要節日,五帝考校定福報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元五臘」的說法,而「三元五臘」都與道教關係密切。提起三元節的來源很多人可能有所了解,而對於五臘節的由來可能就知之甚少了。

據《雲笈七箋》記載,正月初一(春節)是天臘,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節)名地臘,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節)是道德臘,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節)是民歲臘,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臘月初八(臘八節)是王侯臘,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

三元節是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的日子,那麼五臘節呢?據《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五臘日是「五帝攢會之日……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可見,五臘也是道教齋醮祭祀的重要節日之一,和三元節的地位類似。

據《赤松子章歷卷二》記載:三元日,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右件,天地水三官大帝檢校之日,可修齋祈福。

三官大帝,全稱「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居闕下三元妙緯宮三元總聖宮,是寶闕下上元覃恩府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中元覃宥府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下元通濟宮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的總稱。

《歷代神仙通鑑》雲元始天尊:「復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氣,更於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合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合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正當春一月月望之雷,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於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復吐出二子。」「皆天地莫大之功,為萬世君師之法」。後來元始天尊吐氣化成「三官大帝」。北魏時,寇謙之改革天師道,於是將三官與三元相結合。《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而三時月之望候之。……三元正當三歸宮,故曰三官也。」故以農曆的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卷一《因緣經》:「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同時,劉宋陸修靜還有「三官所執,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說。又與「三清境相」結合。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二《三元品誡經說》:「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其中宮名元陽七寶紫徽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結黃之清而成,其中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揚俗洞泉宮,一曰青華方諸宮,總水帝揚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還和道教元氣說結合,《雲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

據《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職掌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稱"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

《三元品戒經》稱「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皇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極黃之精而成,……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總主水帝湯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

《因緣經》等所載,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於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設三宮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壽真經·開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職任宰御,巡歷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萬靈君臣人物善惡,悉主隸焉。」

三元日又為三官大帝的生日。其中正月十五上元日為道教上元一品天官賜福紫微大帝的聖誕,民間又稱上元節、元宵節等。七月十五日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虛大帝的聖誕,民間又稱中元節、鬼節,俗稱七月半。地官大帝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大帝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

民間也普遍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是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十月十五為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大帝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釋放幽冥業滿之靈。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

奉祀: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黃籙齋、三元齋等道場,以祈福消災。

二、五帝朝會玄都添神清算,學道修真者當朝真行道

五臘在道教的地位與「三元節」相似,故而在民間有「三元五臘」的說法。三元節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五臘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

《赤松子章歷》卷二有:「王長謂趙升真人曰:子知五臘日乎?趙升真人曰:吾於鶴嗚洞侍右,聞先師與鬱華真人論之,五臘日者,五行旬盡,新舊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氣,添神請算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學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傳妙旨,可宜勤行之。」

如此可見,五臘日在道教其實是「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學道修真求生之士,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好日子。

三、五臘分工不同,五帝校定禁忌需注意

五帝,即五老上帝。按《道教全真秘旨》言:「東方青靈始老蒼帝九炁天君、西方皓靈黃老白帝七炁天君、南方丹靈真老赤帝三炁天君、北方五靈玄老黑帝五炁天君、中央元靈元老黃帝一炁天君。」三元信仰中,上元天官賜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那麼五臘節呢,是不是也有相應的分工或者禁忌呢?

關於五臘日,《赤松子章歷卷二》有:「王長謂趙升真人曰:子知五臘日乎?趙升真人曰:吾於鶴嗚洞侍右,聞先師與鬱華真人論之,五臘日者,五行旬盡,新舊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氣,添神請算之良 日也。此日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學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傳妙旨, 可宜勤行之。

據《赤松子章歷》記載:

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益添年命。求禱子孕,祭祀先亡,升達玄祖。其日不可壅滯溝澗,用力色慾。可吟詠歌贊,導引神氣。

五月初五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萬類,內延年壽,記錄長生名字。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損樹木、血食,可服氣,消息四大。

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鹹,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料、官爵、算盡、疾病輕重。其日可謝罪、請添算壽、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禮拜、旋逵庭壇。

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降注三萬六千神氣。其日可謝罪、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貧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從願,求道必獲。此日不得聚會飲樂。可清淨經行山林有壇庭之處,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經營俗事,逢臘日即是。

據以上,正月初一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五月初五地臘,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十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五臘日,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獲福無量。

其中五月五又為端午節,也是祖天師張道陵斬五邪的日子。七月七為民間傳統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十月初一又稱寒衣節,這一日過後天氣漸冷,民間百姓為在這一天為家裡去世的親人送去衣物。十二月初八又稱臘八,古人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古時臘八節,皇宮中會熬粥分賞給文武百官,各地寺廟會向百姓施粥表達弘法利生的祈願。

《太上中道妙法蓮華經卷之十》記載:「此等眾生,終日竟夜,真司紀錄,每遇六齋十直、三元五臘、三會之辰,檢刮功過,紏其善惡,累積愆尤。」《上清隱書骨髓靈文鬼律玉格儀式》記載「諸傳度正法聽,以甲子、庚申三元、八節、五臘、本命日,奏名跪受劍印訣目,筆硯朱墨法具,皆祭而甩之,鐶券質信器具金銀等物,鉟鎔售錢置供獻,拯濟貧人,不得入己侵使,違者,徒三年。」

綜上所訴,三元日為三官大帝考校之日,五臘日為五帝考校之日,此日宜修齋祈福。

四、誦持五帝五老上帝寶誥,祈請五帝解五方厄

在清·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臘八》有:「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皆於預日揀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門灶、隴畝,闔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注想金容,稱揚寶誥,供養五帝同樣也能沾恩獲福。

五方五老上帝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神祇,乃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五方五老居於五嶽,司掌五行。

五方五老天君,為東南西北中五方之天神,一說為元始天王所化。中國各道派以三清為始,比如全真道以太上老君為主,五方五老為元始天尊為主。五方五老的名號分別為:

●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

●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

●中央黃帝玄靈黃老一炁天君

●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

●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

五老君是道教初期的五方神靈,亦稱「五帝」。 五方五老君是道教地位很高的五位尊神,本來是歷代帝王祭祀的對象,在天中則稱五老上帝,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嶽則稱五嶽聖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他們與元始天尊一樣,非後天學而得真者,為天地開闢之前的先天神靈,所以又稱元始五老,五行之始、五氣之祖。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五老君沒有具體職司,但地位崇尊。此五位天神,蓋源於古之「五帝」。

戰國成書的《周禮·天官·大宰》云:「祀五帝」。唐賈公彥疏云:「五帝者,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葉光紀。」

賈疏實據兩漢緯書,《河圖》云:「東方青帝靈威仰,木帝也;南方赤帝赤熛怒,火帝也;中央黃帝含樞紐,土帝也;西方白帝白招拒,金帝也;北方黑帝葉光紀,水帝也」。

《五符本行經》也作了類似的敘述,並云:「五老帝君皆天真自然之神,故曰元始五老,非後學而成真者。」道書稱,有「赤書玉篇真文」五篇,由此五老君掌管。

南宋道教學者金允中在論述五老君的存在時,以道教氣說加以解釋。他說:「五老上帝者,五氣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及其見於天文者,則為五星,或為五帝座。……凝質具體,遂為五嶽,……是為五嶽之帝。……下至於物,為金木水火土,於事為帝,於人為五臟,皆此五氣也」。故「以理言之,莫若隨五氣之所寓而稱,在天中則稱五老上帝,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嶽則稱五嶽聖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豈不通理而易行。」

他們都是非後學而成真者,為天地開闢之前的先天神靈,所以又稱元始五老。這種說法是中國歷史上道教在「元朝」時期,為道教傳承,以密語結合蒙古文翻譯五嶽尊神名諱的一種音譯。即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

東方青靈始老天君,號青帝;

南方丹靈真老天君,號赤帝;

中央元靈始老天君,號黃帝;

西方皓靈皇老天君,號白帝;

北方五靈玄老天君,號黑帝.

以上「五老」與泰山、衡山、嵩山、華山、恆山相對應。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號曰蒼帝,姓閻諱開明,字靈威仰。頭戴青精玉冠,衣九氣青羽衣。常駕蒼龍,建鶉旗,從神甲乙,官將九十萬人。上導九天之和氣,下引九泉之流芳,養二儀以長存,護陰陽以永昌。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號曰赤帝,姓洞浮,諱極炎,字赤熛弩。頭戴赤精玉冠,衣三氣丹羽飛衣.常駕丹龍,建朱旗,從神丙丁,官將三十萬人。 上導泰清玄元之靈化,下和三氣之陶鎔,令萬物之永存,運天精之南夏。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號曰黃帝,姓通班,諱元氏,字含樞紐。頭戴黃精玉冠,衣五色飛衣。常駕黃龍,建黃旗,從神戊己,官將十二萬人。上等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靈,天地守以不虧,陰陽用之不傾。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號曰白帝,姓上金,諱昌開,字曜魄寶,一字白招拒。頭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飛衣。常駕白龍,建素旗,從神庚辛,官將七十萬人.。上導洪精於上天,下和眾生於靈衢。

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號曰黑帝,姓黑節,諱靈會,字隱侯局,一字汁光紀。頭戴玄精玉冠,衣玄羽飛衣。 常駕黑龍,建皂旗,從神壬癸,官將五十萬人。上導五帝之流氣,下拯生生之眾和,護二儀而不傾,保群命以永安。

東方青靈始老天君,號曰東方木德青帝太昊伏羲,木帝也,其精歲星.下應泰山神仙;

南方丹靈真老天君,號曰南方火德赤帝炎帝神農,火帝也,其精熒惑,下應衡山神仙;

中央元靈元老君,號曰中央土德黃帝軒轅,土帝也,其精鎮星,下應嵩山神仙;

西方皓靈皇老天君,號曰西方金德白帝金天少昊,金帝也,其精太白,下應華山神仙;

北方五靈玄老天君,號曰北方水德黑帝顓頊,水帝也,其精辰星,下應恆山神仙。

又有「五老監真」之稱:綿山乃五方神靈會群仙之所,故善男信女建此殿供奉。

記載

《洞玄本行經》云: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者,往在白氣,御運於金劫之中,暫生鬱悅金映雲臺那林之天,西婁無量玉國浩明玄嶽,厥名元慶。於此天中,大建功德,初無懈心,勳名仰徹,朱陵火宮,書其姓名,記於赤簡。仙道垂成,而值國多採女,元慶遂以寄世散想,靈魔舉其濁目,朱宮輟其仙名。一退遂經三劫,中值火劫,改運元慶,又受氣寄胎於洪氏之胞。上天以其先身好色,故轉為女子。朱靈元年,歲在丙午,誕於丹童龍羅衛天洞明玉國丹霍之阿,改姓洪,諱那臺。年十四,敬好道法,心願神仙。常市香膏,然燈照暝,大作功德,諸天所稱,名標上清。南極上靈紫虛元君託作傭人,下世教化。見那臺貞潔,好尚至法。回駕於丹霍之阿,授那臺《靈寶赤書·南方真文》一篇。

於是那臺勵志殊勤,自謂一生作於女子,處於幽房,無由得道。因齋持戒思念,願得轉身為男。丹心遐徹,遂致感通,上真下降,元始天尊,時於琅碧之溪、扶瑤之丘,坐長林枯桑之下,眾真侍坐。是日,那臺見五色紫光,曲照齋堂。於是心悟,疑是不常。仍出登牆四望,忽見東方桑林之下,華光赫奕,非可勝名,去那臺所住數百裡,中隔礙陽穀滄海之口,心懷踴躍,無由得往。因叉手遙禮,稱:名那臺,先緣不厚,致作女身。發心願樂,志期神仙,高道法妙,不可得攀。日夕思念,冀得滅度,轉形為男。

歷年無感,常恐生死,不得遂通,彌齡之運,有於今日,天河隔礙,無由披陳。今當投身碧海,沒命於天,冀我形魂,早得輪轉,更建功德,萬劫之中,冀見道真。言訖,便從牆上投身擲空,命赴滄海極淵之中,紛然無落,即為水帝神王,以五色飛龍捧接。女身俄頃之間,已於懸中得化形為男子,乘龍策虛,飛至道前。於是元始即命仙都錫加帝號,於火劫受命,輔於《靈寶青帝玉篇》。七百年中,火劫數極,青氣運行,隨元滅度。以開光元年,於彌梵羅臺霄絕寥丘飛元雲根之都滄霞九雲之墟,元始又錫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帝君號。

《洞玄本行經》云: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者,本姓鄭,字仁安,大炎之胤,生於禪黎世界赤明天中。生有三氣之雲纏其身,朱鳥鼓翮覆其形。三日能言,便知宿命。年及十二,面有金容玉顏,便棄世離俗,遠遊山林。於寒靈洞宮遇玄和先生,授仁安《靈寶赤書·五氣玄天黑帝真文》一篇,《智慧上品》、《十戒》而去。仁安於是奉戒而長齋,大作功德,珍寶布施,以拯諸乏,割口飴鳥,功名徹天。因於西那國遇天洪災,大水滔天,萬姓流漂。仁安於洪波之上,泛舟誦《戒書》《黑帝真文》,以投水中,水為開道,百頃之地,鳥獸、麞鹿、虎豹、獅子,皆往依親,悉得無他。是時國王百口,登樓而漂沒,嘆不能得度。仁安見王垂沒,乃浮舟而往,以所佩《真文》授與國王。王敬而奉之,水劫即退,翕然得過。王既得免,《真文》於是即飛去入雲中,莫知所在。 

仁安失去《真文》,退仙一階,運應滅度,託命告終,死於北戎之阿。暴露靈屍三十餘年,形體不灰,光色鮮明,無異生時,在於北戎長林之下。時國王遊獵,放火燒山,四面火匝,去其靈屍之間,百步之內,火不得然,麞鹿虎豹,莫不依親。王怪而往,見靈屍之上,有三色之光,雲霧鬱冥,鳥獸匝繞。王乃伐薪圍屍,放火焚燒。於時屍放火中,鬱起成人,坐青煙之上,指拈虛無,五色煥爛,左右侍者,仙童玉女,三百餘人,肅然而至。凡是禽獸依親之者,並在火中,皆得過度。仁安以赤明二年,歲在丙午,於叩摩坦婁於翳天中洞寥之嶽,改姓洞浮,諱曰極炎,受錫南單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帝,號丹靈老君也。

《洞真九真中經》云:中央黃老君者,太上太微天帝君之弟子也,以混皇二年始生焉。年七歲,乃知長生之要,天仙之法。仍眇綸上思,欽納真玄,蕭條靈想,棲心神源。解脫於文蔚之羅,披素於空任之肆。於是太上授《九真之訣》、《八道秘言》,施修道成,受書為太極真人。

《洞玄本行經》云: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者,本乃靈鳳之子也。靈鳳以呵羅天中降生於衛羅天堂世界,衛羅國王取而蓄之。王有長女,字曰配瑛,意甚憐愛,常與共戲,於是靈鳳常以兩翼扇女面。後十二年中,女忽有胎,經涉三月,王意怪之,因斬鳳頭,埋著長林丘中。女後生女,墮地能言,曰:我是鳳子,位應天妃。王即名曰皇妃。生得三日,有群鳳來賀,玄哺玉霜,洪泉曲水,八煉芝瑛。年八歲,執心肅操,超拔俗倫,常朝則謁日,暮則揖月。於重宮之內,王設廚膳,物不味口。天作大雪,一年不解,雪深十丈,鳥獸餓死。王女思億靈鳳,往之遊好,駕而臨之。長林丘中,歌曰:

杳杳靈鳳,綿綿長歸。悠悠我思,永與願違。萬劫無期,何時來飛?

於是王所殺鳳鬱然而生,抱女俱飛,逕入雲中。王女今於景霄之上,受書為南極上元君,常乘九色之鳳,此女前生萬劫,已奉《靈寶》,致靈鳳降形,得封南極元君之號。

皇妃功德遐徹,天真感降,以上元之年,歲在庚申,七月七日中時,元始天尊會於衛羅玉國鳳麟之丘,坐騫華之下,眾真侍坐。是時皇妃所住室內,忽有日象如鏡之圓,空懸眼前。皇妃映見,天真大神普在鏡中長林之下,一室光明。於是自登通陽之臺,遙望西方,見鳳生丘上,紫雲鬱勃,神光煒煥,非可得名,去皇妃所住五百步許,逼以女根處在宮內,無由得往。須臾,忽有神鳳來翔,集於臺上。皇妃白鳳言曰:西方有道,心願無緣,不審神鳳可得暫駕見致與不?

於是鳳即敷翮,使坐翮上,舉之躭至道前。元始天尊指以金臺王母;即汝師也,便可施禮。皇妃叩頭上啟,惟願眾尊,特垂哀矜,則枯骸更生。」言畢,金母封以西靈玉妃之號,即命九光靈童披霜羅之蘊,出《靈寶赤書·白帝真文》一篇,以授皇妃。受號三百年中,仍值青劫改運,皇妃方復寄胎於李氏之胞。三年,於西那玉國金壟幽谷李樹之下而生,化身為男子,改姓上金,諱日昌。至開光元年,歲在上甲,元始天尊錫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號。

《洞玄本行經》云: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君者,本姓浩,字敷明,蓋玄皇之胤,太清之胄,生於元福棄賢世界始青天中。年十二,性好幽寂,心玩山水。遠於家中,或去十日,時復一還。時天下災荒,人民餓殍,一國殆盡。敷明於地境山下,遇一頃巨勝,身自採取,餉系窮乏,日得數過。救度垂死數千餘口。隨取隨生,三年不訖。他人往覓,莫知其處。是時辛苦,形體憔悴,不暇營身,遂致疲頓,死於山下。九天書其功德,金格記其玉名,度其魂神於朱陵之宮。後帝遣金翅大鳥,常敷兩翼,以覆其屍。七百年中,屍形不灰。至水劫改運,水泛屍,漂於無崖之淵。水過而後,敷明屍泊貝渭邪源初默天鬱單之國北壟玄丘。四十年中,又經山火盛行,焚燒屍形,於火中受煉而起,化成真人,五色之雲,覆蓋其上。至開明元年,於北壟玄丘,改姓節,諱靈會,元始天王錫靈會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君。

五靈五老上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陰陽始祖,天地根原。受誥命於玉皇,秉咒章於靈寶。採書錦篆,吐五氣之精華;赤幅丹囊,發三光之晃耀。簫歌於寒靈殿內,飛步於紫微宮中。鍊度身形,鎮驅妖邪。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五靈五老上帝,度人護命天尊。

又誥

志心皈命禮。一元分炁,五曜舒暉。按行乎南北西束,餡患乎雨踢寒燠。奠中宮者曰聖,佐后土者曰神。各分周天之候,不爽次舍之經。九街大使,三界行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虛布化,周通無極,五老天尊。

又誥

志心皈命禮,一炁呈樣,五帝凝精。傳太極之樞機,顯揚至道;授皇圖之巨細,開拓金丹。聚五行而布五炁,總百脈而通百骸。箴規金木水火土,校訂青黃赤白黑。監臨天地人三才,執扶上中下七圖。足步天罡,手抉地煞。掌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卜吉幹坎艮震,巽離坤兌,爻彖偶奇。造化不爽於精神,形骸固蒂;肺腑清明灌溉甄,盈於宇宙。神伏玉液,道體推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洞靈宮中,蒼老上聖。五德應粵,混元一陽,無上真仙,玄靈五老上帝。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一天臘之辰,五帝朝會玄都添神清算,查鬼考校定福報!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對道教的五臘,特別是對「五帝考校定福報」了解並不多。鑑於此,小編查閱了一些關於道教的五臘信仰和五帝考校定福報等資料,整理成文,以饗讀者。五臘是道教重要節日,五帝考校定福報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元五臘」的說法,而「三元五臘」都與道教關係密切。
  • 今日農曆臘月初八,五帝朝會考校定福報
    據《雲笈七箋》記載,正月初一(春節)是天臘,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節)名地臘,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節)是道德臘,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節)是民歲臘,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臘月初八(臘八節)是王侯臘,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
  • 正月初一,天臘之辰,神仙朝會,查鬼考校定福報!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三元五臘」的說法,而「三元五臘」都與道教關係密切,很多民間傳統習俗都受到了道教文化影響,天臘也不例外。提起三元節的來源很多人可能有所了解,而對於五臘節的由來可能就知之甚少了,很多人對道教的五臘,特別是對「五帝考校定福報」了解並不多。
  • 農曆七月初七道德臘,何為三元五臘?說說三元五臘由來和信仰
    農曆七月初七,為道教五臘日之道德臘、三會日之地府慶生中會、魁鬥星君聖誕、真武大帝下降、七夕節。此日三魂攢送生人善惡,接受三官大帝考核眾生功過、地府北陰酆都大帝(北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現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陽世生人,宜焚香懺過、修齋醮謝,須憑法力祭祀。齋戒沐浴,朝真行道,祈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消除罪業、延生賜福。
  • 三元考校第九講:女青置百二十曹考校三百六十種刑名,拜禮神鬼不如動念全真誦三官
    經過前面八講的分析,想必大眾已經簡單了解了三元考校的基本流程。在第九講中,尚德簡單分析四聖四府在三元考校中的重要作用和三元考校的依據。天之四府,春夏秋冬四時。北極四聖,總司四時。四聖列曜於周天,炁運四時,萬物悉歸於主宰。很多人提到北極四聖,都認為其為延祥滌厄、保持帝祚的神祇。其實,四聖部轄四天丁,考召諸魔鬼,同樣下降人間察人善惡。四聖開府之日,正是五臘五帝集會之辰。
  • 2020新春福至,故宮「五帝福」春禮帶回家!
    1、五帝福 「五帝福」是清朝五位帝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御書所寫福字。清代皇帝有入冬之時親自書寫「福」字的習俗,親筆書寫第一張福字要張貼在乾清宮的正殿上。
  • 正月初七|三官大帝檢校日,考核功過罪福
    農曆正月初七是道教「三會日」之一。南朝宋陸修靜《道門科略》等道書將此日和七月七日、十月五日為「三官考核(道民)功過」的日子,也是和早期時期道民聚會的日子。此日上元賜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在此三日裡,道民須赴本師治所,申報家口錄籍,聽道官宣講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過,以定受籙之等次。
  • 臘月民俗大全,你知道幾個?
    進入臘月就意味著一年走到盡頭了,新的一年即將拉開帷幕,在古代臘月有非常豐富的祭祀活動,每一天都不重樣,接下來子曰就來講講臘月裡的習俗都有哪些,看看你知道多少?!1、臘月初八這一天被稱作「臘八」,即臘八節,最有名的就是「喝臘八粥」。
  • 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以為「臘八粥」就是臘月初八吃的「八寶粥」?
    話說,再過一個月又到了喝臘八粥的日子了,在今天之前,我一直以為臘八粥就是臘月初八吃的八寶粥?其實不然!首先,光從原料來說,普通的八寶粥一般用的是芡實、薏米、白扁豆、蓮子、山藥、紅棗、桂圓、百合這八種。而臘八粥的原料則要複雜的多,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偏好,我們可以從很多大作家的文學作品中窺得一二。
  • 臘八粥因「臘月初八」得名 不止8種原料
    臘八粥因「臘月初八」得名 不止8種原料 2015-01-15 09:39:49其實不是這樣的,臘八粥得名,是因為喝粥的時間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古稱「臘日」,俗稱「臘八節」。  人們為什麼要在這一天,煮上一碗香氣十足的營養粥呢?  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衣足食,該感謝神靈。於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一鍋臘八粥,藉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
  • 臘月二十五玉皇大帝巡視人間,迎鸞接駕!轉發必獲賜福!
    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漢族春節傳統習俗之一。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 【習俗】臘月到,人忙年,說說臘月不得不知的習俗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 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