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三官大帝檢校日,考核功過罪福

2021-02-18 道教國學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


農曆正月初七是道教「三會日」之一。南朝宋陸修靜《道門科略》等道書將此日和七月七日、十月五日為「三官考核(道民)功過」的日子,也是和早期時期道民聚會的日子。此日上元賜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在此三日裡,道民須赴本師治所,申報家口錄籍,聽道官宣講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過,以定受籙之等次。

據《大道家令戒》云:「諸新故民戶、男女老壯:自今正元二年(255)正月七日已去,其能壯事守善,能如要言,匡忠子孝,夫信婦貞,兄敬弟順,內無二心, 便可為善,得種民矣。」又《陽平治》云:「汝曹輩乃至爾難教,叵與共語,反是為非,以曲為直。千載之會,當奈汝曹何!」《陽平治》中所提「千載之會」的日 期,可能就是《大道家令戒》中所指的「三會日」之一正月七日。

      《歷代神仙通鑑》雲元始天尊:「復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氣,更於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合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合貫通,結成靈胎聖體。在上元正月十五日,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在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復吐出二子。」元始天尊封號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三官大帝餘氣應化人間,便為堯、舜、禹三位明君,每到三元之日,三官大帝便巡遊三界,考校三界十方一切眾生生死功過等,若眾生常禮念三官大帝,則可以賜福、赦罪、消災,功德無量。

 

正月七日,名舉遷賞會,此日上元賜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

七月七日,名慶生中會,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十月十五日,名建生大會,此日下元解厄,水官同天地二官考校罪福。

其三會之日,三官考核功過,三魂攢送生人善惡。又謂之三魂會日,宜焚香懺過。

三官頌


稽首皈命天地水。三官大帝慈悲主。神功妙德不思議。謹運一心皈命禮。

 

上元天官大帝寶誥

玄都元陽。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萬眾。考校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福被萬靈。主眾生善惡之籍。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司。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賴。蠢動鹹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中元地官大帝寶誥  

青靈洞陽。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吐納陰陽。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離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萬罪。群生父母。存歿沾恩。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

 

下元水官大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

暘谷洞元。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正一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皆泰。利濟無窮。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三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在民間也廣為傳說。三官大帝到底在道教中的神職是怎樣的,他們門下都有哪些神仙供其差遣,賜福赦罪解厄呢?

三官大帝的名號

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現天尊。

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

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

三官大帝的神職及居所

天官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釋放幽冥業滿之靈。

水官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

三元聖父,衝虛明哲天尊。三元聖母,淑德一氣元君。上元道化,唐大將軍。中元護正,葛大將軍。下元定府,主宰正月十五日,上章表詞,校籙齋素仙官。中元覃佑府,主宰七月十五日,上章表詞,校籙齋素仙官。下元通濟府,主宰十月十五日,上章表詞,校籙齋素仙官。三宮九府,三百六十,應感天尊。

三元門下的科司和神仙


在道教三官信仰中,三元體系中有三元都會府,三元妙緯宮,三元紀訊司,三元掛號科,三元攜名府等眾多科司,有女青真人、明羅真君、赤腳大仙、救苦大仙、焦朱唐三大府使、都催符使、掌福注祿仙官、執掌仙官、財庫仙官、瓊林寶庫仙官、司事仙官、考校曹官、掌劫運諸仙曹官、諸官掾吏、城隍土地、傳奏功曹、值日符使、三宮九府一切威靈等等。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常見的幾位神仙:

1、女青真人

道教經典中,專講女青的經典有《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三卷。唐朝王懸河《三洞珠囊》卷六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上清道類事相》卷二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文」;唐朝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一引「女青律」;《雲笈七籤》卷四也引「太玄都中宮女青律」;而《枕中經》文末以「急急如太上女青詔書律令」結尾,這些都證明女青在道教中影響較大的神仙,「女青律」是很有影響的道教戒律。那么女青真人到底是做什麼的?《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中有,對於遭受疾病、咒詛、邪魔、瘟疫等災害之家,只要禮誦此經,災禍自愈,並能夠得福無量。另外,《女青鬼律》是太上大道君所制訂的,由女青真人傳述眾人。由此可見,女青真人既是道教的使者,又掌管玄都中宮鬼律,所以她就具有強大的鎮伏萬鬼的威力。買地券、鎮墓文的功能就是鎮伏邪魅,讓死者的鬼魂不要復連家人,不要幹犯生者。而買地券、鎮墓文稱女青名號,正是藉助於她的這種鎮鬼威力。

2、赤腳大仙

赤腳大仙是漢族民間傳說和道教傳說中的仙人,相傳他總是在四處雲遊,以其赤腳裝束最為獨特,漢族民間傳說中他常常下凡來到人間,幫助人類剷除妖魔。他性情隨和,平常以笑臉對人,對有心向善的妖怪也會網開一面,但對邪惡妖怪卻從不留情,雙腳就是他的武器,曾經降服眾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剋星。據說赤腳大仙身上帶有不屬於六界的異寶,令他不懼百毒。

3、救苦大仙

誦持過《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的人,都會發現救苦大仙在其經中的地位。如果救苦大仙不是在大羅天上九氣紫微天宮,集會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眾聖曹官,考較司同諸仙眾講說經法救拔眾生,就可能不會有《三官經》流世。由此可見,救苦大仙在三元門下的地位。

相關焦點

  • 正月初七,三官檢校 | 今天雖是假期結束之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但亦萬萬不可懈怠!
    從節日的喜慶氛圍中回到工作上來,可能會有些懶散和不適,但是,也不要忘了正月初七同時也是三官大帝下降人間的檢校日,所以,還是要打起精神來!正月七日,名舉遷賞會,此日上元賜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七月七日,名慶生中會,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 農曆七月初七道德臘,何為三元五臘?說說三元五臘由來和信仰
    農曆七月初七,為道教五臘日之道德臘、三會日之地府慶生中會、魁鬥星君聖誕、真武大帝下降、七夕節。此日三魂攢送生人善惡,接受三官大帝考核眾生功過、地府北陰酆都大帝(北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現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陽世生人,宜焚香懺過、修齋醮謝,須憑法力祭祀。齋戒沐浴,朝真行道,祈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消除罪業、延生賜福。
  • 道教中的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是指哪三位尊神?分別掌管人間什麼禍福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卷一《因緣經》:「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同時,劉宋陸修靜還有「三官所執,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說。
  • 正月初七,送你花開富貴圖,祝你平安富貴又吉祥!
    親愛的親人們、朋友們今天是2021年2月18日農曆正月初七不管是新朋老友、家人親戚還是老師同學、領導同事今日正月初七生活處處有人七萬事順利有運七吉祥如意有福氣煩惱憂愁全消幸福每分每秒口味越來越好長的越來越俏日子步步升高健康快樂逍遙正月初七
  • 三元節和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誰呢?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分別為天官、地官和水官,閩南語俗稱「三界公」,客家話稱為「三界爺」, 三位神明掌握三界間的一切行政事項,神格極為崇高僅次於玉皇上帝,所以民間寺廟常配祀於玉帝殿前,同受敬仰。
  • 正月初七早安吉祥祝福問候語,溫馨美好,祝你心順事順天天順!
    正月初七,祝你心順事順天天順!早安!三、正月初七,點起溫馨火爐,照亮光明前途!舉起甜美紅酒,喝下平安幸福!唱出美好祝福,踏出健康舞步!邁著輕盈腳步,送出鼠年祝福:祝你家庭和睦,鼠年一展宏圖!正月初七,祝你心順事順天天順!早安!四、正月初七,送你一首動聽的歌曲,願這優美的旋律,為你帶去一整天的好心情!
  • 2019正月初七人日祝福語簡訊 大年初七人日問候圖片大全
    親愛的朋友,今天是正月初七。早上好,你把睡眼睜開。我把美麗的祝福送給你,你把窗戶打開。我把第一縷陽光送給你,你把手機打開,我把幸福的問候送給你。正月初七,願主耶穌的智慧充滿你,使你能分辨是非,不被顛倒是非的時代迷惑,不至於陷入是是非非之中,作誠實無過的人,喜歡屬天美好的事,在基督的日子大得榮耀!
  • 大年初一天臘之辰,五帝朝會玄都添神清算,查鬼考校定福報!
    據《雲笈七箋》記載,正月初一(春節)是天臘,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節)名地臘,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節)是道德臘,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節)是民歲臘,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臘月初八(臘八節)是王侯臘,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三元節是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的日子,那麼五臘節呢?
  • 正月初一,天臘之辰,神仙朝會,查鬼考校定福報!
    「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 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 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
  • 正月初七 吃素食和麵條|素食TV
    2020年1月31日 正月初七。是非常時期特別日子。初七又叫「人日」,相傳女媧造萬物,頭六天創造了牲畜,到第七天終於造出了人,所以初七又叫「人日」。大年初七是「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各地物產不同一些地方在這天還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著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視為「人日子」。
  • 正月初七「人日節」,民間習俗,吃了七寶羹,祛病、闢邪、消災……
    農曆的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 在我國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人日節」的習俗,民間各個地方不盡相同,有撈魚生的、有攤煎餅的、也有吃麵條的,不過在粵東地區一直流傳著吃七寶羹的習俗。
  • 正月初七南北食俗有何不同?攤煎餅、吃七寶羹歡天喜地慶「人日」
    正月初七南北食俗有何不同?攤煎餅、吃七寶羹歡天喜地慶「人日」隨著春節鞭炮聲日漸減少,新年氣氛已經接近尾聲。正月初五之後商場、店鋪又開始步入正軌。然而在正月裡還有一個特殊的節日就是正月初七,傳說這一天是人類誕生的日子。
  • 【鮮菇雜談】正月初七,送您一碗熱面!
    今兒是大年初七,祝各位兄弟姐妹、親朋好友、父老鄉親,以及環球雅思的忠實粉絲們,初七快樂!正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習俗中的「人日」,在我從小生活的地方,這一天有吃麵條的習俗,寓意用麵條纏住歲月的雙腿,取長壽之意。歲月歲月你慢點兒跑,鮮菇我還不想老啊。
  • 老例中正月初七是最重要一日:可求子問吉
    可老例中重要程度最高的並非這兩日,初七才是最重要的一日,這一日被稱為人日,民間有「一年吉兇看初七,求子造人在人日」的說法。當然,不同人群所重視的日子也有所不同。  大年初二祭財神 廣安門外撒銅錢  正月初二是祭財神的日子,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人家,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都舉行祭祀活動,期望今年能發大財。
  • 農曆生日看一生命運:正月初七生人命運如何
    正月初七,也是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七,相傳遠古的時候,大地上是沒有生靈的,盤古開天闢地以後,女媧娘娘開始創造生靈,在第七天的時候,創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這天,是屬於人的節日,叫做
  • 鼠年微信群發大年初七早安圖片帶字 正月初七祝福語簡短句子
    鼠年微信群發大年初七早安圖片帶字 正月初七祝福語簡短句子時間:2020-01-31 10: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鼠年微信群發大年初七早安圖片帶字 正月初七祝福語簡短句子 1、親愛的朋友,新年第七天。
  • 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朝會玄都玉京考校定福報,何為「三元五臘」
    據《雲笈七箋》記載,正月初一(春節)是天臘,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節)名地臘,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節)是道德臘,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節)是民歲臘,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臘月初八(臘八節)是王侯臘,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三元節是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的日子,那麼五臘節呢?
  • 正月初七——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戴人勝、贈花勝、撈魚生
    正月初七,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做「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中國人民在這一天戴人勝,吃七寶羹,吃麵條,登高賦詩。民俗專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祈福納吉和求平保安的願望以及對「人」本身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