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初七,為道教五臘日之道德臘、三會日之地府慶生中會、魁鬥星君聖誕、真武大帝下降、七夕節。此日三魂攢送生人善惡,接受三官大帝考核眾生功過、地府北陰酆都大帝(北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現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此日皆累陽世生人,宜焚香懺過、修齋醮謝,須憑法力祭祀。齋戒沐浴,朝真行道,祈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消除罪業、延生賜福。
道教日常節日中有三元五臘,據《赤松子章歷卷二》記載:三元日,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右件,天地水三官大帝檢校之日,可修齋祈福。"三官大帝分別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洞靈元陽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稱"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
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同時,劉宋陸修靜還有「三官所執,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說。
又與「三清境相」結合,《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二《三元品誡經說》:「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其中宮名元陽七寶紫徽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結黃之清而成,其中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揚俗洞泉宮,一曰青華方諸宮,總水帝揚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還和道教元氣說結合,《雲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
《因緣經》等所載,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於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
《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設三宮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壽真經·開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職任宰御,巡歷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萬靈君臣人物善惡,悉主隸焉。"據此,天上地下、三界十方之萬類種種,皆歸三官大帝管轄。
三官大帝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由於天官被封為賜福紫微大帝,民間遂將其視為「福神」,與祿、壽二神並列。至於三官神的職掌範圍,一般認為掌管人間禍福、天神轉遷、生死輪迴諸事,但民間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來,各地建有許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廟等。
每逢三元節,人們都要到廟宇祭拜三官,懺悔罪過,祈福免災。時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葷食素,稱為「三官素」。清代,三官信仰更為普遍,「天官賜福」的年畫、民惜畫,多種多樣。畫中天官,身著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五綹虯須,面窖慈祥,一派雍窖華貴的氣質。一些圖中,天官還慈祥地攜帶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過去民間每逢新春時,皆貼這種年畫,以求天官賜福長壽。有時天官還被當作財神。
清代流行一種「賜福財神」,圖中間為天官手執如意端坐元寶之上,金山、銀山、花卉、雲龍和一個大「福」字陳於上方,聚寶盆、手持「日日生財」旗子的童子位於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財仙官、利市仙官立於兩旁。畫中充滿著福氣和財氣,表達了人們渴望天官賜福、財神送財的富裕理想生括。近代,天官又和員外目郎(表官祿)、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舊時農曆新年,三星圖常掛於堂中,象徵「三星在戶」,顯示多福、多壽、喜慶臨門。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圖像和「三星」工藝品喜進千家萬戶,成了頗受歡迎的裝飾品。現今臺灣的廟宇中,一般稱三官大帝為三界公,據說敬奉的人特別多。
舊時各地有三官廟、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聖誕日。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一云:
"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駢集於院觀之有神像者。郡(指吳郡--引者注)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宮,釋氏奉香火,至日,輿舫絡繹,香湖尤盛。歸持燈籠,上御'三官大帝'四字,紅黑相間,懸於門首,雲可解厄。或有人以小杌插香供燭,一步一拜至山者,曰拜香。"
三官大帝寶誥
至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三元日又為三官大帝的誕辰(聖誕日)。其中正月十五上元日為道教上元一品天官賜福紫微大帝的聖誕,民間又稱上元節、元宵節等。七月十五日為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虛大帝的聖誕,民間又稱下元節、鬼節,俗稱七月半。地官所管為地府,當然所檢的重點是諸路鬼眾了。所以這一天,眾鬼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道門中於這一天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同時信眾也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
民間也普遍進行祭祀祖先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十月十五為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 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爐神就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大概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農曆七月初七,魁鬥星君聖誕。魁鬥星君,又稱大魁星君,道教稱為「南極鬥口魁神星君廣播帝教天尊文衡大帝」,主宰文章興衰。相傳他那支筆專門用來點取科舉士子的名字,一旦點中,文運、官運就會與之俱來,有「魁星點鬥,獨佔鰲頭」之譽。
魁鬥星君又稱大魁夫子或大魁星君,在古代中國道教和民間信仰中佔有重要地位。因為魁星「屈曲相鈞,似文字之書」,被認為是主宰文運之神。凡參加考試者,無不尊敬,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魁鬥星君與文昌帝君、朱衣帝君、孚佑帝君(純陽呂祖)、文衡聖帝(關聖帝君),合稱「五文昌」。同受士人學子尊奉。
魁鬥星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
魁罡正炁,奎壁元精。兩儀萃華,五嶽集靈。左持朱提聚寶炁,右執月毫掌文衡。居二十八宿之微垣,司三萬六千之善應。考校眾英,匡扶世運,宣忠孝文昌之化,掌功名祿籍之權。開我慧心,合我聰明。文武場中,春秋闈內。龍蛇飛繞,錦鋪輝騰。司科目而顯儒風,輔雄豪而佐盛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九天宣化,扶文啟運,魁鬥星君,廣播帝教天尊。
魁鬥星君寶誥
至心皈命禮
魁罡正氣,奎壁元精。兩極萃華,五行秉德。匡扶文運,居二十八宿之微垣;考核士, 察三萬六千之善行。緣捐德而空中糊眼,憑陰功而暗裡點頭。開愚性以聰明,啟迷心以穎悟。廣布孝友文章之化,襄贊功名祿秩之權。文武場中,春秋園內,鼓筆飛鸞而煥彩,剃鬚釋褐以梯榮。判金榜於七曲天宮,衡玉籍於桂香寶殿。大悲大願,大仁大威,錫慧通靈扶文助道,東方木宿魁鬥星君。
文昌帝君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不驕帝境。玉真慶宮。現九十八化之行藏。顯億千萬種之神異。飛鸞開化於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釋教。(5)不驕不樂,職盡乎天地水官。功德難量。威靈莫測。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九天輔元。開化主宰。司祿職貢舉真君。七曲靈應,保德弘仁大帝。談經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五臘日
天 臘:正月初一,此日五帝會於東方九炁青天,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
地 臘:五月初五,此日五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
道德臘:七月初七,此日五帝會於西方七炁素天,校定生人骨體枯盛。
民歲臘:十月初一,此日五帝會於北方五炁黑天,校定生人祿科官爵。
王侯臘:臘月初八,此日五帝會於上方玄都玉京,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
五方五老上帝,亦稱「五方五帝」。為天地開闢之前的先天尊神,故又稱「元始五老上帝」。他們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嶽則稱五嶽聖帝,在人身則稱五臟神君」。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號曰蒼帝,姓閻諱開明,字靈威仰。頭戴青精玉冠,衣九氣青羽衣。常駕蒼龍,建鶉旗,從神甲乙,官將九十萬人。上導九天之和氣,下引九泉之流芳,養二儀以長存,護陰陽以永昌。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號曰赤帝,姓洞浮,諱極炎,字赤熛弩。頭戴赤精玉冠,衣三氣丹羽飛衣.常駕丹龍,建朱旗,從神丙丁,官將三十萬人。 上導泰清玄元之靈化,下和三氣之陶鎔,令萬物之永存,運天精之南夏。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號曰黃帝,姓通班,諱元氏,字含樞紐。頭戴黃精玉冠,衣五色飛衣。常駕黃龍,建黃旗,從神戊己,官將十二萬人。上等自然之和,下旋五土之靈,天地守以不虧,陰陽用之不傾。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號曰白帝,姓上金,諱昌開,字曜魄寶,一字白招拒。頭戴白精玉冠,衣白羽飛衣。常駕白龍,建素旗,從神庚辛,官將七十萬人.。上導洪精於上天,下和眾生於靈衢。
●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號曰黑帝,姓黑節,諱靈會,字隱侯局,一字葉光紀。頭戴玄精玉冠,衣玄羽飛衣。 常駕黑龍,建皂旗,從神壬癸,官將五十萬人。上導五帝之流氣,下拯生生之眾和,護二儀而不傾,保群命以永安。
五方五老上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
陰陽始祖,天地根原。受誥命於玉皇,秉咒章於靈寶。採書錦篆,吐五氣之精華;赤幅丹囊,發三光之晃耀。簫歌於寒靈殿內,飛步於紫微宮中。鍊度身形,鎮驅妖邪。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五靈五老上帝,度人護命天尊。
志心皈命禮
一元分炁,五曜舒暉。按行乎南北西東,餡患乎雨踢寒燠。奠中宮者曰聖,佐后土者曰神。各分周天之候,不爽次舍之經。九街大使,三界行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虛布化,周通無極,五老天尊。
又誥
志心皈命禮
一炁呈樣,五帝凝精。傳太極之樞機,顯揚至道;授皇圖之巨細,開拓金丹。聚五行而布五炁,總百脈而通百骸。箴規金木水火土,校訂青黃赤白黑。監臨天地人三才,執扶上中下七圖。足步天罡,手抉地煞。掌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卜吉幹坎艮震,巽離坤兌,爻彖偶奇。造化不爽於精神,形骸固蒂;肺腑清明灌溉甄,盈於宇宙。神伏玉液,道體推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洞靈宮中,蒼老上聖。五德應粵,混元一陽,無上真仙,玄靈五老上帝。
五臘日,道教以正月一日為「天臘」,五月五日為「地臘」,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十月一日為「民歲臘」,十二月八日為「王侯臘」。謂五臘日為五帝會聚之日,在此日齋戒行醮,可得福免禍。見《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七。
關於五臘日,《赤松子章歷卷二》有:「王長謂趙升真人曰:子知五臘日乎?趙升真人曰:吾於鶴嗚洞侍右,聞先師與鬱華真人論之,五臘日者,五行旬盡,新舊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氣,添神請算之良 日也。此日五帝朝會玄都,統御人間地府、五嶽四瀆、三萬六千陰陽,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學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傳妙旨, 可宜勤行之。正月一日天臘,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益添年命。求禱子孕,祭祀先亡,升達玄祖。其日不可壅滯溝澗,用力色慾。可吟詠歌贊,導引神氣。
五月五日地臘(五月初五),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萬類,內延年壽,記錄長生名字。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損樹木、血食,可服氣,消息四大。七月七日道德臘,五帝校定生人骨體枯盛,學業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謝罪、請福、服氣、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樹碎石,食啖酸鹹,乘騎臨險。可導引攝理,展舒筋骨。
十月一日(十一月初一)民歲臘,五帝校定生人祿料、官爵、算盡、疾病輕重。其日可謝罪、請添算壽、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禮拜、旋逵庭壇。
十二月八日(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校定生人處所、受祿分野、降注三萬六千神氣。其日可謝罪、求延年益壽、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貧乏、沐浴、祭杞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從願,求道必獲。此日不得聚會飲樂。可清淨經行山林有壇庭之處,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經營俗事,逢臘日即是。」
其中五月五又為端午節,也是祖天師張道陵斬五邪的日子。七月七為民間傳統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十月初一又稱寒衣節,這一日過後天氣漸冷,民間百姓為在這一天為家裡去世的親人送去衣物。十二月初八又稱臘八,古人有祭祀祖先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清·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臘八》有:「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皆於預日揀簸米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祀家堂、門灶、隴畝,闔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古時臘八節,皇宮中會熬粥分賞給文武百官,各地寺廟會向百姓施粥表達弘法利生的祈願。
《太上中道妙法蓮華經卷之十》記載:「此等眾生,終日竟夜,真司紀錄,每遇六齋十直、三元五臘、三會之辰,檢刮功過,紏其善惡,累積愆尤。」《上清隱書骨髓靈文鬼律玉格儀式》記載「諸傳度正法聽,以甲子、庚申三元、八節、五臘、本命日,奏名跪受劍印訣目,筆硯朱墨法具,皆祭而甩之,鐶券質信器具金銀等物,鉟鎔售錢置供獻,拯濟貧人,不得入己侵使,違者,徒三年。」
綜上所訴,三元日為三官大帝考校之日,五臘日為五帝考校之日,此日宜修齋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