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趙默笙老公」「福建周潤發」到「翁狗日」「曹尼瑪」
(網圖,請作者與早報聯繫以便支付稿酬)
「吳三桂先生嗎?有你的快遞!」
「來了!呦,是雍正寄來的啊……」
聽完這段對話,您或許會以為這是哪部狗血穿越劇中的雷人場景。其實這種事就發生在咱泉州,快遞小哥也很為難,遭遇奇葩收件人,他不得不「穿越」了一把。
除了上面這兩位歷史人物,快遞小哥的服務對象還有「趙默笙老公」「福建周潤發」「林老北」「曹尼瑪」等等。您別不信,現在不少快遞收件人一欄上填寫的名字讓人哭笑不得。這些搞怪名字的主人說,他們這麼做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如果網購時發生糾紛,自己將陷入一種被動局面,請問——你要怎麼證明自己是「吳三桂」呢?
奇葩收件人名 快遞小哥驚呆了
「喂!是『翁狗日』先生嗎?您的快遞到了。」昨日上午,在某單位大門口,郵政快遞員小文哭笑不得地打電話給收件人。
「不用猜也知道是假名,籤收之後我還特地問了一下他的真名。其實這種情況經常遇到。」小文告訴記者,目前有一些網購者會使用帶有搞怪趣味的名字來收件,名字風格各異,有的用童年暱稱的,有的用小說、影視劇角色名字,還有不少用的是奇葩網名,「但是用這麼奇葩的名字惡搞自己,著實感到節操碎了一地。」
小文剛入職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一個叫「曹尼瑪」的收件人,送貨到樓下時,電話打通了:「是『曹尼瑪』先生嗎?您的快遞到了。」那位老兄連忙回答:「是的,是的,我就是『曹尼瑪』。」
「前幾天遇到一個收件人叫『趙默笙老公』,後來發現這個人頻繁更換類似的名字,以前用過的名字有『福建周潤發』『愛上高圓圓』等等什麼的,雖然到現在還不知道這小夥的真名叫什麼,但是每次送件,都笑得我都合不攏嘴。」
在另外一家快遞公司工作的潘先生說,讓他最無語的是,曾送過一個快件,寄件人寫的是「雍正」,收件人寫的是「吳三桂」,一打聽,這個「吳三桂」其他快遞員都認識,因為他一直用這個名字。送件時有的快遞員還會和他開玩笑:「吳三桂,您來了,東西早已備好!」
使用搞笑名字 真的能保護隱私?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取奇葩收件人名的多是年輕人,他們說這是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
那個名叫「曹尼瑪」的先生對記者說,不管收件欄填寫真名、還是假名,只是一個代號而已,只要填寫的電話號碼正確,就能收到包裹。「不影響收件情況下,填寫奇葩收件人姓名,有助於防範個人信息洩露。」
「我起的那個奇葩收件人姓名,讓投遞員一下就記住了我,哪怕我不在,只要有我的包裹,投遞員也不會弄錯。為什麼採用化名?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快遞漏洞進行詐騙,用不同收件名,可以有效保護個人信息,這樣即使(收件後)沒有撕碎快遞單,不法分子也無法利用單子上的信息來詐騙。」一名90後女生如是說。
收件人用假名 發生糾紛維權難
記者查詢了於2013年3月1日起施行《快遞市場管理辦法》,其中也沒明確規定收件人須寫真實姓名。
不過郵政公司的小文表示,如果網購者填寫的收件人姓名不清晰,容易發生誤會甚至是糾紛。之前他們派送過一個快件,收件人名字寫的是「大黃」,對方留的是公司辦公室電話。到了這家公司,「大黃」很快地就籤收了,沒過多久,又有一個自稱「大黃」的女士打電話問,快遞怎麼還沒到?詢問後才發現,原來這家公司有兩個「大黃」!
記者就此採訪了郵政公司分揀處的工作人員小張,他說,使用有趣搞笑名字彰顯個性,無可厚非,不過一旦發生網購糾紛,因為沒有真實姓名,網購者維權將變得很困難。而且讓送件的快遞員僅通過地址或電話等確認對方身份,本身就有風險。
■網友聲音
安縣小豬:自從當了淘寶店主,真的發現叫啥名的都有,比如「我是歐巴馬」。
李大寶:上次用了個名字叫「喜歡你很久了」,羞得快遞員說都不敢給我打電話。
無敵美少女:我的真名不好聽,上次用了「維納斯的微笑」,這次用「開心小天使」。
致青春:喜歡楊冪好久了,趁機來個精神滿足就取名字「趙默笙老公」。
■延伸閱讀
收發快遞應該知道的那些事
1.選擇有資質的快遞公司。消費者在選擇快遞公司投遞物品時,一定要查看其相關資質,最好選擇投訴少、信譽好的快遞公司,並主動進行保價。
2.確認寄件範圍。消費者在寄件時最好多問一句,是否確實送至最終目的地,而不需要再通過其他方式輾轉。
3.物品受損主動維權。若出現快遞物品丟失、損壞的情況,消費者可向快遞公司索賠,如快遞公司不予索賠,可向工商部門投訴。
4.巧妙應對「先籤字後驗貨」。快遞員將快件交給收件人時,應告知收件人當面驗視收派件。快件外包裝完好,由收件人籤字確認,如果外包裝有明顯破損,快遞員應告知收件人先驗收內件再籤收;快遞服務組織與收件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消費者收快遞有權「先驗後籤」
據了解,快遞行業內已自發形成了一些「潛規則」,如讓顧客先籤字後驗貨以逃避損害賠償責任,這種霸王條款讓不少消費者面臨維權難的境地。
福建瀛坤律師事務所孫洪良律師說,一直以來,快遞公司的「先籤收後驗貨」被定義為行業的潛規則,但自2012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快遞服務系列國家標準》,明確叫停收貨時「先籤字」行規,「先驗貨後籤收」的規定給快遞領域一直爭論的「先驗後籤」還是「先籤後驗」畫上了句號。
籤字只代表消費者承認快件的外包裝完好無損,並不等於認同產品質量。關於這種說法,快遞公司的工作人員也表示認同。被稱為快遞業新國標的《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範》規定,收派員派送快件時,應當告知收件人當面驗收。
如果外包裝出現明顯破損等異常情況,收派員應當告知收件人先驗收內件再籤收。如果下次收取快件的時候再遇上「硬脾氣」的快遞員,也可以在籤字之後,當著快遞員的面驗收貨物。
當然,收件人籤收快件的行為不能直接以此推定貨物即已不存在質量問題,如消費者有確鑿證據證明貨物確實存在質量問題的,出售人仍應當按照合同和相關法律規定向消費者履行維修或者違約賠償義務。
(泉州網(微博)-東南早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