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每日的工作量非常飽和。
下樓取快遞成了常態。
大洋網訊 近來有不少市民報料稱,以前快遞基本都可以送到自己手中,而現在收件人明明在家,也得自己下樓去取快遞。為此記者翻閱相關規定發現,快件需投遞到快件的收件地址上。同樣,佛山市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李長庚表示,快遞行業裡一般要求快遞員送貨上門。
不過,李長庚表示,如果出現打了三次電話沒人接,或者家中沒人、地址改變,抑或是小區不讓進等情況,可以讓客戶到指定的地點領取。李長庚告訴記者,快遞企業在完善快遞末端服務的同時也在為快遞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也要希望社會能多理解快遞員。
市民報料:要求將快遞送上樓結果被怒懟
近來,市民黃先生心裡頗不平靜,一想起被快遞小哥怒懟的事就氣不打一處來。原來,黃先生老家的獼猴桃已經成熟,為了吃上新鮮的獼猴桃,家人就給他寄了一箱獼猴桃。黃先生在接到電話後因為有事而不能下樓,就讓快遞小哥幫忙送到樓上來,結果快遞小哥怒懟了一句:「一件快遞才一塊錢,我才不送上樓。」
聽了這話後,黃先生頓時火冒三丈,在電話裡與快遞小哥爭執了起來。電話這頭黃先生執意要讓快遞小哥將快遞送到樓上,電話那頭快遞小哥則以送上樓可能會丟快件和車輛為由拒絕。「相持不下後,結果快遞員把東西就扔到了樓下。」黃先生表示,為何快遞就不能送上門呢,為什麼一聽到要送上樓快遞員的態度會變成這樣?
同樣,家住樂從的曾女士也遇到同樣的問題。由於小區下面安裝了智能快件箱,曾女士的快遞很多時候會被放到該快件箱裡,「有時候快遞小哥會通知說貨放到柜子裡了,有時候收到過期簡訊,才知道快遞櫃裡有自己的快遞。」曾女士說,明明家裡有人在,快遞員卻未經同意就把快件放進智能快件箱裡。「這不是變相地讓用戶下樓自取嗎?」
記者調查:按規定快件理應被送上門
那麼快遞究竟該不該送上門呢?記者聯繫到佛山市郵政管理局了解情況。該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快遞的投遞業務按照國家和省裡出臺的有關規定執行。佛山市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李長庚告訴記者,快遞行業裡一般是要求快遞員送貨上門的,不過如果打了三次電話沒人接、沒人在家、地址改變、小區不讓進等可以讓用戶到指定的地點領取。記者查閱相關規定發現,「快件需投遞到快件的收件地址上。」同樣,記者諮詢了幾家快遞公司的客服,客服的回答為在派送範圍內應送貨上門。這意味著,快遞理應被送上門的。
記者查閱相關材料發現,在2013年修改實施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提到,「企業應當將快件(郵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和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而在《快遞服務標準》規定中,「投遞形式應主要包括按名址面交、用戶自取或與用戶協商投遞三種形式。」同樣在《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範》裡強調,「投遞前,收派員應當電話聯繫收件人,確認客戶地址並且預約投遞時間。」綜合幾個文件裡的規定,這意味著如果寫名了具體的地址和房間號,市民是可以在家門口收快遞的。
查閱文件後,記者諮詢了幾家大型快遞公司的客服人員。客服人員表示,公司有規定快件投遞必須按收件人填寫的送貨地址,在派送範圍內應送貨上門。市民如果對快遞員不肯送上門的這種行為感到不滿,可向快遞公司投訴。
快遞員訴苦:快遞太多忙不過來
既然快遞公司有要求、行業內部有規定快遞員須將快件送到收件地址上,為何在現實生活中大家仍會遇到「不送貨上門」的情況呢?記者了解到,一方面快遞員每天送的快件很多,而快遞送上門影響快遞的投遞效率,效率降低了,快遞員送的件也就少,從而使得快遞員的計件工資減少。另一方面,一些小區門禁也讓快遞員放棄送貨上門的想法。
在快遞行業幹了三四年的容姐就表示,她每天送的快遞就有一百多件,如果每家每戶都送上樓的話,快遞送達的效率很低,基本上這一天就廢了。「你希望快遞在樓下還是遲一天到?」容姐反問道。不過容姐也表示,有些快遞送上門是要求加錢的,「一件大概2~3塊錢。」從容姐的話語中,不難看出送貨上門直接會影響到這一天的收入。同樣,對於快遞員而言,有些現實的問題也是導致他們不送貨上門的原因。「有的小區不讓進,即使讓進去了還得登記身份證號碼,而到了單元樓下又會多一道門禁。」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快遞員都不送貨上門的。在某快遞公司幹了多年的鄭先生就表示,一般快遞員都會根據客人的情況,與客人協商好是放在樓下還是送上樓。
事件延伸:投件到智能箱需徵得用戶同意
智能快件箱興起,確實方便了收件人不在家而無法籤收快遞的尷尬,不過也由此給不少收件人帶來的煩惱。那麼對於智能快件箱的投遞是否也有相關法規來約束。記者查閱了解到,國家郵政局出臺了《智能快件箱投遞服務管理規定(暫行)》進行規範。該辦法規定,在未經收件人同意的情況下,快遞員是不能將快件投放到智能快件箱裡。
有了相關規定進行規範,市民如果在遇到類似的情況,完全可以要求快遞員將快件取出,重新將快件送到家門口來。
如何雙贏
完善快遞末端服務
有需求才有服務,這種由需求產生的客戶與快遞員間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如今在不少現實矛盾的衝擊下而變得有些脆弱。客戶與快遞員之間如何能達到雙贏的局面?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表示,快遞企業還是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因此快遞企業要完善末端服務。而佛山市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李長庚表示,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社會也應當多給予快遞員一些關愛和理解。
記者還了解到,隨著大家網購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快遞量呈現井噴趨勢,而快遞員原有配置的有牌照的摩託車並不能滿足送貨需求。由於缺乏統一標識和安全措施,使得快件丟失的現象時有發生。李長庚表示,行業協會想規範車輛,採用專門的快遞專用電動三輪車,並且配有安全鎖,提高快件的安全性。
記者觀察
快遞不送上門市民有權利投訴
記者在採訪的過程中發現,快遞不送上門的案例比比皆是,以至於有市民抱怨道,「相比快遞員,收件人才是真正的弱視群體。」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會出現這種情況?這一方面源於市民對自己投訴的權利不重視,一方面又源於快遞公司對市民投訴的處理不夠積極。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少收件人遇到類似的情況,一般都會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而另一方面,市民覺得即使投訴後,快遞公司也不會對快遞員有真正的處罰。其實,如果市民所填寫地址符合送貨上門的條件而被拒絕送貨上門,市民不僅有權利向快遞公司投訴,還可以向當地的郵政管理部門投訴。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劉鵬飛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