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中原、劍外、塞外和南洋分別指哪些地區

2020-12-20 老時光

中原又稱中土、中州、華夏,是指洛陽至開封一帶為中心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狹義上指今天的河南省。當與外族對應時,中原又泛指中國。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的搖籃,被視為天下中心。中原地區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逐漸向外蔓延,擴大了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漢族和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民族以別於四夷而稱中華。

文天祥有《中原》詩:「中原方萬裡,明日是重陽。」在文獻《出師表》《與陳伯之書》《詩·小雅·小宛》《國語·晉語三》諸葛亮《出師表》 陸遊 《示兒》郭沫若《屈原》中均有表述。

四川省北部有關口劍門關,關南的蜀中地區稱劍外。唐代京都長安在劍門關東北,以長安為中心,稱此關以南地區為劍外,劍外也含有劍門關外的意思。杜甫有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塞外,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區,也稱塞北。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等省、自治區的北部以及蒙古高原,和林是塞外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雍正皇帝:「中國之一統,始於秦;塞外之一統,始於元;而極盛於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員極廣,未有如我朝者也」。唐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唐王之渙《出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漁家傲·塞下秋來》宋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南洋是明、清時期對東南亞一帶的稱呼,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一個概念。包括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也包括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清朝時期也指自江蘇以南的沿海諸地稱為「南洋」。文天祥《高沙道中》:「北海轉萬折,南洋溯孤騫。」南洋一詞與西洋、東洋、北洋相對應而言。古代,我國江蘇以北沿海稱北洋;西洋指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印度洋地區,還包括歐洲或更遠的地方,清朝一度特指歐美國家;東洋特指日本。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塞上江南」和「塞外江南」,分別位於我國的什麼地方嗎?
    「江南」肯定是一個地理區域,這裡的「江」應該是指我國的母親河「長江」,那麼「江南」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應該是指長江以南地區,長江以南是一個極廣的範圍,從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和長江中下遊平原等地形區都位於或部分位於長江以南地區。很顯然「江南」地區的範圍並沒有這麼大,從我國的三大自然區角度來說,屬於青藏高寒區的區域顯然不屬於江南,也就是說江南地區應該位於我國的「南方地區」。
  • 為什麼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區,被稱為「塞外江南」?
    我們先來剖析一下「塞外江南」這個詞,「江南」地區一般是指我國長江中下遊的南岸地區,包括上海、蘇南、浙北和皖南等地區,這一地區是一個氣候溼潤的魚米之鄉,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最為富庶的地區之一,是一個河網密布的水鄉澤國。「塞」這個詞,在這裡主要是指邊界上險要的地方,在我國古代,通常把西北地區與遊牧民族交界的區域稱為「邊塞」。
  • 中國古代分為「九州」,分別指哪些地方?看看你的家鄉是哪個州
    導語:中國古代分為「九州」,分別指哪些地方?看看你的家鄉是哪個州相傳大禹治水後把中國大地劃分為九州,並以九州為素材打造了九鼎,以此來象徵著中華大地。很多人就好奇了,古代所謂的九州分別指的是哪幾個州呢?據《尚書》記載,九州分別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翼州、兗州,這九州大致包含了當時中華大地的地理範圍,如今地形地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比對當時的地理位置,大致也能看出這九州分別是對應了哪個位置。
  • 為何古代北方經常侵略中原地區,南方則很少侵略中原地區
    中國古代中原國家和北邊的少數民族以及南邊的少數民族,雖然在大部分時間裡能夠保持和諧穩定,不過也經常產生摩擦。相對而言,中原地區的國家和北方少數民族的摩擦明顯要大很多,而和南方少數民族的摩擦卻比較少。那麼,為什麼會是這樣一種情況呢?為什麼南方少數民族不像北方少數民族那樣,往中原打呢?
  • 古代廣東福建人常說下「南洋」,指的是哪裡?如今都成為旅遊勝地
    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如今遍布全世界各地,在現代有很多的中國人為了開拓自己的視野選擇了境外遊,為了生活選擇前往異國他鄉工作。在古代的中國人也是如此,相信熟讀歷史的小夥伴們肯定知道「南洋」這個詞,下南洋就如同國外講的淘金都是一個尋找財富的說法。但是各位還知道常說的南洋是在哪裡嗎?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我國古代對母親的稱呼都有哪些?
    因為以男人為主的封建社會必須要尊敬男性,所以對女性的稱呼成了一個歷史文化特徵值得我們去研究,那麼廣大的中國古代對母親的稱呼都有哪些呢?中國古代不同歷史階段之上對母親的稱呼許多匈奴柔然進入中原影響的中原人的稱呼那個時代的人們中原地區而言,通常叫自己的母親為家或者阿家。母親看做是自己心中家的歸宿,這是稱呼的意思來源。
  • 為什麼我國古代的人口中心在黃河流域,而不是在長江流域?
    中國有兩條母親河,分別是長江和黃河,他們所在的流域分別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兩條河流的中下遊地區,都是我國當前人口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但是我們如果回溯歷史,就會發現在唐代之前,我國主要的人口和經濟中心都在黃河流域,而不是在自然條件更為優越的長江流域,所謂「逐鹿中原」指的也是北方地區,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在古代只指中原?原來是個誤會!古代「中國」含義解析
    這裡將「中國」與戎夷並列,很明顯中國也是指當時臣服於周天子的所有地區。秦漢以後「中國」一詞的含義而後來隨著秦朝確立大一統王朝,以及漢朝的疆土擴展以及對外部世界認知的增加,其實中國這個詞的含義就隨之開始逐漸擴展。而此時「中國」這個詞就已經越來越多地開始指代中原王朝了。
  • 我國古代四大別稱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是這兩種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九州「九州」是中國的別稱之一。古代中國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分別是:徐州、冀州、兗州、青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 黑水城出土宋刻《初學記》殘頁版本考——兼論宋元時期江南至塞外的「書籍之路」
    筆者認為,就側重考察書籍的流通渠道和傳播過程而言,「書籍之路」的提法非常具有啟發性和適用性。絲綢之路沿線出土的寫本與刻本文獻,有許多是從中原腹地輸入到西域的。比如陳寅恪就曾指出敦煌藏經洞中不乏來自南朝的寫經,它們便是「因通常南北交通之會,流入北地」。
  • 古代的「宮中三婆」是指哪些人,她們分別承擔著哪些工作?
    在多數人的歷史認知裡,古代在宮中從事服務工作的女人,主要就是一些宮女,而這「宮中三婆」,到底指的哪些人呢?「宮中三婆」,其實就是「奶婆」、「醫婆」、「穩婆」的統稱。她們具體都是幹什麼的,又有著怎樣有趣的歷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小雞寶寶考考你,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這是螞蟻莊園2020年11月28日的題目。答案中有兩個選項,分別是耄耋和古稀,你們覺得我國古代的稱謂,指90歲老人的是什麼稱謂呢?下面逗逼小胖就為大家帶來螞蟻莊園小課堂11.28最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為何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裡面的「糧」「草」分別指什麼?
    那麼,那古代糧草指的是哪些糧草呢?他們又是如何製作以及生產的呢?▲古代運糧草劇照01據史料記載,我國大約6000年前,開始在中原一帶大面積推廣粟。到了商朝時期,粟已經成為北方地區農耕民族的主要糧食。總而言之,在如今我們看來,那並不起眼的小米是我國古代軍糧最重要的首選,並且長期霸佔榜首長達千年之久。
  • 都說「逐鹿中原」,中原究竟是指哪裡?
    我們華夏族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原,秦朝,漢朝時期中原就是陝西,山西,河南這塊,唐朝時期還是這三個地方。畢竟,我們在宋代以前我們世代居住的地方就是在北方,後來五胡亂華,我們的祖先被迫去了南方,開始對南方有所建設,建立了國家,然後中原就是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方,逐鹿中原的典故出自於韓信的軍師蒯徹。話說韓信死前曾喊道,悔不聽蒯徹之言,才有今日下場。劉邦回來一聽,立即命人緝拿蒯徹。
  • 為什麼「河西走廊」會成為古代中原與西域溝通聯繫的必經之地?
    如果,我們把目光倒回到一兩千年以前的古代時期,那麼當時的交通運輸方式中是沒有航空和管道運輸方式的,在陸地上的運輸方式也沒有現代的鐵路和公路,古代的交通運輸方式可以分為「陸路運輸」和「水路運輸」兩大類。祁連山和河西走廊就我國而言,東部季風區特別是氣候溼潤的南方地區,河網密布河湖眾多,利用船隻進行水運是最主要的運輸方式。
  • 被群雄逐鹿的「中原」究竟是哪兒?都包括哪些地方?
    中原到底都包括哪些地方呢? 比如在《魏書》中出現了「中原喪亂」、「定中原」等諸多說法。後來,每一個朝代,開始將中原看成一個特指定的地區來看待,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宋代也出現了「王師北定中原日」的詩句。由此可見,各個王朝都沿用了中原的地理概念,並且對於中原地區有著濃厚情結。只是古代人眼中的中原地區,到底指哪些地方呢?
  • 我國古代的「五穀」、「六畜」分別是什麼?能說全的人不簡單
    我國乃是出了名的農業大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而對於我國古代的人民來說,他們更是需要每日進行辛勤的工作,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家庭的生活。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我國古代,「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也就成了人們最普遍的願望了,因為這就象徵著他們的日子紅火,生活幸福。
  • 我國古代的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內,是中原旅遊區景點之一
    位於我國古代的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內,是中原旅遊區的重要旅遊點之一。來嵩陽書院除了參觀古代文化遺產外,主要看全國稀世珍寶:漢封將軍柏。嵩陽書院原有三棵「將軍柏」(現只有兩棵),最小的稱為「大將軍」。最大的稱「二將軍」、「三將軍」。將軍柏名實不符,級職不相稱,因為來源於一段傳說。
  • 地處中原地區的「河南省」,是我國戶籍人口數量最多的省份
    我國戶籍人口最多的省份對於人口數量的統計一般來說有兩個數據,分別是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所謂戶籍人口是指公安戶籍管理機關登記了「常住戶口」的人,不管此人有沒有外出所謂常住人口是指全年經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個月以上,也包括在工作學習所在地長時間居住的流動人口,所以,常住人口能夠更加準確的反映一個地區的人口居住實際情況。
  • 我國古代都有哪些吃的?看古人吃什麼,你可能就不一定想穿越了
    我國現在能見到的這些美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隨著人們吃的食物種類逐漸豐富後,又經過歷朝歷代的總結、探索,逐漸積澱、發展而來。那麼在古代社會,人們都是吃的什麼?首先,說說古人吃的主要糧食作物。新時器時代,我國糧食作物主要是粟、稻。粟,就是現在的穀子,收割、脫殼後的是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