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中小學生批判性思維冠全球 大學生卻落後

2020-12-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8月1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的中小學常常被視為嚴酷的、考試驅動的機構,並因此遭到詬病——這些機構培養出大量能夠複述基本事實卻幾乎沒有深度推理能力的學生。不過,一項新研究表明,中國培養出的學生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某些批判性思維。

據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30日報導,這一意料之外的結果可能改變有關中國學校的辦學成績是否比美國學校更為出色的辯論,從而補充以往表明中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的表現超過全球同齡人的研究。

報導稱,不過,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進行的這項新研究還發現,中國學生在進入大學後卻失去了他們在批判性思維方面的優勢。這是中國迅速擴大的大學系統內部存在麻煩的一個徵兆。隨著經濟的走弱,中國政府正指望依靠其大學系統促進經濟增長。

將於明年發表的這項研究發現,學習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專業的中國大一學生在剛入學時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比美國和俄羅斯的同齡人領先兩到三年。這些能力包括識別假定、驗證假設和提取變量間關係的能力。

但根據這項研究,在上大學兩年之後,中國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幾乎沒有表現出任何提高,儘管他們的美國和俄羅斯同齡人取得了明顯進步。論文作者之一普拉尚特·洛亞爾卡說:「令人吃驚的是,中國培養的學生在剛上大學時領先旁人很多。但他們進入大學時已經精疲力竭,沒有了刻苦學習的動力。」

報導稱,這一研究成果是初步性的。但是,由於中國領導人正在催促大學培養新一代擁有熟練技能的勞動者並提供科技創新以作為化解經濟增長放緩的解藥,中國高等教育系統的不力顯得尤其明顯。

中國當局已經興建了數百所大學以滿足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許多家庭認為大學教育是進入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的途徑。

但是,許多陷入官僚主義和鬆懈的學術標準泥潭的大學卻舉步維艱。學生們稱,在進入大學後,他們原先在中小學裡習慣的那種充滿活力和要求嚴格的教學幾乎蕩然無存。22歲的天津城建大學學生王春偉(音)說:「教師不知道該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聽他們的課就像是在聽人照本宣科。」

報導稱,史丹福大學的這項研究部分依據了中國11所大學的2700名學生所參加的考試。該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並沒有考慮那些沒有進入大學學習的人,而這部分人在中國青年中佔相當大的比例。研究只考察了學習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專業的學生。而且該研究在衡量批判性思維的同時,並沒有提出有關創造性能力的見解。創造性能力是在討論中國教育系統時經常被熱烈爭論的一個話題。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懷疑,許多中國大學教學質量的低下是造成該結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國的大學傾向於獎勵教授們在研究上取得的成就,而不是獎勵他們的教學能力。此外,根據官方統計數字,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在四年內畢業,這削弱了學生刻苦學習的動機。

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研究中國教育達30年的斯科特·羅澤爾說:「他們事實上不會讓任何學生不及格。合約是這樣的:如果你進來了,你就能出去。」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大學生開學返校

相關焦點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缺失阻礙創新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30日訊 (王慧梅) 24日,由《經理人》雜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CEO年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上,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首次參加中國CEO年會,並在會上作了《新商業環境下的機遇和挑戰》主題演講。
  • 中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水平測試與本科教育增值報告在漢發布
    中青在線訊(胡林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雷宇)「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受學生性別、父母職業、高中學校班級等多種因素影響。」這是10月29日下午,在華中科技大學發布的《中國本科生能力水平與高等教育增值測評報告》透露的信息。
  • 有興趣赴美留學的學生,為什麼需要「批判性思維」?
    道出了批判性思維的真諦,敢於懷疑、敢於否認現存的觀點和論點,就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有什麼好? 將要赴美留學的學生 很多中國留學生到美國學校的第一件事,並不是開始專業課程的學習,而是開始「學英語」。
  • 反思大學生閱讀榜單:經典閱讀與批判性思維
    全美大學書目對比常青藤大學書目對於中國的一流大學,多家知名媒體羅列了清華、北大、浙大、武大、中國人大、山大、華南理工等高校的大學生書單。二由此,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大學生有兩大方面的關鍵不足:其一為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和養成,其二為文化底蘊的積累與沉澱。先說其一,近年來中國大學開展著如火如荼的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已經成為大學中最高頻的詞彙之一。殊不知,創新只是結果,甚至只是副產品,其源頭乃是質疑精神,乃是批判性思維。
  • 批判性思維能力在留學中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求真態度對於美國的大學生來說,無論是課堂上的表現,還是課後的作業,論文以及觀點的形成都離不開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簡單地來說就是一種求真的態度,它要求學生能以批判性和開放性的心理,多角度、多條件地去分析和評判事物。
  • 美媒:全球最大規模新冠疫苗最終測試在美啟動
    來源:海外網圖源:美聯社海外網7月28日電據美媒報導,全球最大的新冠病毒疫苗最終測試於當地時間27日啟動,首批3萬名美國志願者開始接種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莫德納(Moderna)公司開發的實驗性新冠疫苗。
  • 深度解析|高中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測量及其影響因素初探
    對6845名中國高中學生進行了HEIghten批判性思維測試(簡稱HCT),並對測試成績與學生的背景信息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1)HCT在高中學生樣本中具有與大學生樣本相同的因素結構並具備測量恆定性;2)高中學生的HCT成績與大學生的成績均分基本相當,但存在很大的地區和學校間差異;3)高中學生的HCT成績與其他學科考試成績呈低度正相關;4)HCT成績與學生所在高中學校類型、家庭背景、未來期望的高校類型等變量有關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的真諦
    在我看來,他在書中對美國大學生的批評也同樣適用於中國大學生。根據對哈佛學生的觀察並且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博克在書中把大學本科生的思維模式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Ignorant Certainty」,即「無知的確定性」。這是一個盲目相信的階段。剛從高中畢業進入大學的新生,往往都處於這個階段。
  • 中國學生進入大學後批判性思維能力逐年下降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的中小學教育經常被批判是緊張的應試教育,只會批量製造僅會背誦基本理論而缺乏深度思考能力的學生。但美國史丹福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培養的學生可能是世界上批判思維能力最強的。」美國《紐約時報》7月31日的文章稱。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員選取了中國大陸11所大學的2700名學生作為樣本進行測試。
  • 創新應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
    注重批判性思維養成可以有效涵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氣質,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創新離不開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有規則的判斷過程,是為決定相信什麼或做什麼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維品格和技能兩個方面。創新始於問題,創新是自主思考與邏輯論證相結合的過程,在創新的各個階段批判性思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轉化
    批判性思維的目的不是「否定」許多人認為,批判性思維的根本取向是「批判」,最終目的是「否定」,這是對批判性思維最嚴重的誤解,客觀上限制了批判性思維在國內被接受和推廣。
  • 批判性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寫好高考作文
    今天,我們國家也走到了世界經濟總量老二的位置,所以,也急需改變和改善我們中小學生的生存狀態與學習方式,從而提升全民的創新能力。怎麼改?在教育上投放批判性思維就是不二選擇。至於「批判性閱讀」,從我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可知,那也屬於一種學習狀態而不止是閱讀方式。
  • 批判性思維培養重在求真求證-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說明當前我國高校不少大學生不但沒有學會獨立思考、嚴謹分析和正確決策的能力,還確實存在行動盲從現象,缺乏認真求真和反思的精神。這在日常生活中具體表現為是非、真假不分,善惡、美醜難辨,他們也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輕則損其錢財,重則違法犯罪,傷及人身安全,甚至性命不保。    大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僅直接影響到個人財產、生命的安全,還關係到國家的發展、未來社會的進步。
  • 批判性思維與思維基本功
    大學生是職業的學習者,職業的學習者不是知識的儲存者和複述者,而是積極主動的思考者。職業的思考者必須練好思維基本功,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就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思維基本功。蘇格拉底不清楚第三項指控的確切意思,請法官美勒託為他澄清一下,美勒託說:這項指控意為蘇格拉底是徹底的無神論者。蘇格拉底說:倘若如此,那第二項指控就不能成立。由於「蘇格拉底是徹底的無神論者」與「蘇格拉底崇拜新神」相互矛盾,其中必有一個不能成立。蘇格拉底對美勒託的批判,以邏輯學的矛盾律為標準,這種標準是中立的,也就是控辯雙方都認同的標準。
  • 美媒:亞洲第一軍事強國並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日自衛隊盛邀美軍體驗90式坦克】【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雖然人們廣泛認為,中國是亞洲第一軍事強國。但還沒那麼快。事實上,這個稱號屬於日本。美媒稱,日本戰後的憲法也許「永遠放棄發動戰爭這一國家主權」,其軍隊也被冠以「自衛隊」這個好聽的名號。但是著名亞洲軍事專家伍爾澤最近指出,「不要被這些所蒙蔽」。美媒認為,日本軍人的數量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戰鬥機數量是中國的五分之一,艦隊的噸位是中國的一半。單純以軍隊數量而言,日本的確落後很多。
  • 錢穎一: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教育:理念篇 |開卷有益
    在我看來,他在書中對美國大學生的批評也同樣適用於中國大學生。根據對哈佛學生的觀察並且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博克在書中把大學本科生的思維模式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Ignorant Certainty」,即「無知的確定性」。這是一個盲目相信的階段。剛從高中畢業進入大學的新生,往往都處於這個階段。
  • 如何推動批判性思維教育-光明日報-光明網
    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認知科學系教授楊英銳、《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教材作者董毓,以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汕頭大學等多所院校的專家與會,圍繞如何推動中國的批判性思維教育進行研討。
  • 英媒:中國領跑全球新冠疫苗研發
    &nbsp&nbsp&nbsp&nbsp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導英媒稱,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競賽恐怕進入了最後階段,中國正處於領先位置。全球總共7種進入最後一期人體臨床試驗的疫苗中,有4種被中國掌握——超過其他任何國家。
  • 艾未思維英語讓孩子擁有全球視野、批判性思維、學業精神
    在艾未思維英語看來,英語是一門工具,跨學科融合與人文藝術精神的培養應當緊密結合,培養全人,知識、思維、精神,三位一體。因此,艾未思維英語的品牌願景是,在幫助中國兒童掌握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打開他們的全球視野,塑造學業精神,發展面向未來的能力與素質,培養具有跨文化溝通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創新一代。
  • 哲學專業才學批判性思維的時代該結束了
    儘管如此,耶魯大學原校長理察·查爾斯·萊文(Richard Charles Levin)還是在2010年的第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缺乏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如何切實提升批判性思維教育的水平,發揮其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中應有的作用,是亟待我們思考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