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謂的胎位不正,在醫學上嚴格意義上講應該稱之為胎位異常。
其實在孕中期,很多胎兒並不是我們最後生產時的「枕前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頭位,而隨著孕周的增加,大部分胎兒會在孕35-37周轉為頭位,進行順產。
在懷孕過程中,隨著孕周的增加子宮的形狀也在慢慢發生變化,從孕中期開始,原本狹長的橢圓形子宮,在子宮口的周圍慢慢開始變窄,收縮,呈倒梨形,同時胎寶寶在孕中期之前頭部和身體比例相當,但到了後期身體變得比頭大了,所以為了適應子宮形狀的變化,胎寶寶就不斷調整自己的體位以保證享受最舒服的姿勢。
而到孕晚期依然沒有轉為頭位的胎兒,統稱胎位異常,要考慮其他生產方式,如剖腹產,從而降低難產發生的風險。
胎位異常通常和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骨盆狹小、盆腔腫瘤、胎兒畸形、羊水過多等因素有關,應引起準媽媽的注意。
胎位不正最合適的糾正時間為孕30~32周之間。孕媽可以嘗試以下這種常見的胎位糾正方法(提示:在沒有臍帶繞頸的情況下才能做)
胸膝臥位:
是準媽媽最常用的自我矯正方法,簡便易行,效果顯著。首先準媽媽解盡小便,放鬆褲帶,然後跪伏在硬板床上,臉側貼在床面。雙手伸直置於頭的兩側,胸部儘量貼在床面,臀部要抬高,大腿與小腿成90°角。堅持每日早、晚各做1次,剛開始時每次的時間為3~5分鐘,慢慢增加到10~15分鐘。7天為一療程,再複查胎位。胸膝臥位可讓胎臀退出盆腔,藉助寶寶的重心改變,使胎頭與胎背所形成的弧形順著宮底弧面滑動完成臀位轉為頭位機會。
準媽媽在進行胎位糾正的同時,一定要切記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校正胎位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自作主張。進行胎兒校正一段時間後,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隨時觀察胎位的變化。妊娠超過34周的準媽媽要慎用校正胎位的方法。
在進行胎位校正的動作時,一定要有家人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