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發生意外事故,如何將傷害最小化?

2020-12-13 騰訊網

安全

在幼兒園,老師都不希望孩子受到任何傷害,可是幼兒園孩子年齡還小,幾乎沒什麼危險意識,且處於好動、好奇階段,所以不可避免會有意外發生,

那麼當意外降臨的時候,老師應該怎麼做?

意外傷害應對方法

1、懂得把握「第一時間」

第一時間冷靜,不慌張、不盲目。

第一時間通知園長和保健醫,共同商討,採取必要的處理措施。

第一時間通知家長,向家長說明孩子的情況,聽取家長的處理意見。

個別家長對孩子的處理有自己的想法,比如一定要去哪家醫院醫治,或者哪家醫院是絕對不去的,所以一定要先詢問清楚家長的意見。

2、勇於承擔責任

首先,孩子的意外傷害一旦發生,不是老師個人就能處理的,要由園長、保健醫和當班老師三方共同協作,給家長一個滿意的答覆。

假如孩子的意外是因看護失誤造成,好老師懂得不推諉,選擇如實說明事情的整個經過,從而獲取家長的信任。

在與家長溝通時,要根據孩子的受傷情況講究策略。普通的意外事故,比如孩子磕腫了,或是摔破了,老師作為第一當事人,可以先向家長說清楚情況,然後保健醫和園長從不同角度再與家長進一步溝通。

3、保證班級正常運轉

當老師去處理事故時,也不要忘了安排其他人維持班級秩序,比如保教主任或行政人員,請他們幫忙帶班以保證班級正常運轉。

好老師懂得「短、平、快」把班級情況向臨時帶班人員交接清楚,避免二次事故的發生。

4、懂得持續關注

孩子治療結束後送回家,並不意味著老師的任務已經完成,好老師會時刻注意跟進孩子的情況,做足後續的安慰工作。

如果孩子需要複查,比如縫針了需要拆線,園所也應主動提出陪著孩子和家長同去醫院。

5、懂得妥善處理賠償糾紛

意外傷害發生後,從老師到幼兒園,最重要的就是拿出積極的態度。

在金錢的問題上,幼兒園不要過於計較,尤其是在孩子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懂得妥善處理的幼兒園,不會和家長因為錢的問題產生糾紛。

當事情基本安排妥當,幼兒園最好第一時間給保險公司打電話,很多情況下的費用都是可以通過意外傷害險報銷的。

智慧的幼兒園懂得,大多數家長不會故意為難幼兒園,家長們看重的還是幼兒園處理問題的態度,所以如果幼兒園態度誠懇、解決妥善,不僅是對家長的慰藉,還為自己免去了很多後續的麻煩。

8種常見幼兒意外傷害的處理方法

意外傷害一旦造成,應立即進行處理,將傷害最小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兒童常見意外傷害的處理法。

1、擦傷

夏季幼兒衣物都很輕薄,在奔跑、跳躍時極易引發意外擦傷,尤其手部或頭部。若傷口較淺,僅僅蹭破了毛皮,只需將傷口處的泥沙等雜物清洗乾淨即可;若傷口較深或出血,應先用流水或生理鹽水清潔傷口,再用酒精消毒,處理後無需包紮。

2、扎傷

鐵、塑料材質的玩具易變形或缺損,鋒利的邊緣會造成扎傷、戳傷。木質材料的床、玩具等用具的竹刺、木刺有時也會扎到孩子的身上。

處理方法:

用消毒後的針或鑷子將刺全部取出並擠出淤血,隨後用酒精消毒傷口,若扎入的刺難以拔出時,應及時送往醫院處理。

3、劃傷與切傷

幼兒使用剪刀、小刀或觸摸破碎的玻璃器具時,常可能發生劃傷或切割傷。

處理方法:

用乾淨的紗布按壓傷口止血,止血後在傷口周圍用酒精由裡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紗布並包紮。

4、夾傷

兒童的手指常被門、抽屜夾傷,嚴重時可出現淤血甚至指甲脫落的現象。對此,應及時發現並處理。

處理方法:

若無破損,迅速用水衝洗,冷敷,防止局部淤血,並可減輕痛苦;若有出血,應消毒、包紮、冷敷;若出現指甲脫落,應及時就醫。

5、意外鼻出血

鼻出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流鼻血,引發留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如鼻外傷,如鼻挫傷、挖鼻孔、用力摳鼻,另外鼻內異物以及感冒發燒均可以引發留鼻血。

鼻出血的部位大多位於接近鼻孔的鼻中隔上,因該處鼻黏膜較薄,血管集中成網,通常把該部位稱為「易出血區」。

處理方法:

1、安慰孩子不要緊張,安靜地等待大人來處理,因為多數孩子見血會產生恐懼感;

2、頭略低,張口呼吸,捏住鼻翼,一般壓迫10分鐘即可止血,前額、鼻部用溼冷毛巾冷敷;

3、出血較多時,可用脫脂棉卷、紗布卷塞鼻,填緊些才能止血,若經以上處理仍血流不止,應立即去醫院處理;

4、止血後短時間內不可用力揉鼻,也不可劇烈運動,避免再次出血。

6、異物

眼部異物

兒童最常見的眼內異物當屬風沙中的小沙粒了。由於沙粒較為堅硬和尖銳,若貿然用力擠壓或揉眼睛,可能會引發角膜受損。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當風沙入眼,老師要用乾淨的手帕或紙巾為孩子輕輕擦拭,如未能取出異物,應及時去醫院診療。

鼻腔異物

孩子玩耍時,處於強烈的好奇心,會不慎將紐扣、黃豆、果殼等異物塞入鼻子中,這不僅影響呼吸,還會引起鼻腔異症,甚至異物繼續下行導致氣管異物。有時幼兒自行掏挖可致鼻出血,引起驚恐不安,啼哭不止。

處理方法:

1、輕聲安慰幼兒,使其安靜下來,配合操作。不要恐嚇、訓斥幼兒,以免引起大哭,使異物有可能繼續下行,增加取出的難度;

2、對置入較淺的異物,可爭取幼兒的合作,讓其深吸一口氣,教師緊按無異物一側的鼻孔,另幼兒用力擤鼻,有時異物可自然排出。如此法無效,切不可用鑷子等器具來夾取圓形異物。因為這樣稍有不慎,不僅不能取出異物,反將其推向鼻腔深處,甚至落入氣管,危及生命;

3、異物取出後,如有鼻黏膜損傷,可根據具體情況塗點消炎藥膏或口服消炎藥;

4、凡是經簡單處理異物不能排出的,均應立即到醫院,請醫生用專用的器械取出。

咽喉異物

咽喉異物多因飲食不慎,將魚刺、骨頭等異物卡在咽部所造成的疼痛。若發現孩子被卡時不要採用吞咽飯糰、菜團、喝醋等方法,這樣做有時會引起咽部出血。最好去醫院,由醫生在光線充足的診室裡或利用喉鏡的輔助來取出異物。

外耳道異物

兒童玩耍時常出於好奇心,將異物塞入耳朵裡,當時間一長取不出來時,兒童將變得異常恐慌,有的孩子會有自行掏挖等現象,引起耳鳴、耳痛、外耳道炎症及聽力障礙等。遇到此類情況,可採取可歪頭單腳跳將物品跳出。切忌不可自作主張用鑷子夾取,否則易損傷外耳道及鼓膜,應迅速去醫院處理。

7、燒傷、燙傷

在兒童燒(燙)傷事故中,最常見的是開水、熱湯、熱粥引起的燙傷,火燒傷次之,偶有化學燒傷及電擊傷。學前兒童的皮膚嬌嫩,同樣的刺激對學前兒童的傷害比成人更嚴重。對燒傷燙傷的急救處理應做到以下幾點:

如遇火焰灼傷,應迅速使幼兒脫離火源,撲滅傷者身上的餘火;

對熱湯、熱粥燙傷幼兒,應立即脫去浸溼的衣服,不易脫去時,切忌強行撕拉,可用剪刀剪破撕開,充分暴露創面;

若不慎沾有化學藥品時,要用大量淨水衝洗;

若燒(燙)傷只損傷皮膚表層,局部皮膚紅腫、疼痛、無水泡,可將損傷部位用涼水反覆衝洗,並在傷面塗紫藥水、清涼油或燙傷膏,千萬不可隨意亂抹肥皂水、牙膏、醬油等;

8、骨折與脫位

閉合性骨折

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或者指骨折斷面與外界空氣無直接或間接性貫通,骨折端未受細菌感染。可用木棍等做臨時固定,以此減輕骨折活動引起的疼痛和骨折斷端損傷周圍神經、血管,防止休克並便於運送。

開放性骨折

骨折處皮膚或黏膜破損,骨折部位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骨折端汙染,感染可能性大。立即用消毒巾或棉墊將創口加壓包紮,既可止血,又可防止傷口再汙染,然後再上夾板固定,切忌1人或2人將下肢損傷患兒呈屈曲狀抱起或抬起。

關節脫位

多見於肩關節、肘關節脫位和橈骨頭半脫位。立即用三角巾適當固定後送醫院,爭取及早復位。肩關節、肘關節復位後應在屈肘位用三角巾懸吊或用石膏固定。

在幼兒園面臨突發事故,完美的補救不如通過預防和管理將危險扼殺在搖籃中,從管理制度建設上加強預防。同時做好家園共育的良性互動、攜手共育,共同呵護孩子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健康】一旦發生意外傷害,如何處理才能做到最小傷害?
    比如車禍傷、消化道異物、 氣管異物、誤服、燙傷等等 在過年期間該如何避免 孩子發生意外傷害呢 一旦發生意外傷害 如何處理才能做到最小傷害呢 各位寶爸寶媽,這裡列舉三個 常見的意外傷害,請您務必要記住 遇到問題的正確處理方法。
  • 福建將設專項救助經費應對校園意外傷害事故
    福建將設專項救助經費應對校園意外傷害事故   近幾年,未成年學生校園傷害事故發生的新聞頻頻在報紙、電視等媒體上出現。  然而,一些學校和學生都沒有過錯的案例,如學生間互相玩耍、遊戲而造成的傷害,該如何賠償呢?  五年級的徐某在體育鍛鍊課上被同學絆倒受傷骨折。徐某父親將對方家長及學校告到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等各項損失共計15.7萬餘元。法院審理後確認,徐某受傷是意外事件,遂適用公平原則判決由徐某、對方同學和學校共同分擔10.63萬元直接損失。
  • 幼兒園常見的5種意外傷害與急救處理辦法(老師家長收藏了)
    每個園長、老師都不希望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發生任何意外傷害,這不僅僅是處於一名幼教人的責任,更是出於像家長一樣的關愛之心。但事實上,無論看管多麼嚴格,保障多麼到位的幼兒園,同樣會發生不可預估的意外傷害事故。一項調查數據顯示:3—6歲兒童在幼兒園意外傷害發生率為46.10%,其中男童意外意外傷害發生率較高,為54.50%,女童意外傷害發生率較低,為36.39%。
  • 參與對抗性遊戲導致意外傷害事故,侵權責任如何認定?
    參與對抗性遊戲導致意外傷害事故,侵權責任如何認定?當下,年輕人熱衷於各種充滿競爭、樂趣的對抗性遊戲,例如真人CS、撕名牌等,在尋求刺激的同時,往往也伴隨著一些潛在危險,從而導致發生一些意外傷害事故,對受害者的身心造成極大影響。在法院審理中,這類案件法官又是如何認定雙方責任比例?
  • 校園意外傷害事故的防範與處理
    近年來,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頻發,而伴隨學生傷害事故引發的損害賠償糾紛也呈上升趨勢,學校處在十分尷尬的位置。學校與學生之間是一種發生在育人過程中的特殊的教育法律關係,學校對學生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的職責,即安全保障義務,這是法定義務,而不是監護職責,更不是基於委託監護合同而產生的義務。當學校未盡到上述安全保 障義務時,即學校具有過錯,理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 暑期成意外傷害事故高發期 父母疏於看管為主因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8月26日報導:近年來,意外傷害成為我國1至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暑假本是學生放鬆身心,學習成長的重要緩衝期,但每年都會發生不幸的意外傷害事故。今年暑假,又有多起因墜樓、溺水、意外懷孕等造成悲劇的事件發生。專家提醒,未成年人好動、好奇,獨自在家易發生意外傷害,家長切不能疏於看管。
  • 暑假,兒童意外傷害事故高發
    每年暑假都是兒童意外傷害事故最高發的季節。這不,最近無錫便發生了多起各類兒童安全事故。小孩子頻被卡消防員來解困昨天上午8時剛過,第九人民醫院的急診室內進行了一場特別的「手術」,一名小男孩的手指被小型軸承卡住,消防員現場進行了搭救。據了解,當時孩子的手指已經出現腫脹的情況,消防員當即用工具將軸承剪斷,及時解放了男孩的手指。
  • 雲南法官給170多名幼兒教師上課:避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
    雲南法官給170多名幼兒教師上課:避免發生學生傷害事故 「雲南高院」微信公號 2018-03-01 21:55
  • 校園傷害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應先釐清責任歸屬
    高校相關負責人表示,學生體質下降以及避免學生猝死或受傷是取消長跑運動的最主要原因。取消長跑運動就可以保證學生安全,避免學校承擔責任嗎?從根本上明確校園傷害事故責任認定的歸責原則,以及學校對學生承擔的責任範圍,才能預防糾紛,理性解決問題。
  • 兒童意外傷逾六成發生在家中 常見意外傷害處理指南
    (記者喬軍偉攝)   ●兒童意外傷害的監測顯示:意外傷害最常發生的地點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在家中,發生率為62%,其次才是幼兒園、路上   ●兒童發生意外出現心肺驟停和吸入異物窒息時,一刻也不能耽誤,需立即進行現場急救   醫學指導/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外科門診主任朱志強、兒童急診科主任朱翠平、兒童口腔科主任崔穎秋、耳鼻喉科副主任陳彥球、兒童保健科主治醫師胡豔
  • 孩子常見意外傷害的預防與處理方法
    幼兒園常見意外傷害的培訓總結,12月2日下午,我們幼兒園王醫生給我們進行了《幼兒園常見的意外傷害的預防與處理》的培訓,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對安全知識有了全面的了解,對幼兒的安全工作的開展有了更深的認識。主要有一、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王醫生在培訓中舉了很多實例,利用許多幼兒園以及其他幼兒園內發生過的一些安全事故,使我深刻認識到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二、幼兒園常規事故的發生與處理。
  • 選擇PVC塑膠地板,降低校園意外事故的發生!
    近期身邊發生了一起意外的事故,一個初二的學生因蹲久了,突然站起來,頭暈摔倒導致膝蓋骨折,這起意外的發生跟學校的硬質地面有著直接的關係,若是將地磚換成PVC塑膠地板則會減少摔倒時膝蓋與地面的碰撞感,從而降低學生受傷機率。
  • 聚焦校園意外傷害事故 學生校園內受傷責任該誰負?
    近日,中國計量學院一男生墜樓,再次將校園意外傷害事故推向公眾視野。昨日,海滄法院也公布兩起校園意外傷害案件:一名初二女生被困圖書館,欲跳窗時意外墜樓受傷;一名六年級學生因經常被學長勒索,放學後返校至教學樓跳樓輕生。兩起案件中的學生家長最後都將學校列為被告。  校園意外傷害事故發生,學校是否難逃其責?本期《法眼》,聚焦校園意外傷害事故。
  • 讓孩子遠離意外傷害,家長必須掌握的小常識!
    兒童意外傷害的定義  意外傷害是指突然發生的各種事件或事故對人體所造成的損傷,包括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
  • 婁星區人民醫院「預防兒童意外傷害」健康宣教團走進童夢幼兒園
    授課現場幼兒年齡小,其自我保護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傷害情況,作為家長和幼兒園保教老師,需要有一定的意外傷害的急救知識和技能。12月9日,漣鋼大市場社區和童夢幼兒園邀請婁星區人民醫院(婁星區婦幼保健院)為家長和幼兒園保教老師講授《預防兒童意外傷害》,主講人是醫院兒一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曾華。
  • 學校意外傷害事故案例分析
    學校意外傷害事故這個名詞在我們看來「意外」刺眼,這些內容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人真事,對於我們來說,可以從一方面彌補我們看到的法律部分的一些空缺,另一方面,也可以捕捉到一些警醒自身的氣息,故不可「作死」也。遼寧省某中學一年級學生王某,在課間活動奔跑過程中,絆倒在地上,造成右肘關節腫痛。
  • 孩子在幼兒園裡受到傷害的主要原因?
    幼兒園裡的幼兒受到傷害絕大多數是來自意外安全事故,是因為幼兒園一日活動流程及規則要求不全面,執行不到位所致。幼兒園作為實施學前教育的唯一場所,集中了大量的3-6歲幼兒。又因為幼兒年齡小,智力、心理、身體都處於發育階段,面對一些教育活動項目,如幼兒不能正確操作完成,會產生安全隱患,即便危險發生時,也不能採取主動有效的行為來保護處於弱勢的自己。
  • 三門峽第二實驗幼兒園:開展兒童意外傷害防範及應急處理專題培訓
    為預防和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提高全體教師處理幼兒常見意外傷害的能力,降低突發事件對幼兒造成的傷害。9月21下午,三門峽市第二實驗幼兒園邀請三門峽市兒童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主任翟炳輝,對全體教職工進行了「兒童意外傷害防範及應急處理」專題培訓活動。
  • 法律對航空旅客意外傷害的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意外傷害賠償——法律對航空旅客意外傷害的賠償是如何規定的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如下:第一條為了維護國內航空運輸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以下簡稱《民用航空法》)第一百二十八條,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航空運輸中發生的損害賠償。
  • 嬰兒從搖床摔下有驚無險:預防幼兒發生意外事故,必須謹記這兩點
    ,預防寶寶發生意外事故及其重要。那麼,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該如何預防幼兒發生意外事故嗎?寶寶從床上摔下來後該怎麼護理呢?以下內容將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詳細解答。如何預防幼兒發生意外事故1、寶寶翻身時期寶寶三個月大開始學翻身,此時就得特別注意寶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