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清華來了一位19歲的怪才,他英語滿分,國文也位居第一,但是他的數學成績卻不高。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羅家倫以「國文特優,英文滿分」的評價將他破例招進了清華。他就是「狂人」錢鍾書。
「二十不狂沒志氣」,錢鍾書初入大學便狂氣沖天。
初入大學的錢鍾書憑一句「橫掃清華大學圖書館!」的豪言被同學們廣為熟知。如果只是一句「狂言」那不值一提,大學時光裡錢鍾書果真將圖書館裡的文學書籍給看了一遍。古有江南四大才子,今有清華三大才子,錢鍾書便是清華三大才子之首。文學上造詣頗高的他年輕時眼高於頂,很少有人能讓他由衷傾佩。他的毒舌也是出名,他甚至還說過葉公超、沈從文等人的弊端,甚至他老師吳宓未曾倖免。
水晶在《侍錢「拋書」雜記——兩晤錢鍾書先生》中記述了1979年錢鍾書訪問美國時,他向錢鍾書提問對於魯迅的觀感。錢鍾書回答:「魯迅的短篇小說寫得非常好,但是他只適宜寫「短氣」(Short-winded)的篇章,不適宜寫「長氣」(Long-winded)的,像是阿Q便顯得太長了,應當加以修剪(Curtailed)才好。」
1933年錢鍾書清華畢業之後,有人希望他能夠進入清華研究院研究外國文學,而錢鍾書卻一口否決,他認為在那裡已經學不到對他有用的東西了。
狂妄是刻在錢鍾書骨子裡的,不止是在大學期間如此狂妄,錢鍾書小的時候便心直口快,口無遮攔。他的父親錢基博為此還曾特地為他改名「默存」,寓意黔默無言、存念於心,但貌似直到遊學海外都沒有讓他收斂。
「三十猶狂是愚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錢鍾書從海外歸來時,逐漸褪去一身張狂,改為內斂。
清華畢業之後,錢鍾書順利考取了英國牛津大學留學的名額,後來又轉到法國巴黎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時間會磨去一身稜角,在海外遊歷期間,錢鍾書眼界大開,真正明白了天外有天的道理,不知不覺中他為人處世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回國後的錢鍾書和以前的自己完全不同,他不再鋒芒畢露,回憶起以前做過的事情他甚是懊惱,他開始主動向以前貶低過的人賠禮,甚至後來他的賠禮趣事也被人們當作了一段段佳話。這也讓中國的文壇熱鬧了一段時間,現在看起來,不得不佩服當時錢老的胸襟,能夠這樣豁達,卻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1949年錢鍾書海外歸來,應母校清華大學邀請,擔任外文系教授並負責外文研究所的相關事宜。自此,錢鍾書開始不再鋒芒畢露,他一心撲到文學創作整理之中。他用整整兩年的時間完成了對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研究起到建設性作用的《宋詩選注》,1982年《管錐編增訂》正式出版,從1972年3月開始創作《管錐編》到正式出版,一共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
讀過錢鍾書的作品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錢鍾書後半生所創作的巨著,在科學地「揚棄」篩選中國傳統文化,他的作品在借鑑西方優秀外來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可以說,大大地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傳播和融合。
可惜的是,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先生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8歲,只留下了一樣德高望重的先生楊絳。
2016年,楊絳先生也離我們而去,值得高興的是,他們再一次團聚了。
錢鍾書與楊絳先生雖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作品卻在世間不斷流傳,他們的故事也會一直被人們所牢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