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教育史上,一直有個很神奇的存在:它屋舍簡陋,卻大師雲集;顛沛流離,卻人才輩出,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
它就是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僅存在八年,就讀學生不過四千,卻在艱苦的條件下人才輩出,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五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八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
上排左起:汪曾祺、楊振寧、鄧稼先
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許淵衝
汪曾祺先生就曾說:「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
而「大一國文課本」正是推動他走上文學道路的一本啟蒙書。
他曾評價到:這本教材不僅是訓練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這種重個性,輕利祿,瀟灑自如的人生態度,對於聯大學生的思想素質的形成,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讀者可能對這本國文課本不太熟悉,可它背後的故事卻不容小覷。
西南聯大的大一國文課,是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
為了給大一新生最好的國文課本,朱自清、羅庸等大師,親自編選了四年之久,才敲定這卷薄薄的課本。
課本裡的選篇令人稱道,從《詩經》《楚辭》《論語》到魯迅、徐志摩的作品,聯大國文課從不同時代、文體和觀點中汲取材料,不僅鼓勵批判性思維,也為學生提供了個人身份與人格形成的種種嚴肅選擇。
舉個例子:
開篇的《論語》,選的不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體現傳統儒家思想的段落;
而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樣彰顯不同個人志向、偏向於道家瀟灑精神的內容;
李清照的作品,選的不是「紅藕香殘玉簟秋」的傷春悲秋,而是講述她和趙明誠往事的《金石錄後序》,行文真誠坦率,讓人唏噓。
而彼時,各路文學大家也加入到授課的「教授團」行列。
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對聯大的國文課難以忘懷,他說:「這一年度的『大一國文』真是空前絕後的精彩;……聞一多講《詩經》,陳夢家講《論語》,許駿齋講《左傳》,劉文典講《文選》,唐蘭講《史通》,羅庸講唐詩,浦江清講宋詞,魏建功講《狂人日記》等等。」
這堪稱大師雲集,群星璀璨。
國寶級翻譯家許淵衝(右一)
或許有同學會好奇,一本優秀的國文教材,和傑出的教育成果之間,究竟能有什麼關係?
前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劉東曾這樣說:「越是大師級的學者,他本科所接受的通識教育就要越紮實。這就好比建一個金字塔,做學問不是建摩天大樓,而是建金字塔,摩天大樓是地基和上層一樣寬,金字塔底下鋪了一大圈,上面只多一塊磚。」
圖源: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網站
楊振寧和鄧稼先合照
通識是什麼意思呢?英文是「common sense」或者「liberal art education,它代表的是知識的廣度。
在當年的西南聯大,本科生進去是不分文理科的,上的都是一樣的課,這樣才能把通識教育做到極致,讓學生在職業生涯的後半段厚積薄發,觸類旁通。
而西南聯大的這個國文課本,正好扮演著「通識教育」的基礎角色,而且還是建立在母語基礎上的「通識教育」,而不是單純的照搬西方模式。
《論語》體現的自省與自治、《金石錄後序》裡的家國情懷、以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學作品、曾國藩的《聖哲畫像記》等,恰好都構成了西南聯大國文課的基礎,做到了真正的通識教育。
紀錄片《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不復存在,幸運的是,國文課本得以保留。
由於條件不好,那時候的聯大連課本都印不起,國文課本數量極其有限。
學生們只能共用同一個課本,上屆學生用完了,傳遞給下屆學生,課本的空白間隙處,往往留有不同學生的各種筆記。
數量本來就少,再加上多年的戰亂顛簸,現在的我們,差點就看不到這個國文課本了。
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數年前,劉東教授的學生張耀宗博士做研究時,偶然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看到塵封了70年的課本——《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
這本書十分不起眼,紙張也很粗糙,但初翻下來,張耀宗博士感到這本書特別講究道義,注重自我修養,傳播的是對於人格的培養。
當得知張耀宗的發現之後,劉東教授就想一直想要重出這本書,他說:「這本書可以對現在的人做一種提醒:西南聯大是如何成功的,我們曾經有這麼好的歷史經驗,這些經驗在今天依然適用。」
於是在2015年的時候,久違七十載的西南聯大國文課本,得以完整地重見天日。
劉東教授與譯林出版社共同重新整理出版的《西南聯大國文課》
這是汪曾祺、許淵衝、楊振寧、鄧稼先、何兆武的課本,今天也希望成為你的課本。
在西南聯大的成長環境中,表現為「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的大一國文課,切切實實培養了聯大學子紮實的基本功和視野廣闊的知識面。
隨著這本教材所流傳下來的,不僅是那些傳世名著,更有國文教育所塑造的情懷和趣味,以及情縱古今、智周萬物的大學精神。
然而,這本書雖然在讀者中廣受好評,但也有不足,很多讀者反映沒有註解,讀不懂;
抑或是為了情懷而買,可是只能看選篇,看不到西南聯大背後的故事,實在不夠過癮。
普通人直接讀這本教材,往往抱著崇敬、期待的心情,卻苦於沒有人答疑解惑,最終掃興而歸。
這一次,三聯中讀與譯林出版社共同推出專欄「西南聯大國文課」,由劉東教授領銜,以紙書《西南聯大國文課》為藍本,甄選了10篇經典課文,邀請了5位曾在清華國學院工作的學者解讀其中的經典篇目,力圖再現博雅、通識、自由的聯大國文課堂。
掃描圖中二維碼訂閱課程👇
限時折扣時間:8.30-9.15
參與課程解讀的,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東,及其在清華國學院培養出的優秀弟子。
雖然無法復原當年聯大教授們的講授,但這些老師也都是清華國學院的弟子,如今也是國內各知名高校的教師,換句話說,他們也是王國維們的再傳弟子,也是西南聯大學風的傳承者。
讓我們跟隨他們的聲音,一起重回那個大師雲集、學術自由的黃金時代,跟隨老師們進入西南聯大的課堂,開啟一場人文通識之旅吧。
課程亮點
01 承襲西南聯大學術傳統
劉東教授統領總序和課程脈絡,集結5位師承清華國學院的學者首次深度精講《西南聯大國文課》名篇,了解彼時文學大師們編寫國文教材的背後深意,力圖再現西南聯大國文課堂。
02 理解民國國文課本的魅力
精選十篇代表性課本內容,帶你看《論語》瀟灑、隨性的一面,品讀李清照回憶與趙明誠舊事的散文,聽魯迅講述自己寫小說的緣起……把學國文變成一件聽風賞雨、別開生面的樂事。
03 750+分鐘大體量,貫通文史哲
老師們手把手帶你仔細研讀國文,從文本內容深入到思想層面,聯繫西南聯大的背景與眼下的生活體驗,傳遞古今碰撞的價值觀念,讓你收穫持續學習的核心素質。
課程設置
課程大綱
限時特價:88元
原價:128元
折扣時間:8.30-9.15
作者:水晶
排版:陳士荘
《西南聯大國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