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西南聯大學生曾人手一本的英文課本,影響無數人丨種草機

2021-02-07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有一所傳奇大學——西南聯大。

這所大學只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個月,卻誕生了172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勳、2位諾貝爾獎得主、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培養的人才超過抗日戰爭前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30年培養的人才的總和。

當年步行至昆明的11位帶隊老師,聞一多、曾昭倫在列

西南聯大是一所在戰火中誕生的大學。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平津淪陷。南開大學被炸為廢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被迫停止辦學。

即便這樣,也沒能擋住師生們教學求學的熱情,三所大學決定合併,南遷去昆明。

經過幾個月堪稱「教育史上的長徵」,八十三年前的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終於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被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慶日。

也就是在那一天,1000多名大一新生,人手拿到了一本《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根據西南聯大註冊學生人數可以推算,8年來大約有8000名學生學習過這本書。

這其中包括許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楊振寧、許國璋、鄧稼先、汪曾祺、許淵衝、穆旦.

西南聯大外文系畢業生、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的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曾說:

「聯大八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成千上萬的人才,沒有一個人不上英文課,沒有一個人不受英文讀本影響,不受潛移默化作用的。」

不同於現在外語教育的工具性甚至功利性,當時的英文課本,更加重視對學生品性的塑造、通識教育的普及,培養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家國情懷。

學生讀到的,都是毛姆、賽珍珠、林語堂、胡適、蘭姆、梭羅、愛倫·坡等中外名家的文章。

涵蓋小說、散文、論說文、傳記等各種文體,不僅是人文社科經典,更是忠實記錄了當時的世界。

《西南聯大英文課》主譯羅選民拜訪楊絳先生

比如有些文章會描寫中國縴夫,寫到他們在長江拉船、唱號子的場景;還有農民耕地的描寫,甚至寫到了牛的死亡。通過一系列文章的組合,把處在那個危機時代的中國描述出來了。

同時也告訴學生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當時的世界。讓他們學著做一個博雅之士,做一個對國家和社會有抱負的人。

2018年5月,全球種草機曾重磅推薦過《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讀本,反響特別好,成為我們的年度爆品。

自推出後,不少讀者都在後臺詢問什麼時候可以讀到西南聯大的大二英文課本。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今天,《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二英文讀本》終於可以和大家見面。

作為《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課本的姊妹篇,這本大二的英文教材選篇更加豐富,適合延伸閱讀。

「大二英文」是全校學生的必修或選修課程(外文系和文、法學院二年級學生必修,也供全校各系學生選修)。

因時局影響,這兩本英文課本也成為聯大8年歷史上唯一一套面向全體學生的英文教材。

這意味著:任何專業的人,都能從這兩本英文課本中受益;也讓這套書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更加特殊。

隨書附西南聯大英文系畢業生、翻譯泰鬥許淵衝老先生的大二日記十則,十分珍貴。

你會發現,今天我們眼裡高山仰止的大師,在西南聯大時代,都是可愛的年輕人。

比如許淵衝讀完歐·亨利的《財神與愛神》後,就感嘆道:「金錢和愛情是美國文學的典型主題」。
還像模像樣地總結:美國重「富」,英國重「貴」,法國重「理」,德國重「情」,蘇俄重「信」(信仰、信心、革命)。

好似身邊的同學一般,不僅為你增加許多身臨其境的樂趣,也能感受一代大師的智識。

兩本英文讀本皆雅致美好,送給家中孩子、朋友或自己,都是一份合適的禮物。

《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大二教本,現全球種草機有售▼ 

《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英文教本》
限時特惠 ¥49 (圖書定價 ¥98)

《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二英文教本》
限時特惠 ¥59 (圖書定價 ¥98)

《西南聯大英文課》大一+大二英文教本
限時特惠 ¥106 (圖書定價 ¥196)

1月13日23:59特惠結束

熟悉西南聯大英文課的朋友都知道,相比現在外語教育的功利性、工具性,當時的英文課本,充分體現了西南聯大外文系「通識為本」和「培養博雅之士」的教育理念。

比如大一英文課本裡,胡適先生的《樂觀看中國》,在這篇文章裡,他列舉了中國數十年間,在拋棄很多傳統惡習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開設女校,幾乎所有大學和學院都逐漸建立了男女同校制度,婦女開始就業甚至從政.這場革命遠未結束,但是在過去數十年間取得的成就卻是兩千五百多年倡導仁義道德的儒家,和兩千年來倡導慈悲為懷的佛家所沒有想到的。我們能不稱之為巨大的進步嗎?」...the opening of schools for girls, the gradual spread of co-education in practically al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entrance of women into professional and even official life...The revolution is far from completion; but it has already achieved in a few decades what twenty-five centuries of Confucianist humanitarianism and twenty centuries of Buddhist mercy had never dreamed of achieving. May we not call this a great progress?

——節選自《樂觀看中國》

(An Optimist Looks at China)

讓西南聯大的學生在艱苦的求學條件裡,仍然能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對祖國的未來充滿自信,為剛進大學校園的學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也是西南聯大大學一年級英文課本的特點:每一個選篇,都在引導學生自由思考「學之根本」:何為教育?何為學?如何學?為誰學?如何學有所為?

當你「修完」大一英語,再打開大二英語課本時,你會明顯感受到兩者在內容深度上的邏輯遞進。


聯大親歷者、著名教育家、翻譯家李賦寧(1917~2004)先生,曾在《西南聯合大學校史》一書中寫道:

「西南聯大的大二英文收到良好效果,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這不僅有利於畢業後從事實際工作,也為進行科學研究打好了外文基礎。」

聯大的大二英文教材,原為美國大學英文課的原版教材,相較大一課本,涵蓋了更多主題、樣式和文體。說明文、議論文、描寫文、記敘文、信件,幾乎包攬寫作的所有格式。

在編著時,考慮到理工科、生物科的學生,特地選入了一些符合他們專業和品位的文章。

時而討論《大學生的社會價值》,時而帶你看《西班牙港的日落》,時而跟你解釋《巴拿馬運河船閘運作原理》,時而帶你點評一下簡·奧斯汀的《愛瑪》。政治、法律、機械、民生、建築、生物、科學……幾乎組成了一個人看待世界的全部方式。

選入的文學作品既有傳世名篇,又有當時那個時代的佳作。

作者團隊很強大,包含:歐·亨利、吉卜林、梭羅、愛倫·坡、狄更斯、林肯、杜威、赫胥黎等各領域傑出的頭腦。

對當時的學生來說,可以了解世界上最前沿、最優秀的思想;對今人來說,在泛娛樂化的當下,這樣一本書,不僅能讓我們培養跨領域思維,也能一定程度上逃離「奶頭樂」的規訓,體會思考和知識的樂趣。

每篇文章都會有文末注釋,主要包含文章分類的原因,對用詞、句子結構、文章主旨的討論,有助理解文章的典故等。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大二的英文課本裡已經沒有中文翻譯和重點單詞的中文解釋,也就是說這是一本全英文的書。原因無他,經過大一一整年的學習,「肚子裡當有些文墨和功底」。

這是西南聯大對學子的嚴格要求,也是把這套書推給現代人時,出版方考慮了很久的問題。

我們希望我們的讀者是有些英文功底並且樂於再學習、再進步的。

也可以兩本書一起帶回家,從帶有中文翻譯和重點單詞解讀的大一課本開始,慢慢進階。

曾在西南聯大讀書的學生們


當時的聯大,可以說匯聚了全中國最優秀最尖端的人才,在風雨飄搖的苦日子裡,堅定守著中國文脈。
除卻風骨,聯大也講究實幹。在抗戰背景下,全校各專業師生都從自己的特長出發,身體力行地保衛祖國。

當時學生參軍的影像資料

心理學家周先庚,就直接開始研究戰時心理學。他跑到部隊去,跟士兵交談,給他們做輔導。
化學家曾昭倫寫了大量的軍事科普文章,教學生怎麼淨化飲用水,毒氣有哪些,怎麼防治。

教授物理的葉企孫先生,冒著生命危險,組織師生秘密生產TNT炸藥和無線電發報機,偷偷送往冀中的抗日部隊。來到昆明之後,葉企孫積極籌劃在西南聯大建立與戰事緊密相關的航空、無線電、金屬、農業和國情普查研究所,還在昆明建了一個風洞,研發我們自己的驅逐機。

尋求自我發展的方法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見賢思齊。

當我們也讀了楊振寧、汪曾祺、許淵衝等一代大師青年時的課本後,必將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正如這套書的推薦者,清華大學羅選民教授所說:

「最近幾年,社會上對西南聯大這段歷史的挖掘和回憶越來越多了,我很開心。而我對西南聯大的心情,和許多人一樣: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西南聯大的歷史是一種美,是在血與火的殘酷歲月中,呈現出來人性的光輝和知識分子的光輝。我想這種光輝,對我們現在的人,應該是一種力量和啟示。」

本文為推廣

相關焦點

  • 西南聯大學生曾人手一本的英文課本,出了禮盒版!丨種草機
    這所大學只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個月,卻誕生了172位院士、8位「兩彈一星」元勳、2位諾貝爾獎得主、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培養的人才超過抗日戰爭前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30年培養的人才的總和。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平津淪陷。南開大學被炸為廢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被迫停止辦學。即便這樣,也沒能擋住師生們教學求學的熱情,三所大學決定合併,南遷去昆明。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83年前的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終於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被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慶日。
  • 上新了!錢鍾書、朱自清、楊振寧青年時用的英文課本,影響無數人
    經過幾個月堪稱「教育史上的長徵」,八十三年前的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終於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被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慶日。也就是在那一天,1000多名大一新生,人手拿到了一本《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根據西南聯大註冊學生人數可以推算,8年來大約有8000名學生學習過這本書。
  • 書:西南聯大英文課,58元
    經過幾個月堪稱「教育史上的長徵」,八十三年前的11月1日,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終於正式上課,這一天後來被定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慶日。也就是在那一天,1000多名大一新生,人手拿到了一本《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根據西南聯大註冊學生人數可以推算,8年來大約有8000名學生學習過這本書。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本為何讓人念念不忘?|薦課
    上排左起:汪曾祺、楊振寧、鄧稼先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許淵衝凝聚聯大精神的「琥珀」:西南聯大國文課這樣堪稱奇蹟的教育成就,離不開西南聯大獨特的學術氛圍和聯大精神。這就不得不提當年全體任課教師編選的通識課本——《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這個課本,來之不易。西南聯大的大一國文課,是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本裡,竟藏著「最」好的教育
    而「大一國文課本」正是推動他走上文學道路的一本啟蒙書。他曾評價到:這本教材不僅是訓練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這種重個性,輕利祿,瀟灑自如的人生態度,對於聯大學生的思想素質的形成,有很大的關係。很多讀者可能對這本國文課本不太熟悉,可它背後的故事卻不容小覷。
  • 西南聯大的國文課,就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遺產
    電影《無問西東》裡正在建設的聯大校舍朱自清在西南聯大授課的那一段時間裡,體重一直往下掉,瘦到了38.8公斤,他的兒子心疼地回憶,「他不是精神上的老,而是生活條件實在太差了。」上排左起:汪曾祺、楊振寧、鄧稼先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許淵衝凝聚聯大精神的「琥珀」:西南聯大國文課這樣堪稱奇蹟的教育成就,離不開西南聯大獨特的學術氛圍和聯大精神。這就不得不提當年全體任課教師編選的通識課本——《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
  • 培養出兩位諾獎得主的西南聯大,它的國文課本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上排左起:汪曾祺、楊振寧、鄧稼先下排左起:何兆武、王希季、許淵衝凝聚聯大精神的「琥珀」:西南聯大國文課這樣堪稱奇蹟的教育成就,離不開西南聯大獨特的學術氛圍和聯大精神。這就不得不提當年全體任課教師編選的通識課本——《西南聯合大學國文選》。這個課本,來之不易。西南聯大的大一國文課,是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
  • 西南聯大的英文課
    是的,可能很多人一看到這個名字,就已經熱血沸騰了。沒錯,這一期封面講的,就是西南聯大的故事。西南聯大,是很多人心底的情懷。我們今天在書本裡、課堂上所見所聞的那些優雅、淵博、有風骨的老前輩,很多都出自西南聯大。梅貽琦「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這句被無數人奉為圭臬的經典名言,就是西南聯大的校長之一梅貽琦所說。
  • 99歲翻譯泰鬥,為中國孩子創作雙語古詩讀本,造福幾代人丨種草機
    收錄於話題一位享譽國際的老頭,沉醉於中華文化之美,想讓全世界的人都讀懂它。以99歲的高齡和淵博學識,把小學語文課本裡的古詩,翻譯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做出一套紮實重磅的雙語古詩「教材」。希望從娃娃抓起,讓21世紀的中國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浸潤在中英雙語的環境中。
  • 《西南聯大國文課》:暌違七十載西南聯大國文課本首次完整再現
    西南聯大存在的時間不滿九年,就讀學生不過八千,而且條件簡陋,生活艱苦,但前後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聞一多等三百餘人,他們都是各個學科、專業的泰鬥、頂級專家。並培養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四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六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近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 《西南聯大英文課(有聲珍藏版)》讀書會舉行
    本報電 (趙 青)《西南聯大英文課(有聲珍藏版)》首發讀書會在北京大學舉行,主題為「星辰與山海,永恆的青春與理想」。西南聯大政治系校友沈叔平之女沈頤、《西南聯大》紀錄片總導演徐蓓講述了西南聯大的故事。
  • 西南聯大為何讓人熱淚盈眶
    回首抗戰歲月,中國的大地上,由東向西,真是一場史詩般波瀾壯闊的大遷徙,這其中有無數讀書人高昂著頭顱、挺直著腰板在行走。世界上有哪個國家有過如此大規模的文化大轉移?世界上有哪個民族遭受過這等苦難?世界上又哪有過這麼一群讀書人,把大學當作捍衛國家榮譽與民族精神的第二戰場?
  • 豆瓣評分高達9.5,錢鍾書、朱自清、汪曾祺曾用的英文課本
    大家好,我是陳拙。
  • 我心中的西南聯大
    聯大北京校友會匯集師長、同學及與西南聯大有密切聯繫者撰寫的110多篇文章,編成《我心中的西南聯大》一書,從各個側面記敘西南聯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民主科學傳統、學術自由風氣、大師如雲盛況以及異彩紛呈的業餘文化生活等等,內容翔實,生動感人。這可以使更多人了解聯大、認識聯大,我認為是很有意義的。  西南聯大成立之初,只是為了把大學教育的長明燈持續下來,保持我國的學術文化不中斷。
  • 師本課程,從西南聯大說起
    1938年4月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7月31日西南聯大停止辦學,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只有8年辦學歷史的西南聯大,其辦學成就卻舉世矚目:聯大師生擔任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1949年)27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54人(學生8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2人(全是學生),其中有楊振寧、李政道2人獲得諾貝爾獎(物理學獎);趙九章、鄧稼先等8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徵鎰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何澤慧、朱光亞
  • 《西南聯大英文課》推出輕讀版 跨越時空與課文作者對話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卻詠梅)近日,由中譯出版社主辦的《西南聯大英文課(輕讀禮盒版)》新書發布會暨三聯中讀同名課程推介會在北京舉行。《西南聯大英文課》是西南聯大時期(1937—1946)大一學生的英文課本,「大一英文」這門課是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原書為純英文,中譯出版社先後於2017年和2019年推出的英漢雙語讀本深受歡迎。本次推出的輕讀禮盒版,按照文章主題分為8冊,邀請8位外語名師對精選課文聯合導讀,並附贈陳福田編寫的原版精讀手冊和西南聯大文藝徽章,設計為口袋本,方便讀者閱讀和自學。
  • 汪曾祺:西南聯大中文系
    總而言之,中文系的學生更為隨便,中文系體現的「北大」精神更為充分。如果說西南聯大中文系有一點什麼「派」,那就只能說是「京派」。西南聯大有一本「大一國文」,是各系共同必修。這本書編得很有傾向性。文言文部分突出地選了《論語》,其中最突出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 西南聯大辦學
    據說我國衛星回收安全率在世界上是十分先進的。凡此種種,說明聯大學生中確有不少傑出人才。總而言之,聯大教師、學生的素質很高。這是聯大8年多教學中成績卓著、人才輩出的基本條件。 國立西南聯大舊址 綜觀聯大師生的素質特徵,可以歸納出幾個基本共性,即:愛國、正義、刻苦好學。
  • 只存在了八年的西南聯大,為什麼這樣被人懷念?
    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晚年接受採訪,談及西南聯大師生「堅持抗戰的決心」,「精神上,覺得中國可以站起來」。堅信中國不會亡、中國人能夠站起來,正是這種民族自信,支撐著西南聯大以及無數內遷大學的師生。
  • 有聲讀本​|《西南聯大英文課》
    《西南聯大英文課》原名《大學一年級英文教本》,是西南聯大時期(1937—1946)大一學生的英文課本,編者為時任外文系主任陳福田。西南聯大的大一英文課是一門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因此,這本書也是聯大八年辦學中所有學生都學習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