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閱讀比親子閱讀更高級?孩子的需求到底是啥,看過後感悟頗深

2020-12-12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最近身邊有不少寶媽開始崇尚起讓寶寶獨立閱讀,覺得能做到自己看書的孩子,簡直太優秀了,但其實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有一個微妙的過程,你做對了嗎?

琦琦的媽媽希望琦琦從小就能博覽群書,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在圖書這方面給琦琦做了很大的投資,買回了各種各樣的圖書,每天都會抽出一段時間陪著孩子讀書。

現在6歲的琦琦是愛上了閱讀,可是媽媽的焦慮又來了,看到別人的孩子能夠自主地拿起圖書去專注閱讀的時候,她羨慕不已:琦琦這樣依賴自己,獨立閱讀的能力沒有增長,怎麼能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以後閱讀的能力和範圍都會受到限制!

一、親子閱讀很有優勢

如果你也和琦琦媽媽有一樣的焦慮,那其實大可不必。

每個孩子都有具體的個體差異,有的孩子主動閱讀,有的孩子被動閱讀,有的孩子喜歡親子閱讀的方式,有的孩子更愛自己看書,這和孩子的年齡階段,以及生長環境有關。

1.對於低年齡階段的孩子,本就是應該以親子閱讀為主,一方面是由於孩子現階段的識字量偏少,閱讀水平受限,理解水平也有限,需要家長的講解和引導。另一方面,這個階段的孩子自主能力發展還不成熟,心理年齡也處於「被餵養」的時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要依靠父母,閱讀也不例外。

2.再者孩子越小,越喜歡誇張、動感、生動有趣的聲調、語言和表情,當父母給孩子講書的時候,會根據故事情節而加上豐富的口語和肢體語言,孩子很容易投入到情境中。相對於安靜獨立的自主閱讀,這種豐富的親子閱讀形式更符合孩子的心理。

3.最後,親子閱讀的時間,也就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最好的陪伴者,這樣的溫暖時刻,孩子樂於享受並沉浸其中。我們看到許多孩子要求親子閱讀,也許正是在表達他對爸爸媽媽陪伴的需求。

二、親子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過渡

親子閱讀,是一個從非自主閱讀到自主閱讀的過渡階段,至於到幾歲停止親子閱讀,幾歲必須進行自主閱讀,是沒有非常明顯的界限的。每個孩子的個人喜好和發展階段都不同,有的孩子三四歲就能獨立閱讀,有的孩子八九歲還希望能和父母共度親子閱讀的時光。你要做的,就是尊重和滿足孩子的需求,並做有益的引導。

另外,過渡到自主閱讀,也不是生硬的要求和強制,而是一個自然輕鬆的過程。家長應該在平時的親子閱讀時間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多認字,增加識字量,也可以巧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請孩子給自己講一段故事,家長做動作,請孩子給自己做幕後配音等等,做多種形式的嘗試。

三、單純閱讀就很好

對於孩子的閱讀方式和閱讀水平,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請家長首先放下自己的功利心,讀書不是一定要為了什麼,也不一定要採用什麼更成熟的方式,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一件享受的事。

如果一定是為了達成什麼目標,達到什麼效果,這種功利心就會留下痕跡,孩子小小的敏感的心就會捕捉到信息,這會給本來輕鬆的閱讀增加負擔,這樣適得其反,孩子很可能會越來越遠離閱讀。

一本書,一個孩子,一個家,多麼溫馨的畫面,請每一位爸媽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閱讀時光吧,畢竟這樣的時光有限,不要等這樣的片刻時光變成了奢侈,才想起珍惜。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獨立性越來越強,會更樂於擁有自己的個人空間,對父母閱讀陪伴的需求就會越來越少,那時候,我們會也許會悵然若失。

相關焦點

  • 《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法》到底講了啥?
    今天就分享一下這本書的序言,說說這本《閱讀手冊:成就孩子一生的閱讀培養》到底講了啥。序 言 關於閱讀的常識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成為父母的新挑戰和新焦慮父母如何幫孩子培養閱讀能力?作為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閱讀,包括孩子的閱讀,都是個人化活動,只有由個人不受幹擾地獨立進行。人獨立獲得屬於自己的閱讀成果,才能真正實現閱讀對個體的建構。很多閱讀培養機構和父母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常用「控制」和「灌輸」替代「引導」。閱讀活動被他人高度介入和幹預,由此失去了對孩子的真正意義。
  • 從親子閱讀到獨立閱讀,應該怎樣過渡?
    其中不免會擔心一直以來的親子閱讀的習慣,如何向獨立閱讀過渡呢?作為一名從業近20年的英語教師+二年級小學生的麻麻,我把我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親子閱讀階段是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每天堅持讀書是養成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通過引導孩子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需要的是正確的方法。
  • 陪伴閱讀共成長 | 選對書,親子閱讀更美妙
    小愛家嬰幼兒託育中心 熊妍:《選對書,親子閱讀更美妙》親愛的家長朋友,大家好:我是小愛家嬰幼兒託育中心的熊老師,很高興利用這個時間和大家一起談一談「親子閱讀如何選書」這個話題。大家越來越重視親子閱讀,但是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卻有不少困惑:我該如何挑選書籍?
  • 7本必讀橋梁書,帶孩子從親子閱讀走向獨立閱讀
    到了學齡期,他們將要學會獨自閱讀、學會怎樣閱讀、學會享受閱讀,逐漸建立閱讀的自信和習慣,為將來從閱讀中學會如何學習打下基礎。從親子閱讀走向獨立閱讀,中間少不了橋梁書的過渡,那什麼是橋梁書呢?橋梁書的「橋梁作用」是建立在繪本閱讀基礎上,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基礎。因此,一開始選擇什麼樣的橋梁書就顯得殊為重要。若選擇的「深」了,孩子沒有閱讀安全感,見書就會皺眉。若選擇的「淺」了,又不利於持續誘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
  • 閱讀:不喜歡自主閱讀的孩子,缺乏的是興趣與需求的認知
    面對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家長感覺有心無力。嘗試過很多的方法都不能讓孩子很自覺的去閱讀,而閱讀在當代的應試教育中,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內心焦急萬分。但是可能家長有一個概念是偏頗了,那就是你孩子的閱讀並不是真正的閱讀。首先家長要清楚的認識到識字能力不代表自主閱讀能力。
  • 4大原因8大方法,讓孩子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
    有讀者給我留言,希望我寫一篇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問題。讀者留言在親子閱讀期間,都是家長給孩子讀故事,但家長想要讓孩子自己閱讀時,卻發現很多孩子不願自己閱讀,這是什麼原因呢
  • 如何陪伴孩子讀書?避開親子閱讀常見誤區,讓孩子愛上閱讀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長都願意花錢給孩子買書買玩具,報各種早教班,但是往往卻忽略了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其實早期教育更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參與,比如親子閱讀就是對孩子進行早教很好的方式。或者有時間就送孩子去學奧數、學藝術等興趣班,卻不想投入過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讀書。4、沒有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親子閱讀的過程中,並沒有清楚認識到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興趣特點。所以無法根據孩子的喜好和接受方式而有針對性的開展親子閱讀。
  • 孩子幾歲能獨立閱讀?先別錯過「黃金閱讀期」
    而有的孩子呢,一分鐘也待不住,無法安靜下來。所以,在孩子走上獨立閱讀前。我們要反思一下,孩子到底接觸了多少書本,親子閱讀的時間加起來有多少天?你知道嗎?很多問題,都是在很早以前就埋下了種子。當你給孩子買玩具,也給孩子添置書本。安排好陪孩子玩的時間,也有親子閱讀的安排。那到了兩歲的時候,孩子基本就會愛上閱讀。到了6歲的時候就能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繪本。
  •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家長要走過這3個階段,才能擺脫閱讀焦慮
    常有家長問小島老師:我陪孩子已經看了一年多甚至兩年多的書了,幾乎天天都在親子共讀,什麼時候孩子才能獨立閱讀呢?何況現在都已經二年級了,如果家長不拿起書,孩子是不會拿起書本去主動閱讀的。這樣的親子共讀對家長來說,也是無意義的,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家長在閱讀輔導中,究竟該如何做到引導?儘早把閱讀能力轉化成語文學習的能力,去幫助寫作和理解?
  • 親子閱讀的誤區:80%的家長都中招了,你看有你嗎?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一下正文吧!第一,英文親子閱讀時,娃必須大聲朗讀和跟讀嗎?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輸出。只要娃是專注的,親子共讀的形式不重要。第二,娃不順從爹媽選的書怎麼辦?親子閱讀倡導自由,其中一個就是選書的自由。
  • 培養愛讀書的人種,如何陪孩子走向獨立閱讀?
    孩子會自己從故事中獲取一些感悟,然後跟自己生活的感受聯繫起來。而且他們通過閱讀,讓自己感受到更大的世界。 所以,我覺得對於5-10歲的孩子來說,閱讀更像是一種延伸。 閱讀如同打開一扇門,或者推開一扇窗戶。讓孩子由此通向新的天地,或者看到新的世界。 因為有了前面5年的積累。
  • 親子閱讀比你想像的更重要,但能陪孩子閱讀的家長沒那麼多
    根據問卷結果,這些家庭為孩子購買的圖畫書數量為平均每家47本,其中包括約11本英語圖畫書。但從閱讀頻率來看,能保證每天與孩子閱讀一次的家長僅9%,能保證每周一次的家長不超過四分之一。而在美國,工薪階層家庭有一半家長能做到每天至少和孩子看一次書。相比之下,孩子獨立閱讀的頻率稍高,10%的家庭能保證讓孩子每天獨立閱讀一次。
  • 自己閱讀等於自主閱讀嗎?【走出親子閱讀的誤區】
    我做親子閱讀推廣已經快七個年頭,公益故事會也做了上千場,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隨著繪本的普及和大眾認知的加深,親子閱讀的概念也漸漸深入人心。從最初的覺得買一本繪本太貴,認為這本繪本不知道怎麼講,到現在已經開始可以去熟練地挑選孩子喜歡的和適合的繪本,以及去分辨正版和盜版繪本。
  • 到底該如何陪孩子看繪本?濰坊名園長教你親子閱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平 濰坊報導家長都希望孩子從小有閱讀習慣、更有見識、更有趣,陪孩子從小一起讀繪本,無疑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怎樣才能科學有效地陪伴閱讀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一線園長的建議。不同年齡段挑選繪本各有不同張園長認為,選擇正確繪本是開展有效的親子閱讀的第一步,建議家長根據孩子身心發展不同特點,選擇不同類型的繪本。例如,小班的孩子(3—4歲),以認知圖畫為主,嘗試了解圖畫的含義,觀察圖畫中人物的表情、動作和背景,並且喜歡把自己看到的內容講給別人聽。
  • 從親子閱讀到讓孩子自主閱讀,父母只需這樣做
    所謂聽力詞彙,是指孩子聽見單詞的發音,能馬上明白詞義的詞彙。這個階段需要大量的聽,建立起詞彙發音與意思的關聯。看動畫片裡面的畫面和情節、以及親子閱讀繪本裡面的圖片,都是幫助孩子理解詞彙,確保孩子能聽懂。
  • 21天親子閱讀 這樣的暑假更有意義
    進入暑期,家長和孩子們的親子時間增加,而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能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孩子們在圖書館閱讀,度過暑假時光。
  • 培養愛閱讀的孩子,先抓住親子閱讀的3個關鍵期!
    一路走來,小傢伙養成了每天自主閱讀半小時,睡前親子共讀15分鐘左右的習慣。自主閱讀是他從學校回到家,我會忙著準備晚飯。而他會在自己的房間,或者在客廳的沙發上,看前幾天就選好的書。今天根據我的一些經驗,談談3個親子閱讀的關鍵期。希望能夠幫助更多重視閱讀的朋友,特別是新手爸媽。
  • 從親子閱讀到自主閱讀,這三個技巧幫助孩子順利過渡
    ,比起自己主動看他們更喜歡傾聽,其中有一個原因是孩子在8歲前,母語的聽力詞彙量大於閱讀詞彙量,也就是說孩子能夠聽懂一些情節更複雜的內容,但無法閱讀,這點我們在上一篇文章裡詳細講過。比如:有的孩子1歲多就開始親子閱讀了,那麼他到了6歲,就有了5年的閱齡;有的孩子到了5歲才開始接觸親子閱讀。那他到了6歲,其實才只有1年的閱齡。
  • 與孩子做親子互動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
    實驗者讓孩子講一個與自己有關的生活故事,結果發現:有親子閱讀的那一組,不但文法程度比較深,用的句子比較長,而且他們還會更多地用到書面語。那些有大量閱讀的孩子,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不讀書或讀書少的孩子快得多。
  • 培養獨立閱讀思考的語文能力,不靠親子閱讀,靠4個步驟就能達成
    作為語文老師,日常強調最多的就是閱讀。培養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除了老師帶著學生們一起上閱讀課,更多的閱讀時間和閱讀方式是在家中建立的。但我很少建議家長通過親子閱讀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建立獨立閱讀思考的語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