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上漲背後邏輯:疫情下中美資產吸引力生變,美大選形勢波動

2020-12-14 騰訊網

受國慶期間離岸人民幣大漲影響,9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補漲近1100點,離岸人民幣盤中一度漲破6.7關口,刷新去年4月以來的高點。

總體來看,除去經濟基本面、中美利差走闊、貿易形勢、聯儲貨幣政策等前期已存在的因素以外,近期人民幣繼續上漲的背後可能主要有兩個邏輯:1、疫情之下中美資產吸引力產生了動態變化;2、美國大選形勢波動。

一、已經存在的因素持續產生影響

1、長期根本邏輯:中美息差

長期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最根本的邏輯還是中美息差。一國的利率水平反映了其經濟、貨幣政策和通脹等的綜合反映,因此中美息差已經反映了中美之間在經濟、政策等方面的區別。儘管偶爾會出現匯率波動影響利率變動,但長期看利率是因,匯率是果。同時,

當前中國利率水平顯著高於美國。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來看,中美利差5月以來開始擴大,至今達到了2.4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支撐了6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

4月以來中美息差持續擴大

資料來源:Wind

2、中美經濟基本面

IMF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萎縮4.9%。同時IMF強調,在主要經濟體中,印度和歐元區是下調幅度最大的地區,美國經濟也將萎縮8%。而中國應對疫情「先進先出」,經濟早已走在復甦道路上,將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3、貿易形勢

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國出口增加疊加進口收縮,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反而增加了。今年前8個月,中國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進口9萬億元,下降2.3%;貿易順差2.05萬億元,增加17.2%。全球疫情之下,中國的供給優勢已經被全球所見。

4、預期和幹預

外匯市場存在一定的順周期性,市場主體容易受到非理性預期的影響,忽視宏觀經濟等基本面對匯率的決定性作用,放大單邊市場預期並自我強化,增大市場匯率超調的風險。

而同時,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明確包括了匯率穩定,因此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波動是「法定」的任務。2017年5月人民銀行在美國兌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制中引入了逆周期因子,以減緩這種預期的自我強化現象,央行對人民幣匯率的浮動有了一定的控制。本輪美元貶值過程中,人民幣的升值幅度便小於美元貶值幅度(這也是一部分觀點認為人民幣還會繼續升值的原因,因為人民幣升值幅度尚未完全反映市場預期)。美元自7月份進入緩慢貶值區間,而人民幣則繼續穩步升值。

二、新產生因素持續發酵

1、疫情之下中美資產吸引力產生了動態變化

全球範圍看,低利率甚至負利率的資產越來越多,全球資產配置的趨勢也在此趨勢下發生適應性調整。在此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也成為全球資金避風港,今年1-6月,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規模1182億元,同比增加約23%。不僅是股市,在債券市場,外資也連續18個月增持,並創下多項歷史記錄。資本流入使得人民幣兌換需求增加,人民幣升值。

2、美國大選選情波動,預期產生調整

第一輪美國總統辯論後,拜登在民調中的支持率上升,中美關係改善的預期悄然上升,市場對中美在政治經濟領域對抗的擔憂至少在短期內有所減弱。當然,此因素最終取決於美國大選的走勢。

三、長期中人民幣升值是確定性事件,短期不可能單邊上漲

由於疫情、全球經濟復甦、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當前市場並未形成人民幣升值的一致預期,因此人民幣短期內單邊升值的概率很低。也就是說,不能簡單認為美元就會一貶再貶,美元的避險屬性、流動性工具屬性都可能會在未來對其匯率有所支撐。

長期中,人民幣匯率主要取決於中國的經濟增長情況,或者說基本面。我們面對疫情「先進先出」,成為全球第一實現經濟明顯復甦的國家,也可能是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相對高的長期增長收益、對應的相對高利率以及穩健的營商環境等因素,都會吸引全球資金兌換人民幣,以分享中國增長的紅利,人民幣長期中升值的趨勢是比較確定的。

相關焦點

  • 直跳300點:人民幣匯率跌破7點大關:這些關鍵因素將加大匯率波動
    儘管今日臨近收盤人民幣匯率急跌,但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元面臨多重下行壓力的同時,大量海外資金流入我國資本市場導致近期人民幣外匯市場購買需求旺盛,直接帶來人民幣的穩步升值,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有望保持強勢;不過,下半年隨著美國大選臨近,中美關係的變化會加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
  • 「避風港」角色凸顯 人民幣資產底氣足
    匯價掉頭大漲,表明春節前後一直為國內疫情形勢主導的外匯市場交易邏輯已悄然生變,同時也暗示外匯流動方向可能已出現變化。外匯市場演繹的是反轉,最近債券市場則只有一個主題——漲。上周,銀行間債券市場上,充當風向標品種的10年期國債活躍券190015成交利率下行11個基點至2.615%,僅比2016年同期限國債最低成交利率高0.5個基點,突破已近在咫尺。
  • 渣打:大選後的中美關係與人民幣匯率展望
    伴隨美國大選塵埃落定,中美兩國間爆發激烈摩擦或軍事衝突的風險降低,但地緣緊張局勢仍將持續。拜登贏得選舉使得美中兩國可能在符合共同利益的領域重新開展合作,即使合作範圍可能有限,如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等。此前川普政府對華採取限制措施的領域涵蓋了貿易、科技、供應鏈網絡安全、傳媒、教育和外交關係等,即使未來中美重啟合作也僅可能帶來相當有限的限制措施解除。
  • 人民幣匯率升破7.0 美元長線看跌
    南方網訊 7月9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拉升,突破7.0關口,創今年3月中旬以來新高。當天離岸人民幣匯率亦在7.0附近波動。截至16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6.9911,較前一交易日收盤價格上漲約0.2%;離岸人民幣報6.9908,小幅上漲0.08%。
  • 美國無限量寬後人民幣匯率怎麼走?專家:預計在7附近上下波動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整體保持在均衡水平附近並雙向波動,且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強勢。」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國內經濟基本面相對穩健,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美元面臨政策與基本面「雙拖累」。
  • 中信證券:後續人民幣匯率或呈現為斜率放緩的升值走勢
    人民幣匯率走強也是對我國基本面的反映,高效的疫情防控以及率先開啟復工復產使得我國基本面在疫情後持續修復,疫情後國內基本面表現是支撐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央行維持寬鬆的背景下,我國央行在疫情期間貨幣政策保持謹慎、維持定力,中美利差維持高位,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明顯增強,這也推動了人民幣匯率的走強。
  • 人民幣5個月升值5500點,警惕這波強勢上漲
    而歐元區經濟不及美國、政策滯後於美聯儲,且疫情嚴重,但歐元升值傾向不變、貶值力度有限,歐元區經濟尚未恢復就再陷深淵。實際上,包括川普在內的歷屆美國總統都希望美元貶值,美國方面既有動力也有能力來操縱美元。最直接的證明是,這輪美元的貶值,黃金等對標物的漲跌邏輯出現了混亂。一般美元跌時,黃金會漲,但實際上美元跌時,黃金也在跌,而美元漲時,黃金也在漲。這就凸顯了美元的威力。
  • 潘向東:中美歐經濟博弈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
    來源:金融界網站1、中美歐經濟博弈下的人民匯率走勢 出於對美國經濟的擔憂,美聯儲公布3月議息會議聲明超預期偏鴿,2019年9月美聯儲將停止縮表,並且2019年整年可能不加息,這在短期內會促使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中長期來看,歐洲經濟也會通過影響影響美元指數,來影響人民幣匯率。
  • 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破6.8關口!人民幣後勁還有多足?
    彼時,美元指數走弱,成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的直接推手。升值背後,還有著人民幣多空力量的轉換,隨著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領先,看多人民幣的力量逐漸佔據上風。此外,由於美聯儲「大放水」導致的美債收益率走低,也進一步推升了中美利差,人民幣資產也吸引了更多外資湧入。 人民幣後勁如何?
  • 專訪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美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走強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電 (記者 王恩博)自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強勁,對美元步入「升值之旅」。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漫江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表示,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走強。在經濟基本面回暖帶動下,人民幣匯率也逐漸進入升值階段。截至11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升至「6.5時代」。程漫江分析,由於今年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並迎來經濟復甦,而美國疫情持續加重拖累經濟復甦前景,中美兩國經濟基本面差異擴大,支撐人民幣短期進入升值通道。
  • 潘向東: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與此同時,在市場預期美國經濟面臨拐點、美聯儲加息將放緩的背景下,美元在近期走軟,於1月11日收至95.6584。從長期趨勢來看,美元指數與人民幣匯率走勢相關性較高,但是美元指數的構成貨幣為57.6%歐元、13.6%日元、11.9%英鎊、9.1%加拿大元、4.2%瑞典克朗、3.6%瑞士法郎,並不包含人民幣,那麼美元指數影響人民幣匯率渠道有哪些?美元指數的走低是不是近期人民幣升值的全部原因呢?
  • 全球降息潮下基金看好A股「相對吸引力」 「內需主導」成後市邏輯...
    對於海外疫情持續發酵、全球降息潮開啟下的A股走勢,基金經理們大多認為,隨著海外疫情持續發酵,全球降息潮開啟,中國政策寬鬆的空間也進一步打開,而在「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復工有序推進」的背景之下,預期A股的吸引力有望進一步提升,整體A股流動性寬鬆驅動以及內需主導的邏輯有望得到強化。
  • 2020美國大選最新消息 美國大選對A股會有什麼影響?
    在美國大選開始的這周,市場繼續演繹「拜登交易」邏輯,全球權益市場普漲,但選情爭議仍有可能導致短期市場波動加大。而國內環境,三季報整體略超預期,盈利修復進行中,但貨幣已收緊一段時間,而信用周期也將見頂。在多重因素交織下,未來3-6個月市場走勢的核心矛盾是什麼?如何節奏如何把握?  01  未來3-6個月市場走勢的核心矛盾是什麼?
  • 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為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基礎,有力地提升了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近日,人民幣匯率劇烈波動。在經歷了連續兩日的盤中大幅跳水後,11月6日,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開盤再度走高。與此同時,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也大幅上漲,報6.629,較上個交易日上升605基點,創下2018年7月11日以來最高。實際上,從今年6月以來,較快升值的人民幣匯率就持續引發市場熱議。
  • 人民幣匯率走勢先抑後揚 留學生、海淘客感觸深刻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11月13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報價為6.6285。上周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報價一度升至2018年6月27日以來最高點6.5897。截至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較5月底的低點已升值近8%。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期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最根本的邏輯還是中美兩國目前的息差。
  • 2020年倒計時,人民幣還有多少變數?
    當時人民幣貶值的背景主要包括:一是「港區國安法」引發美國幹預,同時5月27日孟晚舟未獲釋的裁決加大中國在對外戰略上不確定性;二是彼時持續強勢的美元指數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三是避險情緒下,美債長短端利差走闊為美元的避險提供了一定安全墊。
  • 十年美元指數上漲周期終結,人民幣和黃金呢?
    這就意味著,一旦全球範圍內出現大的震蕩,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下降、避險情緒增強,投資者將會傾向於減持風險資產,增持包括美國國債在內的避險資產,而這將推動美元指數上升。從當前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範圍內的不確定性將會繼續高企,甚至顯著加劇:一是中美經貿摩擦未來可能全方位加劇;二是美國新一輪總統大選形勢撲朔迷離;三是英國脫歐談判與脫歐進程已經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四是中東地緣政治衝突仍有可能繼續加劇。
  • 中美局勢、青島疫情都有重磅消息!市場風暴來襲?美國財政刺激最新...
    隨著美國大選的逼近,波動性勢必加劇;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仍然有可能衝擊投資者情緒。今天美國市場將迎來哥倫布日,除了美股市場之外,其他市場都將休市,警惕清淡的流動性,放大市場的波動性!歐美股市:歐洲股市主要股指都在走高,截至發稿,德國DAX30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40指數、歐洲斯託克600指數等分別上漲0.6%、0.2%、0.8%、0.8%。
  •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強 專家提醒:企業應積極防範...
    專家認為,在匯率波動增大的情況下,企業應增強風險意識,摒棄「賭單邊」思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  匯率雙向寬幅震蕩  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先低後高,雙向波動彈性明顯增強。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經濟衰退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走勢偏弱,5月底曾一度跌至近12年來的低位。不過,人民幣匯率很快止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