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P-0等級萌娃的晉升之路
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家寶寶的幹預經歷,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孩子小七,兩歲半時叫名不應,跟他說話也不看你,沒有語言,完全聽不懂我們說的話。平常他喜歡自己看平板,沒有其他的興趣愛好。
確診以後,我們內心充滿了焦慮。畢竟突然面對「自閉症」這個詞,普通的家長又能有多少了解和準備呢?可事已至此,作為媽媽,我只能硬著頭皮想辦法幫助小七了。
和有的家長去很多機構幹預過相比,我和小七算是比較幸運的,因為家離河東中心比較近,就去了解了中美星星橋的理念和課程,這也讓我和孩子無形中少走了很多彎路。
一開始,其實我作為家長內心是非常猶豫的,畢竟選擇如何幹預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但試聽了石老師的直播課後,我打消了自己的疑慮:儘管很多內容當時的我並不能完全理解,但石老師在講課時表現出的親和力和專業性,讓我對中美星星橋的信任感油然而生。在和孩子爸爸商量過後,就購買了線上的LSP(自閉症譜系障礙學習風格簡介)和初級語言課程,並安排小七去線下中心同步幹預。
儘早發現自己的錯誤
最初到機構的時候,河東中心的負責人龐老師問我:目前最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我腦海中的第一想法就是讓孩子說話。已經兩歲半的他還是沒有語言,我是多麼迫切地想聽他叫我一聲「媽媽」啊!
但是龐老師卻耐心地和我繼續溝通,告訴我,小七需要先培養關注人的能力。只有孩子看你了,他才會注意到你在做什麼,注意到你的發音才會慢慢模仿你的發音。
這樣一通談話讓我猶如醍醐灌頂,之前自己一直機械地對著孩子講話、想讓他有語言,現在想起來又好氣又好笑!想要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要先幫他把基礎打好!對於專業知識薄弱的家長來說,沒有老師的幫助,想到這一層真是太難了!
尤其在兩周之後,線下機構測評的結果出來了:我們孩子LSP等級為0,也就是沒有任何的眼神關注,他很難學到東西。這時我才知道孩子的問題如此嚴重,培養孩子關注人的能力刻不容緩!
在確診之前,孩子經常自己玩平板遊戲。我的首要任務就是把孩子的平板收起來,讓他開始關注父母和其他人。
我本以為這個過程應該很難,但實際的效果比我想像中好很多。在我全天的陪同之下,孩子逐漸就適應了沒有平板的生活。而在以前,家中都不敢把平板收起來,害怕他無所事事出現情緒問題!
還有一點,確診之前,小七基本上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狀態,還沒有等孩子有任何的表示,我們就已經猜到孩子想幹什麼、想要什麼,並且立馬會滿足他!
通過線上學習並且與老師的交流,我明白:這樣其實就減少了孩子主動與我們互動的機會。我們應該主動創造機會,讓孩子主動地與家長互動。比如說我們猜到我們覺得孩子渴了,可以拿好水杯蹲下來與孩子的視線平行,讓孩子只要一抬頭,他就能看到你。
不得不說,如果沒有來中美星星橋學習,可能自己就這麼一直渾渾噩噩地帶孩子。其實在專業的指導下,家長自己帶養的很多錯誤都會被糾正!
讓自己變得好玩、有趣
不僅讓小七放下平板,我也是放下手機,真正地去陪伴孩子、和孩子玩耍。
玩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說:手指操、撓痒痒、舉高高這樣簡單的互動遊戲。也可以自己設計一點簡單的聯合,剛開始時難度設置低一些。
剛開始和孩子玩的時候,我也很焦慮、迷茫,自己有很大的壓力,而且往往會把這種壓力帶到孩子身上!就像手指操,一開始我只是機械性地去模仿那些動作,孩子根本不看我,我自己也感到很無聊、心情煩躁。
後來通過反覆觀看線上的課程,並且與機構的指導老師尹老師多次溝通,發現自己一直把手指操當成了一個任務去完成,「如果你自己都覺得沒有興趣,又怎麼能讓孩子產生興趣呢?」尹老師的這句話讓我突然覺醒,想要嘗試努力改變自己。
經過學習,我覺得首先我得讓自己變得好玩有趣,把自己當成孩子的一個大姐姐。我開始在手指操中加入一些設計,讓動作變得誇張,讓音調不斷變化。自己輕鬆了,孩子也好像展現出一點興趣了,慢慢的,孩子大多數時間都會看著我!
在孩子產生對人的關注之後,我就開始嘗試逐步吸引孩子讓孩子保持注意力。比如一些舞蹈動作,之前我做時孩子可能看一眼就不再關注了。我就嘗試著邊唱邊跳,讓自己載歌載舞起來,同時用手去拍孩子的身體部位。這樣持久地陪孩子玩下去,小七慢慢的甚至還會加入我,和我一起做動作!
找到孩子的感覺偏好
幹預的過程漫長又瑣碎,但小七總會給我們一些驚喜。例如,我發現當孩子有需求的時候,他眼神關注延遲的時間越來越短。有了一定的眼神基礎,慢慢的我就讓他參與到家務中來。就這樣通過在學校的幹預和全家人的努力,孩子在第二次測評的時候,LSP等級達到了2(通過社交、示範和演練來學習),這段時間的努力沒有白費!
看到孩子一點點的進步,我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也更有信心去帶養孩子了!
這裡我要著重強調一個概念,是在趙晶老師的溝通語言課程裡接觸到的,叫做:感覺偏好。
當時我才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並沒有很理解。直到有一次,孩子主動發出類似小鴨子叫的「嘎嘎」聲音,我才感覺自己對感覺偏好有一些理解了。因為之前自己有做數鴨子的手指操,孩子對這一段比較感興趣,我也一直加入「嘎嘎」的聲音,孩子自然更有興趣。之後再做手指操時,到了這個地方有時我就只做動作,並且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孩子等著他來發音。對他來說,能有這樣主動的語言,是很大的進步了。
結合這樣的經驗,我認為:家長還是要從孩子的喜好入手,找到孩子的感覺偏好,幹預會事半功倍!另外,家長的學習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線上的課程有時多看一遍就會多一些理解,在實際運用中也會更加靈活!
現在,我的小七已經達到了LSP3等級(從多個合作夥伴中獲取社交線索),眼神關注還可以,有了關注人的基礎之後,其他方面進步也是比之前明顯的。
作為家長,幹預過程肯定是非常辛苦的,但是當看到孩子進步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只有我們現在努,再多一些堅持,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明天。就像之前講座時特特媽媽說的:努力到我們無能為力。
我的分享就到這裡,在此特別感謝河東中心所有老師們對小七的關心,也感謝中美星星橋能給我提供這樣的一個機會!希望我分享的內容,對大家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