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次認定阿伊努族為原住民族 欲振興瀕臨消亡的語言文化
參考消息網2月17日報導日媒稱,日本政府在15日內閣會議上通過新法案,首次認定阿伊努族為原住民族,規定設立新補貼制度,鼓勵有效利用阿伊努文化價值振興地區經濟等。由於國家長期實行同化政策,阿伊努人的語言和生活方式都發生很大變化。報導稱,距今150年前,明治政府將「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自設立開拓使制度以來,阿伊努族兒童開始在學校學習日語等,使用阿伊努語的機會極其少,在河流捕捉鮭魚也被禁止。
-
人類語言消亡簡史
按照這個速度,專家預計至本世紀末,全球50%~90%的語言將會消亡。1如果在不查資料的情況下,你能想起哪些語言?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排名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印度、美國和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各有一百多種語言面臨消亡的危險。
-
世界上1/3語言面臨消亡,每兩周就消失一種,怪sei?
語言,是人們賴以交流和交往的工具,但隨著全球化和城市化的不斷加速、各民族之間聯繫的加強,語種已不再受地域或者是國家的限定,小語種也一直受到英語、漢語、俄語等大語種的衝擊和融合,1/3的世界語言面臨消亡或正處於消亡的邊緣。而更加冷酷的現實是全球每兩周就有一種語言消失。
-
多語言的歐洲國家:語言瀕危靠中國人拯救,當地風景美如畫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一種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如果一個人精通多種語言,那麼很多人都會對他刮目相看,畢竟能夠掌握多種語言是十分不易的事情,而且一個人會多種語言的話,走到天南地北都不擔心溝通不暢等問題了。不過,你以為只有人才會多種語言嗎?
-
全世界6000多種語言 到本世紀末90%可能消亡
語言不僅是人類最為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而且也是人類文化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文化最為重要的載體和闡釋者。語言保存著其語言社團對世界的特有認識,保存著其語言社團的歷史記憶,包含著文化創新和語言發展的基本元素與內在驅動力。故而保護語言,不僅是保護語言這一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也是在保護民族的、人類的文化資源。全世界大約有6000來種語言,據稱到本世紀末將有90%的語言可能消亡,這就意味著語言所包蘊的人類文化財富,到本世紀末將要損失90%。
-
德媒稱《三國演義》對歐洲具借鑑意義:合久必分
德媒稱《三國演義》對歐洲具借鑑意義: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月7日刊登對《三國演義》首個德文全譯本的譯者尹芳夏的專訪,訪談摘編如下: 德國之聲:您是如何產生翻譯《三國演義》的想法的?
-
美媒稱英國"全球棄民",德媒稱"歐洲病夫"
儘管如此,這種變異病毒還是到達了美國,美媒見狀開始落井下石。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下屬媒體CNBC於12月21日刊文《疫情失控情況下,被多國切斷航班往來的英國儼然成了"全球棄民"》。不僅美媒,歐洲媒體也發起了吐槽。德媒《每日鏡報》在當天頭版貼了一張詹森的照片,一旁配文"歐洲病夫"。
-
德媒:包機把德國企業人員帶到中國 其他歐洲國家可借鑑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德媒:歐洲的「中國包機」需求巨大德國《商報》5月27日文章,原題:包機把德國企業高管帶到中國 儘管有入境限制,但面向德國企業高管的兩架包機即將飛往中國。該行動有望成為歐洲模式。乘客除了德企高管及家屬,還有技術專家及一些滯留在德國的記者和外交官。對歐洲企業來說,包機行動是一種首創。 自3月28日起,中國暫停持有效中國籤證、居留許可的外國人入境。從那以後,歐洲公司的員工只有極特殊的情況下才能入境中國。許多公司抱怨說,因為中國分公司缺乏技術人員,無法推進重要項目。
-
普世語言、王朝語言與民族語言:拉丁語是如何在歐洲消亡的?
就歐洲而言,目前那裡大約有60餘種語言。有的歐洲語言學家慨嘆,就語言資源的豐富性來說,歐洲徒為世界文明的源頭之一。民族語言與政治民族主義的支持者始終以規範和革新自居,民族語言獲益,而少數民族語言和地方方言的命運卻不斷地遭到排斥。「沒有一個大陸像歐洲這樣,歷史上遭受過這麼多詞彙學家和語法學家的幹涉。(語言的)多樣性被削弱就是其後果。」
-
德媒:中歐投資協定本周可能有突破
來源:環球網德媒:中歐投資協定本周可能有突破【環球時報記者 青木】「歐盟和中國距離達成投資協定更近了!」據德國《商報》16日報導,歐盟和中國本周將就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進行新一輪談判。德媒報導稱,歐盟和中國已經就投資協定進行了7年談判。對歐洲來說,該協定有助於確保歐洲公司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並在當地享有公平的競爭條件。目前雙方的主要分歧包括歐洲投資保護機制、勞工權益等。《商報》稱,儘管存在許多困難,但德國總理默克爾仍希望能完成在今年年底前達成投資協定的目標。
-
如果一門語言瀕臨滅絕,我們應該保護它嗎?
我們尤其關心瀕臨滅絕的少數語種,還有那些如果人們不採取積極行動進行保護便將陷入瀕臨滅絕困境的少數語種。圖片來自 Pixabay我們因為一種語言的消亡而感到悲傷。其實,這種傷感是非常複雜的情緒。博阿·西尼爾的去世不僅意味著一種語言的滅絕。撒手人寰之後,她曾經身處其中的一種文化也隨之離去。語言學家和人類學家對因壓抑和暴力而消亡的阿卡波語背後代表的文化興趣十足。
-
英語起源於哪種語言?事實上所有的歐洲語言都出自同一語系!
英語的起源是在歐洲,但它也是由其他語言演變而來,而且羅馬帝國時期歐洲的語言遠沒有現在那麼繁多。羅馬帝國當時主要使用兩種語言,東邊是希臘語,西邊是拉丁語。希臘語的流行很容易解釋,畢竟希臘是歐洲文明的源泉,而拉丁語的流行也有它的道理,儘管最初只有羅馬人說拉丁語,但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大,在西羅馬帝國覆蓋之下的地區也都開始說拉丁語,包括現在的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地。
-
數位化浪潮下的活字印刷瀕臨消亡
活版印刷技術採用金屬版和木版印刷,受到數位化浪潮的衝擊,瀕臨消亡,近年來,由於懷舊情懷和文化歷史意義,活版印刷技術得到了更新。儘管傳統活字工人稀少,但製造新型活字越來越困難,仍然有一群熱愛並投資於世界的藝術工匠。
-
不是對手而是夥伴,德媒再次發聲:歐洲沒理由隨美反華
蓬佩奧走訪中歐洲的居心 自然而然的,美國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勃勃,讓很多國家對其有了防備之心。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蓬佩奧在走訪中歐洲的時候,一路都在散播抹黑中國的言論。其居心不言而喻,雖然最終沒有激起什麼火花,但是對於我國來說,這種事情絕對是零容忍的。
-
世界未解之謎系列——為什麼人類能夠講這麼多種語言?
比如著名的哥特人和瑪雅人的語言文字,以及西臺語、盧維亞語、達爾馬提亞語、蘇默語等。以中國的語言文字為例,各民族的57種文字中,17種已經消亡,它們是突厥文、回紇文、察合臺文、于闐文、焉耆一龜茲文、粟特文、巴思巴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東巴圖畫文字、沙巴圖畫文字、東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書、吐火羅文。語言是人類思維和交際的重要工具。
-
德媒:歐盟勾勒與美「重啟聯盟」路線圖
德媒稱,在川普時代的動蕩之後,歐盟希望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結成新的聯盟。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現在提出初步建議,包含貿易政策、抗擊新冠疫情、氣候保護、多邊主義和維護和平等五個優先事項。
-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發布:現存348個劇種 17種瀕臨消亡
普查結果表明,我國現有348個戲曲劇種,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編纂《中國戲曲志》相比,有47種劇種已經消亡,17種瀕臨消亡。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文化部負責組織開展了此次普查,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
-
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德媒:德國人囤的罐頭半數是中國造德國《快訊報》3月15日文章,原題:我們的食品罐頭裡有「太多的中國」 新冠肺炎疫情快速擴散下,德國政府建議每個成年人都應儲備可支撐10天的食物。食品進口商米謝埃爾·德隆解釋說:「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具有成本優勢。賣中國罐頭的利潤率更高。」中國的蔬菜水果品種多,可以滿足歐洲人的需求。即使是本地沒有的食物品種,也可以先進口再加工,然後出口到歐洲。此外,中國工人的工作效率也很高。可以說,中國罐頭食品企業擁有種類和速度的綜合優勢,歐洲本土及其他地區的公司很難與之競爭。
-
20多種歐洲語言面臨「數字滅絕」
歐洲語言技術高級專家近日發布研究報告稱,在歐洲分布的30種語言裡,有多達21種根本沒有(non-existent)或者只有很差勁(weak)的數位技術支持,未來恐怕難逃「數字滅絕」的厄運。這份長達30卷的報告來自34個國家60個研究中心組成的歐洲卓越科研網META-NET,有200多位專家參與其中。
-
「巴薩峇里維基」:讓瀕臨滅絕的地方語言迎來春天
歷時多年,嘔心瀝血,從多語言叢書到多媒體詞典,再到虛擬圖書館,印度尼西亞巴薩峇里組織的「巴薩峇里維基」項目讓瀕臨滅絕的地方語言迎來鮮花滿園的春天,該項目獲得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孔子教育獎。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世界上大約有2500種語言,其中包括100種瀕臨滅絕的印尼語,而在652種印尼地方語言中有11種已經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