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房天下特價房無論是買房還是建房,大家最關心的永遠是所有權。但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宗地面積這個詞語,但是對於具體的內容和影響大家了解的並不詳細。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什麼是宗地面積、共有宗地面積對我們生活中的影響。
什麼叫共有宗地面積?
宗地面積是指一宗地權屬界線範圍內的面積,根據權利人對宗地的使用情況,分為獨用面積、共用面積、共用分攤面積。在不動產證上往往會標註共有宗地面積這個概念,而且與你實際的使用面積不一樣,具體一點說,就是宗地面積是指這一地塊的總面積,會包括市政綠化、代徵綠地、公租房等劃撥土地。 也就是說,宗地內的面積不全是屬於你的使用全範圍。
共有宗地面積有什麼影響?
有細心的朋友可能發現了,在不動產權證替代了舊式的房產證之後,以前的房產證上的土地使用權面積和分攤面積沒有了,不動產權證上只有共有宗地面積和建築面積。
那麼,共有宗地面積和建築面積的區分和土地使用權面積和分攤面積有什麼區別嗎?尤其是對於面臨拆遷問題的朋友來說,後續的補償計算等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房屋拆遷的一般補償方式包括:房屋上的補償(房產證)+人頭上的補償(按戶口)房屋上補償公式:(被拆除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單價+價格補貼)×被拆除房屋的建築面積。具體的細則要看當地拆遷政策確定。
一般而言,宗地面積與建築面積不一致,拆遷補償按照實際測量面積補償。當不動產權證上的宗地面積與建築面積不一致時,補償的標準按照實際測量面積為準,按專業的評估報告計算補償,如果對報告有異議的,也可以申請專業機構進行覆核。
也有部分地區的規則是:1、如產權面積比實際面積大,則以產權登記面積為準進行安置補償;2、如產權面積小於實際面積,被拆遷人可以向當地有測繪資質的測繪機構提出重新測繪要求,經測繪屬實的,拆遷人應就新測繪的實際面積向被拆遷人進行安置補償。
經過小編今天的科普,大家明白什麼是宗地面積、共有宗地面積了嗎?不管是買房還是建房,一定要先把相關的概念和政策弄清楚,不然要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