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給幼兒數學教育的啟示

2020-12-16 新東方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

皮亞傑給幼兒數學教育的啟示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Piaget)是當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發生認識論)專家。他把生物學、數理邏輯、心理學、哲學等方面的研究綜合起來,建立了自己的結構主義理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學體系,受到了國際上廣泛的重視。兒童智力階段性發展理論是他的重要理論之一。

  一、兒童智力階段性發展理論

  1、理論產生過程:

  在很長一段時期,心理學家們對兒童智力發展的研究和觀察往往特別重視兒童獲得智能增長的正確學習過程,但當代著名學者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卻對孩子是如何犯錯誤的思維過程進行了長期的探索,皮亞傑發現分析一個兒童對某問題的不正確回答比分析正確回答更具有啟發性。採用臨床法(Clinicalmethod)方法,皮亞傑先是觀察自己的三個孩子,之後與其它研究人員一起,對成千上萬的兒童進行觀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齡兒童思維活動質的差異以及影響兒童智力的因素,進而提出了獨特的兒童智力階段性發展理論,引發了一場兒童智力觀的革命,雖然這一理論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爭論,但正如一些心理學家指出:這是「迄今被創造出來的唯一完整系統的認知發展理論」。

  2、理論的主要內容:

  皮亞傑將兒童從出生後到15歲智力的發展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0歲到2歲)、前運算階段(約2歲到7歲)、具體運算階段(7歲到12、13歲)、形式運算階段(12歲到15歲)。因為學前幼兒是我們的研究對象,因此我主要論述感覺運動階段和前運算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自出生至2歲左右,是智力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在此階段的初期即新生兒時期,嬰兒所能做的只是為數不多的反射性動作。通過與周圍環境的感覺運動接觸,即通過他加以客體的行動和這些行動所產生的結果來認識世界,如果這個動作停止了,他的認識也就停止了。比如說,幼兒在數數時,是通過實物或手指進行的,如果他們不進行這個動作,就不能完成數數的活動。

  (2)前運算階段:

  與感知運動階段相比,前運算階段兒童的智慧在質方面有了新的飛躍。在感知運動階段,兒童只能對當前感覺到的事物施以實際的動作進思維,於階段中、晚期,形成物體永久性意識,並有了最早期的內化動作。到前運算階段,物體永久性的意識鞏固了,動作大量內化。隨著語言的快速發展及初步完善,兒童頻繁地藉助表象符號(語言符號與象徵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重視外部活動,兒童開始從具體動作中擺脫出來,憑藉象徵格式在頭腦裡進行「表象性思維」,故這一階段又稱為表象思維階段。在前運算階段,兒童動作內化具有重要意義。皮亞傑將前運算階段又劃出兩個分階段: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和直覺思維階段。

新東方網小學官方微信:新東方小學 (微信號:xdf_xx

最新小學熱點資訊、小升初資訊、各年級學習輔導、家長知識堂,請掃一掃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官方微信!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皮亞傑3點教育理念告訴你:兒童怎樣學數學?|皮亞傑教育理念
    很多家長只知其名,卻對皮亞傑的教育理念不太了解。那麼今天助教就來和大家講一講皮亞傑教育理念中[動手學習]、[自我發現式學習]、[主動學習法]三個方面吧~在方塊熊數學課堂,很多家長一開始信心滿滿的給孩子講解知識,卻發現...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
    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廣受關注、備受爭議的話題,很多幼兒家長關心孩子是否需要學數學、何時學數學以及學到何種程度等等。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圍繞這些問題已經展開了許多討論,但隨著腦科學研究技術、方法的發展,對兒童大腦結構和功能發展的認識更深入了一些。
  • 腦科學與教育|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入手
    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廣受關注、備受爭議的話題,很多幼兒家長關心孩子是否需要學數學、何時學數學以及學到何種程度等等。傳統的教育學、心理學研究圍繞這些問題已經展開了許多討論,但隨著腦科學研究技術、方法的發展,對兒童大腦結構和功能發展的認識更深入了一些。基於已有的腦科學研究成果,我們認為幼兒可以學會一些數學,也有必要發展一些基礎數學能力。
  • 腦科學與教育 | 幼兒也有「數學腦」!發展幼兒數學能力,從這幾方面入手
    數學教育是一個廣受關注、備受爭議的話題,很多幼兒家長關心孩子是否需要學數學、何時學數學以及學到何種程度等等。幼兒應有的數學表現在討論幼兒數學表現之前,先簡單討論一下幼兒是否有必要學習數學。如果幼兒期的數學教育對小學的正式數學教育沒有促進作用,即使具備教育的基礎,也是沒有必要的。
  • 如何在遊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
    幼兒數學 教育 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當今 社會 經濟 的高速 發展 ,功利主義已經佔據了幼兒教育的原始淨地,對幼兒教育的人文化顯得日益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條例中將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明確定位於:「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且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 讀書筆記 I《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與皮亞傑的教育思想
    在《1935年以後的教育和教學》一文中,皮亞傑針對教育改革的任務提出一系列寶貴的意見,我著重談談以下四點:皮亞傑關於兒童知識建構以及兒童思維發展趨勢的深刻見解對實際教學具有參考的價值:學校承擔著促進兒童心智發展的教育功能;要遵循兒童認知發展順序設計課程;按學生的思維方式來實施教學;針對個別差異實施個別化教學。
  • 皮亞傑兒童空間概念發展的研究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皮亞傑兒童空間概念發展的研究   數和形歷來是數學的兩大支柱,在學前階段,有關兒童數概念的認知的研究層出不窮,並建立了一系列相應的兒童數學能力發展的理論
  • 皮亞傑——幼兒團體遊戲
  • 如何讓數學遊戲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思維是人類認識活動的核心之一;思維的產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大質變.在幼兒的數的教育活動中,有許多數學內容都可以通過遊戲來完成,而此類遊戲能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讓幼兒根據物體的某一特徵(顏色、大小、形狀或者其他的特徵)進行多種角度的分類、排序活動。這些活動均要求幼兒改進思維方式,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加快思維的反應速度,進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 皮亞傑VS科爾伯格 ——淺析幼兒品德發展理論
    幼兒品德發展的理論中,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屬於常考考點,也是這一部分知識點的重點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幼兒品德發展的理論一般會以理解性單選、例子反選及多選的形式進行考查。因此對於這一部分的知識點,需要大家把握不同理論中不同階段的特點,抓住關鍵詞,理解對應的記憶。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皮亞傑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 幼兒教師資格證《保教知識與能力》常考點
    (2)幼兒這種思維特徵對幼兒園教師的保教活動有什麼啟示? 【答案】 (1)莉莉的行為表明她正處在思維發展的前運算階段。 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徵,根據皮亞傑的研究成果,表現為思維具有不守恆性、具體形象性、刻板性、泛靈性、以自我為中心,只能從一個角度思考問題。
  • 閱讀摘記@《兒童怎麼樣學習數學——皮亞傑研究的教育意義》
    過去的一年,對於我與孩子們的數學這個公眾號,有點敷衍。新的一年給自己訂立的目標是:一周兩篇。希望自己能夠堅持。    學期初,翻出了一本陳年舊書《兒童怎樣學習數學——皮亞傑研究的教育意義》。書是影印本,記得買了很久很久了。為什麼翻出這本書呢?因為皮亞傑研究的是數概念的發展,而我今年正好教一年級。      翻開書才發現,原來曾經讀得很認真。
  • 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兒童的教育必須和其認知發展相適應
    皮亞傑曾說,「只有教育能夠拯救我們的社會免於可能的崩潰,無論是暴力的還是漸進的」[2]。而他所帶來的教育理論,更是對全世界的教育教學變革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皮亞傑最具代表性的理論有關兒童認知發展,這一理論在早期便開始萌芽。
  • 幼兒數學教育要生活化
    在幼兒園實施數學教育時,讓幼兒了解數學的本質是非常必要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將數學認知作為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不僅包含數,還包含形、時、空。
  • 大班幼兒數學學什麼?怎麼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各年齡班幼兒應該掌握的數學內容,都有具體而清晰的介紹,下面,就讓我們分別從數、量、形、時間、空間幾方面具體了解一下。1.學習正確書寫10以內阿拉伯數字,並養成認真、整潔的書寫習慣。2.能夠對20以內的數量進行成組數數及倒數;學會區分20以內的單雙數。
  • [教育] 皮亞傑《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二)
    皮亞傑作為認知心理學派的創始人,對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及其相關問題進行持續的探索,出版了幾十本專著,發表數百篇文章,他對中西方心理學科及教育學科的發展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是由兩部分內容構成,第一部分「1935年以後的教育與教學」寫於1965年也就是皮亞傑69歲高齡,第二部分「新方法及其心理學基礎」寫於1935年,當時他是39歲。
  • 持續關注|幼兒為什麼學數學~
    就是在幼兒園階段,包括在家裡面,學前的這樣一個階段,是不是需要去學數學,以及學到什麼樣的一個程度。周新林教授告訴您:從兩個方面,一個是可能性,一個是必要性來說明。總體上我們認為幼兒是需要學習數學的。這個就說明兒童非常大的數學潛力。過去總覺得嬰兒不具備這樣一種能力,甚至在幼兒階段都不具備,需要到小學才能學習這種抽象的數學符號。但是我們在一年級小學一年級學習這種抽象的數學符號,不也是基於這種數感嗎,其實我們具有這種數感的基礎很早。下面一個例子,兒童具有數量自動化加工的能力,比如說三跟七,哪個大哪個小呢?七大。但是如果把三寫的很大,七寫得很小。
  • 皮亞傑兒童教育方法:讓兒童主動自發的學習
    皮亞傑,瑞士心理學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發生認識論的創始人。傳統的教育,教育的關係由老師的壓制和學生的接受所組成。傳統的教育是讓學生接受與充實記憶,新教育方法認為不能用單純接受的教育方法,要把事物同化到心理之中,所有智力的工作都建立在一種興趣之上。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皮亞傑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 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3、重視活動在教育中的作用      他認為認識的形成主要是一種活動的內化作用,兒童只有具體地、自發地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如物理知識是通過作用於客體的動作而形成的。有關樹木的真實概念只有在兒童作用於樹木時才可能獲得並精細化。否則即使看了樹的圖片,聽了有關樹的故事,讀了有關樹的書,幼兒也不可能形成樹的知識。
  • 皮亞傑:兒童思維的發展
    在皮亞傑看來,這一階段的幼兒思維發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獲得了「客體永久性」的概念,即幼兒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體仍將繼續存在。皮亞傑認為,幼兒在沒有直接感知物體時卻相信物體仍然存在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貫穿整個感知運動階段,其典型的表現就是嬰兒出現藏貓貓的遊戲行為。直覺行動思維是貫穿人的一生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