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幼兒團體遊戲

2021-12-28 明奧教育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明奧教育」

 ✎__分享最實用蒙臺梭利教育信息,最獨特文章推薦、最專業蒙氏教學推薦!關註明奧教育~

公眾平臺帳號:明奧教育

「遊戲」一詞在字典中最常使用的意義是「有趣的」、「好玩的」或「娛樂」。因此「遊戲」被用以解釋為兒童個別玩堆積木以及唱歌跳舞一類的團體活動。皮亞傑認為與「團體遊戲」最接近的定義是:「遊戲是一種根據進行的身體或者心智的競賽,參與者互為對立,每一方皆想贏得勝利,並且阻擾對方獲勝。」

為了在教育方面具有實用價值,一個好的團體遊戲應該是:

(一)內容有趣、具挑戰性,能讓兒童思索如何玩。

遊戲的內容價值,須視其兒童發展階段的關聯而定。例如在「丟衣夾」(遊戲者試著把衣夾丟到地上的牛奶紙盒內。他們站在紙盒旁邊,瞄準,丟下。每人丟十次,丟進最多的衣夾者,便贏得此遊戲。)的遊戲裡,可以分析把衣夾丟入容器內的動作過程中,它是涵蓋了空間推理、物理認知、數理邏輯的對應關係,以及對數字結構的了解。

然而我們成人最好不要從這個理論層面開始,而從兒童的經驗是什麼的實用層次入手。兒童對於他正在嘗試做的事作何想法?他們對目標有無興趣?遊戲難度是否具有挑戰性,卻又能讓兒童容易想出對策以應對各種狀況?當他們對於這個活動產生興趣後,他們對於遊戲的玩法自然會產生許多想法。透過兒童的觀點,教師可以評量某種遊戲能夠促進兒童的推理能力及與別人合作的程度。

雖然我們說「讓兒童覺得有趣,還可以想得出玩法」,但是這並不代表兒童玩的精彩的遊戲才叫好遊戲。雖然兒童對有些遊戲還不十分明白,所以也沒有正確的玩法,但參與這些團體遊戲對於兒童而言是是個寶貴的經驗。不過,兒童從他們似懂非懂的遊戲中。所能學到的仍有一定的限度,因此老師在考慮這些標準時,必須對遊戲可能的玩法作內容分析,同時也應分析遊戲內容對兒童的重要性。

(二)可使兒童自己評量成就。

兒童在遊戲時都想要好的結果,所以很自然的會關心自己的努力是否成功,因此,遊戲的結果應該要明確,以使兒童能自行評估其成就。

在「捉迷藏」的遊戲中,不必別人告訴他,躲的人自然知道自己沒有被發現,而抓的人,當然知道他有沒有抓到人。在「排列色球」(一個兒童將六個色球排成一列。另一位兒童仔細的看他的排法,然後閉上眼睛。第一個兒童重新排列色球。第二個幼兒張開眼睛,將色球排成原來的順序。)遊戲中,兒童根據記憶排出先前彩球原本的位置,後來老師再告訴他排序對不對,因為球原來的排列順序無從找起,而且也沒有順序相同的另一幅彩色球以供校正。這一標準與上一個標準有密切關係,假若兒童無法肯定自己做得好不好,他對做這件事就興致不高,也不覺得這些事有何挑戰而言,假若他清楚自己行動的結果,就會對此遊戲更感興趣,也覺得所付出的努力是有意義的。

(三)在整個遊戲過程中,能讓所有兒童主動參與。

「主動參與」的意思是「從兒童觀點來看,有心智的主動思考又有情感的投入」。四歲左右的幼兒傾向於只關心自己所做的事情,而五歲的兒童與四歲的兒童有所不同,他們可以在較大的團體中盡情的玩。對於任何兒童來說,受挫、無聊等都不是愉快的經驗,被動也無助於成長。

上述所討論的三個標準,也可以作為選擇一般遊戲的標準。遊戲的重要性在於,它為兒童心智活動與合作協調提供情景的刺激。關於幼兒團體遊戲,大家可以參考《皮傑理論在幼兒園中的應用——幼兒團體遊戲》,其中提到了許多實用且有利於幼兒成長發展的團體遊戲或個體遊戲,值得大家借鑑。


文章提供者明奧兒童之家教師:朱蒙

明奧簡介

明奧蒙臺梭利兒童之家是湖南省最專業的蒙氏幼兒園,下設0-3歲IC班和3-6歲CASA班。園所嚴格秉承AMI國際蒙臺梭利協會教育宗旨,聘用持有AMI國際蒙臺梭利教師資格證的老師。室內擁有最專業的蒙臺梭利教師,採用AMI認可的教具,給予孩子最純正的蒙氏教育。園內花草蔥蘢,綠意盎然,所有教具及活動設施均摒棄塑料,採用實木、玻璃等自然材質製作,給予孩子最原生態的自然環境。

關注微信公眾號【明奧教育】


Contact Us

電話:0731-85171029

郵箱:mingaojiy@163.com

網站:http://www.mingaojy.com/

地址:長沙市開福區山月路洪山翠園小區77棟

相關焦點

  • 皮亞傑兒童遊戲分類
    皮亞傑著力從認知發展的角度考察兒童遊戲心理的發展過程。皮亞傑認為遊戲的發展水平與兒童認知發展相適應。在智力發展的不同階段,遊戲的類型不同。1.練習遊戲(0~2歲)練習遊戲是遊戲發展的第一階段和最初形式,相對於認知發展的感知運動階段。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及其兒童遊戲分類
    二、以認知發展為依據的遊戲分類以認知發展為依據的遊戲分類主要以皮亞傑的理論為代表。皮亞傑根據遊戲與認知發展的關係,把遊戲分為練習性遊戲、象徵性遊戲和規則遊戲等三種相互之間呈等級關係的遊戲類型。註:皮亞傑認為結構性遊戲不是一種獨立的、具有可明確劃分發展階段的遊類型,但也有研究者認為結構遊戲是幼兒遊戲的一個重要類型,應包括在認知型遊戲的系列中。1.練習性遊戲練習性遊戲,也稱感知運動遊戲或機能性遊戲。練習性遊戲由簡單的、重複的動作所組成,其動因在於感覺和運動器官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的快感。
  • 涿鹿縣藍天幼兒園開展幼兒團體律動遊戲培訓
    本網訊(通訊員 李豔陽)律動既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形式,也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為了提高教師組織幼兒團體律動的能力,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能和音樂素質,藍天幼兒園於12月8日下午開展主題為《幼兒團體律動遊戲教學與設計》的園本培訓。培訓由教研主任劉潤紅主講,全體教師參加。
  • 皮亞傑給幼兒數學教育的啟示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皮亞傑給幼兒數學教育的啟示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Piaget)是當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發生認識論)專家。
  • 皮亞傑VS科爾伯格 ——淺析幼兒品德發展理論
    幼兒品德發展的理論中,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屬於常考考點,也是這一部分知識點的重點內容。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幼兒品德發展的理論一般會以理解性單選、例子反選及多選的形式進行考查。因此對於這一部分的知識點,需要大家把握不同理論中不同階段的特點,抓住關鍵詞,理解對應的記憶。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皮亞傑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 皮亞傑:兒童思維的發展
    在皮亞傑看來,這一階段的幼兒思維發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獲得了「客體永久性」的概念,即幼兒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體仍將繼續存在。皮亞傑認為,幼兒在沒有直接感知物體時卻相信物體仍然存在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貫穿整個感知運動階段,其典型的表現就是嬰兒出現藏貓貓的遊戲行為。直覺行動思維是貫穿人的一生的思維方式。
  • 2019寧夏教師招聘幼兒備考: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19寧夏教師招聘幼兒備考: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皮亞傑採用對偶故事法研究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水平。對偶故事法指的是什麼呢?
  • 教育心理學丨皮亞傑的遊戲理論
    在本文中,將結合常見的考題以及歷年真題,帶領大家對皮亞傑的遊戲理論進行系統的梳理,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一定的幫助。皮亞傑認為不應該把遊戲看做是一種孤立的活動,應將遊戲放在兒童智力發展背景中去考察。他認為,遊戲是認知活動的一個方面,是思維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對原有知識技能的練習和鞏固。遊戲是為了幫助兒童達到必要的智力上的平衡和情感上的滿足,從而適應現實世界。
  • 皮亞傑認知發展的遊戲理論
    皮亞傑開創了將遊戲納入個體認知發展的新途徑。他認為認知發展影響兒童的遊戲行為,因此遊戲行為是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指標。例如兒童把竹竿當成木馬,把積木當成電話等都是改變現實以符合認知結構,因此兒童在遊戲中主要是進行認知上的同化作用而很少進行順應作用,遊戲對認知發展的幫助不大,在這一點上皮亞傑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評。皮亞傑根據兒童認知發展的不同水平將遊戲分為相應階段活動。
  • 筆記|《發心》C6幼兒的心理發展(3~6、7歲)之一、幼兒的遊戲
    C6幼兒的心理發展(3~6、7歲)一、幼兒的遊戲(一)早期的遊戲理論1.霍爾的復演說:遊戲是遠古時代祖先的生活特徵在兒童身上的重演。2.認知動力說(皮亞傑) 認為遊戲是兒童認識新的複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兒童在遊戲中並不發展新的認知結構,而是努力使自己的經驗適合於之前存在的結構,即同化。
  • 深圳教師招聘考試-幼兒淺談遊戲理論
    眾所周知,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現階段,我們要求在幼兒園不得對幼兒提前教授小學的知識,所以,遊戲成為幼兒學習的主要活動,並且,遊戲會促進幼兒的認知和社會性發展。而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遊戲理論也是在皮亞傑的理論中出現過,也成為未來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知識點,我們今天就遊戲的發展歷程以及理論進行簡單的梳理。一、遊戲的分類關於遊戲的分類很多,我們首先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水平把遊戲分為:1、機能遊戲:重複簡單的動作和行為,比如,親子遊戲,模仿遊戲。
  •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如幼兒能夠轉動三角形的位置以將其放進七巧板。此階段幼兒表現為準確的A-B尋找行為,不會再回到A點尋找物品。(6)心理表徵(18~2歲):在內心對客體和事件進行描畫,特徵包括突然地解決問題、能找到被移出視線之外的物體(在沒有看到物體被轉移的情況下)、延遲模仿、假裝遊戲。延遲模仿是指兒童對一段時間之前出現的他人行為進行模仿,如之前看到過父母咳嗽,兒童也會模仿咳嗽。
  • 幼兒團體生活行為指南
    原標題:幼兒團體生活行為指南 ◎繪本:《108隻小海龜》 近日,海豚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以小海龜團體生活為主題的兒童社交心理遊戲繪本,一共五冊的《108隻小海龜》叢書。 作者將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用富有想像力的遊戲方式,融入到108隻小海龜的團體生活中,激發兒童的潛能,培養孩子如何在團體中發展社交心智,與他人友好相處;在快樂的遊戲中孩子懂得辦法總比問題多;與同伴的互動中學會邊界與分享,自由和規則,仁愛與擔當…… (陳小庚)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之前運算階段詳解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的一個重要考點,一般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重點考查每個階段對應的特徵,和一些標誌性實驗。而四個階段中,前運算階段是考點較多的一個階段,需要我們詳細分析。皮亞傑把這一階段稱為「前運算」,是因為他認為這個時期的兒童還沒有獲得能夠進行邏輯思維的運算圖式。
  • 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社會經驗知識的構成也取決於兒童與他人之間的相互作用。      (三)兒童教育的教學方法:    1、注重科學實驗及視聽教學。教師應為兒童提供合適器材,供他們自由研究、實驗。    2、重視遊戲在兒童(尤其是幼兒)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根據不同年齡階段而安排不同的遊戲。
  • 如何讓數學遊戲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小孩子是生來好動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遊戲是最能發揮幼兒主動性的活動。我們都知道遊戲的特點是:遊戲是幼兒主動的自願的活動,幼兒的主動性是遊戲的主要特點,遊戲是適應幼兒的內部需要而產生的,使得幼兒樂於參與遊戲並且易於在遊戲中受到教育。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現實生活;幼兒的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進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實踐活動。
  • 育兒不識皮亞傑,閱盡群書也枉然
    「各種幼兒教學的方法都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都可以用。」其實每種理論都有他的特長和局限性,我知道小步的用戶都是對家庭教育最有研究和探索精神的家長,所以希望給大家呈現的,不是某種流行的招牌,而是幫助家長們了解這些理論背後的邏輯和證據,讓真正睿智的家長從中選擇適合自己家庭和寶貝的,不盲從不輕信。
  • 皮亞傑遊戲教育理論
    皮亞傑認為遊戲階段理論中遊戲的發展與兒童的認知發展相一致的。不同遊戲階段代表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水平,提出三種階段的遊戲理論。1.練習性遊戲練習性遊戲也稱為感覺運動遊戲,是兒童產生最早的一種遊戲形式,與感知運動階段相對性。
  • 五、幼兒心理發展
    (一)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 腦電波的變化:兒童大腦各區成熟的順序是:枕葉—顳葉—頂葉—額葉 皮質抑制機能的發展是大腦皮質機能發展的重要標誌之一 (二)幼兒的遊戲 1、遊戲理論
  • 【課堂筆記】如何在遊戲中開發幼兒智力
    · 幼兒期智力發育的特點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2至6歲是兒童前運算思維發展階段,具有如下特點:1.皮亞傑認為在幼兒期兒童無法理解守恆,即正方形的橡皮泥和圓形的橡皮泥只是改變了形狀,而體積並未改變。3. 泛靈論孩子會對布娃娃說話,這是因為孩子認為布娃娃是有生命的,不僅是布娃娃,幼兒期的孩子認為所有物體都是有生命的,這就是泛靈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