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本課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2章第2節內容,參考課時為1課時。本課包含胺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內容,側重讓學生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及其能夠成為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的原因。教科書沒有直接給出胺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胺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胺基酸結構的共同特點,加深對胺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呈現方式,落實了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關於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多樣性,教材採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相關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了解與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學習本課,具有重要意義。
下面分析我的教學對象。
二、說學情
學生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對於組成細胞的化合物已經有了一定認識,知道蛋白質是組成細胞的重要化合物,了解蛋白質的檢測方法。在這一前提下學習本課內容可以做到深入淺出,層層深入。高一學生對於生物學科的學習已經有了初中階段的基礎,初步掌握生物學科學習的方法,認同生物結構決定功能的基本理念。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對於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說明胺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胺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
提升科學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2.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胺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胺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
胺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五、說教學方法
在探究胺基酸結構通式的過程中採用講授法、討論法與遊戲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胺基酸結構通式;在講解胺基酸脫水縮合最終形成蛋白質的過程中採用講授法、探究法等,總結歸納胺基酸相關計算;在講解蛋白質結構與功能多樣性的過程中採用討論法、合作學習法等,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結構決定功能的觀點。
接下來,我重點講解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此環節,通過提問檢測蛋白質的方法,引導學生思考生物組織中蛋白質含量、哪些食物富含蛋白、為什麼有些食品中要添加某些胺基酸,目的是聯繫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利用問題探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一)胺基酸及其種類
為了使學生認同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並知道生物體內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約有20種,通過講授法介紹不同類型的胺基酸結構式,引導學生思考胺基酸的結構具有哪些共同特點?「胺基酸」這一名詞與其分子結構有對應關係嗎?通過比較分析學生能夠歸納總結胺基酸分子結構通式。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講解必需胺基酸、非必需胺基酸。胺基酸及其種類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蛋白質結構及其多樣性的基礎。
(二)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
蛋白質是以胺基酸為基本單位構成的生物大分子,種類繁多。那麼20種胺基酸如何構成種類眾多的蛋白質呢?教師通過圖示講解胺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的過程。脫水縮合是高考的重要考點,涉及計算題目的考查,因此講解過程中會結合胺基酸結構通式講解脫水縮合過程中肽鍵、氨基、羧基以及形成水分子的數量。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學生討論總結,蛋白質分子結構多樣的原因:每種胺基酸數目成百上千,胺基酸形成肽鏈時,不同種類胺基酸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肽鏈的盤曲摺疊方式及形成的空間結構千差萬別。
(三)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的結構多種多樣,其承擔的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在這一環節採用合作探究法,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自主探究蛋白質常見的功能。教師提問蛋白質功能多樣的原因?學生總結結構決定功能。這一環節既是對前面所學內容的深化,同時也是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塑造。
環節三:總結提升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為鞏固學生所學內容,教師布置課外作業,消化吸收所學內容。
以上就是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下面闡述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可以清晰直觀的展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重要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據此,板書設計如下:
以上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說課稿"全部內容,更多教師招聘說課稿點此查看。
中公講師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