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是選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2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前面第一節學習過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後,系統地學習的第一個化合物,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從課題上就能夠看出蛋白質在功能上的重要性,而且也是為後續學習《遺傳與進化》和《穩態與環境》打基礎。學習本節課,學生能夠建立起生命是物質的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也是從進入高中階段後更微觀地去探究生命的重要開端。可以說本節課對學好生物學科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學情
對於高一學生來說,還沒有有機化學的基礎,在生物裡學習有機物有些難度。而且蛋白質是大分子有機物,在學生認識微觀世界的同時還要清楚認識到有層次的區分,更是不小的難度。而且,此時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正在逐漸形成,但還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講解這部分的時候要注重運用形象比喻的方式,以降低難度。
三、說教學目標
1.說明胺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胺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培養跨學科的分析綜合能力;鍛鍊搜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培養與蛋白質相關的計算能力。
3.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關注蛋白質研究的新進展;認同生命是物質的,初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胺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胺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胺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五、說教法學法
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問答、討論、讀書指導、角色扮演等。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展示超級市場上琳琅滿目的乳製品,並詢問大家挑選乳製品的原則,引出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含量這個比較項,建議大家挑選蛋白質含量高的純牛奶,提出為什麼要攝取蛋白質這種營養物質,引出探究蛋白質功能的課題。
2.新課教學
帶領同學們回顧初中學習過的,攝入的蛋白質必需經過消化成為小分子的胺基酸,才能被人體吸收和利用。所以要從胺基酸去認識大分子的蛋白質。進而引出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胺基酸,通過大屏幕展示教材20頁「思考與討論」四種胺基酸的結構,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四種胺基酸的相同點與區別。教師糾錯、總結,引出胺基酸的基本結構通式。
至此,胺基酸的正文部分就講解完畢,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介紹教材「與生活的聯繫」有關必需胺基酸和非必需胺基酸部分的知識,告訴同學們不能挑食、健康減肥等生活常識。
接下來就到了本節的重點也是難點的部分——蛋白質的結構。在講解之前,我將蛋白質比喻成珍珠項鍊,而胺基酸是項鍊上的珍珠,利用形象化的比喻將抽象的微觀世界生動地呈現在學生們的眼前。展示教材21頁的圖2-4由胺基酸形成蛋白質的示意圖,找同學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講解「二肽」、「多肽」等相關概念,接著引出「串成項鍊」的方式——脫水縮合。
先是教師板演脫水縮合的過程,可以利用「酸鹼中和」方便學生理解羧基和氨基之間的反應,然後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請4位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胺基酸,右手代表氨基,左手代表羧基,演示脫水縮合的過程,提出一些相關的計算題供學生們思考。
脫水縮合是這部分的重難點,更是高考的重點知識,所以為了突出重點,我會提出幾個問題共同學們思考、討論。n個胺基酸形成一個肽鏈時,脫掉幾個水分子?形成幾個肽鍵?如果n個胺基酸形成m條肽鏈呢?
清楚連接方式後,提出思考問題引出蛋白質的多樣性。如果上述演習改變站位、人數、人員等等,結果又是如何?如果用20種不同字母分別代表20種胺基酸,寫出由10個胺基酸組成的長鏈,可以寫出多少條互不相同的長鏈。找同學回答問題,並且師生共同總結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
由結構和功能相適應引出多種多樣的蛋白質要承擔多種多樣的功能,這部分內容簡單易學,我打算讓同學們自主探究,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總結,最後由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以扣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以上是新授課程的全部過程。
3.課堂小結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
4.布置作業
作業部分我留了開放式的作業:查閱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歷史資料和人類蛋白質組計劃相關資料,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學習。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包含了本節課的全部核心知識點,尤其是胺基酸的結構、脫水縮合的過程、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及其功能,以便學生抓住本節課的重點知識。這就是我的板書。
相關推薦:
教師招聘考試《說課》知識點|考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