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這句話出自於《老子》一書中,可謂是道家的經典語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看待這句話呢?
先來看看譯文: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
這句話看似矛盾,又充滿哲學,其實很多事物的本身就是一個循環系統,比如太陽今天傍晚落山了,第二天早上又會從東方升起,長此以往,循環不斷。
再比如說,海水受熱蒸發成雲,雲會往高原地區飄去(熱脹冷縮原理),然後匯聚成雨雪,下在高原上成冰雪,再慢慢的融化,經過小溪、湖泊、江河等流到海裡,這就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
這種運動可以成為道的運動,而道在此間扮演的角色又是微妙的,比如雲朵可能沒飛到高原,就成雨水降下來了,那些水可能還沒流到海洋,就已經蒸發了。
但是道在這裡面是一個比較統籌的角色,它代表著一個規律,儘管中間可能會有一些偏差,但事物的運動還是按照這個規律走的。
道在宇宙中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天下萬物產生於看得見的有形質,有形質又產生於不可見的無形質。事物的發展它可能產生於某種條件,也可能產生於某個想法。
就像我們做某件事情,我們可以依據現有的裝備(條件)去決定做什麼樣的事情,也可以想著要做什麼樣的事情,再去湊足這個條件。
打個簡單的比方,周末我們本來沒有什麼事情,突然瞥見了前段時間某個朋友送的話劇演出票,於是決定去看話劇,這個就叫先有條件再定想法。
另外一種情況則是,近段時間很想看某場電影,於是去買電影票,去看電影。這個就叫先定想法再湊條件。所以這兩句雖然很矛盾的話,放到現實裡,還真的很適應。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戲曲說(ID:xiqushuo1995)
(您的每一次點讚轉發,都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