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附屬品,父母的過度幹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2020-09-10 貞媽育兒記

文丨貞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小紅的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是非常注重的,為了避免小紅在成長的過程中走彎路,所以小紅的媽媽對於小孩的控制非常嚴格。

比如小紅的媽媽每天都會幫助她準備好日程表,詳細的規定了小紅每個小時應該做的事情,要求小紅必須嚴格遵守。但是最近小紅媽媽卻發現小紅和自己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惡劣,不聽話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這導致小紅媽媽感到非常煩惱。

一、父母的過度幹預,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1.讓孩子無法得到鍛鍊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遭受挫折,為了能夠避免他們遭受挫折會直接傳授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規避一些困難。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太過於嚴密反而會錯過鍛鍊的機會,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後應對各種困難的能力會變得非常差。

2.導致孩子叛逆

父母在幫助孩子規劃未來發展的道路以及規避成長當中所遇到的困難的時候對於孩子的控制欲也會變得越來越強,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完全沒有自由,最終引起他們出現叛逆的心理。同時也會導致親子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這種情況是每個人都不想要看到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格外注意。

3.讓孩子變得容易妥協

有不少家長在自己的想法沒有辦法得到孩子認可的時候,都會通過家長的權威來強硬的灌輸自己的想法。如果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孩子迫於壓力隱藏起自己真實的想法,那麼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妥協,從而慢慢的失去自己的主見。這對於他們的未來成長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為什麼很多父母喜歡過度幹預孩子?

1.減少成長中的挫折

相對於孩子來說,每一個成年人的生活經歷都是非常豐富的。所以對於一些從孩子的角度來看非常困難的問題,成年人總能夠非常輕而易舉的解決。有一些家長也希望能夠幫助孩子規避困難少走彎路,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不由自主的過度幹預孩子。

2.已經習慣了控制孩子的生活

每個孩子在年齡特別小的時候自我生存能力都是非常差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只能依靠自己的父母來生活,所以父母對於他們的生活有著完全的支配權。但是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會慢慢的出現自我意識,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自我意識會和父母的想法發生衝突,而有一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夠繼續聽話就會過度幹預他們。

3.父母自己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

一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和他們小的時候受到的教育也是有很大影響的,如果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父母過度幹預他們思想的教育,那麼這些人就會認為這種教育方法是正常的。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會使用類似的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對孩子有足夠的尊重,並且找到合適的相處方法。這樣才能夠保住親子關係融洽,並且對於他們的成長也是有幫助的。

三、父母應該怎麼跟孩子相處?

1.尊重孩子的意見

每一個人在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有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經驗最豐富,所以做出的選擇也是最正確的。這樣就會導致他們直接剝奪孩子的意見,這對於孩子的獨立性會有很大影響。

2.有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如果想要保持良好的相處關係,那麼平等溝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心平氣和的進行溝通。但是有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總是高高在上,並且會剝奪孩子發言的機會,這樣做對於親子關係的影響也是特別大的。如果想要改善親子關係,那麼有足夠的尊重和理解也是至關重要的。

3.不要幹涉孩子的自由

父母幹涉孩子自由的情況也是比較多的,第一種情況就是讓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來做事情,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見的。而另外一種情況就是父母在沒有經過孩子允許的情況下做出一些超過權限的事情,讓孩子沒有機會獨立處理問題,鍛鍊他自己的能力,這種情況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要儘量避免。

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獨立自主變成有著獨立想法的人,那麼就一定要在他們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鍛鍊,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和孩子的相處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格外注意。

本文由貞媽育兒記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父母控制孩子是為孩子好?其實危害很多,學會放手非常重要
    相信每一個父母都認為自己對孩子是非常疼愛的,更是為了能夠照顧好孩子的生活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精力,把他們的生活全部安排得井井有條,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是有一些父母卻不知道自己如果太過於幹預孩子的成長,其實對於他們並不利。
  •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教育孩子,不應摻雜著功利的目的
    每個父母,都很重視自己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水平。學習好不好,作為個人評價的一項標準,會伴隨許多孩子很久,學習多少知識,是每個人在未來能在社會上立足的底氣和資本,但許多家長對於孩子學習怎樣的態度卻逐漸變質。,他也不認為自己的孩子考出多低的分數會影響到自己的名聲,小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和孩子說,你這次考不好我就不去參加家長會,丟不起這個人,在無形中就把孩子的分數和個人名譽綁在了一起。
  • 過度保護孩子,將會帶來哪些危害?
    小編發現,現今的家長對孩子實在是過度的關愛,任何事情都希望能幫助孩子做好,不想讓孩子受任何的苦,長期下去,孩子就會變成嬌滴滴的娃娃,經受不住任何風雨的摧殘,否則就會一蹶不振。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將會養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自主意識和敏捷的應變能力,任何事情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否則會不知所措,經常會感到無所適從。
  • 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
    面對孩子打架,父母一定別參與過度,適當引導幹預即可!李倩傍晚帶著兒子球球到小區遊樂場玩耍,期間,兒子在跟一位較大的小朋友一起玩時,因為玩具的事情發生了矛盾。別一味要求過度謙讓孩子之間出現打架情況很正常,一些父母在看到這種情況時,首先不由分說地數落自己的孩子,甚至是訓斥他們為什麼不與人好好相處。事實上,這種方式不僅會對孩子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同時還會導致他們形成懦弱的性格。
  • 對孩子過度保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父母學會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這就是媽媽對孩子的保護欲,其實每個父母多多少少都對孩子產生了保護欲,只是有些更強烈,有些並不是十分明顯。喬英子的媽媽和爸爸離婚了,當爸爸上門探望搶銀子時,都被以不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為理由拒絕。喬英子想上南京大學,但是媽媽認為離自己太遠,不能照顧喬英子,一直逼迫她,不許她填南京大學,最後喬英子得了抑鬱症,整個人都變了。這並不是愛,是禁錮,以愛之名傷害孩子。其實這是一種過度保護,那麼過度保護的危害有哪些呢?
  • 過度幹預孩子交友不可取,想讓孩子受歡迎,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主要是父母怕孩子交到不好的朋友,把孩子帶壞了,因此出於對孩子的擔心和過強的管控欲,父母就容易過度幹預孩子交友。父母過度幹預孩子的交友會有什麼不良後果影響孩子人際關係父母過度幹預孩子交友,事事都愛出面保護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被孤立。如果當孩子每次和同齡小夥伴發生矛盾的時候,父母都第一時間出頭,為孩子打抱不平,幫孩子責怪夥伴甚者呵斥夥伴,那麼就會導致很多夥伴遠離自己的孩子。
  • 孩子也會焦慮?孩子的幾個表現,父母千萬不能忽視
    ,不安的情緒導致心跳加速、胸悶、四肢發抖等症狀,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情況,也會耽誤孩子的治療。一、為什麼孩子會產生焦慮心理?1、 環境因素對於孩子來說,外在環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父母平時情緒不穩定,遇到事情容易慌張,那他的孩子也極易被影響。父母將自身的焦慮的情緒通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傳遞給孩子,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情緒不穩定。
  •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平時表現的10個過度言行,不利於孩子成長
    給寶寶一個好起點,父母的鼓勵是需要長期性,這會使孩子感到一種強有力的支持,最好的教育是,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可以告訴他:這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並且你還沒努力發揮,只要找到原因並繼續努力,你就會成功。
  • 父母過度的愛,其實是孩子的負擔
    >我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他們甘願為孩子付出,甚至是傾其所有,但過於「以孩子為中心」,不惜一切代價為了孩子,反倒會成為孩子的負擔。越不自信,越容易做不好,於是越覺得對不住父母,越自責,形成惡性循環。雖說這是吳昕自己的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有一部分是父母過度的愛導致的,因為父母付出過多時,孩子會力不從心,所以會成為一種負擔和幹擾。
  •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
    父母的「過度教養」會讓孩子更焦慮什麼是「過度教養」?所謂「過度教養」,就是指父母為了使孩子在學業、人際關係等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功,而向孩子提供過度的、不利於孩子發展的關懷和幫助。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很多過度教養的表現。如特殊禮遇、包辦代替、過度焦慮、過分注意、大驚小怪、當面袒護、輕易滿足、過分保護、嚴加看管、過多幹涉、容忍溺愛等等。過度教養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孩子多方面發展帶來障礙。
  • 父母都知道溺愛的危害,但這些慣孩子的行為,很多家長卻一直在做
    孩子的成長受家庭的影響最大,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往往都是被家中好多個大人同時寵著,如果家長不能很好地把握寵愛的原則,這種寵愛就變成了溺愛,在過度的寵溺中,孩子很容易就被寵壞,這不僅是毀了孩子,最終也會坑害父母。
  • 孩子不是父母的「複印件」,不要剝奪孩子的成長權利
    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兩個性格獨立發展的階段。一方面需要幹預,控制好難度和風險,保證孩子能夠在一個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環境下成長。另一方面不能過度幹預,給孩子做一定的引導和提示,最終還是要讓孩子自己成長。有些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又期望自己的孩子在成家之後,立刻就變成一個獨立的人,這又怎麼可能呢?
  • 可能是「口腔敏感期」在作怪,父母別過度幹預
    當孩子進入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會有哪些特徵:1、喜歡咬人當孩子進入口腔敏感期時,會變得特別喜歡咬人,不僅僅是父母,還有其他與體貌接觸的人,他們咬人並不是故意的,而是對自己的認知不夠,認為其他人的手腳也像自己的那樣能夠去咬。
  • 尿床也會毀孩子一生?醫生:尿床危害,僅次於父母離婚
    比如說:西瓜吃完不吐籽,臉上會長雀斑;白天玩火,晚上會尿床……現在當然知道了,玩火不會尿床,但是尿床不是長大了就好了。 五歲以後孩子還總尿床,爸爸媽媽需要注意了。 小兒遺尿是怎麼回事? 小兒遺尿,俗稱「尿床」,指孩子在熟睡狀態時不自覺的排尿。
  • 尿床也會毀孩子一生?醫生:尿床危害,僅次於父母離婚
    比如說:西瓜吃完不吐籽,臉上會長雀斑;白天玩火,晚上會尿床……現在當然知道了,玩火不會尿床,但是尿床不是長大了就好了。五歲以後孩子還總尿床,爸爸媽媽需要注意了。小兒遺尿是怎麼回事?雖然15%的患兒可以自然痊癒,但仍有1%~2%的患兒可持續至成年期,若不及時幹預,這些孩子的身心都會受到傷害。為什麼會發生遺尿?
  • 早教知識:你知道父母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危害嗎?
    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早教知識:你知道父母吵架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危害嗎?」這篇文章,家長們一起來看看吧!解更多個更全的早教注意事項以及相關信息,請點擊醫學教育網!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對孩子的傷害,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孩子會變得缺乏安全感,留下心理陰影,性格也會受到直接的影響。表現到孩子身上會怎樣呢?
  • 家長過度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精神死亡」,父母要「管」住自己
    家長過度的控制欲會讓孩子"精神死亡"早前震驚全國的"北大弒母案",兇手吳謝宇便是一個從小在母親過度的"控制欲"下長大的孩子。這位母親的教育方式屬於嚴厲且專制,就是給孩子定下許多的目標規則,並要孩子全部執行。
  • 最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把孩子當成獨立人,而不是當成附屬品看待
    很多時候,有一部分家長會認為作為孩子的父母,孩子就應該聽從自己的建議和安排去做事,如果孩子略有點反抗,家長就會生氣地對孩子說必須聽他們的,一定要孩子這樣做。對於家長的這種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很多時候表面上順從了父母,但是內心卻很反對父母的要求。
  • 家長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少幹預好處多,你就等著樂吧
    而且孩子自身的很多技能都是通過實踐、練習,才能得到鞏固發展的,所以家長不要抑制孩子的獨立意識。 二、父母過度保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要過度的保護孩子。幹預過多會讓孩子在各個方面落後於同齡的小朋友,而且會養成孩子過於內向害羞的性格,嚴重的甚至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 孩子的優秀不是父母的面子
    孩子越優秀,家長臉上有面子,就越高興。孩子表現越差,家長越會感到丟臉,似乎孩子是否優秀直接影響著家長的面子。在家長看來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面子,家長可以送孩子進補習班,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周末時間比上學還忙,為了自己的面子,孩子一定要超前學習。這些遠遠不夠,只有孩子按照家長的標準成長,家長才是最有面子的!愛面子,在西方心理學上被解讀為一種自戀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