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辰以前特別愛看小說,各種得道成仙,修成正果,越來越厲害的爽文,但仔細看,不管是小說裡的人,還是真實世界裡的人,能成功的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毅力。
自己有太多毅力不夠的時候,誰不想把孩子培養的更有毅力呢?強的毅力是成功的階梯。尤其是現代社會風氣浮躁,很多孩子缺乏對事物的熱情和堅持。
一個朋友說,他的孩子今年讀小學六年級,幹什麼事都不持久。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家長就帯她去學古箏,沒過兩個月,孩子就嫌樂理入門枯燥不肯去學了。後來,又陸續學了鋼琴、畫畫、小提琴等,每次都是孩子自己主動提出要學的,也再三保證"這次一定會堅持。可是,沒過多久她就又不肯去學了。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訓練孩子的毅力呢?
1.和孩子一起學習
從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入手,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孩子,和孩子共同學習,相信孩子一定會非常喜歡。
比如孩子愛畫畫,剛開始可能就只是亂塗亂畫,家長看不出什麼門道,可孩子其實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我們可以去問孩子,這是什麼呀?然後孩子告訴你,這是小花,小草,太陽,那麼,接著問,那天空中除了太陽,還有什麼呢?孩子這個時候肯定會認真思考後告訴你,有雲、小鳥、月亮、氣球等等,然後和孩子一起畫,你畫一筆我添一下,這樣會多很多樂趣。
孩子的毅力不夠,是外界吸引孩子的東西太多了,家長要考慮如何為同一事物加入新的元素,把一件枯燥的事變成好玩的事物,慢培養孩子的毅力。
2.毅力就是堅持一小步
興趣作為切入點以後,孩子覺得厭煩也是遲早的事,當他感到厭倦懈怠的時候,並不是不喜歡了,人的興趣都是呈波浪形,興趣疲勞罷了。這個時候再堅持一下下,對培養毅力非常重要。
比如給孩子報了繪畫班,孩子說我不想去學畫畫了,我們可以換個切入點去鼓勵孩子:不是好久沒看到林老師了嗎?他一定又會給大家講笑話了。不要直接去說教:你一定要去,要給我好好學,我都交了學費了什麼什麼的。等回家後,再加深一下:你看,還說不去,這下畫的多好看啊。孩子一下就會體會到堅持的樂趣。
3.延遲滿足,増強自控力
提出「情商」的美國著名心理家戈爾曾做過一個「延退滿足」的實驗,找了一批四歲孩子,給他們每人一塊糖,並告訴他們若能等主持人回來再吃這塊糖,則還能吃到第二塊糖。戈爾最悄悄觀察,發現有的孩子只等了一會兒便不耐煩,迫不及待地把糖塞進了嘴裡;而有的孩子則很有耐心,而且很有辦法,想出做遊戲啦、講故事之種種方式打發時間,分散注意力,最終堅持到主持人回來,得到了第二塊糖。戈爾曼又對這批孩子14歲時和進入工作位後的表現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晚吃糖的孩子數學和語文成績比早吃糖的平均高出120分,而且意志堅強,經得起困難和挫折,更容易取得成功。
所以,要教會孩子學會延退滿足,増強自控能力。正像法國教育家盧稜在《愛彌兒》一書中所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準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嗎?這個方法就是百依百順。「因為面對父母的有求必應、百依百順,孩子頭腦中會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思維定勢一我要什麼馬上就能有什麼,所以很難形成堅強的毅力。很多家長也知道通過吃苦磨鍊孩子的毅力,但是一看到孩子遇到困難,便不忍讓他獨自承受,結果還是家長挑起重擔。因此,家長不應該把磨鍊意志」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面,而應該「延遲」提供幫助。
4.其它方面
①父母永遠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要總是給孩子設置一堆條條框框,自己卻不作為,這樣很難讓孩子信服。
②遇到困難或挫折後,意志消沉是難免的,要多鼓勵孩子。
③除了興趣技能,身體素質方面的鍛鍊也不能少。很多孩子感覺總也睡不醒,無精打採,一上課就精神注意力渙散,跟體能跟不上也是有關係的。帶著孩子完成一些需要堅持的體育鍛鍊,比如慢跑、爬山、攀巖等。循序漸進的去提升孩子的身體素質,潛移默化的磨練意志力。
④適當讓孩子吃些苦,不要保護的太好。在物質和生活條件過分便利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缺乏毅力,不要再早晚親自接送孩子了,讓孩子自己擠擠公交車,在赤日下趕路等等。
⑤家長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培養孩子堅強毅力,比如,看到石頭上的水,就可以向孩子講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的道理;遇到大海,要讓孩子明白「涓涓細流匯聚成海洋」,任何的成功都需要長久的支持等。(您的轉發與收藏,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