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智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天我們繼續參悟。
古語有云:「滿招損,謙受益」,凡事過猶不及。《道德經》在第九章中更是深刻地表達了適可而止的人生智慧。原文如下:「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如何深入理解這段話呢?它又給我們帶來哪些智慧呢?
第一,適可而止,把握分寸。「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執持;盈,滿;已,停止。與其執持盈滿,不如適時停止。其實,自然界時時刻刻都在為我們揭示這個道理。日到正中復西斜,月到圓時方始缺,水至滿時必自溢,凡事適可而止。生活中,飲茶適量,可心情愉悅;喝酒適量,可疏通經絡;運動適量,可強身健體;吃飯適量,可健康長壽;午睡適量,可神清氣爽;反過來就容易出問題。比如:吃多傷胃,久坐傷腰。所以人生處處都需要把握分寸,不要過度。
第二,鋒芒畢露,必難長久。「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顯露鋒芒,銳勢難以保持長久。大家都用過鉛筆,是不是經常寫著寫著就斷了?家裡的切菜刀是不是用著用著就鈍了?鋒芒畢露,貌似所向披靡,但卻隱藏著脆弱之處。一個人,要讓別人知道你的能耐,不是不可以表現,是要適可而止。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人的書法很好,在單位裡數一數二,可以在一些大的場合接受領導指示去表演一番,以示助興,這是可以的。但是,時時刻刻在同事面前賣弄就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容易被別人說閒話。所以,懂得藏鋒才能得以長久。
第三,金玉滿堂,不能招搖。「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金玉滿堂,無法守藏。金玉滿堂很多時候會出現在對聯裡,這只能用來作為祝願。萬一哪天真有了很多金玉,奉勸您一句,千萬不要大肆置於大堂之上。萬事萬物,只要太過招搖,均易招來禍害。說句大白話,你家大堂堆滿黃金,如果賊人不惦記那賊人就是傻子。現實生活中,很多有錢人被人綁架就是因為把自己的財富公諸於世了。如果你有很多財富,有兩個建議:第一,通過捐贈、公益等形式把錢流向社會,這樣的話可以讓人心平衡,進而保全自己。第二,請你低調低調再低調。有些人深諳此道,平時衣著很低調,穿個拖鞋去銀行辦業務,細細一問才知道是億萬富翁。
第四,富貴之人,不得驕橫。「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如果富貴到了驕橫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禍根。人,如果能夠富貴,是好事,要麼是因為自己努力,要麼是因為祖宗積德,要麼是因為自己有福報,這是值得祝賀的。但是,千萬不要驕橫。一旦驕橫,就會後患無窮。你可看到有時會有豪華跑車在市區限速60公裡的馬路上呼嘯而過,時速達百公裡以上?這是展示財富還是目中無人?被罰款,他無所謂,一點錢而已;和別的車碰撞,他無所謂,頂多賠錢;撞壞了公共設施,他無所謂,覺得沒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他沒想到,他自己在車上,隨時可能車毀人亡!這類新聞很多,這裡就不舉例了。更有些富貴之人,認為自己有通天本事,驕傲爆棚,幹起了偷稅漏稅等違法的事情,終究也是逃不過法律的準繩!
第五,功成身退,順應天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一件事情做得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功成身退,是人生的大智慧。為什麼「功成」之後,要懂得往後退呢?想想看,有功之人,往往容易成為眾人的焦點,同時也自然而然成為帝王(領導)心目中的假想敵。不管你自己有多清白,也無法阻止別人為你染色。歷史上,韓信功高蓋主被漢高祖身邊的女人視為眼中釘,導致無法善終。文種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得以成功的幕後功臣,因沒有聽範蠡的建議隱退,最後被勾踐隨便一個理由就處死了。韓信和文種都是冤枉的,但是人死不能復生,後人再多噓唏也是沒用。建功立業,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但是,功成之後如何保全才是最大的學問。
看過人生繁華,懂得人生進退,歲月白駒過隙,應知適可而止。讀《道德經》,悟人生智慧。這期就談到這裡,下期我們不見不散,歡迎持續關注「安哥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