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追求

2020-10-05 阿祖順其自然

聲音來源:汪廣輝/書友(心理諮詢師、博士後)

文字翻譯:祖佳明

悅享聽讀書社群在15年影響一億人讀書

這幾天的研討會呢,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書友,大家對成長的投入,用心的學習,深深的打動了我。

其中呢有個車倩倩,她從新疆,帶著八個月的孩子,長途跋涉來到北京,同時呢在北京連續學習了四天,還有的書友呢本身就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知識積累,也在連續四天的用心學習。

你像有一位廣州的書友是坐著飛機,來到這邊學習,那她是國家級的心理諮詢師,博士後,下面我們聽一聽她的一小段分享: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麼接地氣的會議,以前參加會議經常是一些學術會議,聽專家講課,我也可能下去分享,收穫滿滿,接受到這個平臺挺有緣分的,第一次聽到張巧玉老師的聲音,她在我的微信裡面,我第一次點開它,我覺得聲音這麼的質樸,內容是這麼的實用,一下震撼到我了,我連聽了三遍,後來我就點開了汪老師的陸陸續續的播音,每一集每一集都會聽,早上刷牙開始,開車上班,下班開車回家,在路上我都會聽。

我把所有的碎片時間都用來聽這個,我覺得我的收穫的真的真的很大,因為我是心裡諮詢師,在心裡界方面做心裡諮詢,可是我覺得汪老師的播音,他的知識又從財富、領導力、家庭關係的處理等等等吧!從這些打開了我的思路,和我心裡諮詢的知識是互補的,讓我很欣喜。其實呢還有很多書友啊也希望來到現場,由於種種原因呢沒能成行,接下來呢我放一小段我們在領導力發展會議上的分享:

發現自己內心的一些東西,因為,有一些感動你的東西,所有打動你的,甚至讓你流淚的,你要仔細的想一想,它可能就是你想要的,一個人怎麼叫幸福呢?

我可能找到我內心想要的方向,而且呢我也確定了一個途徑,每天我堅信,通過這個途徑一定是可以達成的,那你會發現呢這就是幸福,因為你走在了成長的路上,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的路上,走在了實現夢想的路上,那還有什麼糾結的呢?會遇到障礙的,不管你信念多堅定,不管你有多積極的態度,你仍然會遇到障礙的,但是你的態度和你的信念會使那些障礙變得很可愛,它會變得不同,它就是來幫助我們去修煉的最好的工具,你說人生不就是經歷嗎,是吧!

酸甜苦辣,你發現這些味道都有它特別之處啊,如果我們每天吃的東西只是香,那生活有點太乏味了,是吧!有的時候你吃點辣的,有的時候想吃酸的,酸兒辣女,什麼意思呢?

你會發現這個生活百般滋味、五彩繽紛,你會發現有各種色彩,黑色的有黑色的觀妝,紅有紅的熱情,那就一個顏色就是你最喜歡的顏色這個世界上。

你喜歡藍色的,我也是藍的周圍人也是藍的,你覺得還美妙嗎?

所以我們非常享受這樣的一個創業的旅程,這樣一個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旅程,你說最好的自己,你又是「灌雞湯」「心靈雞湯」我不管它是啥湯,只要有營養不上火,味道還好,就是好湯。

所以我們的意思,很幸福,要幸福的追求,去追求幸福最關鍵的是要幸福的追求,不是痛苦的追求幸福,咬牙切齒的追求幸福,咬牙堅持,最後牙都咬碎。

說服別人最好的建議

聲音來源:汪廣輝

文字翻譯:祖佳明

讀書社群在15年影響一億人讀書

在生活中經常有的孩子啊,他不喜歡父母嘮叨,他也知道呢父母是對自己好,說的呢也對,但是就不喜歡聽。

包括有的領導,他呢要麼指責,要麼呢說教,怎麼做效果最好呢?

就是要講具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用故事講出來的經驗教訓會比責罵和說教有效得多!

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呢,感染聽眾的情緒會很容易,能讓聽眾體驗到善行的意義或者是惡行的後果。

像昨天我們在北京的領導力發展會議上,我們邀請了一位嘉賓叫張曉紅,她分享了她從一個鐘點工的潑婦,到富婆的心路歷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內心呢受到了強烈的衝擊,因為故事更容易感染到聽眾的情緒,所以呢就引發了人們的深度思考和轉變。

張曉紅呢用鮮活的故事呢,描述了一個人有夢想,但是不成長的可怕之處,在進入系統學習之前呢,在創業的路上,是專往坑裡跳,吃了一虧又一虧上了一當又一當,而且呢自稱是虧虧,都有新體會,噹噹都有新花樣。

所以呢人們不喜歡被教育,人們喜歡聽故事,尤其呢喜歡聽有趣的故事,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呢實現這種轉變。

還比如說呢,如果你希望告訴別人應該耐心一些,往往呢效果不明顯,如果講述一個有關耐心的故事,可能感染率會更大一些。

故事呢比道理更容易改變人們的行為,還比如呢你想讓團隊的領導人更寬容,可以給他們講一個例子,有一家公司呢他有個高級經理,他給他所有的員工發了兩張寬容券,而券的作用呢,是可以犯錯誤,可以抵消錯誤,這個經理呢要求員工在年底前用完這張寬容捲兒,這實際上是鼓勵大家勇敢嘗試,即使犯錯誤也沒有關係。

人呢不能因為怕犯錯誤,做什麼事情都畏手畏腳,通過這樣的故事,人們會不會更受啟發呢?

相關焦點

  • 追求幸福還是幸福地追求?| 種瓜故事
    「追求幸福還是幸福地追求」?這個話題我以前從未想過,也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幸福來自哪裡。直到有一次參加線下學習,當幸福的話題被拋出來後,我才第一次深入思考。追求幸福,這是我在沒有學習中華文化之前的狀態。
  • 在「幸福裡」追求幸福
    三十年後看這部《幸福裡的故事》,我們的電視劇人又把鏡頭對準了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渴望》裡的老百姓渴望的是幸福,而現在,「幸福裡」的百姓正是在追求幸福,而且也追求到了幸福。電視劇《幸福裡的故事》別名《北京西城故事》。
  • 柏拉圖:幸福的追求
    可是,在柏拉圖看來,這種帶有社會普遍性的幸福觀,僅僅只是「想像的幸福」,即「被認為是幸福的」一種錯覺,根本不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將超越那些外觀和表象,追求內在於人的行為中的「善」之實質性的擁有。在《會飲篇》裡,柏拉圖對這種幸福觀做了明確的闡述。
  • 犧牲幸福去追求所謂的幸福
    我和老公剛結婚兩年,婚前雙方父母幫我們解決了房子首付,婚後我們自己還月供,但是兩年來他加班太多了,根本沒時間陪我,我真的覺得婚後的生活不幸福。 牛津通識讀本《人生的意義》中有一句話:「人們總是試圖犧牲自己的幸福去追求幸福」。
  • 追求幸福(散文)
    歐文說:「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
  • 感恩幸福 追求卓越
    感恩幸福 追求卓越——西彭一小第36個教師節慶祝活動2020年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如期而至。西彭一小本著簡約而不簡單的理念,以獨有的方式讓老師們度過了溫馨而幸福的一天。活動伊始,九龍坡區、西彭鎮優秀教師代表們,為大家獻上了以「幸福 感恩 奮進」為主題的詩朗誦。大家用滿腔的赤誠,訴說著自己的幸福和對工作的熱愛;用鏗鏘有力的話語,表達著繼續努力的決心。
  • 在追求卓越與幸福的路上
    在追求卓越與幸福的路上濟瀆路學校   楊豔麗當老師的你,生命中會遇到很多學生,每一個學生對你而言,只不過是眾多學生中的一個。然而,對於學生來說,你卻是他生命中遇到的有限的老師。你將是開啟他萬千世界的人,若愛,請深愛;若教,請全力以赴。」
  • 寫在畢業季:一定要追求幸福
    所以,一定要追求幸福。一年一度的大學生畢業季又即將來臨。往往在這個時節,這些即將走上各個崗位的學子們身心壓力都極大,何去何從,盡顯迷茫。而這些都是我追求身為教師的幸福得到的。所以,我奉勸即將畢業的學子們,無論你打算從事什麼職業,都一定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 為什麼人們對幸福的追求會存在缺陷?
    答案很可能會被歸結為一件事:幸福,人類現代文化對幸福的執著追求接近於人們的宗教信仰,這是唯一不需要辯解的行為理由:快樂是美好的,因為快樂能使人們的生活積極向上。但是我們能在這種循環推理的基礎上建立我們的生活嗎?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但是人們從生活中獲得的數據非常少。在2010年的一項調查中,美國居民被問及:他們是寧願「取得偉大的成就還是獲得快樂」?
  • 既然我給不了你幸福,就給你追求幸福的自由
    拉起你的手,我說我要給你全世界的幸福!可我把全世界都給了你,你卻依然緊皺著眉頭!既然我給不了你幸福,就給你追求幸福的自由!無論我的心有多疼,我也必須放手,只為有一天能看到你燦若春花的笑容!沒有你的日子裡,我苦不堪言,任憑滿眼都是開不完的春柳春花滿畫樓,心中卻只是訴不盡的新愁與舊愁。
  • 幸福,從來不是追求而得的,你越是苦苦追求,就越容易痛苦不堪!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追求幸福」這個表達習慣背後,存在著哪些思想誤區吧!02思維誤區一:幸福被描述成了一個事實狀態,而不是心理狀態追求幸福,在這個短語裡,「幸福」成了一種事實狀態。這種表達方式,使得追求幸福和和追求理想、追求夢想、追求財務自由等越來越同質化。
  •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可以追求到嗎?加德納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可以追求到嗎?加德納用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當幸福來敲門》是2006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電影,該片由威爾·史密斯和他的兒子賈登·史密斯主演。主要講述了瀕臨破產的加德納(威爾·史密斯飾)在妻子離開的窘境下,仍然堅強面對生活,追求幸福。
  • 盧志文:教育,是教會每個個體追求幸福的事業
    ,所以我們要不顧一切先追求成功;西方人則認為,幸福在成功之前,人人都可以獲得幸福,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獲得成功。僅有的義務就是幸福,我們都是為幸福而來。」教育,是教會每個個體追求幸福的事業。我們真正需要建構的是指向「幸福」的教育,而不是指向「成功」的教育。長期以來,在學校,我們並沒有把個體的「幸福」作為教育的目標。我們總是把教育的終極目標鎖定在「成功」上,一切教育活動都圍繞「成功」進行。把「幸福」作為教育的目標和把「成功」作為教育的目標,有著本質的差別。
  • 研究表明:一味追求幸福會降低幸福感(雙語)
    核心提示:許多人都認為人生意義在於追求幸福的過程,而最新研究表明,幸福的人生與有意義的人生(meaningful life)不能畫上等號,而一味追求幸福更是會徒增煩惱。
  • 萬俊人談:什麼叫幸福、怎樣創造、追求和分享幸福
    經歷了痛苦才能珍惜快樂,經歷了嚴寒才知道春天的溫暖,才懂得快樂和幸福感受的珍貴。  ★有的人認為,買高檔化妝品、用名牌、坐豪車、吃山珍海味就是幸福,這樣的幸福是很膚淺的。  ★幸福的分享程度越廣泛,說明這個社會越公平,秩序越好。  ★代表社會組織和國家的政府應該是僕人,是保姆,人民才是主人,這個觀念一定要樹立起來。
  • 追求真福,把握人生真正的幸福
    一,有愛的地方就有幸福對於嗷嗷待哺的嬰兒,幸福就是媽媽溫暖的懷抱。當我看到孩子一天天長大是一種幸福;當我看到父母健康是一種幸福;當我們手足情深是一種幸福;當我們滿身夕陽還能相濡以沫是一種幸福。沒有了貪慾尋找幸福時便會橋直路寬,幸福的谷地也不會遙遠。
  • 有過追求的人都是幸福的……
    有過追求的人是幸福的,然而沒有追求的人是痛苦的,即使有追求的人在追求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挫折,但是經歷了這種挫折和苦難之後,才會更加懂得珍惜。
  • 追求幸福的路徑:淡忘往事,降低期待,保持勇氣
    文 | 勤一一(爸媽精讀專欄作者)幸福是我們畢生都在追求的。楊絳曾說: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做人實在夠苦。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對於女人來說,追求幸福的道路更是坎坎坷坷,荊棘叢生。雖然幸福不是人間的常態,但是我們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在追尋的路上,我們漸漸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徑:淡忘往事,降低期待,保持勇氣。
  • 錢理群:基本解決溫飽後我們如何追求幸福生活?
    因為在我們生活、成長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不但要有一間獨立的書房是一種奢望,而且追求「一本書,一杯茶」的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種罪惡,因此受到了數不清也說不清的批判。今天諸位就沒有我這樣的苦惱,但有一點應該是相同的:每個人最早的幸福觀都是立足於物質基礎上的幸福,也就是要解決生存、溫飽問題。大概在座的一些剛進工廠的年輕朋友,你們首先追求的,還是我當年年的一間房,而且是住房,還不是書房。
  • 韓紅用《忠於自我》的歌聲倡導一種追求幸福的模式
    她用歌聲倡導一種追求幸福的模式,那就是《忠於自我》。這首歌由姚若龍作詞,它是一首直擊心靈的歌曲。韓紅用感情真摯的歌聲,詮釋了不斷地忠於內心的想法,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喜悅, 是多麼的奢侈。太多的人,敗給了生活,逃不出內心的枷鎖,衝不出固有的模式,人云亦云,留給自己的只是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