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之夢模特禮儀溫馨提示
明日 12月30日 周日 不限行
報名諮詢熱線:13111671322
點擊進入:高陽共享電話本,全面涵蓋高陽各個行業,查找電話更方便
曹鴻勳(1846.2.3~1910.9.9)清代官員。字仲銘,又字竹銘,號蘭生,另號銘帛,室名益堅齋。光緒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狀元、歷任修撰、湖南學政提督、雲南永昌知府,調雲南府,授迤東道,官至陝西巡撫,為官清廉。
任上開辦延長油廠,打出中國陸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稱老一井。曹鴻勳還以書法名世。北京故宮、頤和園及濰坊等處都留下不少墨跡石刻。
高陽,自古以來就是文人薈萃之地,在一千多年的封建科舉考試中,卻僅僅出現過幾位狀元,大將孫承宗(1563-1638)年,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考中進士,在殿試中卻意外輸給了一位江南才子,只好屈居榜眼。殊不知在高陽縣的西龍化村,真真出過一位狀元,只不過當時由於某種原因,沒有成為現實。要想揭開這段塵封往事,還要從西龍化村的形成談起。
據史料記載:元末明初,在冀中平原的瀦龍河兩岸戰事頻繁,特別是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這一帶曾經是主戰場,當地的老百姓死傷慘重,十家九空,尤其是成年男子,更是所剩無幾。
因此,當朱氏王朝統治穩定後,從永樂(1401-1412)年間開始向河北、山東進行了大規模的移民運動。西龍化村的開拓者,是從山西洪洞縣遷來的曹姓一叔一侄。叔侄二人歷經艱辛,努力躬耕,百餘年後,村裡的百姓已達百人。
這個小村莊緊靠白洋澱畔,地勢低洼,十年九澇。每當洪水泛濫之時,人們站在房頂上、柴垛上、樹杈上,望著滔滔的洪水,真是煙波浩淼,大有檣櫓灰飛之勢;待到洪水退去,也是寒鴉數點,水繞孤村。
每當農曆的四、五月間,春小麥還沒有完全成熟,大部分人家已經斷炊,村民們只好剪下麥穗,在簸簱裡挫出麥仁,再用石碾軋幾遭,做成面片煮著吃,人們還給他起了個很好聽的名字「碾碾轉兒」。到了秋天七、八月,大高粱剛發紅曬米,部分農民又斷糧了,他們只好把高粱穗剪下來,也是在碾盤上軋幾遭,帶著糠做成餅子充飢。
到了明朝中期,曹氏宗族的家譜有了記載,這時全村的土地和鄰村有了明顯的界限,耕地面積約800餘畝。人口已繁衍到了200餘人。但遺憾的是,由於年代的久遠和其他原因,前幾代曹姓的名字和計生狀況已無從知曉,五世祖曹彥魯便成了西龍化村的創始人和族長了。
由於經濟的貧窮,文化的落後,西龍化村從明初到清末的500多年間,別說狀元,就是秀才也未出現過一個。從曹氏家族的家譜記載中,只有3個太學生和4個庠生。根據筆者考據,太學生也是假的,他們沒有進過城裡的學堂或書院,更沒有躍過龍門當上九品芝麻官,只不過是當時有點錢的人家為求體面虛榮,花錢捐買個功名罷了。
從雍正三年(1725年)曹氏10氏的曹爾、曹行兄弟遷出西龍化(其原因已難查實),到山東濰縣(即今濰坊市)落戶,事過百年之後,不知是造化的選擇,還是人傑地靈的機遇,東遷的曹氏宗族發生了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即15世孫曹鴻勳高榜得中了清光緒二年丙子科狀元,時值公元1876年。
曹鴻勳和王壽彭狀元卷真卷驚現濰坊
史載:曹鴻勳及第後,歷任湖南鄉試副考官,提督湖南學政,光緒十一年(1885年)九月,他任職期滿,請假回家省親,然後帶著一種光宗耀祖的榮耀感,踏上了尋根認祖宗之路。
於是就發生了這一段並非杜撰的故事:是年,曹狀元帶著一名家人,騎著高頭大馬來到西龍化村認祖。西龍化村同族上下、男女老少,聞訊後都為同族中出了高官而歡呼雀躍。當時,掌管西龍化村時政的十五世孫曹士坤等人,先是熱情地接待這位天外來客,爾後卻與同族的幾位長輩商定,做出了拒客的決斷。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在曹士坤等人看來,在那個「伴君如伴虎」的朝代,認下這位狀元郎是兇多吉少。因為明清時期的文字獄是非常殘酷的,他流傳時間之長、發生次數之多,在歷代王朝中堪稱之最,恐懼感在人們的心中震撼之深可想而知。千裡外的狀元郎即能擢升到二品大員,西龍化的村民們能沾上多大的光?然而他一旦冒犯龍顏或是犯了法,就要株連九族,躲不盡干係。因此,他們就在這位新科狀元面前違心地撒了謊,將千裡迢迢到高陽尋祖認宗的狀元公拒之門外了。
殘破狀元老字畫曹鴻勳四聯
經查史:曹鴻勳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曾任雲南永昌(今雲南保山)知府,居民族雜處之地,關心百姓疾苦,理查明斷,後調入雲南知府,繼又任雲南迤車道,繼署糧儲道。二十七年(1901年)任貴州按察使。上任不及兩個月,即斷結大案10餘起,甚得上級官員倚重。兩年後,擢貴州布政使,兼署貴州巡撫。後又經歷官湖南布政使、陝西巡撫。三十三年(1907年)奉召回京,協助清政府開辦資政院事務。1910年病卒於北京任上。
曹鴻勳生平較順,仕途通達,政績不俗,口碑頗佳。他自從到高陽西龍化村認祖不成後,大概就默認了山東濰縣為自己的祖籍。於是,就演繹成了一段歷史的憾事,頭名狀元的榮耀也就花落濰縣了.
曹鴻勳楷書《王清宮碑銘》
(點擊圖片進入,了解高陽星之夢少兒模特禮儀)
曹鴻勳祖父孚中,清光緒丙子狀元,曾出任過廣東鶴山知縣。其父曹棠文墨平平,無緣科舉,靠做小買賣養家餬口。但曹父老實持重,君子固窮,樂善好施,故在西南關一帶有很好的口碑。
曹鴻勳出身貧寒家庭,父親曹棠早亡,母子過著艱苦的生活,幼年的曹鴻勳常常餓著肚子到私塾讀書,他的啟蒙教師丁象庭為此經常接濟他。曹鴻勳少年時代勤奮好學,刻苦讀書,1873年(同治十二年)拔貢,朝考一等一名,派往刑部任七品京官。1876年(光緒二年)中狀元,成清第一百零二名狀元,也成為有科舉以來濰縣第一位狀元,中狀元後,授職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
1879年(光緒五年)任湖南副考官,兩年後改任視學。任職期間,為改善湖南邊區的文化狀況,開辦省書院,選送優秀學員入院深造,以開拓視野,豐富知識,使邊區學風大變。
1887年(光緒十三年) ,到上書房教載潤(惠端親王綿愉之孫,奕詳子,襲貝勒。光緒弟兄)讀書。光緒十四年二月,三年一次之京察舉行,曹鴻勳列一等,十五年正月,授五品銜。六月任江西鄉試考官。光緒十六年任翰林院庶常館教習。仍任上書房授讀師傅。二十年正月,慈禧六十大壽時,賞曹鴻勳四品官銜。同年又逢京察考試,再列第一名。受慈禧、光緒帝召見。命以四品官銜充任起居注官,隨光緒帝出各重大活動,錄皇帝言。繼任太子東宮詹事府右春坊的右贊善。十一月,充武英殿纂修。二十一年八月,調任詹事府左春坊左贊善。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七月,任雲南永昌知府。永昌地處雲南邊區,多種民族雜居,難以治理。他到任後,對每起巨案都反覆調查,掌握案情,依法處理,百姓稱讚他執法嚴明,判案公正。同時深入民間,了解百姓疾苦,千方百計為其排憂解難,深受人民愛戴,上官賞識。不久,調任雲南知府。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升任雲南按察使。雲南上告巨案,往往連年積壓,他到任月餘就斷結巨案10餘起,因此更為上官所器重,兩年後升任貴州布政使,不久,命暫任貴州巡撫。時廣西南丹遊匪作亂,他奉命圍剿,南丹得以平定。任內上奏《黔省餉薄兵疲酌量變通舊章減額加餉折》。凡有益於民生者,曹無不以身任之。其才幹被朝廷所賞識。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正月,調任湖南布政使,同月,升任陝西巡撫。曹到陝西上任後,曾設立學務處,使全省學堂教育行政事務的管理有了專門機構;舉辦巡警學堂、陸軍小學堂,還仿照山東開辦罪犯習藝所,「教以工藝,導其自新」;批准選派31名官費生和17名官籍子弟自費生留學日本,學習工農路礦各實業,以培養人才,開通風氣;當地方官商勾結盜賣「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的事件發生、陝人奮起「護碑」時,他派員交涉,廢掉盜賣契約,保護了珍貴文物。而曹撫陝兩年半的主要政績,則是嚴督部屬,擴建陝西高等學堂(陝西大學堂改稱,即今西北大學前身)和在延長縣打出中國陸上第一口石油井。
陝西高等學堂是光緒三十年陝西巡撫夏旹根據清廷頒布的《欽定學堂章程》,由原陝西大學堂改稱的。曹一到任,就著手進行學堂的擴建。先派人帶上工匠到湖北省城考察學堂建築,接著委派知縣塗嘉蔭負責工程監修,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建成中西各式講堂、齋舍、圖書館、儀器室73處,大小房舍252間,共用去白銀1.8萬餘兩,較之他省學堂營造資金「多者數十萬,少亦十數萬」節省了許多。全國的高等學堂,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興辦以來,學制一直無明確規定。曹在擴建任務完工後,於三十三年(1907)春向清廷呈送了奏高等學堂學生補習中學期滿請先辦中學畢業折》,得到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允準,使第一期考入陝西高等學堂的學生,終於辦理了畢業手續。
延長地下有石油,早為世人所知。北宋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就對延長石油的產狀、用途作過描述,並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打那以後,不少人都把眼睛盯住延長。清光緒二十一年 (1895) ,就有德國人專程前往調查。
二十八年九月(1902年10月),苦於無錢興辦州縣學堂的陝西學政沈衛,曾奏請飭令陝撫開辦包括延長石油在內的石油、五金礦產,藉以振興全陝學務,但未引起清廷重視。第二年新春剛過,受德商世昌洋行僱傭的大荔紳董於彥彪,帶著德國人漢納根竄來陝西,與延長紳商劉德馨等,私自籤訂出賣延長石油開採權的「合同」。在陝西民眾的堅決反對下,前任巡撫升允將於、劉等人解回西安查辦,並反覆諮呈外務部,強調延長石油陝人自辦,要「以陝西自有之利,行商政自主之權」。終於在三十一年(1905)他離任之後不久,得到清廷批准,將延長石油礦收「歸陝省自辦」。
接任升允的陝西巡撫夏旹,在陝只兩個多月,尚未顧及油礦諸事。曹鴻勳到任後,反覆查閱升允與外務部、外務部與德國公使的往來文書,深感延長石油開採「歸陝省自辦」來之不易,遂下決心試辦。他在給朝廷的奏摺上寫道:「非即時開辦無以振陝人因循之習,並無以絕外人覬覦之見。」曹從兩個方面先抓準備工作:
一是考查勘探。曹派候補知縣洪寅到延長縣城郊把當地農民土法採出的石油樣品取出,又到漢口把日本礦師阿部正治郎請到省城化驗,結論是「油質甚佳」,「勝於東洋,能敵美產」。曹曾親自驗證,見其油「湛清潔白,燃之異常光明」,確信日本礦師所言非虛。這時,往陝北勘探的人員也傳回了消息:延長附近一帶產油之地極多。如膚施(今延安)、延川等縣,與延長連山接脈,油質如出一源。
二是用費預算。曹帶上司局官吏,與日本礦師一起估算開採石油所需經費。礦師說:開辦油礦不同於開辦五金各礦。五金各礦需款浩繁,非合眾人之力不能成一廠之功,一旦失敗,虧損就是數百萬銀。惟油礦不然,以總投資計算,購機佔十之七,開井佔十之三,機備井成。此後款無須巨,工無須多,以井成後計之,每成品油百斤能用工食、器械、煤藥、精桶等費,照當地價格,只需制錢一千五六百文。這一席話使曹信心大增。他和吏屬們據此估算:有十萬銀即可以辦,二三十萬就可大辦。
兩項準備工作都已完成,試辦建礦即將開始。曹擬請日本化學博士、阿部正治郎的老師稻並幸吉來陝督導。稻並正在漢口無法分身,讓阿部作他的代表。曹便讓阿部赴漢,與其師商購採油機器,並限其50天內回陝,負責監修廠屋井基。與此同時,曹派候補知縣崔運生籌修西安通往延長的道路,並向清廷上呈了《為試辦延長油礦籌修道路事奏摺》。他在奏摺中稱:「延長以南山路崎嶇,若築小鐵路以達黃河,上策也,然不能急就。」他主張「先從嶺北開通車路」,因為「嶺北車路,數年前已開至同官(今銅川),由同官至延長六百裡中,只金鎖關一處頗形艱阻,其餘石少土多,開通較易。」在他接到光緒帝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1905年11月18日)準其修路的硃批時,道路勘察工作已基本結束。翌年二月,巡撫部院調集萬餘兵勇分赴沿途州縣,與各州縣徵調的大量民工一起,分段施工,半年多時間就全線貫通了。
三十二年七月(1906年8月) 曹派陝西礦務總局委員洪寅赴日本,聘請日本石油技師佐藤彌四郎和日本石油技工田中久造等六人,負責採油技術指導。巡撫部院還與日方籤訂合同,約定所有機器設備全由日本技師從日本訂購。
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月) ,日本技工押運著一部頓鑽鑽機抵達延長。三月,在縣城西門外油苗露頭處安裝,四月二十五日(6月5日)開工鑿井。八月初二(9月9日)井深鑿到81米處完工,日產原油1000~1500公斤。這就是被稱為「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的「延一井」。就在曹籌劃添機增井、修建煉油房的時候,清廷於同年八月二十八日 (10月5日)調他回京,協助開辦資政院。宣統二年九月初九(1910年10月11日)病逝,時年六十二歲。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收其所作著錄有二,略云:「《益堅齋詩文》一卷(濰縣裴氏精抄本)。鴻勳詩不多作,偶有吟詠,信筆應酬,概不留稿,得之者,每什襲藏之,散在四方者,自不知凡幾矣。是集總古今體詩七十一首,文五首。詩以七絕為多,乃其同邑丁錫田等搜輯而得者,集末附濰縣新志稿事功傳,高賡恩所撰傳,陳孚慶輓詩,及郭恩慶、王憲燾等跋。鴻勳平生,不居講學名,而動止有常,束身嚴正,言寡而中,行愨而敏,每上下古今所品落,輒不失銖兩,又喜摹寫大字,神明於法,溯源漢魏,偏摹唐宋以還諸大家,及元明趙董等,晚年碑版金石之作,日益精健,每醉後揮毫,煙霏霧結,姿熊橫逸,實清道鹹以來一大家。所為詩文辭,尤精偉古秀,惜多棄而不存,惟湖南已卯、江南乙卯、鄉試闈墨,及湘中校士錄,皆手自點定。學者宗之,是冊所載,如題孫佩南所藏孔葓谷紅燭修書小像,恭邸萃錦吟題詞,送高勉之使四律,及又滇垣赴永昌諸作,謁升庵祠,及和高事常諸詩,李侍郎所藏書冊等篇,類皆膾炙人口者,……然吉光片羽,實罕見,而彌珍雲。」
另是:「《校經堂初集》四卷(光續乙酉刻本)。為曹鴻勳選。此校經堂文集者,鴻勳居官湖南學政任時所選。省會書院校經堂諸生之課藝也。矯校經堂初創於湖南巡撫吳榮光成於朱九香,而最盛於鴻勳,據鴻勳自序,謂道光之間,南海吳公,巡撫湖南,本鄉國之雅化,溥造就於湘中,始建湘水校經堂,以導來學,廼規模未宏,弦歌遽息,……於今四載,堂中雋才,鹹能自奮,執經問難,著之於篇,覽所撰述,頗足省錄云云。餓書院之創,幾經周折而後成,鴻勳之功,蓋不可沒,其山長初聘寶應成芙卿孺任之。芙卿江南大儒也。甫入講舍,即以朱子白鹿洞教士之法著為條教,有校經堂學約一書世頗誦之,以故所5之士大率彬彬向學,各有造詣,故此集所選,皆多可觀。鴻勳自序,並又述其選文之旨,略謂研綜典藝貴自樹立。端詞章於倉雅,斯乃則而不納義理於訓詁,胡至空而不實云云。言殊剴切,而是集選旨,亦可緣知其大齊矣。至於集中編次,先文後詩。文有經解、史論、書序、擬賦;詩則古今體悉備焉。」足見曹氏在學問上的建樹。
曹鴻勳長於書法間畫竹蘭,字學歐體,老益渾樸,並工漢隸。其書法用筆運鋒速捷,瀟灑爽暢,結體流美,錯落有至,行草如天驥行空一日千裡,超薀度險,用筆更是飛動,又時出連筆,具雄奇狂縱之韻,反應出其書法的典型風格。曹喜畫竹、籣、石,其畫竹多寓蒼勁豪邁,虛心向上,倔強不訓之氣乃是多種情味表達之。其書與畫同珍佳境,精當妙佳。首都故宮、頤和園、東華門、西華門、大柵欄等處都有他的墨跡。家鄉有《重修玉清宮碑》(俗稱四面碑)、《十笏園記》等石刻傳世。王垿乃其入室弟子。
曹鴻勳在昌樂縣城提了一幅詞,刻在一個石碑上。那碑在文化大革命讓人砸了,劉書泰在之前給拓了下來。
出售:正陽現代城3室2廳2衛,113.69平,8800元/平,簡裝,電話:13785240036
螞蟻網絡科技微高陽攜高陽縣公益愛心協會、高陽縣環境衛生協會締結全面戰略合作夥伴!
點擊進入:高陽共享電話本,全面涵蓋高陽各個行業,查找電話更方便
來源:安新在線、百度
整理:若清風
初審:魯夢琪
總審:續晗
服務內容
高陽新聞·民間爆料·招聘求職·活動策劃
廣告宣傳 ·網站建設·房屋出售·影視製作
電話/微信:1850312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