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解讀|肌力肌耐力、平衡感、抗重力肌肉群

2021-02-23 感覺統合訓練的小屋

有些家長在給孩子做過專業的感統測評後,會在測評報告裡看到「肌張力過低」「肌張力過高」「肌耐力不足」等專業詞彙,這些專業名詞是什麼意思呢?來看本周第一個關鍵詞:

肌力,就是肌肉的力量。醫學術語特別指肌肉運動時最大的收縮的力量。
肌張力,表示肌肉的狀態的用語。「肌張力」是在安靜狀態下肌肉為開始運動做準備,反射性的維持著緊張的狀態。肌張力是維持身體各種姿勢以及正常運動的基礎。肌張力過低的孩子通常是軟綿無力,而肌張力過高的孩子往往會出現異常的姿勢,形象的說及張力增高的肢體,就像一個生鏽的轉軸,活動起來非常費勁,動作緩慢、遲鈍,嚴重製約著孩子功能性的進步和發展。那麼肌耐力呢?肌耐力指的就是人體長時間進行持續的肌肉工作的能力。肌耐力不足的孩子容易喊累,站不直,坐不正,身體維持姿勢困難,比如在寫作業的時候習慣趴在桌子上以支撐身體,其他時間能坐著就不站著,能躺著就不坐著等等。平衡能力——身體素質的一種,它是指抵抗破壞平衡的外力,以保持全身處於穩定狀態的能力。很多孩子平衡感不強,其實平衡感是由前庭系統來維持的。具體如何維持呢?來看本周第二個關鍵詞:平衡感差會影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動作,如坐無坐相、站無站相、容易摔跤、脾氣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很多家長急於鍛鍊孩子的平衡感卻找不到方法,其實平衡感是由前庭系統來維持的,也就是說,平衡感依靠前庭系統的刺激訓練來達到提升和改善。不少家長包括一些早教機構的老師認為走平衡木就可以鍛鍊兒童的平衡感,但真的可以嗎?很可惜,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兒童平衡感的維持是由前庭系統維持的,雖然在調節平衡的過程中有很多器官參與了協調和配合,如肌肉、關節、韌帶、眼睛等等,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藏在內耳中的前庭器官。內耳中有三根半規管和耳石結構,偵測地心力,控制頭部在活動中的方位,用來感知我們移動的速度和方向,以控制我們身體的平衡。所以說,想要鍛鍊兒童的平衡感就要通過刺激前庭感受器來實現。抗重力肌肉群的訓練,是感統訓練著重強調的部分!可到底什麼是抗重力肌肉群?具體怎麼訓練呢?本周第三個關鍵詞:肌肉是部神奇的引擎。它讓我們走路、蹦跳,甚至爬上陡峭的山巖。人體600多條的肌肉之間是相互合作的,協助著我們度過每一天。這其中,抗重力肌肉群是尤為重要的存在,抗重力肌肉群的訓練也是感統訓練者重點強調的部分!因為感統訓練中的許多項訓練如視覺、粗大運動、精細動作等都需要抗重力肌肉群的發展。抗重力肌肉群主要包括四大部分:頸部抗重力肌肉群、肩部抗重力肌肉群、軀幹部抗重力肌肉群、髖部抗重力肌肉群。其中頸部抗重力肌肉群作為頭部與身體的銜接,它的穩定決定著視覺的穩定,而人類有85%的信息時通過視覺獲取的;肩部抗重力肌肉群的發展則決定了手臂粗大運動和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軀幹部得的抗重力肌肉群又是人體保持身體直立和呼吸順暢的前提;髖部抗重力肌肉群與肩部抗重力肌肉群一樣,決定了下肢的粗大動作的發展。那麼如何訓練兒童的抗重力肌肉群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爬行,每個兒童在七八個月的時候都要進入爬行敏感期,而那個時候正是他們四大抗重力肌肉群的首次共同運用。

相關焦點

  • 【運動科學】比較肌力、爆發力、肌耐力的區別
    在肌肉收縮時所發揮的最大肌力(MVC),是由以下幾項所決定:  肌肉的截面積  肌纖維的動用率  白肌纖維 (快速收縮肌纖維) 的比例  肌力並不是和肌肉量成正比,而是和肌肉的截面積成正比。但是像網球這種運動,必須重複相同的動作 (持續的發球與揮拍),所需要的是肌肉的持久能力,也就是「肌耐力」。  需要肌耐力的運動項目甚至比需要爆發力的項目更多。  網球比賽時間拖得越久,發球與揮拍越容易發生失誤;或是高爾夫進行到後半段時,無法握緊球桿以至於發生擊球失誤等,就很有可能是因為肌耐力不足的因素。
  • 獲得「極限體能王」的稱號,而且拿走100萬的秘訣:提高肌耐力
    肌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減,一般在20至30歲時達到最高峰。 30歲以後便逐漸降低;65歲時的平均肌力約為20至30歲時的80%。 不過肌耐力可以通過阻力訓練、重量訓練、肌力訓練等增加、或者保持。
  • 瑜伽如何練肌力與肌耐力?
  • 上肢肌力訓練動作圖鑑
    你們應該都聽說過「肌力」、「肌肉爆發力」、「肌耐力」這三個詞吧?雖然聽過,但有些人分不清這三個概念是什麼關係。• 肌力 是指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力量,是人體維持姿勢、完成動作等活動的必備 元素,體現在肌肉爆發力和肌耐力兩個方面。
  • 一字之差,肌力與肌張力 你分得清嗎?
    一字之差,肌力與肌張力 你分得清嗎? 肌力和肌張力,聽起來好像差不多,有很多人常常會把二者混為一談。實際上肌力和肌張力雖然都是神經系統檢查不可缺少的內容,其實二者大有不同。
  • 頸、胸、腰多裂肌訓練 跟深沉疼痛說掰掰
    可以試試訓練脊椎最深層的肌肉-多裂肌的肌力與肌耐力。以下針對各部位多裂肌的訓練動作,讓你從頸、胸到腰的肌力練起來,不怕腰酸背痛找上門!知識便利貼︱多裂肌是什麼?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是由許多小束肌肉組成,兒童的長度約0.5公分,成人約2公分,對稱性長在脊椎骨縫兩側。
  • 跑得好是全身的事 不可忽略的肌力訓練
    跑步需要肌力訓練嗎?跑步不是把心肺功能、肌耐力練好就好?
  • 健身新手,若做好壺鈴的這個動作,則可以提高你的肌耐力哦
    身體就會出現疲勞的感覺,這是因為你的肌肉耐力不足造成的,如何提高我們的肌耐力,壺鈴的1個經典動作訓練,對肌耐力的提高有很好的幫助。它就是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壺鈴擺蕩動作訓練。可以把它看成加速版的硬拉動作,利用髖部伸展的爆發力,鍛鍊我們的臀大肌、膕繩肌以及背腹肩部肌肉群,並使鍛鍊效果有很好地提高,因為在運動中,全身肌肉得到鍛鍊,增大了肌肉長時間運動的適應範圍,所以我們長時間運動不會感到疲勞。
  • 文獻速遞:為了肌肥大,組間歇到底還能做什麼?
    之前咱們分享過一篇組間歇進行30s拉伸30s休息的操作可能對於肌肥大有幫助,今天筆者又看到一篇講述組間歇該幹什麼的文獻,提出了另一種組間歇增肌的操作
  • 跑步肌力不平衡,緩解ITBS髂脛束疼痛
    較為普遍的原因來自於:1、短期內跑量陡升2、臀部、股四頭肌未作放鬆3、對稱肌力不平衡跑動中每一步離心收縮,隨著訓練強度或是跑量的上升,將會使得臀部肌、股四頭肌更顯緊繃,過度緊繃的肌肉致使筋膜在膝關節外踝產生摩擦。
  • 產後腰疼背痛,不能坐,如何修復盆底肌?
    產後腰疼背痛,不能坐,如何修復盆底肌?有時一大笑就漏尿,夫妻生活也不和諧,整天悶悶不樂,產後42天來我們盆底康復中心就診,經醫生診斷為:盆底肌會鬆弛造成產後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今天,咱們就一起了解一下盆底康復的那些事。生完孩子盆底肌會鬆弛?妊娠和分娩是產後早期盆底肌損傷的公認的主要危險因素。
  • 肌肉大小、肌肉力量、肌肉耐力,三者的關係是什麼?
    肌肉大小、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沒有直接的一對一關係,但三者之間確實存在聯繫。要確切了解這種連接是什麼以及它起著多大的作用,對肌肉生理學的基礎知識有一點了解是有幫助的...簡單闡述基礎知識肌肉由相連的肌肉纖維束組成,其中有兩種:慢肌纖維和快肌纖維。
  • 這些年你聽說過的肌耐力到底是什麼
    原創技術文章,真實案例分析文 | 老Q跑馬拉松的同學,混久了都會聽到一個詞兒:肌耐力(肌肉耐力)。這指的是什麼呢?肌肉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持續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對抗疲勞的能力。每一塊肌肉都有3種不同的能力,包括:很顯然,不同運動項目對選手肌肉力量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舉重比賽選手,那肯定就是最大力量。短跑選手?
  • ...凱格爾運動|子宮脫垂|盆底肌|陰道|漏尿|鬆弛|肌肉|膀胱|-健康界
    盆底肌位於骨盆底部,它像一張吊起來的蹦床,由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構成,將子宮、膀胱、直腸等盆腔內臟器託在其中。 有些產婦擔心產後20年再鍛鍊盆底肌是否太遲了。劉小華教授說:「盆底肌的鍛鍊可以是一輩子的事,也許50歲開始進行盆底肌鍛鍊的效果不如30歲鍛鍊的效果好,但是對女性來說,都是有益的。
  • 盆底肌的重要性,大多數媽媽都不知道,更別提去修復了
    而誘發這些毛病的主要因素就是盆底肌。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由肌肉,韌帶,神經和結締組織構成,在女性分娩懷孕的過程中,對盆底肌造成的損傷最為嚴重。盆底肌像一張吊床,承託著盆腔內的器官,像膀胱,子宮,直腸,Y道等器官,都由盆底肌支撐著。一旦盆底肌受損或鬆弛,那麼這些臟器也會往下垂,並且對應的臟器功能也會下降。
  • 可攜式產後康復治療儀在腹直肌分離中的「神奇作用」
    產後腹直肌分離使腹壁核心肌群肌力減退,會造成前腹壁肌肉屏障功能減弱甚至缺失,導致腹腔內臟膨出、膈肌下降,使呼吸功能減弱、肺活量減少,胃下垂、腸蠕動減少,容易發生打嗝、噯氣、便秘等情況。醫生建議產後一年內需要進行產後康復儀器訓練,避免產後毛病一直拖著到中年演變成婦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