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騰訊宣布,登陸新遊戲的準入年齡從13周歲提高到16周歲的試點工作即將開啟,這一舉動在網絡贏得一片叫好聲。
實名制和防沉迷系統
此前,騰訊曾推出網絡實名制和防沉迷系統,以期通過身份證號驗證和限制遊戲時長來遏制青少年的遊戲癮。3月份又推出「兒童鎖」系統,要求13周歲以下的兒童要想玩遊戲必須通過家長的解鎖驗證。這次又將準入門檻從13周歲提高到16周歲,雖然確實限制了一部分青少年,但是也在無形中激發了遊戲的潛在客戶人群。
在此次試點過程中,只要經系統識別未滿16周歲,本人將無法繞過健康系統直接登錄遊戲。
這一舉措不僅協助家長對孩子進行了更有效的管理,更增加了與孩子的溝通,可謂是一舉兩得。但是在試點過程中,一些不玩遊戲的家長被迫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潛在客戶群體的遊戲癮。
青少年真的會因此減少玩遊戲嗎?
騰訊的試點活動真的只是為了限制青少年的玩遊戲時間嗎?也許還需要再認真斟酌。
話又說回來,遊戲登錄準入門檻的提高真的能達到減少青少年玩遊戲的目的嗎?飯桌上、馬路上、地鐵上,到處都是低頭一族。年輕的父母為了有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多都會把自己的手機給孩子玩,甚至鼓勵孩子玩遊戲打發時間。也有心軟的家長在孩子的軟磨硬泡下一而再、再而三的妥協。
為了方便高效,現在很多學校布置的作業都是直接發到班級微信群,學校舉辦的活動時間以及照片也是直接發到手機上。再考慮到孩子的安全問題,很多家長不得不為孩子配備手機,手機幾乎成了青少年的標配。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自己的身份證號被限制,他們就會利用長輩的身份證號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又有誰能確定一個60歲的帳號後面,操控手機的到底是爺爺還是孫子呢?
治標不治本?
騰訊提高遊戲登錄準入門檻的舉措確實得到大部分家長的讚賞和鼓勵,在網絡上也是叫好聲一片。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網絡上到處都是實名制和防沉迷系統的解除辦法,那麼這一舉措是否也會有被破解的一天?
準入門檻提高到16歲,真的可以達到限制青少年玩遊戲的目的嗎?這些都還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