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力:把握學習的基本規律

2020-12-22 姓林的雷較瘦

接下來分別講講幾個學習力的應用和培養。

本篇寫觀察力。

觀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直接方式,全部來自個人的感官體驗,看、聽、摸、聞、嘗。這些觀察行為,都會產生大量信息,也就是大數據。隨著觀察力的提升,我們會逐漸過濾掉無用數據,留下關鍵數據,並形成資料庫,也就是我們的記憶。最後,就會有規律,通過規律就能舉一反三。

受到觀察力的影響,每個人總結出來的規律就不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其他人也看到了蘋果或其它樹上的東西往地上落,只有牛頓觀察到了其中的規律。再比如達文西將楊桃畫成五角星的故事,也是說明了觀察力的重要性。

我們觀察到的事情,就是最原始的數據輸入,如果基礎的觀察都不對了,那麼之後的事情都沒有意義。或者,觀察的細節不夠豐富,非常籠統,不足以作為處理依據。觀察力,在各個領域都有著重要的應用,比如戰爭中觀察敵情、調研市場情況。

每個人從小受到的教育和訓練,就形成了觀察力的結果。

觀察,首先是「是與非」,分成兩類,然後再細分成更多的類型。比如,先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又分宏生物和微生物;宏生物分動物、植物,以此類推,不斷豐富細節。

準確而又細節充分的觀察力,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只要讓小孩接觸足夠多的新鮮事物,並有意識地引導他做更多的探索,就會形成細心、一絲不苟的觀察習慣。反之,當孩子花費大量時間去探索細節,家長卻不耐煩的時候,就會打壓這種能力。

孩子學得慢,不是笨,而是因為他花了心思在了解細節上,學得很紮實。那些很快就掌握的孩子,未必是真的掌握,而是趕鴨子上架的結果,只是滿足家長需求罷了,並沒有充分地發揮學習潛力。基礎不牢,肯定要倒。

舉個例子。下面的句子來自《新概念英語3》第一課,請觀察它,你有什麼收穫?

Pumas are large cat-like animals which are found in America.

我的觀察結果是:

Pumas are animals.

特點是large,cat-like.

在America被發現。

英文可以連用兩個形容詞,與中文一樣,還不用頓號、逗號。

cat-like是英文的連詞造詞法,還有dog-like,chicken-like,pig-like,甚至snow-like,chair-like等來表達像某種事物的意思。

America表示美洲,American表示美洲人、美洲的。

which用在名詞animals後,作為指代,可以另起一句,增加細節描述。

通過觀察這一句,我們可以學到經典的英文句式,並用上。比如用同樣的句式寫新冠病毒:

Covid-19 is a new SARS-like virus which is found in America.

你是否有同樣的觀察結果呢?

當然,你需要有基礎的英語知識儲備,才能觀察到這樣的結果。但即使再上一層,你也需要同樣的過程,取得準確、細緻的觀察結果。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功始終第一。

這是最基本、直白的觀察,文科都這樣。理科的觀察,就要更加細緻,甚至會拐彎抹角。

以今年的一道高考題為例。

我的觀察結果:

這是複數題,z是複數的代號,z=a+bi,|z|=平方根(a+b)

所以題目就是要解z=1+2i+i,把a和b找出來。

關鍵點:i=-1

所以z=1+2i+i*i=1+i,a=1,b=1,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這題對於掌握基本知識的學生來說,都非常容易。你是否也觀察出來了?

無論是學習還是考試,觀察力都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因素。雖然它不起眼,但卻是最容易拉開差距的地方。觀察力不足之人,在學習上就不能發揮十足的潛力,因為很難抓到問題的關鍵,所以學習效率低。

任何學習都是有規律的,良好的觀察力就能幫助我們掌握入門的金鑰匙。學習不是學了多長時間,學了多少,最重要是學懂、學透,學會舉一反三,這才是出路。

再去看所謂贏在起跑線上的孩子,上早教,提前掌握很多漢字、英語單詞、古詩詞的孩子,根本不足為慮。因為沒有掌握規律,就談不上真正的領先。掌握學習的竅門,立馬一日千裡,那點小小的領先,談笑間就會被人後來居上了。

這點,我要再次提醒一下了。

相關焦點

  • 不斷認識和把握客觀規律: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規律問題的重要...
    我們也要通過推動中國發展給世界創造更多機遇,通過深化自身實踐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並同世界各國分享。」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續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篇章,確保我們黨在紛繁複雜的形勢下,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勝利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創新,牢牢把握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的正確方向。  三是從提高領導幹部本領的角度,強調主動認識把握客觀規律的重大意義。
  • 思維訓練之——觀察力
    可以說觀察力是任何一個學者,實業家和政治家都不可或缺的品質。觀察力不僅對科研,治學和成才有重要作用,而且對學生智力提升來說也是完全有效的,因為學習和科研本質上都屬於認識過程都遵循「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規律。
  • 理解力:掌握學習的規律,事半功倍
    本篇寫學習力的理解力。不論語文或英語,都有閱讀理解題。實際上,各種學科都是有閱讀理解要求的。你看到的所有材料,都必須正確理解,才算是學到了東西。所謂理解,其實就是解理,分解道理,也就是把握事物的規律,而素材則是觀察的結果。
  • 互動小遊戲,提高孩子觀察力
    觀察力是孩子智慧的窗戶,是指人通過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觀事物的能力。我們學習知識的過程,是從觀察開始的。
  • 培養學生觀察力,語文老師:多練看圖寫話,一張圖就能提高觀察力
    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對於低年級的寫作練習,語文老師強調最多的就是觀察。學會觀察才會表達,觀察仔細了,才知道怎麼寫,有什麼內容可以寫。那麼觀察力是怎麼練的呢?小島老師想說,觀察能力不光是用在語文學習中,其他學科的學習也需要觀察,讀題、審題的觀察,學習規律的觀察和體會,所以觀察就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學習能力。觀察力不好的同學,不光難寫作文,可能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是比較差的。所以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呢?觀察力的培養,越早越好,我們在學齡前就需要觀察培養了。讓孩子通過觀察,找出圖畫中的不同。
  • 一道簡單題目難倒無數聰明人,觀察力訓練:找規律填數字
    什麼是觀察力?我們認為,觀察力是指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具體表現為觀察者通過感官對事物獲得感知,並轉化為大腦可接受、可處理的信息的能力。僅僅「獲得感知」並不代表完整的觀察力。觀察力弱的人對有些情況往往 「熟視無睹」。
  • 【學習能力】注意力-觀察力訓練活動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是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之一,也是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的前提和基礎。有了注意力,人才能集中精力去感知周圍的事物,深入地思考問題。如果沒有注意力,人的觀察、記憶、想像和思維等能力將失去控制。
  • 【六一特別推薦】《寶寶觀察力小百科》:培養觀察力越早越好
    從認識爸爸媽媽開始,到抓住眼前的玩具,觀察窗外的景色……可以說觀察力,是寶寶認知這個世界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因為寶寶天生就會觀察,所以有些爸爸媽媽可能覺得這不重要,但培養優秀的觀察力真·的·很·重·要!古代有兩個成語:「見微知著」「明察秋毫」,說的就是人的觀察力。觀察力可以讓寶寶發現事物的細微變化,比較事物的異同,發現事物的特點等。
  • 數學啟蒙中的找規律,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力、專注力
    宇宙中,很多現象的後面都有規律,而科學就是需要尋找和發現規律,那麼找規律就需要觀察和推理,這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力和專注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數學啟蒙中的找規律,是邏輯思維中很重要的部分,也是早期重要技能之一。
  • 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等六種學習能力源自家庭培養
    個體學習的過程就是要儘量把需要記憶的知識放入大腦的長期記憶庫中。雖然每個正常人都有記憶力,但是我們有時候還會遺忘。遺忘不是不能克服的,遺忘是有規律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過程的發生是不均衡的,熟記後最初遺忘的較快,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遺忘會由快到慢,到最後就基本不會遺忘了。根據這一規律,為了防止遺忘,提高記憶效果,就應該及時複習,趁熱打鐵。
  • 觀察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人是如何開掛的
    觀察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最基本的動作,但是卻想人生一樣,有的人像開掛一樣快速提升,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過一生。自古以來就有察言觀色這麼個詞,能夠很好的察言觀色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比別人享受更多的機會,能夠到達更高的階層,能夠比一般人走得快,這也是大家公認的事實。有人不服,但卻無可反駁。
  • 教學過程的四大基本規律
    教學過程的四大基本規律包括: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的規律。從整體上來看,我們可以把這四條規律概括為「艦長傳教」,這樣方便大家記憶。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常以客觀題與案例分析題中其中一小問的答題點作為考查形式。因此需要大家從整體上把握各點的內涵及其具體內容。
  • 別只顧著分數了,學習的天賦其實是觀察力(下)
    通過這些生活物品進行比較和解說,慢慢地就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對周圍事物的探知欲望,觀察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臺灣創造力學者陳龍安教授有「十字訣」和「六何」發問技巧可以幫助父母來引導孩子觀察。「假」:假如……換一個顏色會變成 「例」:多舉例;像…「比」:比較東西和東西間的異同;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 什麼是觀察力?觀察力重要嗎?如何訓練觀察力,你都學會了嗎?
    什麼是「觀察力」?這個名稱可能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如果說您看到葉子掉落了,會不會知道是秋天到了;葉子發芽了會不會知道是春天到了?雖然這是從小教育裡就具備的常識,但是常識跟您是否有目的去觀察周遭植物的變化是不同的情形,只有當您身處一個環境時,能注意到身邊樹木是有落葉或是發新芽時,才表示您具有辨析事物和資訊的能力,尤其是辨別事物和資訊細微差別的能力,這才是所謂的觀察力。觀察力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地辨析事物和資訊的能力。觀察力重要嗎?
  • 學生必備能力一:觀察力
    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學生必備能力一:觀察力」。問大家一個問題:秋天落在地上的葉子總是背面還是正面朝天?如果平時生活中,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葉子總是背面朝天。大偵探家福爾摩斯第一次華生的時候就能判斷出他的職業,為什麼?這考的就是大家的觀察力。大家想過沒有,如果觀察力不好,會怎樣?第一,注意力渙散。
  • 把握世界的重要範疇與基本方式
    自覺從系統觀點出發去把握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善於運用系統觀點洞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鮮明的理論思維特徵,也是我們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凝練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系統思維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看來,系統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組成的統一整體,系統性構成了事物的基本屬性。
  • 觀察力不可少,用心的父母都這樣做
    很多孩子做作業考試的時候,都是馬虎粗心,家長總結也多認為孩子粗心,其實孩子粗心是個大毛病,反映出孩子缺乏觀察力。科學研究表明,大腦80%的信息都是眼睛耳朵獲得的。達爾文觀察物種40年才寫出了《進化論》,富蘭克林冒著生命危險觀察雷與電,才證實了雷電就是電。
  • 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觀察力強的孩子,智力往往比一般孩子要高出很多,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有很多方法,可以從身邊最常見的事物開始。,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就是最好的學習材料,所以家長要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這些觀察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和觀察力。比如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清爽、冬季嚴寒;北方冷、南方熱;花草樹木有不同的顏色、形態,有發芽、成熟、衰敗的等等自然界的變化過程。
  • 把握規律成就非凡人生
    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然而怎樣才能把握事物的節點和規律呢?首先有一個管用的辦法,就是你找到這個領域最經典的100個成功案例,反覆探索和研究,不斷的總結和進行自我感悟,定能悟出其中的節律。通過進行大量的對比,當你感知到這些案例的共性和個性的時候,規律和本質往往就自己呈現了。其次你要找到不同領域之間的共同規律。
  • 觀察力是思維能力的源頭
    據說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培養觀察力。觀察是思考的起點,對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可以說這是在社會生存的基本能力。「學習東西快」是具有出色觀察力的孩子 具有觀察力的兒童不僅體現在學習成果和學習時間,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不斷的吸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