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一千兩百多年前的詩句,今天讀來依然讓人血脈噴張,詩人如椽巨筆下,噴湧而出的跌宕起伏的情感,讓我們感受到震動古今的氣勢和力量,這就是中國古詩詞的魅力,溫故而知新,可以拂去我們記憶上的灰塵,而古代文人的情懷和智慧,也同樣能夠點亮我們今天的生活,人生自有詩意。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嗎?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驚豔了全國觀眾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她以613的高考分數,考入清華大學新雅書院,猶記得她在2017年那次高手如雲的詩詞大會上,始終以人淡如菊的姿態,娓娓道來雋永優美的古詩詞。
尤其是那場讓人印象深刻的「飛花令」環節上。面對激烈的戰況,她卻從容淡定地輕吟出《詩經》中《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前幾天帶小外甥女去上課,驚訝地發現她的同學現在已經會背30多首古詩詞,其中有很多短的唐詩五言絕句,也有相對比較長的宋詞如《水調歌頭》、《青玉案》,和她家長聊了一會,了解到在城陽實驗中學分校小學部上學的她,學校會帶領孩子們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像學校前段時間還組織了一場「校園飛花令詩詞大賽」讓孩子通過誦讀和有趣的詩詞接力活動,在朗讀和活動中,讓孩子感受到中華詩詞的博大精深。在這之後我了解到,城陽實驗中學分校小學部真心實意地讓孩子們愛上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基因,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孩子們去擁抱最美的詩和遠方。而不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在學校生活。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曾經質問過,背那麼多詩到底有什麼用?上學的時候更多是為了考試,而那之後,是慢慢領悟其抒情的恰到好處。「背那麼多詩是不能換取物質上的財富,但有些東西,不能只憑物質來衡量有沒有用,」城陽實驗中學分校的老師這樣告訴我。
人類儲存知識和經驗的寶庫,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強化記憶力的培養,對孩子智力的開發至關重要。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記憶力在兒童和少年時期發展極快,到13歲時達到頂峰,從小背誦有利於孩子記憶力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古詩詞方面。從2020年全國一卷作文題目就可見一斑,所以大家平常積累中高考作文素材的時候,古詩文這部分千萬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