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孩子背書,就有很多家長有話說了,這不,今早在地鐵裡就遇到兩位家長在談論孩子的學習:
「今天,老師要抽查學生的背書情況,背不到,就要抄書。昨天我們娃兒回到家,作業做完就開始背書,從9點多背到11點多,我們問他背得怎麼樣了?他說還沒有背得完,今早又起來背,結果中途還是有幾句想不起來,這不,剛才上學路上都在背書。」
」我們娃兒也是,最頭疼背書了,之前背一篇《嶽陽樓記》就花了好些功夫,之前就背得磕磕絆絆,花了好幾個小時才背會。「
這兩位家長就在為孩子的背書問題而煩惱,其實,有不少同學也跟這兩個孩子一樣,背書是個」老大難「,但是我們又不得不督促孩子,背熟每一篇需要背誦的課文,因為在語文考試中,古詩詞默寫是一道必考題,而這又是書上有的原題,相當於就是一道送分題,課文背熟了,分數自然就得到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為同學們講一講4個背課文的小技巧,幫助同學們解決背書煩惱!
抓關鍵詞
關鍵詞,一是指需要背誦的文句、語段的領頭字詞;二是緊緊抓住容易聯想背誦內容支撐點的關鍵性動詞。如背誦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那麼」朝「、」千裡「、」兩岸「、」輕舟「這幾個領頭的字詞就可以作為關鍵詞,同學們記住了,就可以很好地背誦。
聯想法
同學們背誦古詩詞,可以試試聯想法,想一想詩作者當時的情景,先理解詩意,然後展開自己豐富的想像,使一首詩所反映的畫面在頭腦中再現出來,如果可以,同學們還可以將場面畫下來,記憶就會更加牢靠,背誦時就會流暢自如。
比如背誦《送元二使安西》,先想像幾個畫面:」詩人王維正送別朋友「、」渭城早晨的一場春雨「、」舍周圍青青的柳樹「、」一杯餞別酒「、」感嘆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背起來就輕鬆許多。
理解記憶
理解是記憶的前提,要記住一首詩,就先要弄懂詩中每一句的含意。在了解全詩層次大意的基礎上,否則,對詩意一知半解或層次不清,記憶就慢,即使暫時記住了,也會很快又忘掉。
比如我們背誦陶淵明的《飲酒》,我們先來了解詩詞大意:我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懷。在我們了解了這些之後再起背誦,效率會提高不少!
默寫一遍
有的同學可能沒花多少時間就記住了一首古詩詞,但是等個一兩天,又忘得差不多了,這就是沒有做到及時的回顧複習。當我們背會一首古詩詞時,再默寫一遍,不僅僅是在加深自己的印象,還可以檢測自己是否有遺漏,對詩詞字詞的掌握是否正確,這就不容易出現」詩詞都會背,但卻因為寫錯字而丟分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