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入園時,聽聽過來人說說自己的經歷,分享經驗;
正經歷的家長,把正碰著的入園事拿來說說,大家相互支持緩解當下焦慮;
孩子還小的家庭,可以提前看看,以備以後之需。
文:陽陽媽(李躍兒教育論壇版主)
在孩子入園前,我們就可以做些準備,比如通過講故事使孩子明白幼兒園的一天大致的生活,讓孩子參與準備入園用品等,都可以幫助孩子在入園前對幼兒園有所了解。
在這個準備的過程中,我們儘量以一種愉悅的心態去完成,這樣能減少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避免孩子在入園前就對幼兒園產生恐懼。
這些準備對孩子入園會有幫助,等入園後,我們和孩子要一起面對的適應期就真正開始了。
01 入園時的送
儘量每天愉快地陪伴孩子走向幼兒園。第一天因為未知,比較容易愉快,第二天開始就難以愉快了,就容易各種狀況了。孩子會磨蹭,會哭泣,會要抱。
對於磨蹭,在時間的允許下,可以滿足下孩子。
哭,也允許他哭,讓他通過哭泣來緩解入園的恐懼。哭的時候,大人耐心平靜地陪著,如果能共情是最好的。但即使哭,還是要堅定「幼兒園一定是要去的」,以避免孩子將哭作為不上幼兒園的手段。
抱,如果走在路上,孩子希望你能抱他,我覺得不妨就抱抱他。這時,孩子會通過身體的接觸緩解心中的焦慮害怕。但是不能一直抱到幼兒園裡,直接將孩子往那一扔,自己就跑。
我當時一般是抱到出了小區門口就不再抱了,讓陽陽下來自己走,通過走讓他增加自己面對的勇氣。有時候他會要求抱的更多些,但這無謂,至少會有100米留著他去走,每天他的進園都是我牽著他的手走進去的。這個走進去是他意願的主動選擇,不是我硬拉進去的。
在陪著他走的這個過程中,他有時候會不想走了,我就陪著他等一會兒;
有時候他會難過的厲害些,我會和他做點小遊戲來緩解他的害怕,比如抱起他,讓他把身體裡的害怕給蹬到地下去,蹬幾次問他好點了沒有。
02
接
我總不能忘記第一天去接陽陽時,他小小的身軀,沒有表情疲憊的臉。我本來是伸開手臂抱他的,一轉念又打算牽著他往外走,對此他一點異議都沒有,十分順從,就這樣,我的心一下子就疼了起來。
後來一轉身看後面的人多,我就抱起了他,他就無力地貼在我的身上。我抱著他什麼都沒說,就這麼走著走著。直到了小區裡面,他才緩過神來,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了「明天不要去上學」。
孩子接回來後,如果他不說,就儘量不要問他在學校的事。他主動說了,你可以陪他聊聊。但多數孩子一般是不願意談的,那我們就忍著自己的好奇心吧。
媽媽問:
大李老師說孩子是活在當下的動物,不要接到孩子就問你今天在幼兒園做了什麼。我娃兩歲多,平時很喜歡問他爸爸帶你去玩什麼了,除了本身想知道,還想比如鍛鍊他的記憶力啊表達能力。可不可以再深入地講解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能這麼問。
小芭答:
孩子是活在當下的,意思是孩子還不會有意識地去思考或記憶自己一天都幹了什麼。你此刻讓他去回憶過去他玩了什麼,他就得從此刻跳出來去回憶,就得把發展的精力從當下挪走。
而且對剛入園的孩子來說,經過一天的分離終於見到媽媽,身心好不容易可以從疲憊中獲得休息,從媽媽的懷抱中獲得滋養,此刻孩子需要的不是被問過去這一天,而是媽媽的溫暖。這時候媽媽通過熟悉的活動(在小區裡玩一會兒、平常孩子喜歡玩的親子遊戲、回到家玩自己的玩具、看書、睡前故事)幫助孩子,可以給孩子「充電」,第二天孩子會更有心力去面對分離。
記憶力主要是大腦神經系統隨著年齡自然發展的成熟決定的,表達能力可以在當下要做的事和對話中練習,不必要非得問孩子過去。
而且孩子是吸收性的,等度過剛開始的分離焦慮慢慢熟悉幼兒園之後,對於他在幼兒園做過的事、幼兒園環境中的信息都會吸收,會反應在他的遊戲內容、他在遊戲和其他生活場景中的語言和行為中。成人如果特別想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做了什麼,通過用心觀察也能夠了解。
回來後,我們儘量陪孩子進行運動式的遊戲,使他開心大笑,放鬆心情。記得那時候我陪陽陽玩的最多的就是一個牙齒路遊戲:我背著他到處走,走到他說的牙齒路,我就開始顛簸,他就開始大笑,一直樂此不疲。
回到家後,孩子也有可能是各種找茬,然後就哭,這時也是儘量包容他,理解他,讓他通過哭泣來釋放在園的情緒。
03 我不想去幼兒園
幾乎每天回來都會碰到陽陽這樣的哭訴,咋辦捏?傾聽……不過孩子有時這樣說可能是在學校碰到了什麼事。這就需要在傾聽的同時,也要幫他解決問題。對於碰到的問題,我們儘可能地去幫助他。
當他說「我不想去幼兒園了」,我一般就是共情他的感受,也告訴他不想去是因為不熟悉,慢慢熟悉了就會好的。所以他那時候就說自己不開心要30幾天,53天就平靜了,80幾天就微笑了什麼的。
適應一個環境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一點,我們家長首先要明確,才能給孩子傳達這樣的信息。
孩子在園裡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要幫他,就避免不了與老師的溝通。在與老師溝通時,不能一味提自己的要求,這樣任誰都不願意配合。
老師一天要照看那麼多孩子,肯定不可能每處都照顧周全,所以這需要我們家長的理解。一般的吃喝拉撒問題呢,自己最好在家裡對孩子有些要求,儘量能自己吃飯,自己小便,自己穿衣服鞋子,儘可能減少這方面對老師的要求。
碰到確實需要和老師溝通的問題時,你可以先聽聽老師的想法,也可以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配合,這樣你再提出希望時,老師就會比較容易接受點。
另外,如果咱們處在對老師處處不滿的境況,孩子也會感受到的,更不利於他對幼兒園的適應。
04 關於穿衣照顧生病等方面
對於剛上幼兒園的孩子,因為情緒、集體生活的緣故,很容易生病。我覺得在穿衣照顧方面還是需要家長多操心,儘量避免著涼之類的。
秋天時,孩子的衣服最好是能穿兩件,比如一件厚衣服就可以的時候,不要只穿一件厚衣服,而是變成兩件薄的,這樣在午睡時就可以穿一件脫一件了,起床時就不會因為沒有及時穿好衣服而著涼了。總之穿衣服時,除了考慮到易穿脫之外,還要考慮孩子在午睡時穿脫的過程是否會受涼之類的。
另外,孩子生病時,還是儘量讓孩子在家裡休息,好徹底了再去,以免反覆。
05 家長的焦慮如何排解
其實孩子入園,不光是孩子面臨分離焦慮,我發覺家長往往比孩子更甚,尤其是學了點育兒知識之後。我也不例外。雖然我頭腦裡很清楚,自己要趕緊穿越焦慮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但是但是,這穿越並沒有那麼容易。
直到入園的第四天,我和寧靜聊了聊,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思路與理智:雖然不能陪園讓陽陽的適應過程艱難些,但我總有辦法幫助他緩解他的情緒,陪他慢慢走過這段日子。
時常看到父母因為孩子的哭泣而懷疑是否要去幼兒園的,或者打算轉園的,我覺得對於上幼兒園這事,得父母有個堅定的認識:這幼兒園是不是非得上?
我是看到陽陽3歲以後,對同伴的需求慢慢變大了起來,這時他需要幼兒園這麼一個群體讓他的社會性能力得到發展。在想明白了這些後,面對陽陽的「我不想上幼兒園了」的傾訴,我基本上可以做到傾聽他的感受,同時堅定幼兒園必須上的。
咱們家長有明確的範圍,孩子才會適從。
形成了「尊重孩子的教育體系」的幼兒園,家長來園裡能感覺到
分離 |《怎樣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連載5
「縱觀你的3歲孩子」西安場已線下交付,深圳、北京即將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