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寫給父母:這些錯誤,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2020-08-28 報導生活


心理諮詢師寫給父母:這些錯誤,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湖南天恩輔仁職業培訓學校

【一】

3歲以前,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

這有可能影響他們一生

有了孩子之後,想把這個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他。

奶粉是澳洲進口的,紙尿褲是日本進口的,疫苗更不用說了,能自費的從來不用免費的。

除了用最好的,還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什麼不能把屎把尿,影響括約肌;不能過早添加輔食,影響消化;不能搖晃孩子睡覺,影響腦發育,……

花錢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含糊,大幾百的親子遊泳,幾萬的早教課,但凡對孩子好的,從不猶豫。

但很多父母卻因為做錯一件事,而影響孩子一生。

婷和我相識於一個媽媽群,有一次閒聊談起她的近況。她說:「馬上休完產假了,老二沒人帶,準備送回老家。老大也是這樣,3歲上幼兒園才接回來。送走的時候還不會爬,回來都能自己走了。」

聽得出因為錯過孩子成長,她有很多遺憾,也有很多無奈。

「老大回來那會兒,我天天盼著,沒想到他剛回來的時候不肯跟我親近,我特別害怕老二也這樣。」

我不忍多說什麼,因為我知道任何一個媽媽都不願意拋下孩子,但我深深的知道,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內心有多少無法言說的傷痛。

他們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在親密關係中生怕對方離開自己。

他們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哪怕在其他人看來他們是那麼優秀,那麼完美。

他們會把自己放的很低,因為做一個好孩子,好學生,好下屬對他們來說太重要。

作為孩子,他們無法用大人的思維理解世界:你離開他了,他會想:是我不夠好,所以父母不要我了。

因為只有這樣想,才有可能改變這個對他們來說太過痛苦的事實。只要我變得足夠好,足夠聽話,父母就會重新回到我的身邊。

可內心的那份不安全感一直都在;內心的那份覺得自己不好的低劣感一直都在;內心的那份對親密的恐懼感一直都在,這些心靈的枷鎖捆綁著已是成人的他們,束縛著他們的靈魂。

孩子生命的頭幾年是性格養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

這個時期錯過的陪伴,是窮盡一生都無法彌補的遺憾。對孩子來說,這個世界最好的禮物不是能買來的名牌,而是你的不離不棄。

但在很多時候,身為父母又不得不狠心的做出這樣的選擇,就像我的朋友婷,為了生計只能忍痛暫時離開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和婷一樣,你可以:

給孩子更多溫暖,溫暖的關愛是不受地域限制的。讓孩子知道你的愛一直都在,你從未停止關心孩子的成長。

當孩子回到你身邊時,允許他慢慢適應,給他時間,不強求,也不必過分自責。要知道孩子最初的不適應甚至牴觸都是正常的表現,他只是需要一點時間而已。

每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專屬天使,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也不要忘了讓他知道,不管他在哪兒,遇到什麼問題,轉身時都會發現,你一直都在。

【二】

不要讓孩子按照你的意願生活。

「越是控制,越是失控。」

你最不想對孩子做的事是什麼?

打罵、虐待肯定很糟糕,但有時候,「愛」也能變成一種折磨。

央視家庭教育紀錄片《鏡子》中,家明的父親愛兒子,希望兒子可以像他一樣上進,但家明突然要休學,面對父親請來的老師,這個曾經很乖的孩子,奮力反抗著、大聲嘶吼著,還展示自殘的傷痕作為威脅。

他為什麼會變成這樣?

在家長課堂中,家明的父親很委屈,他錯了嗎?哪個家長會同意孩子不上學呢?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個遠大前程?

後來的採訪中,家明說出了他這麼做的原因。

原來,家明從小按父母要求行事,買衣服不能自己去;騎車子怕危險;想養貓狗,買回來就被扔掉了。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那麼「慫」,家明準備去做背包客。

這下父母才急了,他們給家明買了小狗,但家明只是新鮮了幾天。他已經不能長時間喜歡或專注什麼事了。

也許當初讓孩子可以順著心意做一些自然想做的事,去挖掘,回應他們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他們就不必非要在這麼重要的事情上,為了叛逆而做出一個極端的決定。

他只是想對自己的生活有一點主權而已,這不就是成長的過程嗎?慢慢學會掌控自己的生活,逐漸獨立。

可惜時過境遷,小孩如果被扭曲得太厲害,再想改回來可不那麼容易了。

孩子幾乎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生活,也就失去了獨立探索生命的活力,而這種活力才是真正能讓他卓越和幸福的源泉。

許多父母習慣於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卻意識不到這些行為的破壞性。

控制別人的需求是一種難以控制的衝動,卻因為掩蓋在「愛」的外衣之下,不易被發現。特別是在強調孝道的國度,父母幾乎可以理直氣壯地控制孩子。作為心理工作者,我看到太多令人震驚和戳心的例子。

在那背後,又有多少打著「為你好」的大旗、肆無忌憚剝奪孩子自由的家長?

不過要記住,你的控制可能會讓他:

有很差的自我意識;

壓抑自己,又很容易失控;

沒有主見,很難做出決定;

看不到人生方向;

甚至抑鬱,人格分裂……

這難道不違背你的初衷嗎?

越想控制,越容易失控。

作為一個母親,我對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至少做為一個獨立的人活下去,既不是我的鏡子,也不是我操控的機器人。

我只希望他可以成為他自己。

【三】

為了孩子犧牲自我

是家長最容易犯的錯

很多學習心理學的人都聽說過這句話:一個人有兩次生日,一次是慶祝身體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另一個是心理真正覺醒的日子。

我很幸運,我的第二生日正是我女兒降生的日子。那時候,我正在學習心理學,可以說,30歲的我和襁褓裡的她是一起成長的。我是她生活上的照料者,而她是我學習和改變的動力源泉。

養育孩子的這些年裡,我犯過很多錯,深知做父母的不易。

每個父母都不是完人,不會因為突然成了父母,一下子增加很多本領。不能控制好情緒,嫌孩子拖拉,希望孩子按自己的要求辦,這些錯誤相信每個家長或多或少都有過。

如果說,有一件事,家長絕對不要對孩子做,那麼,我覺得,這件事是——不要因為孩子犧牲自我。

為了孩子犧牲自我,是家長最容易犯的錯,因為這種錯常常以愛為名。

作為一名家庭治療師,我見過太多太多這樣的父母了。

孩子上興趣班課,一次課200元300元,只要他想去,家長從來不眨眼。孩子參加夏令營,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家長年年都給孩子報。

家長呢,省吃儉用,興趣和愛好不捨得花錢,很多人病了也不去醫院。還有一些媽媽,生活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孩子,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也毫無自我。

按理說,這樣勇於犧牲和奉獻的父母,孩子們應該是感恩和努力成長的吧?

可恰恰相反,在這樣的家庭成長出來的孩子,往往並不感恩,也不快樂。因為他們會被一種深深的「愧疚感」綁架,孩子很可能感覺到的不是父母的愛,而更可能是控制、累贅和桎梏。

其實,言傳不如身教。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絕不單純是站在背後的照顧者,更應該是站在前面的引領者。

對於母女,或者父子來說,這一點尤其關鍵。

女兒是跟隨著媽媽,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女人的;而兒子是跟隨著父親,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男人的。

這種學習是潛移默化的,是直接的,又是無意識的。

所以,作為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成全。

我非常感謝女兒。因為對她的愛,我橫生無限力量,勇敢地面對和修復了曾經的創傷,成為包容、自信,越來越有力量的女人。

當我面對糾結和困難的時候,常常反問自己:

如果我的女兒長大了,面臨和我一樣的問題,我會希望她如何選擇?我希望她委曲求全嗎?我希望她犧牲自我嗎?

這麼一想,我立刻就釋懷了,困難一定有,迎上去便是。

我希望女兒將來能夠真實、善良、勇敢地面對生活,那麼,我首先就要努力做到。

我不想用嘴巴告訴女兒人生的道理,我想切切實實地活給她看。

女兒常常告訴我,「媽媽,我愛你,我長大了也要和你一樣。」

這時候,我最欣慰。

相關焦點

  • 在線心理諮詢師: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對孩子的影響大嗎?
    近日,有網友在公眾號平臺提問: 父母吵架打架對孩子的影響大嗎?心理諮詢師回覆:這個問題提得特別有代表性,也是許多家庭存在的現實狀況。這樣的婚姻可能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夫妻之間經常劇烈爭吵甚至存在家庭暴力,二是兩個人冷漠以對、零溝通甚至存在冷暴力,三是存在喪偶式育兒或者雙方出軌等,甚至有的家庭這三大問題同時存在。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樣的家庭狀態往往比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更大。尤其是父母吵架打架,對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和心理創傷,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父母如何說服有心理問題的青春期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
    很多父母知道孩子是出現了心理問題,很想讓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甚至有些父母為了能讓心理諮詢師給孩子諮詢,騙孩子去見諮詢師,或者化大價錢請諮詢師來家裡,但這樣的方式都不能奏效,孩子很容易識破,還會影響親子關係。
  • 父母的情緒能量,影響孩子的心理人格和一生幸福!
    我們每個人一生的幸福,都受情緒和情緒能量的影響。 負面和低頻的情緒能量,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最終導致我們的身體出問題。 要命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父母,一直用情緒而不是愛,在影響孩子的性格發育、人格發展以及心靈成長。 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孩子越來越難管了,父母給孩子的愛也越來越少了。
  • 父母的愛情觀念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安全感是影響嬰幼兒成長最大因素,儘管有許多原因會影響安全感,但最大影響因素莫過於是父母失和或離異。這樣家庭的孩子,在童年所受的傷害和留下的記憶,將會影響他的一生。當然這有一點危言聳聽,可許多案例表明,有問題的孩子其父母關係往往不理想。
  • 判斷心理諮詢師是否適合孩子的9個方法
    根據目前的統計,大約五分之一的兒童、青少年和青年會出現心理問題。除去「汙名化」因素,不願意尋求心理諮詢幫助的情況,不少父母會為孩子物色一個心理諮詢師。作為家長,你也需要在短時間內與諮詢師取得聯繫。對大多數孩子來說,事情進展得很快,而你提問、轉發學校報告或提供家庭活動最新情況的能力就很關鍵。許多諮詢師對孩子和父母的反應很快。對於成年人來說,等到下一次諮詢再討論可能沒什麼問題,而對於兒童或青少年,簡短而迅速的回應可能是必不可少的。
  • 心理諮詢師:父母應該給5歲的孩子制定哪些規矩?
    心理諮詢師:父母應該給5歲的孩子制定哪些規矩?近日,有網友在心理諮詢的公眾平臺上留言提問:父母應該給5歲的孩子制定哪些規矩?莫老師解答: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每天都會接到很多家長的電話,詢問的內容基本都是關於怎麼樣教育孩子的問題。
  • 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最大的災難|簡心芝士派·心理諮詢師直播
    如果你再不修正這個錯誤,你的人生就會一直卡在同一天。」原來,為了讓媽媽答應自己和同學去畢業旅行,小偉偽造了一張及格成績單,卻被媽媽發現了。我們的父母,並非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也有很多父母牢牢地抓住孩子,以愛之名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缺失。在他們口中,是因為孩子做得不好,才讓他們擔心失望。可事實上,愛就是愛啊!為了愛而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怎麼會需要那麼多的附件條件?為了幫助大家與父母相互了解,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在這個10月,我們特別推出了「周四簡心芝士派」心理諮詢師視頻直播|原生家庭系列,一共2期。
  • 李玫瑾教授:忽視孩子這些錯誤,是失敗的家長,影響孩子的一生
    ,視而不見才是恐怖的事情,一旦當孩子身上有這三種錯誤行為出現時,家長千萬不要視而不見,李玫瑾教授提醒大家:這三個缺點,很可能會耽誤孩子的一生。孩子的這些錯誤,都不可以視而不見01、撒謊在孩子成長中一旦出現撒謊的行為,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家長都不可以縱容,撒謊的行為是會不斷延續的,只要在撒謊中讓孩子感受到逃避的好處,日後總是會以各種理由逃避責任,只會讓他們的人生充滿謊言,當真正人生大考出現的時候,所有的弊病,都會毫無掩飾地呈現出來。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影響孩子的一生
    都說帶娃就是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而孩子發脾氣,則是育兒路上最令人棘手的一個大怪。蒙臺梭利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但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看來孩子生氣時,我們的所作所為事關孩子一生的幸福。
  • 提醒父母:如果家裡不是很窮,就別在這些方面節省,影響孩子一生
    導讀:提醒父母:如果家裡不是很窮,就別在這些方面節省,影響孩子一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提醒父母:如果家裡不是很窮,就別在這些方面節省,影響孩子一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患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應該找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
    ,於是乎家長亂了方寸,有病亂投醫,多方打聽哪裡有高人能夠治療孩子的問題,是去醫院還是去找心理諮詢師,自己拿不定主意。該找什麼樣的諮詢師呢?什麼樣的諮詢師是適合你的或者孩子的呢?心理疾病往往受到一些暗示性的行為舉止以及文字說明的深刻影響。有一位家長這樣說了他孩子的問題。孩子有同性戀傾向,於是他去找一位心理諮詢師,而這位心理諮詢師對孩子的同性戀傾向給予了支持、認可,認為同性戀沒有什麼丟人的,大膽承認就是了,現在有些國家法律對同性戀給予保護。這位孩子在諮詢師那裡出門就和家長幹起來了,而且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家長對此非常絕望!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因為家長平時一味滿足孩子的物慾,或者過於壓抑孩子的物慾。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家長需要拒絕。合理的要求也要分出階段,不要一下子滿足。 讓孩子學會等待、忍耐、延遲滿足,是培養孩子自制力最好的方法。
  • 切莫心理:寫給為孩子而焦慮的家長們的一封信
    切莫心理:寫給為孩子而焦慮的家長們的一封信親愛的家長朋友們:你們好!沉重是因為這些孩子原本可以擁有更好的青春時光,卻因為家庭教育的偏差而出現各類心理問題,以至無法正常上學甚至正常交流;感恩是因為這些孩子的家長意識到孩子之所以出現問題,與自己的教育方式有著直接的關係,願意為了改善家庭關係和親子關係而努力成長和改變。
  • 父母的言行裡藏著孩子的未來,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
    孩子睜開眼第一眼見到的就是父母,是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孩子對於父母有一種本能的信任和依賴。孩子降臨到這個原生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地影響孩子,而這種影響可能將會伴隨著孩子的一生。孩子一開始會模仿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將父母的言行當成是真理來踐行。
  • 在線心理諮詢師:父母最常說的這句話,毀了多少孩子?
    近日有網友在心理諮詢師公眾號平臺提問:作為心理諮詢師,你怎麼看待父母「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山東省金牌心理諮詢師:作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與許多青春期的孩子甚至小學生共同探討過這句話。而眾多孩子的回答眾口一詞:「我最討厭爸爸媽媽說『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在孩子們的認知中,父母說這句話的本意,根本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他們自己。總結孩子們的反饋,我歸納了三點原因:第一、父母的控制心態。凡是出現心理問題和親子關係問題的家庭,孩子與父母之間通常缺乏溝通,父母總希望孩子聽話,而孩子卻願意自己做決定。
  • 父母感情好壞,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不容忽視
    父母感情的好壞,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不容忽視。可以讓孩子處於一種和睦友好,有愛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就會和父母建立相對穩定的親密關係。父母感情如果不穩定,經常的吵架鬧彆扭,甚至兩個人之間經常發生冷戰,這種情況會給孩子帶來不安的情緒,甚至懷孩子會感到自責,覺得父母鬧矛盾可能都是因為自己,時間久了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就不會那麼親密。
  • 父母對孩子的無視,將影響其一生
    那個在後面哭著追趕的孩子,當時的內心該是多麼的無助。 出口到拐角只有20多米的距離,但那20多米的路,可能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巨大的傷。這並不是一句聳人聽聞的話,有些事,可能只發生了10s,可能會對一個人影響10年,卻需要一輩子的時間來修補。
  • 孩子常被父母獨自被關在室內,可能要用一生為心理安全感買單
    父母外出辦事,又不方便帶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常常將年幼的孩子關在家裡,看似沒有什麼大礙,其實已經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埋下了隱患,弄不好還可能會發生大事。幸運的孩子可能化險為夷,不幸的孩子一失足成千古恨。最近發生在自貢市富川縣的驚險一幕,再次給家長上了一堂生動的安全教育課。
  • 缺乏界限感的父母,會破壞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給孩子一生的影響
    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優秀,由於對孩子的高度期望,很多強勢的父母對孩子都有過度的保護和幹涉行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考慮孩子的將來,害怕孩子會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影響,對其活動範圍進行了過多的限制,甚至在擇友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規定。
  • 【親子】父母四種錯誤教養方式影響孩子的個性發展
    人際關係以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都給予了孩子的雛形,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親子之間潛移默化的影響,教授和學習。人生在世,孰能無錯,更何況年齡尚小的孩子,他們在由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用犯錯誤來獲得成長。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趙明的家長一樣,在孩子犯錯後,就開始相互埋怨,把責任都推到對方的身上。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和敏感,他們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產生「這都是因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責下去,就在不自覺中放大了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羞恥感和無助感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