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辣辣!
開學已經一個多月了,辣辣對班上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
有的孩子基礎很好,識字量很大,上課回答問題很積極。有的孩子識字量稍遜於別的孩子,上課的狀態也不是很積極,甚至有些時候會有些自卑。
辣辣認為這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辣辣工作的學校生源相對來說不是很好,家長的職業構成比較複雜。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在學前教育時期給孩子提供好的學習環境,甚至有很多孩子根本沒有經過學前教育,到了學齡直接就進入了小學。
所以有差距是很正常的,但是同年級組的其他老教師對此卻表示很頭疼。開學第一周的時候,同組的一位資歷較深的老教師對班上孩子的識字量進行了一次測試,結果不容樂觀。
於是這位老教師開始發愁,說:「這些孩子識字量這麼少,教起來會很費勁,孩子們學起來也會很吃力,同時還會有自卑感」。
於是辣辣又繼續向這位老教師討教,並說出了心中的疑惑之處。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多少為正常?
一年級的孩子,年齡一般是六周歲至七周歲,在這個年齡區間的孩子認識多少字才是正常的?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老教師用部編版一年級上冊的語文課後識字表,給了辣辣一個判斷標準。
如果這個識字表中的生字孩子全都認識,那說明孩子的識字量已經相當優秀;大部分孩子的識字水平在100~300字;認識50~100字的話,是一個剛剛合格的水平;如識字量在0~20字,那麼就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識字量有差距,其他方面就一定會落下嗎?
那麼,在一年級初期,識字量有差距會對其他方面有影響嗎?其實這也是眾多家長關心的問題。
識字量上的差距,在一年級初期對孩子有一些影響的。
首先,對孩子考試讀題有影響。識字量大的學生在考試時,無論是讀懂題目還是理解題意都會有優勢。一年級的考試考慮到孩子的識字情況,會要求老師讀題,但是識字量大的學生在老師讀題之前就已經明白了題意,這樣就節省了時間。
其次,識字量不僅影響語文,還影響數學成績。如果你以為識字量只關乎語文成績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數學中同樣需要理解題意,讀題審題。識字量大的學生在讀題審題方面自然比識字量小的孩子有優勢。
但這種情況在上了二年級後逐漸會好轉,因為識字量大的學生,他們在幼兒園學前班認識的那些字,上完一年級基本上老師都教過了。孩子們因為受到的學前教育質量的不同造成的差距就縮小了。一年級初期識字量少的那些孩子只要認真跟著老師學,在後期完全不用擔心。
所以這個問題需要分階段來認識。
增加識字量,是不是就意味著要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
那在學前階段增加識字量,是不是就意味著要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呢?例如報一個現在很火的幼小銜接班?
其實幼小銜接是很重要的,但是做好幼小銜接,是不是就意味著一定要報銜接班呢?
不一定。
因為大部分幼小銜接班,只是在孩子開學前利用一兩個月時間把基礎性的知識灌輸到孩子的腦袋裡,這種突擊式的做法不僅不能真正幫助孩子順利進行幼小過渡,反而會給孩子增加許多負擔,過早的讓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那麼班上那些識字量大的孩子都是怎麼做到的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愛讀書。辣辣也問過這些孩子的家長,家長們也說自己在孩子的讀書方面非常重視,不僅僅是給孩子買書,而是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讀,開始的時候是自己讀給孩子聽,到後來就是孩子讀給自己聽。
識字量就是在閱讀中慢慢積累來的,不需要刻意去學。所以還是希望家長們能夠重視孩子的閱讀量,閱讀量和識字量是成正比的。
我是辣辣,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