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湖南省腫瘤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 胡 萍
由於心理、疼痛、放化療等多種因素,很多腫瘤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消化差,在「想吃就吃」和「忌口節食」之間反覆徘徊,最終導致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臨床上,約有33%~75%的癌症患者有厭食表現,進展期患者高達80%。
營養不良的發生與腫瘤本身有關,腫瘤細胞以「掠奪方式」分解、利用身體的肌肉、脂肪組織、糖原等營養物質,為自身生長提供能量;也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活動能力下降、不良反應增加、患病時間長短相關。相對於非消化道腫瘤和早期腫瘤,消化道腫瘤和中晚期腫瘤對機體營養狀況的影響更大。食道癌患者的體重下降和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80%。出現體重下降的患者,預後較體重穩定者差;營養不良患者,預後明顯差於營養良好者。
對於消化差的患者,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比如每日6餐。早、中、晚餐以稀飯、饅頭、掛麵、雞蛋、魚肉、雞肉、豆腐等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搭配細軟的蔬菜,比如茄子、南瓜、絲瓜、西紅柿、芋頭等;在上午9點、下午3點、晚上8點進行加餐,比如新鮮牛奶、豆漿、藕粉、營養粉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也可根據患者喜好自行搭配果蔬汁。為了幫助消化,患者可服用消化酶片、健胃消食片、複合維生素B等藥物。但進食中,需謹記「三避免、三不宜」。
「三避免」。嘔吐嚴重者應避免在接受放化療前2小時內進食;即使進食,避免吃甜食、油炸或油膩食物,食物不要過燙或過涼;患者避免接觸任何不喜歡的氣味,感到噁心時可嘗試深呼吸。
「三不宜」。進食時不宜過多飲水,最好1小時後再飲水;進食速度不宜過快,需充分咀嚼,以便消化食物;飯後2小時內不宜立即平躺,最好坐著休息或散步10~20分鐘。
多吃新鮮蔬果。由於化療,特別使用某些止吐藥物後,患者常出現便秘症狀,加重噁心及厭食。患者要多吃新鮮蔬果,促進腸蠕動,緩解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狀。
多飲水。放化療期間,要比平時多飲水,保證腎臟功能正常運轉,促進藥物代謝和排洩。憑患者喜好自由選擇白開水、茶、果汁、湯等,也可加入菊花、金銀花、枸杞、參須、麥冬、甘草、羅漢果、胖大海等做成涼茶飲用;不要喝含酒精的飲料,避免乙醇與某些藥物相互作用,降低療效或加重病情。每個人飲水量有所不同,判斷自己是否喝足水可觀察尿量,如果每日尿量不足1500毫升,常表明飲水不夠。
治療期間,患者要保證足夠的熱量和水分攝入,不能吃太少、太油膩,也不能過分強調飲食清淡、過度忌口。只有均衡膳食,保證良好的營養狀況,才有更強的抵抗力,經受住抗腫瘤治療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