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千古絕對,曾難倒過無數人,第一個被乾隆作為考狀元的題目

2020-12-24 史家怪談

對聯是漢族傳統文化之一,到現在已經有了非常久遠的歷史,可以算得上是中華瑰寶,歷史記載最早的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到現在我們國家在春節都還有著貼對聯的習慣,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一副好的對聯讓人賞心悅目,流傳千古,但歷史上也出現過一些千古絕對,構思巧妙讓人無從下手,今天就帶大家欣賞一下這四個比較有名的千古絕對。(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個:煙鎖池塘柳,這個對聯算得上是千古絕對裡知名度最高的,是當初乾隆考狀元時給兩位才子出的題目,這對聯看起來很簡單,畢竟只有五個字,但這五個字裡卻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這個對聯至今都沒有出現過工整的下聯,雖然也有不少人出過飛看似工整的下聯,像「茶烹鑿壁泉」「燈深村寺鐘」之類的,雖然工整,但意境卻差了很多,在這裡也不得不佩服乾隆老爺子出對聯的水平,就是不知道在之後能不能有一個合適的對聯出現

第二個: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這個對聯寫的是程度的望江樓,而且「樓」和「流」又同韻近音,整個上聯的意境和手法都堪稱一絕,但這個對聯倒是有一個還比較符合的下聯,這個下聯跟宜口古井有關,同樣是在成都,因為井旁邊有一塊「印月」的石碑,於是就有人寫出了下聯「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這個下聯還是比較工整的,但意境上面還是差了那麼點意思

第三個:妙人兒倪家少女,這個對聯屬於拆字對,上聯「人兒」組成「倪」,「少女」組成「妙」,構思可以說是十分的巧妙,當然下聯也還是有,有人就寫道「信言者諸姓人言」,雖然看起來很工整,但是整句話沒發解釋,所以這個上聯,到現在也沒有出現合適的下聯

第四個: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格亮,這個對聯秒在哪呢?「諸格亮」是「諸葛亮」的諧音,而孔明就是諸葛亮,「個個」也有「諸」的意思,對應上月照紗窗,整個對聯的意境和文採非常不一般,這個對聯倒是出現過一個比較符合的下聯:風送幽香,鬱郁畹華梅蘭芳,梅蘭芳字畹華,這個下聯不管從名字還是意境上來說,還是比較有水準的,稱的上是工整。

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歷史上出過哪些千古絕對呢?可以拿出來分享一下哦

相關焦點

  • 兩位才子相爭,乾隆出一上聯,考生扭頭就走反而當了狀元
    科舉從創辦開始一直舉行到光緒三十一年,據統計,這些年裡文武狀元一共出現過777位,對於狀元之爭歷朝歷代的競爭都非常激烈,畢竟只要中了狀元,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權貴之家,都算是一種榮耀,而在乾隆在位期間,關於考狀元還出過一件趣事,在當時的一次科考中,有兩人的學識才華都不相上下,最後還是乾隆出了一道考題來分的勝負,但勝利者卻是主動認輸的那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乾隆殿試出一對聯,考生當場翻臉拂袖而去,乾隆說:欽點為狀元
    ,由皇帝親自主持,一般來說參與殿試的人最起碼也能是一個進士,當官不是問題,如果表現突出,還能高中狀元名垂青史,可見在古代想要考取功名有多麼難,甚至要比現在的高考要難得多。,如果說之前的考試側重於考察學生文章撰寫能力,殿試則更突出於考察學子們的主觀表現,一般來說會由內閣擬定好考核題目,然後交給皇帝審閱,或者是皇帝出面親自確定題目,殿試一般採取策問方式,詢問考生們對於國家大事的見解,從中錄取三甲,而一甲的第一名則是萬眾矚目的狀元,也是萬千學子夢寐以求的榮譽。
  • 歷史上最著名的3副對聯,堪稱千古絕對,到現在都沒人能對出下聯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對聯一直是中國文化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對對子一方面技能表現出人的博才多學,另一方面也比較考驗人的才思敏捷度,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對出來的。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過去五千年浩瀚史海中,更是留下了無數光輝燦爛的文化財富。而在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一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副對聯,真是千古絕對,至今無人能對下聯!上聯一:畫上荷花和尚畫這是一個迴文聯,既可順讀,也可倒讀,不僅它的意思不變,而且頗具趣味。
  • 皇榜揭曉,乾隆問狀元:祖上是誰?狀元說了七個字,乾隆讚不絕口
    提起秦檜,中國人都知道他是陷害嶽飛的奸賊,宋朝時秦檜給嶽飛定了個「莫須有」的罪名,並將嶽飛殘忍殺害,最後嶽飛成了民族英雄流芳百世,秦檜卻成了千古罪人,為了懲罰他還讓他的塑像跪在嶽飛墓前認罪,秦家後人覺得,祖先已經跪了上千年了,也該站起來了,嶽家後人氣憤的說,你站起來試試。
  • 對聯被列為選官的題目,有3副對聯卻至今無人對出下聯,你能嗎
    而文化作為一個精神上的東西,他也是有許許多多的種類,像人們的畫畫寫字,這些是文化,吟詩作賦也是文化,戲曲娛樂同樣也是文化,同樣還有更多的文化形式。在古代流傳至今的有許多的對聯,大多都是上下聯都有,但是還有三幅對聯,至今都只有上聯,下聯從古至今都是沒有一個人能對的上對的好,可謂是真正的千古絕對。那麼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這三個千古絕對都是什麼。
  •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燈謎曾難倒古代無數才子,你能猜出多少?
    正月十五鬧元宵,這些燈謎曾難倒古代無數才子,你能猜出多少?在浙江上虞有一座名為「曹娥碑」的石碑,它是東漢時期的石碑,上面書寫了孝女曹娥的事跡,後來有才子評價碑文「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這8個字也被刻在了碑文的後面,可惜無人懂其中深意。
  • 狀元
    如唐代,姓名可考的狀元147人,事跡可考者29人,其中就有5位宰相、8位尚書一級的官員(含次官)。而清代,114名狀元中,官位累至一品尚書層次的達20人之多。可以說,在官場努力升職,成為狀元這一群體實現人生價值的至上追求。一介書生,考取狀元實在不易。全國無數讀書人,經過鄉試、省試,最後到殿試奪魁,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曾發過「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 這篇唐代「高考滿分作文」,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
    其實,這首詩是錢起在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參加進士考試時所作,是一篇真正的「高考滿分作文」。自科舉制度創立以來,無數學子於考場揮毫,窮盡所學寫下應試之作,但這些「作文」卻極少在文學史上留名。錢起的《省試湘靈鼓瑟》為什麼是「滿分作文」?又憑什麼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
  • 秦檜後人考中狀元,乾隆帝問其祖先是誰?他用7個字來巧妙回答
    秦大士生平 秦大士,江蘇當塗人,出生在一個讀書世家,少年時秦大士的書法便在四鄰間頗有名氣,33歲的時候考中舉人。 十歲能屬文,少長兼精篆隸行草之學…… 《嘉慶新修江寧府志》記載:(乾隆)十二年秦大士中舉人。
  • 一醜人高中狀元,乾隆出一對聯刁難,他答出下聯後被乾隆封了探花
    但凡事都會有例外,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醜人高中狀元,乾隆出一對聯刁難,他答出下聯後,乾隆封了探花,這人是誰呢?一、清朝官員「大挑制度」清朝是封建制度統治的最後一個朝代,文明的進步、基因的進化,使清朝在各方面的發展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尤其是康乾盛世時期,更是封建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巔峰。
  • 錢棨:史上唯二的六元狀元,乾隆寫詩猛誇,得罪和珅後是何下場?
    一個湖南第四,一個江蘇第一,選擇上一南一北,一傳統一現代,這也正好映射出了如今年輕學子們的多元化,他們的思想更加自由,也更具時代精神。也許作為文科「狀元」,白湘菱不是最優秀的,但她的十年寒窗苦讀值得應有回報,她也十分樂觀。白湘菱讓我想起了她的一個同鄉,堪稱清朝第一學霸的六元狀元錢棨(qǐ)。
  • 1977年高考第一個女狀元,語文僅差1分滿分,現在她過的如何
    引言自從古代科舉制的發明,後面演變成現在的高考,可以說選舉制度給很多身份低微但是又非常有才華的人帶來無數次的機會。當然,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狀元,女性跟男性相比較下來,似乎數量總不是很多,不過也有非常出色的人物,我們今天就要介紹一位。
  • 同時獲得了「三元及第」和「六首狀元」殊榮的千古第一狀元
    所謂「三元及第」就是連續考取解元、會元、狀元,即考生首先以秀才身份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省級鄉試,因為是在秋天舉行,也稱秋闈,考中了就是舉人,而三元中的第一元就是考上舉人中的頭名稱解元;然後參加來年春天的會試,也稱春闈,考中了即為貢士,並且奪得頭名即為第二元——會元;最後就是皇帝親自主考即殿試
  • 這篇高考狀元的文章,激勵過無數人
    一個個相似卻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現在的腦海裡已經成為了回憶: 空氣中恆久漂浮著的粉筆屑, 擦了又寫寫了又擦不停更換的板書, 班主任用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棍」, 數學課上,講析一道題目
  • 「山東山西河南河北東西南北,山河壯麗」,下聯一出堪稱千古絕對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對聯,而且有很多千古絕對,我們經常聽說的對對子的高手都有蘇東坡,還有紀曉嵐,乾隆等等。對對子,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一般對對子都是當面對,這就考驗你的隨機應變能力還有知識儲備,所以說呢,對對子可是個難事。今天我們要講兩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 這篇高考狀元的文章,激勵過無數人
    一個個相似卻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現在的腦海裡已經成為了回憶: 空氣中恆久漂浮著的粉筆屑, 擦了又寫寫了又擦不停更換的板書, 班主任用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神棍」, 數學課上講析一道題目N遍了我們還沒弄懂時老師恨鐵不成鋼的鬱悶表情
  • 古代狀元的那些趣事
    這時他帶的36個饅頭早已吃完,又厚著臉皮要了幾個饅頭,挑燈夜戰。一直寫到深夜才交卷。康熙帝知道這件事後,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認為這是一位難得的苦學之士,竟破例讓他當上了頭名狀元。明成祖聞之大喜,對大臣們說:曾愛卿不管是文才還是酒量,都堪稱我大明王朝的狀元。晚唐的陸扆趕考進士時,正當黃巢起義,他跟隨唐僖宗逃到成都。黃巢戰敗後,他又跟隨流亡朝廷回長安。行至興元時,又傳來朱溫在長安附近發動叛亂的消息。這下急壞了陸扆,他原想憑著保駕的功勞順勢撈個進士,而此時人心恐慌,開科取士無望,便向宰相韋昭度建議就地開考。
  • 中國明清兩代的狀元考什麼?
    接著看到更多皇帝在殿試出的題目,有朱元璋的,明成祖的,嘉靖皇帝、康熙、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光緒,等等。主要的考察內容是:我該如何選拔人才?鹽鐵稅該怎麼收?我這麼辛苦,怎麼天下還有這麼多問題和抱怨?還有一些討論典故出處、倫理道德的內容。
  • 1977年高考第一個女狀元,語文僅差1分滿分,現在她過的如何?
    自從古代科舉制的發明,後面演變成現在的高考,可以說選舉制度給很多身份低微但是又非常有才華的人帶來無數次的機會。當然,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的狀元,女性跟男性相比較下來,似乎數量總不是很多,不過也有非常出色的人物,我們今天就要介紹一位。她是1977年高考的第一個女狀元,當時只是因為語文差了一分而已,不然就直接滿分,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她現在過得怎麼樣呢?